论竞技武术套路运动科学化训练
2011-08-15吕晓标陈新富马俊成
吕晓标 陈新富 马俊成
(1.上海理工大学体育部,上海200093;2.上海体育学院武术学院,上海200438;3.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浙江杭州310018)
论竞技武术套路运动科学化训练
吕晓标1陈新富2马俊成3
(1.上海理工大学体育部,上海200093;2.上海体育学院武术学院,上海200438;3.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浙江杭州310018)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的研究方法,从竞技武术套路运动科学化训练现状的角度入手,分析了当今中国竞技武术训练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策:对竞技武术套路运动科学化训练,应转变训练思维,引进现代运动训练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加强武术训练与科研的合作。
竞技武术套路运动科学化训练现状思考
从1958年原国家体委创编并颁布武术竞赛套路和竞赛规则,在国内开始开展武术竞技运动,到如今,竞技武术套路运动已走过五十多个春秋。在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中,毋庸置疑,竞技武术套路运动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尤其近年来,随着竞技武术的蓬勃开展,中国武术已开始涉足国际竞技体坛。北京2008年奥运会申办成功,为中国武术进入奥运,以及武术运动的发展,提供了绝好的契机,然而中国武术没能借机进入奥运会。这应使我们有所清醒,中国武术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看待来自世界各地的武技对武术的更加强有力的竞争和挑战,如何应对这种竞争和挑战,值得引起我们重视和深思。
众所周知,奥运会的竞技宗旨是“更高、更快、更强”,为不断提高竞技水平,必然要求广大武术教练员和运动员采用科学的训练方法。如何实现现代训练理论与具有东方浓郁文化底蕴的武术运动的完美结合,以及如何实现武术传统训练理论的科学化改造,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试从竞技武术套路运动科学化训练现状的角度提出一点思考,并希望能对武术的科学化训练发展有所启示。
1 竞技武术训练现状
武术是中国传统的民族体育项目,在其演进的历史长河中,不乏前人从实践中得来的真知灼见,然而总体来说,传统武术的训练理论是经验式的,缺乏系统的概括和科学的理论依据,具有较大的局限性。在现代科学训练的大家庭里,试图以传统武术的训练方法跻身于竞技运动的舞台,显然已不再具有可行性。
武术具有自身运动规律和特点,现代武术运动训练既要遵循体育运动训练的一般原理和科学方法,又应符合武术的自身技术特点和运动规律。然而遗憾的是,由于中国武术的发掘整理起步较晚,且一段时间步履较慢,对传统武术中某些技术特点和运动规律,至今缺乏科学的论据。正是由于对武术运动规律的认识存在模糊性,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武术训练理论和现代科学训练的接轨。
1.1 竞技武术科学化训练理论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理论来源于实践,反过来又要指导实践。从实践中发现运动的规律并把它们升华到理论的高度固然重要,但其根本目的还在于返回来更好的指导运动实践,使运动水平向更高更好的方向发展。现代武术训练已经开始迈出与科学化训练接轨的步伐,这可以从武术的科学化选材、武术训练计划的制定、武术现代训练方法等诸多方面得以明证,然而,一方面由于竞技武术起步较晚,另一方面又由于武术套路运动的特殊性使然,竞技武术科学化训练理论整体水平还不是很高。科学化训练的一般理论虽然已被引入武术训练中来,武术专项理论却还存在着较多的空白,对武术训练特殊规律的研究总结还太少太少,这势必影响到理论指导整体运动实践的效果。竞技武术发展四十多年来,人们亲眼目睹随着科学训练手段的不断运用,武术的竞技水平已经越来越高,“高、难、新、美”的水平是传统武术训练所无法比拟的,可以说,竞技武术由于走上了科学化训练之路,训练水平已经发生了质的飞跃,但在这进步中我们仍须看到不足。武术的专项理论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科学理性的成分,只有武术训练理论真正科学化、系统化,竞技武术的训练水平才可望有第二次质的飞跃。
1.2 重术轻学的现象依然存在
科学理性的研究,是推动中国武术良性有序发展的内驱力,传统武术如此,竞技武术也应如此,反映在武术训练中尤应如此。武术在发展过程中,由于长期偏重实践感悟体验,结果导致众多习武者意识深处有一扇未向科学理性敞开的大门。醉心于实践是可贵的,但只有学与术有机结合,才能迸发出武术的现代文明之光。现代武术训练应逐步摆脱经验式的训练方法,挖掘“经验”里的科学理性成分,并努力使之升华到指导性的理论的高度。在这一过程中,重术轻学的态度尤不可取,更有甚者把自己成功的经验视为“秘籍”的态度更不足取。要知道,在科学时代的今天,没有科学理论指导的技术,迟早会面临持续发展的危机,一时成功之经验也许能适应一时一事,却未必适宜事事。历史已经明证,保守封闭只会导致落后,反映在武术上面,保守封闭只会招来武术发展的停滞不前,只会招致武术命运的可怕明天。
1.3 武术训练尚处于科学化发展的转型期
现代竞技武术正逐步靠近西方现代科学之路。武术是一项具有浓郁特色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是一宗宝贵的文化遗产。由于东西方文化的内在差异,以体现体育功能属性的竞技武术要完成与现代竞技体育体系的完全接轨,确实需要一个过程。当今武术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是要完成从民间文化向现代科学的高层次发展的接轨,完成民间体育向现代规范化体育的转轨,而在转轨期间,由于国外和其它学科先进的训练理论的引入验证需要一个过程,同时,武术自身现代训练理论体系的构建也需要相当的时间和实践保证,这些决定了现代竞技武术科学化训练理论水平有待于今后较长一段时间内进一步提高。
1.4 武术文化中一些糟粕的东西依然在传承,严重阻碍了武术的发展
