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毛泽东体育观对当代体育观的映射研究

2011-08-15

武术研究 2011年12期
关键词:全民体质体育

侯 婧

(山西中医学院,山西 太原 030024)

毛泽东体育观对当代体育观的映射研究

侯 婧

(山西中医学院,山西 太原 030024)

体育观突出反映着特定历史时期社会群体对体育的认识与理解,也包括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通过深刻认识与躬行实践之后对体育观念的抽象概括。文章着重以毛泽东体育观为切入点,从毛泽东青少年时代、中国革命战争时期和建国后期三个不同历史时期体育观念的认识、发展过程,紧密围绕其体育光辉思想和体育实践活动两大方面研究探讨得出:体育必须是以身体运动为主,不断增强与完善人类体质的健身教育,而不是指以少数人参加,以取胜为内涵和追求功利为目的的运动竞技教育。在当前国民体质日趋下降的今天,我们仍需沿着毛泽东体育观的正确方向,并以此为根本理论和实践指导的依据,为我国顺利实施开展“全民健身计划”与“奥运争光计划”以及体育体制改革,实现全民健康意识和身体素质的增强,建设从体育强国向体育大国的宏伟战略而努力。

毛泽东体育观 当代体育观 影射 研究

前言

20世纪80年代以后,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正确指引下,我国体育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自1995年5月国务院适时颁布《全民健身计划纲要》这一适应大众健身需要的战略计划以来,体育更是以全新的姿态深入群众生活。然而,在我国国民经济水平提高的同时,由于长期受金牌体育观的影响,竞技体育与大众体育出现脱轨,体育的普及与提高也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加之全民体质日趋下降,成年人体质状况不容乐观和群众自觉锻炼意识淡薄等一系列现实问题,使得提倡“全民体育健身”与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形成明显对立的矛盾,大多数群众对增强体质的难度及其重要性尚缺乏足够的认识。因此,在新形势下,我们应重新对毛泽东体育观进行审视,从认真系统地剖析一代伟人在不同时期的体育思想,清醒地解读我国群众体育的发展历程,不断坚持和完善毛泽东体育观,使全民健身健康意识深入人心,实现我国从体育强国到体育大国的真正跨越。

1 毛泽东体育观形成的背景

毛泽东青少年时期,正值清末民国初期,国难当头,群雄并起,而中国人又长期被辱称“东亚病夫”。正是“国力羸弱,武风不振,名族之体质日趋轻细,此甚可忧之现象也。”的真实写照。毛泽东作为当时湖湘的先进知识分子,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和西方泡尔生“意志主义”哲学的影响,深感国难之耻,立志树立拯救国家民族危亡之大任。他在追慕中国古典著作中关乎古代尧、舜、秦皇、汉武等英雄事迹和西方彼得大帝、拿破仑、林肯等世界英豪的业绩中,清醒地意识到“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的深刻内涵,须知欲救国救民,当以锻就强健的体魄。因而毛泽东体育观不仅仅注重自身的修为与发展,更注重于为国家民族撑起一片湛蓝的天空。

2 毛泽东体育观的形成过程

2.1 幼年时期的特殊经历奠定了他对体育的初步认识

幼年时期的毛泽东体质柔弱,曾经害过一场大病,全家人甚是担忧,便小心翼翼地照料他,同时他的两位兄长也因身体不好而很早就夭折了。1910年,当他从家乡的私塾学堂转入湘乡东山高小后,开始接触正规的体育课,就是这些生动活泼的体育课使他对体育有了初步印象,他下决心锻炼身体,常利用有利条件进行游泳、爬山、跑步,还和伙伴们去野外露营、雨浴、做操,身体状况日渐好转,毛泽东还主动从事体育实践,既增强了体质,又锻炼了意志,使他受益良多。

2.2 青年时期的独特体育实践加深了他对体育的认识

毛泽东在湖南一师读书期间,正是中国现代体育的萌芽发展时期。毛泽东在努力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和经世之学的同时,将社会、学校、个人的实际情况紧密结合,对体育的认识也不断加深。通过积极的探索,他深知若欲唤醒民众,改变国民体质,改造中国与世界,唯有体育可担当此任,倘使与封建社会培养出的貌瘁神伤的读书人一样难以挽救民族危亡的。1916年他在写给黎锦熙的信中说:“诚以德智所寄,不外于身,智仁体也,非勇无以为用。”这里强调“勇”的重要性。同时他还力行实践,并以其独特顽强的体育实践闻名全校,致使广大同学受他的影响颇深。

