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阳光体育背景下常州高级中学大课间校本化的设计与实施策略

2011-08-15刘成兵

运动 2011年2期
关键词:高级中学常州课间

刘成兵

(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江苏 常州 213000)

阳光体育背景下常州高级中学大课间校本化的设计与实施策略

刘成兵

(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江苏 常州 213000)

大课间已成为学生开展阳光体育锻炼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行大课间设计和实施策略的研究,有效加强青少年体育和增强青少年体质,为学生的学习、生活、发展打好基础,具有广泛的现实意义和研究价值。本文运用行动研究法,从大课间的设计要素、步骤、实施策略、实施注意点等方面进行了阐述,以期能对大课间的开设起一个参考示范作用。

阳光体育;大课间;校本化;实施

随着《中央七号文件》的出台和阳光体育的开展,常州高级中学充分意识到了实施大课间体育活动的迫切性,并做了积极的尝试,取得了一定的阶段成果。

1 大课间的设计

1.1 大课间设计的基本要素

在大课间开展的前期工作中,其基本的要素和基本保证有以下几点:教师、领导的思想观念、学校体育方面的人力资源、场地器材资源、体育文化氛围等,设计者需要对其进行合理的调查分析与评估。

1.1.1 思想观念 面对不同年龄、性别、身体状况的学生,用什么样的方法、用什么样的项目、用什么样的组织,才能真正成为增强学生体质健康的有效手段,应该成为我们深入思考的问题,如果还在大课间开设与否的问题上有所顾忌,那就是不仅仅是观念的问题,同时也是能力的欠缺。常州高级中学充分认识到在终身体育、文化体育、生活体育新观念形成的今天,体育活动对学生身心的影响。从文化、生活、课程的视野建构大课间体育活动,丰富课间体育活动的内涵和外延来整合学校体育,突破了大课间活动就是“30分钟体育活动”的限制,形成了科学合理育人新格局,也推动了学校教育品质的提升。

1.1.2 体育方面的人力资源 与大课间密切相关的人力资源主要包括体育教师、体育骨干和具有运动特长的学生等。要充分发掘和利用学校现有的体育人力资源,让他们共同参与大课间的设计与实施。

首先,体育教师的数量和质量难以满足大课间的充分开展,如常州高级中学大课间共设置了八大项目,有的大项里有支项,有的大项分成几块场地,有的大项学生多,一个教师指导不过来。我们是这样安排的:舞龙、舞狮主要由学校龙狮运动队的同学负责技术指导,具体的要求由老师在平时运动队训练时交待好;轮滑项目由于缺少专业教师,与社会上专业培训机构合作,开展活动以来也取得了比较大的效果;武术项目由于人数较多、分支多,与体育院校联系,让他们从接受单位的需求出发安排实习生,这样通过他们几个月的实习教学,缓解了师资缺乏的压力,学生的武术基础得到了很好的提高。另外,还利用全校的体育优秀生协助大课间的开展,除了舞龙舞狮外,我们每年开学初都会对在校外或入学前就经过一些体育培训的学生进行普查登记,大课间时让他们发挥小老师的作用。此外,基于常州高级中学学校体育实行的教、体、社结合的优势,我们在时尚健身操方面还聘请了英派斯健身俱乐部的教练对学生进行了辅导。

1.1.3 设施资源 学校体育设施资源问题是大多数学校的共性问题。多年来,学校体育设施设备是安排班级数和生均比例进行配置的,而大课间的开展不同于上体育课,它是全校学生在同一时间内同时开展多个体育活动,同时使用学校的运动场地设施,在场地、器材、教师管理和后勤服务方面都有极大的制约和不适应。因此,学校必须充分发挥现有场地设施的实际功用和开发潜在功能,有创造性的发明和利用各体育资源,为大课间的开展提供硬件保证。常州高级中学认真做好事前调查工作,早作准备,添置了一批运动器材和装备,特别是进行了学校体育场馆的二度开发,实行教育品牌和健身品牌的双赢合作,既解决了场馆维护、耗能、管理、使用率等问题,又进一步提高了学校师生锻炼和活动品质。在项目的设置上,采纳学生的建议,开设了人均利用场地比较小的集体性项目,如操类项目和武术,为了增加这些项目的吸引力,我们前期做了广泛的宣传,一些优秀的武术和健身操骨干在全校学生面前进行展示表演,吸引学生。此外,在解决放置问题的前提下,还鼓励学生自带所报项目的活动器材,缓解学校的器材压力。