数千年发展的武术一路走来,不可避免的要携带某些糟粕的东西,这些糟粕的东西依然在武术界不同程度的存在着。站在发扬光大整个中华武术的高度来看今天存在的这些现象,可以说对武术的发展有百害而无一利。当今武术的发展,不应是在那里互争短长,而是要各方联手,术学并进,尽可能的提高中国武术的科学化水平,在国际体坛竞争中确立武术的位置。
2 对竞技武术科学化训练的几点思考
2.1 转变训练思维
东方哲学的思维模式有一大特色,即模糊性。这种直观的、朦胧的、观悟式的、非逻辑性的思维模式及行为准则跟强调逻辑和严密分析论证的数据性的西方实验科学和科学理性严格区分开来。反映在传统武术训练思维中,情况也大致如此,然而,现代竞技体育的训练思维已与传统的训练思维发生了极大的变异。竞技武术既然要完成与现代竞技体育的接轨,其训练思维首先必须发生转变,以科学的训练思维方式指导武术训练实践,竞技武术的训练水平才可望进一步提高。
2.2 积极引进现代运动训练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加强武术专项训练理论学习和建设
运动训练学是一门研究和反映运动训练一般规律的新型的体育交叉学科。近四十年来,随着训练实践的飞速发展,现代训练理论有了许多重大的突破,许多新的训练理论和方法已被充实到运动训练学的理论和内容体系之中。由于运动训练学研究反映的是运动训练过程的一般规律,阐明的是训练过程中具有共性的,普遍性的问题,因而它对各专项运动的训练具有普遍的指导性意义。作为武术训练工作者,应密切关注现代训练理论的发展动向,并将其及时引入到武术训练中,运用它去指导武术训练实践,提高武术训练的科学化成分。
现代竞技武术起步较晚,训练理论主要借鉴国外及其它项目的训练方法,虽然技术发展较快,但专项训练理论建设却相对落后。当今竞技武术训练领域亟待解决的一个任务,是加强武术训练理论建设。在武术训练实践的基础上,以武术训练“特殊规律”为主要研究对象,研究总结武术专项训练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手段,首先构建出武术专项训练理论的基本框架,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充实完善,从而形成系统的训练体系。
2.3 加强武术训练与科研的合作,提高相关学科理论在武术训练体系中的运用能力
现代武术训练理论的完善,武术科研工作者责无旁贷,而广大武术训练工作者更要置身其中,加强武术训练实践与科研的合作,积极借鉴其它学科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多角度的揭示武术训练的客观规律,为武术训练监控提供坚实的科学基础。
3 结语
竞技武术训练水平的提高有待逐步深化。在逐步深化改革中,训练理论建设不容忽视。在当今竞争日趋激烈甚至可说是残酷的竞技运动领域,竞技武术不可能置身事外,伴随着中国武术成功进军国际竞技体坛的步伐,“内要自强,外塑形象”,应是自始至终坚持的一条准则。
[1]编写组.武术理论基础[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7.
[2]编写组.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
[3]编写组.武术[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1991.
[4]张选惠,等.我国竞技武术运动发展特征的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0(2).
[5]刘同为,等.论21世纪武术发展的战略构想[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1(3).
[6]洪浩.论竞技武术套路运动的现状与发展走向[J].湖北体育科技,2000(1).
[7]李杰.竞技武术与奥运项目改革[J].体育文化导刊,2002(4).
[8]刘海润.武术套路运动员赛前的科学训练[J].山西体育科技,2007(5).
[9]宋相川,林孝平.1996-2005年运动人体科学研究方法在武术训练科研中的应用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搏击·武术科学,2008(2).
[10]鹿兰锋,江建华,蒋旻.刍论武术套路科学训练的依据[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6).
Research on the Current Scientific Training Situation of Sport Wushu Routine
Lv Xiaobiao1Chen Xinfu2Ma Juncheng3
(1.PhysicalEducation Dept.,University of ShanghaiFor Science Technology,Shanghai200093; 2.China Wushu Schoolof ShanghaiUniversity of Sport,Shanghai200438; 3.College of Information Engineering,Hangzhou DianziUniversity,Hangzhou Zhejiang 310018)
By means of literature,the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training situation of Wushu routine.On this basis,the paper puts forward such opinions as shifting guiding ideology,introducing the latest research result in modern sport training and strengthening the integration of training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sport Wushu routinescientific trainingcurrent situationreflect
G85
A
1004—5643(2011)01—0055—02
1.吕晓标(1970~),男,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武术理论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