2.2.1 青年毛泽东的全新体育哲学观

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阅历的丰富,加上刻苦学习以及优秀老师的教导与影响,毛泽东对体育的认识也在不断加深。他于1917年4月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了《体育之研究》一文,从体育的广度和深度,客观、系统、全面地阐述了他的体育观及体育中“三育并重”的思想,充分认可了体育在“三育”中的核心作用,并客观地分析国民体质下降的原因,从而极力倡导“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的哲学观,同时自己也通过“野蛮”的体育锻炼来获得精神的滋养。

(1)动与静的体育哲学观

毛泽东往往喜欢从一个比较高的层面来审视问题,这样显得独到、全面而宏观。毛泽东从“盖天地惟有动而已”的哲学观点出发,提倡人体之运动须注“动”,“人者,动物也,动则尚矣。”“动也者,盖养乎吾生乐乎吾心也。”他认为体育的功效在于动,指出人是动物,则动物之重要性。然人是有理性的动物,运动却应有正确的法则。这里显然与佛儒两门“主静”的观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但他始终恪守“以动养静”来强健体魄的主张,并且持之以恒地锻炼。

(2)知行合一的体育哲学观

毛泽东在湖南一师读书期间,正是国际风云变幻,国内战事频仍,内忧外患如飓风般风起云涌,墙外的动荡局面也时刻撞击着这千年宁寂的学府。毛泽东身为学子,心忧天下。他把“知行合一”时刻付诸于体育研究和实践中,不仅自觉参与而且还孜孜不倦地进行宣传、倡导。他认为若实现中国的强大与复兴,须开化民智之淤塞,并动其心,由细枝末节处逐渐改造中国之旧社会。他把自己一贯坚持的民族主义与爱国主义及尚武精神紧密衔接,以天下兴亡为己任,将强身健体与卫国强民纳入了体育研究的轨道。

(3)体育中有意志的体育哲学观

青年时代的毛泽东,体育爱好十分广泛,常携好友去爬山、野游、露宿、游泳。不仅如此,在艰苦条件下他还琢磨出一套特别的体育项目,即“四浴”:“ 冷水浴”、“日光浴”、“风浴”、“雨浴”。大雨滂沱,就到野外奔跑;寒冬十月,拿井水擦身;烈日炎炎,就赤膀到沙滩暴晒;大风肆虐,就到江河湖海中去搏击风浪。这无疑极大地增强了毛泽东的体质,磨砺了他的意志。在他看来,“勇武之目,若猛烈,若不畏,若敢为,若耐久,皆意志之事。”从他严酷的体育锻炼中可以看出他的爱国心切,救国情深。

2.2.2 青年毛泽东的野蛮体育实践

课余和节假日,毛泽东喜同好友跋山赴水,长途远涉,在欣赏大自然的动人景色中寻找艰难环境来锻炼体魄。有时一个人在狂风暴雨的夜晚,登上岳麓,领略“纳于大麓,烈风雷雨弗迷”的境界;还常协同朋友共同畅游湘江,至橘子洲头,上岸后共沐日光,谈古论今,留下了“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会当水击三千里,自信人生二百年”“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的壮美诗篇。此外,他还坚持“四浴”、奔跑、野宿、六段操等,这些特殊而新颖的体育项目,不仅磨砺了他的意志,增强了他的体质,为后来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2.3 老年时期丰富的体育经验提升了他对体育的认识

在艰苦的长征岁月里,毛泽东极力主张从强身到强国之转变,由个人解放进而全民族解放的道德范式:“动以营生也,此浅言之也;动以卫国,此大言之也……”号召人们加强体育锻炼,强健体魄,共同卫国。在延安时期的峥嵘岁月中,虽然条件艰苦,头顶敌机隆隆,腹中饥肠辘辘,延安干部与群众却是兴致高涨,还经常举行“边区运动会”,极大鼓舞了人们抗战的决心。解放战争时期,革命战士经常开展搏击、射击等体育活动,活跃气氛的同时,群众素质也得到了极大提高,部队战斗力也得到加强。解放后,毛泽东把体育引入社会主义建设中来,1951年11月,明确提出“健康第一,学习第二”的方针。1952年,毛泽东为中华全国体育总会第二届代表大会题词:“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这就要将体育与人民群众紧密联系起来,主张德智体全面发展。

