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遵生八笺》看明清时期中国传统养生文化
2011-08-15乔丽娜
白 雪 乔丽娜
(上海体育学院,上海 200438)
从《遵生八笺》看明清时期中国传统养生文化
白 雪 乔丽娜
(上海体育学院,上海 200438)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结合明清时期的历史背景对明清时期中国传统养生文化进行分析。以《遵生八笺》为切入点,探析明清中国特色养生文化并得出这个时期的文化特点;养生文化丰富多彩,趋于完善;继承与创新并存;养生术形成套路。为人们研究养生文化的发展提供理论借鉴。
《遵生八笺》 明清时期 传统养生文化
前言
中国自古就很重视养生保健,传统养生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独具特色的代表文化之一,在其发展过程中也形成了一套完善而庞大的内容体系。中国传统养生文化历经千年而不衰,并不是简单的继承,而是在不断实践与理论基础的积淀下逐渐演变发展的。明清时期作为中国传统养生文化繁荣的时期,其历史及时代特点对养生文化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养生,也称“遵生”、“摄生”,即保养生命,养护身体,就是根据生命发展的规律,采取一定的方法,以达到提高生命质量的目的。“养生”一词始于道教书籍,最早出现在《庄子·内篇》上[1]。《黄帝内经》中提出了养生学的两个要点,即保养和补养[2]。以此为基础,我国养生文化逐渐发展起来。到了明清时期,很多养生学家除了对前人的资料进行整理外,还进行分类和阐述,使养生术通俗化,养生文化更丰富多彩,更容易为人们所接受运用。高濂的《遵生八笺》就是这个时期成书的,这也是他一生的结晶,不仅反映了其独到的养生思想,还就收录了很多成套的导引术,将肢体的运动同调息练气结合起来,以达到内外锻炼的目的。
1 《遵生八笺》成书的历史背景
高濂,字深甫,别号瑞南道人,浙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生卒年不详,约明神宗万历初年在世,生平亦无考。高濂是明代著名的诗人、戏曲家、工乐府、养生学家。著有南曲《玉簪记》,《节孝记》以及《雅尚斋诗草》。《遵生八笺》为其所著[3]。高濂生活在明嘉靖、万历年间,正处在明朝统治的中晚期。明清时期(1368年—1840年)是我国封建制度渐趋衰落和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巩固时期。明清时期的文化,具有新的时代特征。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封建制度的衰落,使思想领域出现了反对君主专制、追求民主的思想家和著作。
1.1 政治背景下的养生文化
明清时期实现了中国古代的第三次大一统,民族的统一使得国家进一步巩固,同时,这个时期的封建制度深深的植根于华夏大地上。随着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不断加强,尤其到明末清初,独裁专制更加强化,皇权极度膨胀。明清文化与统一的君主专制制度相适应的是宋明理学成为社会的统治思想。明清时期的儒学者们多借注释经书阐述义理,以“性与天道”为研讨中心,故称其学术为“道学”、“理学”。明清统治阶级之所以注重理学,原因在于这种学说大有利于对各阶层民主实行精神奴役[4]。理学包含禁欲主义,高濂的《遵生八笺》中“高子三知延寿论”第一论就提到“色欲当知所戒”。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这个时期的养生文化。这个时期,国内相对安定,国家和民族的统一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民间养生文化的发展。同时,由于明清时期封建独裁专制制度空前强化,很多文人志士对朝廷失去了信心,转而寄情山水、投身文学,写出了很多文学专著,包括养生。从这个角度来说,这个时期的政治背景下对于养生文化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1.2 文化背景下的养生文化
明清时期由于统治阶级的高度专制,使得一些文人志士选择寄情山水,远离朝廷。同时,宋代以来印刷术的发明对很多传统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因此,这个时期出现了很多文学著作,《本草纲目》、《农政全书》、《徐霞客游记》、《天工开物》等;明清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儒林外史》等。同时,也涌现出一批思想家,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明清文学以小说和戏剧为主流,也反映了鲜明的时代特色。明清时期在文化史上的一个重大贡献就是政府调动巨大的人力物力,对几千年浩如烟海的典籍文物进行收集、钩沉、订正、编撰[5]。高濂的《遵生八笺》就被收录到乾隆年间篆修的《四库全书》中,《四库全书》共收书3502种,79337卷,9.97亿字,分经、史、子、集四部,是至今为止世界上字数最多的丛书。另外,还有明成祖时期编辑的《永乐大典》,被公认为世界上最早、最大的一部百科全书,也正是在这样思想活跃、人们渴望挣脱思想上束缚的时期,中国传统养生文化在继承前人精华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研究和整理,使得养生文化达到空前的完善和系统。明清时期的文学作品较为通俗易懂,更符合大众的认知要求。当然,养生学家除了对前人的资料进行整理外,还进行分类和阐述,更容易被人们所接受运用,更促进了养生文化的进一步发展。
1.3 经济背景下的人们价值观念和生活理想的转变