1.1.4 体育文化资源 良好的体育文化环境是大课间设计和实施的重要基础保证,体育活动如果没有体现出文化的氛围和人文意识,就很难得到学生的最终和真正认可。因此,我们把大课间建设的落脚点放在深化体育内涵、营造体育文化上,持续地影响和指导学生自觉参与大课间的整体体验。以“学校百年体育简史、体育摄影、报栏体育类专刊、班级体育展板(每半月轮换班级,由各班自己设计本班体育类的活动图示)、会徽和秩序

册封面设计、班旗设计、运动会激励语、长跑和游泳健康知识讲座、国旗下讲话”等为宣传主题和媒介,使其在潜移默化中感受体育文化的气息。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的文化氛围下,倡导由学生自主组织实施一些体育活动,这种自主组织所获得体育锻炼和体育文化活动带来的乐趣培植了学生高情远致和理性精神。从提升学校体育的价值方面讲,体育场地具有特殊的场所文化,这些体育场所也是我们进行体育文化(图片、标语布置等)内涵建设和教育的阵地。

1.2 大课间设计的步骤

1.2.1 整体架构,构建目标 大课间设计的成功与否, 取决于课间活动与人的发展能否和谐地融为一体。常州高级中学大课间设计的核心目标是“吸引学生、促进健康”,引导学生喜欢体育、擅长体育、参与体育,这也是确定设计策略的基础和依据,在这个目标的指导下,我们评估了学校各种资源,包括常州高级中学高中生体育素养状况、发展需求、项目设置可量化、可测定的要求以及前期对学生的项目征集、问卷调查的情况,学校最终提出打乱年级、班级,以俱乐部选项的校本化形式推进大课间体育活动。

1.2.2 内容选取,科学有效 从更新课程角度出发,本着生本、参与、校本、习惯、发展的方向,设计开发符合学校学生特点,能够有效增强体质、激发积极性、形式活泼、有适宜的运动量的运动项目,并对其锻炼价值进行论证和效果评估,确保内容选取可观察、可评价、可操作,并体现出学校体育的全员性、可行性、适应性、吸引性、趣味性、参与性、教育性、健身性。经过统筹考虑常州高级中学大课间改造,设置了武术(器械、散打、套路)、舞龙舞狮、轮滑(轮滑、滑板)、健身操、篮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等八大项目。

1.2.3 形成方案,加强预期 大课间的设计实施要特别重视对活动效果的预期,做到不打无准备之战,减少实施的盲目性,保证大课间整体性目标的最终实现。大课间设计方案初步形成后,我们请学生、班主任和学生参与论证,并在课外活动时分年级进行预演,以试验性活动检验活动方案的周密性,内容形式的合理性,及时找出存在问题和寻找解决措施,为进一步实施大课间提供活动依据。

1.2.4 强化改进,不断提高 大课间活动处于不断的变化发展之中,其实施或推进是一个持续落实与修正的过程,必须建立合理的反馈调研机制,针对实际问题不断的修正,以提高大课间的整体活动质量。比如补充足够的新器材、开展新项目、交换项目、进退场路线调整、对不参加活动或活动不认真、违纪的学生的教育和激励,要多加磨合,及时调整,提高活动的效果。

2 大课间的实施

2.1 大课间的实施策略

2.1.1 相互结合策略 作为学生体质健康程度的评价标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以下简称《国标》)是国家对不同阶段学生在体质健康方面的基本要求。大课间的实施,最终要落实到《国标》上来,用体能发展和《国标》来评价学生体质健康水平,让学生比较、对照,推动学生“达标争优、强健体魄”。同时,大课间的实施要与体育竞赛相结合,通过组织多层次的大课间活动项目的比赛,以赛代练增强其活力和吸引力。另外,大课间要与教学相结合,以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为载体提高学生的体能,而且要和体育学科成绩挂钩,提高学生活动的积极性和实效性。常州高级中学大课间都采取了以上几种策略,用这样的评价手段,对学生有很大的触动。