3 当代体育体制下全民体育发展现状及问题

3.1 当代体育体制下全民体育发展现状

解放初期,我国体育队伍不断壮大,并且将体育融入农业生产运动中,群众创编了大量生产操,极大地提高了体育锻炼的热情。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国家体委专门组织了体育科学普查,根据我国青少年生长发展机能制定出《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学校体育倍受重视。尤其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以来,全民健身更是如火如荼的展开,“每天锻炼一小时”、“阳光体育运动”的呼声热情高涨。然而只见口号不见行动的号召似乎一则锦标广告,招引了部分人来关注体会,却有很多人尚闻之未闻,或置之不顾,俨然已将体育健身置于那生活之末。

3.2 当代体育体制下全民体育面临问题

由于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就业的压力和紧张的工作学习,以及传统安逸观念和学校“重德偏体”倾向等各方面的影响,全民体质直线下降。其中老年心脏病、糖尿病等突发疾病上升,成年男女肥胖率升高,青少年体质日下,骨质疏松,肥胖超重指标上升,“眼镜”越来越多;“书包”越来越沉;“课程”越排越满。适时全民健身观念也不受重视,或视而不见,或抱着观望姿态,学校也是摆作样式,基层领导甚至教育工作者对增强体育锻炼认识不足而不去谋划组织,上令不行,加则体育器材匮乏的现象,使得本没有休闲锻炼的人群被动性增强,全民健身活动不能够得到贯彻。然而“体不坚实,则见兵而畏之,何有于命中,何有于致远?”

4 毛泽东体育观对当代新型全民体育体制的影射

毛泽东《体育之研究》是毛泽东体育观的高度总结,它从唯物论、辩证法的哲学角度论及体育,立意高深,全面独到,逻辑严密,耐人寻味,其丰富而高深的体育观不仅是体育史上的瑰宝,而且对今后体育体制改革和全民体育模式赋予借鉴意义。

行文开头“国力苶弱,武风不振,民族之体质日趋轻细,……”显然与今日全民体质日趋下降的现象不谋而合。借此,深入思考分析毛泽东的体育哲学观,将对今天培养人才全面发展和素质教育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深入研究了毛泽东体育思想的发展历程和系统的体育观念之后,立足于我们当前新的体育体制改革,我们对新的全民体育观的重构也得到了弥足珍贵的经验。

4.1 当代体育观向幼年毛泽东学“体育重在能自觉”

体育锻炼主要在于主观自觉,因为外在的客观因素不易改变,“改之在人”。众所周知:体育锻炼可强健体魄,延年益寿,但是要取得实效,必须在于自觉,强迫无用。“欲图体育之有效,非动其主观,促其对于体育之自觉不可。”倘若自己的体力不振,外面的条件多么的尽善尽美,也不能从根本上得到好处。所以讲体育必须从自觉的意识开始。

4.2 当代体育观向青年毛泽东学“体育重在亲实践”

毛泽东非常重视实践,在《体育之研究》一文中也曾指出:“盖此事不重言谈,重在实行,苟能实行,得一道办法足矣。”他不仅在书面上强调“实行”,在实际生活中也主动参与。青少年时期就经常坚持登山、游泳和“四浴”,直到七十多岁的高龄尚能畅游长江,这与他一生坚持体育实践密不可分。所以体育不是用来谈论的,主要在于亲自实践,如果能够坚持锻炼,体育的魅力和价值也就体现出来。

4.3 当代体育观向青年毛泽东学“体育重在强意志”

毛泽东的体育锻炼始终是与坚强意志联系在一起的。青年时代的《体育之研究》中就极力倡导通过体育锻炼意志的观点。“意志也者,固人生事业之先驱也。”“体育之大效,盖犹在此矣。”毛泽东对于体育强意志的作用非常重视,“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是其体育观的真实写照。此外,坚持体育实践,尤其与恶劣的自然环境相抗衡,力排万难,顶风冒险,乘风破浪制胜万里。在今天看来,这种“霸蛮”体育似乎兼有神经质的味道,但是在戎马倥偬的抗战年代,恰恰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因此说,体育自始自终是与意志相伴相随的,体育中包含着浓厚的意志。

5 毛泽东体育观对当代体育观影射的思考

5.1 “竞技体育”与“大众体育”

长期以来,我国体育受金牌至上观念的影响,坚持认为充分发挥运动技术水平是体育的真正目的。有些人还误称“增强群众体质”是“小体育”,而“由少数人参加竞技比赛”的体育则是“大体育”,20世纪80年代以来普遍地受关注。实则上,体育中的“竞技体育”是由少数人参加的,以运动技战术为表现手段的群众体育的一部分,然而中国欲从“体育强国”到“体育大国”的跨越,两种体育价值衡量就不言而喻了。