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空前发展。总体说来,明代经济仍以自给自足的农业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但相比前代有了巨大发展,农业生产力有了明显提高。此时,人们的物质生活富裕,在享受物质生活的同时对精神生活以及身体的健康状况的关注度逐渐提高。明代中晚期,随着城市经济的繁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萌芽的出现,出现了市民文化勃兴的局面。很多文学作品中多以市民为主角,市民开始登上社会舞台。明清之前,商人的社会地位很卑微,可是在明代的一些小说及文学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工商业者的地位正在逐步提高。这时,社会上很多人走上了致富的道路。这种价值观念的改变,直接刺激着人们经商致富。这时的中国,宗法专制社会远未进入全面解体阶段,由专制政治和农本经济所决定的中古文化占据主体地位[6]。在这个经济成分复杂的历史时期,新的价值观和生活理想的充斥下,人们的思想更加活跃,在追求风衣足食的同时,对自身的健康也非常重视,也正是由于市民人口的不断增加,人们的养生意识也在不断增强,这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养生文化的发展与兴旺。
2 古代哲学思想及中医基本理论为养生文化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2.1 古代哲学思想在养生文化中的体现
我国古代的很多养生思想及养生著作都是以古代哲学思想为理论依据的,融合了儒家、道家、杂家、释家等的哲学思想。儒家:“人者,天地之心也。”(《礼运》),“人莫贵乎生”(荀子》)。“重人贵生”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重要命题,也是中国传统养生文化的基础和出发点。道教的重生贵人表现为强调人的自然特质,反对用后天的人为伤害人的天然本性[7]。“人命至重,有贵干金”(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序》)。“圣人深虑夭下,莫贵于生。”(《吕氏秋·贵生》)[8]。中国传统文化讲究“和谐”,即人与自然的和谐、人自身的和谐;“平衡”,即人体内部脏腑之间,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都要保持一定的和谐。还有“气一元论”、“精气神说”等哲学思想不断完善,逐渐被人们所接受,成为中华民族独具特色的文化之一。这些传统哲学都是在人们的实践活动中逐渐发展起来的,为养生文化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遵生八笺》以“遵生”作为书的名字,定有其特殊内涵。对于“遵生”的理解,高濂在他的原序中的解释是:“故尊生者,尊天地父母生我自古,后世继我自今,匪徒自尊,直尊此道耳。不知生所当尊,是轻生矣。轻生者,是天地父母罪人乎!……故余《八笺》之作……”[9]。另外,吴非对“遵生”是这样解释的:“所谓‘尊生’者,乃指生所当尊者,与‘迫生’相对,显示出一种尊重、爱养生命的心态。[10]”他所论述的要点就是尊重生命、爱护生命。他的这种遵生的思想与道家的“我命在我不在天”的思想相吻合,强调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地对自己的身体进行预防及治疗。正是基于“遵生”这个宗旨,《遵生八笺》洋洋洒洒四十余万字,记录了明清前很多养生观点和养生方法,供后人参阅、练习。
2.2 医学基本理论使养生文化的发展趋于完善
中医学强调整体观,包括人体内环境的整体观和人体与外界自然的整体观。人体内环境的整体观,主要是说人的形体是由五脏六腑组成的,其中五脏是指心、肝、脾、肺、肾;六腑是指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人体的每个部分虽然都有各自的形态和功能,但从整体观的角度来说,钩沉人体的各部分都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从而使人体成为一个完整的有机体。人作为自然的一部分,必然受自然变化规律的影响,生理和心理也相应的受到自然变化的支配。例如,中医的外伤六淫(风、寒、署、湿、燥、火)和内伤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说明人与自然不适应时,人体就会产生病变。
中国传统养生文化中中医基本理论一直贯穿其中。到了明清时期,出现了一系列医学的著作,如虞拎从著的《医学正传》、李果的《保养说》、张景岳的《治形论》、汤颧的《保生编》、陆九芝的《世补斋医书》、徐灵胎的《医学源流论》等。明代伟大的医学家李时珍写成了举世闻名的名著《本草纲目》,共五十二卷。这些都是从医学的角度来对人体进行保养,均对我国传统养生文化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将数千年历史的传统养生提高到一个更高的水平。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与中医理论基础相辅相成,成为中国传统养生文化的理论积淀。
3 明清时期传统养生文化的特点
3.1 养生文化丰厚多彩,趋于完善