2.1.2 分层提高策略 在大课间实施的不同年级和不同阶段,根据学生的年龄、开展时间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和任务,逐步明确目标、细化目标,形成被动要求、有序参与到主动锻炼的良性动机转化。开始阶段要做到入场迅速,程序清楚,发展阶段要持续有效,提高质量,提高阶段要主体性强,方法科学。

2.1.3 管理促效策略 开放而灵活的大课间对组织管理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要使大课间活动内涵进一步提升,管理体系也应该进一步完善。为保证实施力度和效度,管理形式既要有序又要灵活,使学生能充分自主自创、自律自控。我们主要发挥体育组以外的管理力量,特别是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在每个活动项目区域设立了班级小组长、年级组长、俱乐部部长,逐层察看并汇总的自主管理三级控制系统,再加上体育指导教师、中层领导蹲点、学校每天值日学生的巡查(负责清场、发整改通知等)、班主任、教师自愿者(项目爱好者)相结合的管理形式。此外,大课间的安全问题也是比较重要的方面,我们对活动场地、使用器材、部分交界场地的分割、校园车辆通行的控制等安全因素也进行了全方位考虑。

2.1.4 社校合力策略 加强校园大课间和社会团体的有机结合,这也是解决师资不足和展示学校精神面貌的重要方法。要充分发挥各种社团和俱乐部人才、组织方面的优势(特别是学校缺少的专业项目人员),结合大课间的活动特点,进一步营造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活动氛围和成长环境。

2.2 大课间实施时应注意的问题

2.2.1 要切合学校和学生实际,做到常态化,不突击不应付,深入研究调查设置便于操作且有实效的项目,开发场地,开发器材,用尽量少的器材和尽量小的场地让学生得到最大程度的锻炼,不做表面文章。

2.2.2 要适时更新和轮转,发挥学生的能动性、自主性,在有限的时空内提高练习效果,特别是在活动形式、项目人员的重新分组和选项上,不断给大课间活动加入新的刺激点,培养学生的多种运动技能,让活动真正活起来。

2.2.3 要做到全员参与,一个都不能少,除了从规章制度方面约束规范外还要从学生的思想意识上切入,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大课间活动上来,要对其进行监督、评价和引导,理解大课间活动的内涵、激发学生的自我需求动机、培养健康的生命个体。

2.2.4 大课间既是活动的空间,也是学习的空间,它的实施不仅要丰富学生的活动内容,还要提高运动技能。提高技能,方能更好地养成运动习惯,增进学生体质健康,而我们往往在这方面容易出现盲区。因此,大课间同样要成为教学的空间,解决好光有项目没有提高的误区和盲点。

2.2.5 要协同作战,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半壁江山涉及到学校的方方面面,大课间也是如此,各科任课老师、班主任、部门领导要统一思想,不占不让,责职明确,做到学校教育一盘棋,确保大课间活动过程有序、高效。

3 结束语

大课间是阳光体育运动的发展点和强动力,而其设计和实施是一项非常艰辛的工作, 需要我们坚守信念、实事求是、开拓视野、努力探索、广泛实验,结合学校特色并积极学习兄弟学校的宝贵经验,使学生真正体会到阳光大课间所带来的乐趣,吸引更多的学生加入到阳光体育运动中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为学生的终生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1]孙韵.对高校体育教学环境的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1).

[2]甘亦农.大课间校本化实施策略研究——基于江苏省常州市第五中学大课间实践的思考[J].中国学校体育,2006(5).

G807.0

A

1674-151X(2011)02-069-03

投稿日期:2010-11-19

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阳光体育运动”校本化实施与保障体系建构研究》(课题批准号:DLA090298)的子课题《校本特色课程开发和后备人才试点培养的实施与保障》项目文章。

刘成兵(1976~),中教一级,体育硕士。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管理。

10.3969/j.issn.1674-151x.2011.02.036

猜你喜欢

高级中学常州课间
常州的早晨
朝阳市第一高级中学
新疆和静高级中学简介
Ancient opera regains cultural crown
常州非遗 灿烂多彩
西华县第一高级中学
课间10分钟
课间10分钟
快乐课间
课间1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