5.2 “体育倡导”与“体育实践”

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以来,体育锻炼的呼声日渐高涨,“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口号在全国各地遍地开花,但是群众自发组织锻炼的意识没有加强,甚至多数领导干部仍然倾向于“锦标体育”,没有把群众体育置于首位,口号流于形式,与群众自发参与也出现脱节。为此,我们的领导干部要亲自带头参与,大力支持,摒除旧观念,将体育的贯彻实施与自主参与紧密结合,似乎我们要知道酸甜苦辣咸五味,须亲自一品,体育只有群众亲自参与实践了,才能逐步形成全民积极参与体育的热情。

5.3 “三育并重”与“健康第一”

教育要真正为培养人才,应当把人才的教育与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理念结合起来。若只是片面地追求“应试及第”,片面追求升学率,强迫学生“学习学习再学习”的填鸭式教育,那我们培养的所谓人才,“偻身俯首,纤纤素手,登山则气迫,涉水则足痉”的柔弱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又怎能做到尽职尽力呢?体育与德智是相互渗透、缺一不可的,“体育一道、配德育与智育,而德智皆寄于体,无体是无德智也。”“体强壮而后学问道德之进修勇而收效远。”“体者,为知识之载而为道德之寓者也,其载知识也如车,其寓道德也如舍。体者,载知识之车而寓道德之舍也。”只有这“三驾马车”并驾齐驱,才能全面地提高一个学生的素质,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出无限的价值。

6 结语

综上所述,毛泽东体育观是充满智慧和意志的。他丰富、宝贵的体育经验对我国体育事业迅猛发展、全民体育观的重构和中国体育跻身世界大国的行列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更要按照“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全民体育路线,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原则,大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以科学的理论教育指导群众,提高全民族的整体素质,使我国体育事业向着合理、健康、持久化的方向发展。

[1]毛泽东.体育之研究[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79.

[2]申伟华,尹华丁等.毛泽东体育思想概论[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9(6).

[3]高菊村,等.青年毛泽东[M].长沙:中央党史资料出版社,1990.

[4]何启君,等.中国近代史[M].北京:北京体育出版社,1989.[5]金钦昌.学校体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6]孙培青.中国教育史[M].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1993.

[7]王学峰,田 玫.何为体育之真义,重温《体育之研究》有感[J].体育学刊,2003(3):7-11.

[8]曾肖慧,黄 航.浅议毛泽东对中西体育思想的融摄发扬和创新[J].四川体育科学,1997(3-4):1-5.

[9]张泽洪,陈肖沫.毛泽东与体育研究综述[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3(4):4-7.

[10]肖谋文,朱建宇.论毛泽东群众体育思想[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3):295-297.

[11]张尚昆. 毛泽东学校体育思想研究 [J]. 湖南社会科学,2007(4):180-182.

Mapping Study of Modern Sports View by Using Mao Zedong's Concepts of Modern Sports

Hou Jing
(Shanx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aiyuan Shanxi 030024)

The sportsview prominently reflects the perception and understanding of social groups to sports in the specific historical time,and includes abstract summaries of sports concept produced by some advanced intellectuals through profound understanding and practice.This paper highlightly taking the Mao Zedong's sports view as a breakthrough point,comesto the conclusionsin War time,and the period after our nation's foundation.These conlusions comprise two aspects of sports glory thoughts and sports practic:body movement must be the primary part of the sports which aim at enhancing and improving the fitness education of human physique unceasingly,instead of taking wins an the connnttation of a competitive sports and the way of pursuing the success and vanity by minority people.Today,with the current national physique getting worse day by day,we still need to move forword towards the right direction of Mao Zedong's glory sports view and take it as the evidence of a mental theory basis and practice instruction basis.We must try our best to achieve these following goals:successfully conduct thequot;Natioanl Fitness Programquot;,quot;Olympic Games bring hornor planquot;in our country,implement sports system reform,enhance all people's health awareness and physical quality,shift the goal from being the sports-powerful nation to being a sportsgiant.

physical viewsof Mao Zedong modern sportsconcept mapping research

G80

A

1004—5643(2011)12—0113—03

侯 婧(1974~),女,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体育人文社会学。

猜你喜欢

全民体质体育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回答
全民·爱·阅读
28天吃出易瘦体质
可持续全民医保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全民环保是大势所趋
谈体育实践课中知识的扩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