传统养生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滋养下成长、发展,与其他文化形态的不断交流、渗透,自身不断丰富,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文化特色。明清时期,是我国传统养生的繁荣时期。这个时期出现了很多养生专著,其中介绍了很多传统养生方法及中医保健方法。有根据四时的变化而编著的“四时调摄法”;有专门练习呼吸吐纳的“幻真先生服内元气诀”、“幻真注解胎息经”、“六字诀”等;有针对不同病症进行练习的“治万病坐功诀”、“修养心脏法”等;有根据五行学说保养身体的“养五脏五行气法”、“服五牙法”等。同时,还有很多按摩导引术,如“左洞真按摩导引诀”、“太上混元按摩法”、“天竺按摩法”等方法。中国传统养生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除了养生术外还承载了很多中国传统文化的信息,极大的丰富了中国传统养生文化。明清时期的养生文化就涉及到饮食养生、起居养生、花木鸟语等方面。与传统哲学思想中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相一致,突出人的身心愉悦。高濂的《遵生八笺》就从八个不同的方面对中国传统养生文化进行阐述的,分别是:《清修秒论笺》、《四时调摄笺》、《延年却病笺》、《饮馔服食笺》、《燕闲清赏笺》、《灵密丹药笺》、《起居安乐笺》、《尘外遐举笺》,单看名词我们就大概知道每一笺所要着重阐述的内容了。高濂在寄情山水途中,结合自己的经验完成了这部养生大典,其中凝结了他一生的智慧。明清时期,人们的思想逐渐摆脱封建束缚,思路也更加开放养生文化的内涵也得以丰富,在强调身体健康、长命百岁的同时,更加注重心理的健康。《遵生八笺》中就针对心理健康,给人们详细阐述了调心的方法,其中一笺中就有九章,分别是:原心章、究竟章、实证章、破幻章、安分章、神气章、修幻章、静通章、戒行章。告诫人们要善于将自己的心返璞归真;勇敢的面对一切;安分守己;以卑自居,以谦自持等不同的方面论述了如何去调心。当然,这也只是调心的一个方面,《遵生八笺》中还包括文物和玉器的鉴赏、花草的介绍等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更贴合广大百姓的需求,养生文化也更加完善。
3.2 继承与创新并存
世界一些文明古国,如埃及、巴比伦、希腊、罗马等,其文化曾昌盛一时,但由于各种内部或外部原因而“人去楼空”[11]。中国文化自殷商以来,代代相承,虽然多有曲折,却从未中断,其文化底蕴是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比拟的。就文化来说,在不同学术领域有着不同的理解。养生文化历经千年的发展,在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下逐渐成长起来,是中华民族的智慧的结晶,它的发展及繁荣与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是紧密相连的不同的历史时期,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也有所区别,对于养生的理解也有所不同。明清时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养生文化的发展也逐渐走向系统化。与此同时,明清时期,利玛窦、汤若望等欧洲传教士来到中国,让中国人们了解了很多近代早期的西方文化,打开了部分中国人的眼界。西方科学、客观的思维方式与中国直观性、模糊性的思维形成鲜明的对比。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部分文人学者。因此,这个时期的养生文化在继承前人的养生思想及方法的同时,融合了很多西方的保健养生术(如“天竺按摩法”),创编出适合后人习练的养生术,如太极拳、易筋经十二势、十二段锦等传统养生术。
3.3 养生术逐渐形成套路
明代开始,中国的武术开始形成流派或门派,都有自己鲜明独特的拳法和器械技术特点和方法。同时,明清时期是我国武术理论体系趋于完善的时期,此时是太极拳、八卦掌、形意拳等拳种技术和理论成形的时代[12]。在这样的理论体系完善的历史时期,出现理论“内家”、“外家”之分。太极拳作为“内家”的代表,对于传统养生文化的运用已无可厚非。在理论与实践并进的明清时期,人们为了便于流传与记忆,已将养生术编成完整套路形式,有的附有歌谣。如《幻真先生服内元气诀》,介绍了十二种呼吸吐纳的方法,而这十二种呼气方法也是层层递进,相辅相成的。《治万病坐功诀》由三十三个呼吸导引方法组成,针对人们经常出现的疾病进行治疗,是用呼吸方法导引治疗的养生术。还有《左洞真经按摩导引诀》、《天竺按摩法》、《婆罗门导引十二法》等也是以成套的形式出现的。这种套路形式大大促进的养生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及传承,更便于人们所运用及记忆。明清时期形成的成套的养生术也一直延续到今天,作为养生文化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4 明清时期中国传统养生文化存在的问题
中国自远古时期就很重视占卜、求神,这与时代背景是分不开的。人们在饥寒交迫的时候,只能求助于所谓的“天”,以求得风调雨顺。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自然界得认知不断加强,对“天”的要求也越来越多,从单纯的吃好穿好到求得长生不老。也正是由于这种追求,炼丹术也逐渐发展起来。《遵生八笺》中就详细介绍了很多炼丹术,其中《灵秘丹药卷》就是以讲述“延年益寿”丹药的方法和常见病症的治疗药方为主。我国古代很早就提出了养生的概念,这些延年益寿的养生之道尤其为历代帝王、士大夫们所重视。养生固然重要,但盲目追求长生不老也是不切实际的做法。我们要科学的看待人生,人是要死的,无论皇帝也好,求仙也好,都找不到长生不老之术[13]。明清时期,人们对养生的认识还是有偏差的,还不能完全理解养生的真正内涵,因此此时的养生文化还是出现了很多问题的。
5 结论
养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存在与发展有着时代的意义。理解和认识中国传统养生文化的发展及变革,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深入、细致再现的一种途径。明清时期作为中国传统养生文化发展较为完善的阶段,在养生文化的历史沿革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遵生八笺》作为明清时期一部著名的养生专著,可以说是明清时期中国传统养生文化的一个小的缩影。本文以《遵生八笺》为例,初步了解到明清时期是一个民族大团结、皇权极度膨胀的时;正是在这种政治背景下,人们思想上渴望摆脱封建统治的束缚,因此,这个时期的文化发展可以说是百花齐放,出现了一系列的文学专著;同时,在资本主义萌芽初见端倪的明清时期,人们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也在发生着变化,这就间接促进了养生文化的发展。
明清时期养生文化的发展是依附于当时的历史时代背景的,因此其养生文化具有历史性和时代性。基于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及中医基础理论积淀的明清传统养生文化有其鲜明的特点:明清时期养生文化丰富多彩,已趋于完善;这个时期的养生文化是继承与创新并存,养生术逐渐形成套路。与此同时,在养生文化不断发展与繁荣的进程中,也留下了一些污垢。这个时期中国自古崇尚的“长生不老”,也由炼丹术、“长生不老术”的形式在老百姓甚至宫廷中广为流传,这也是养生文化中一个污点。在历史和文化的长河中,中国传统养生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一朵靓丽的奇葩,在人们追求健康长寿的历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明清这段历史时期所形成的文化特点,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养生文化的变革及发展,也为中国传统养生文化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借鉴。
[1]孙 慧,倪依克.传统养生文化与现代休闲理念的契合[J].体育文化导刊,2007(1):58.
[2]唐 颐.图解黄帝内经[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2):10.
[3]周 辉.明代著名养生学家-高濂[J].养生史话,2007.
[4]冯天瑜.明清文化史扎记[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12):16.
[5]冯天瑜.明清文化史扎记[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12):21.
[6]冯天瑜.明清文化史扎记[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12):65.
[7]赵文朝.《抱朴子》养生思想综述[D].西北大学,2008:17.
[8]任 海.中国养生术发达之初探[J].体育文史,1995(6).
[9]明·高濂.遵生八笺[M].成都:巴蜀书社,1985.
[10]吴 非.《遵生八笺》养生思想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博士学位论文,2000.
[11]汤立许,蔡仲林.文化变迁视野下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体育发展流变[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1(4):67.
[12]郭志禹.中国武术史简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104.
[13]奚潘良,奚 雍.武功体疗与养生艺术[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1(1):186.
Speculations On Chinese Traditional Regimen in Ming and Qing Dynasties——Inspired by Zun Sheng Ba Jian
Bai XueQiao Lina
(Shanghai Sport University,Shanghai 200438)
This paper adopts literature and analyzes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regimen in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against the historical background.Concerning the content in the book Zun Sheng Ba Jian,the study summarizes the regimen culture in those dynasties as:1.regimen culture presented prosperity;2.inheritance and innovation co-existing;3.regimen developed into Taolu.The paper hopesto provide some theoretical referencesfor regimen study.
Zun Sheng Ba Jian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traditional regimen
G85
A
1004—5643(2011)12—0094—03
1.白 雪(1988~),女,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民族传统体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