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第16届亚运会女子太极拳难度动作特征分析

2011-08-15荆治坤

运动 2011年2期
关键词:腿部套路太极拳

荆治坤

(北京体育大学研究生院,北京 100084)

第16届亚运会女子太极拳难度动作特征分析

荆治坤

(北京体育大学研究生院,北京 100084)

本文主要采用比赛技术统计法、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第16届亚运会女子太极拳比赛数据进行分析,旨在了解国际太极拳比赛中难度动作的技术特征,为难度动作的选编、竞赛规则的制度提供参考依据。

女子;太极拳;难度动作;亚运会

本文以第16届亚运会女子太极拳决赛为例,分析女子太极类难度动作在国际大赛中存在的问题、发展趋势,旨在为武术套路太极类竞技水平的提高提供参考和借鉴,以促进武术竞赛规则的完善,促使竞技武术套路运动更加适应竞技运动的发展的需要。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参加第16届亚运会女子太极拳比赛中12名运动员的难度技术动作运用情况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比赛技术统计法 对参加第16届亚运会12名女子太极拳运动员的难度动作完成情况、裁判员评判情况进行录像观察分析。

1.2.2 文献资料法 查阅与本研究有关的文献资料,以了解与本研究有关的武术套路比赛的规程和武术套路竞赛规则以及前人研究的现状。

1.2.3 访谈法 通过走访资深教练员和一线运动员了解武术发展的历史进程,了解武术套路规则发展动态,了解难度动作的训练特点,为本文的撰写提供理论依据。

2 结果分析

2.1 武术套路竞赛中动作难度概述

难度动作的不断演变是追求武术套路竞赛评判科学化、定量化的结果。1973年,武术套路竞赛规则中设置了难度动作和创新难度的加分,技术动作主要以侧空翻、旋子转体360°、旋风脚360°等动作为主;1996年,规则中出现了指定动作和创新难度,对于每个拳种的难度动作做了硬性规定。随着难度动作由低难度、多动作的“技术型”向高难度、少动作的“素质型”发展,2003年起规则中出现了难度和连接难度, 同时分值也扩大到了2分。2005年的国际武术套路竞赛规则基本延续了2003规则的规定。

国际武术套路竞赛规则(2005)规定难度动作的分值由动作难度(1.4分)、连接难度(0.6分)和创新难度(额外加分)3个方面组成。动作难度主要是由平衡、腿法、跳跃等主要动作构成。连接难度则主要是由跳跃动作落地后接跳跃动作、平衡动作、步型的完成情况来评定。创新难度由裁判长在10 分以外按鉴定的加分标准给予加分。

2.2 难度动作的编排

武术动作编排是指对竞技武术套路技术中武术单个动作、组合动作的设计,时间、空间的规划以及配乐的选择。难度动作的设计和编排对于运动成绩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笔者认为对于武术套路难度动作的编排主要考虑一下几点:(1)自身身体素质的特点。不同的难度动作对于身体素质的要求具有明显的区别,平衡、腿法类难度动作对于柔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跳跃类难度动作的完成以弹跳力、爆发力为强有力的后盾。(2)动作的难度等级。在竞赛规则中,动作难度分为A级、B级、C级,链接难度则分为A级、B级、C级、D级。经济学理论认为风险与收益是成正比的。难度级别越高对于身体素质的要求就越高,分值也就越大,但是完成的难度、完成的风险也增加。对于难度动作的合理选择也就成了每名教练员、运动员必须面对的问题。(3)自身体力的分配。不同运动员以及同一运动员不同时期之间体能水平和体能结构都是不同的。套路编排应考虑运动员的体能,才能有利于发挥运动员身体条件、技术特长等方面的优势。

本届亚运会太极拳女子比赛中, 在动作难度中312A(腾空飞脚)动作在套路中广泛使用。在连接难度上,312A+324B+5与312A+3占据主导地位,12名运动员将其编排在套路之中。312A+324B+5是动动连,这就要求高水平运动员在腿部瞬间发力时,肌肉能迅速地达到激活状态,具备速度快、爆发力强的肌肉发力特点。312A+3是动静连,对于运动员的稳定性提出了很高要求,运动员要在运动的瞬间之后保持静止,并且要保持自己的身体平衡。跳跃动作是在进行太极拳难度动作选编时重点考虑的动作。这种趋势在长拳也有体现。动作难度在选编类型上的相对集中,反映了高水平女子太极拳套路难度动作发展的重点和整体趋势,同时也反映了难度动作的选择还存在可待开发的潜力。

太极拳是一项动作柔和、缓慢、轻灵的拳术。对于柔韧性、稳定性较高要求。从动作的应用频率上,143A与143B动作是运动员选编套路考虑的重点。这两个动作的完成是柔韧素质、前庭器官的平衡能力以及腿部的肌肉力量综合作用的结果。

在难度等级上,动作难度相对集中在A级、B级动作难度。仅有1人在动作难度的选编中采用了C级动作难度。这与C级动作难度特点有关,C级动作难度的完成对人体结构力学特征、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与协调能力、感知觉能力、动作技能的贮存数量、运动素质的发展水平、运动员个性心理特征、竞赛规则、技术环境和场地等因素的要求相对较高。连接难度是动作难度的延续,动作难度类型决定了连接难度的选择范围,同时也为连接难度动作的完成提供基础条件。连接难度动作的选编情况与动作难度十分相似。C级、D级难度动作没有被运动员采用。连接难度动作的好坏直接影响难度动作组合的成败,它是发展高难动作组合的中枢纽带,没有好的连接技术,运动员的难度动作就会失去连贯性和完整性。因此,在比赛中运动员在难度动作的选择上采取谨慎的原则。

太极拳女子比赛中难度动作的分布均匀,无论是B级的跳跃动作还是平衡动作在后半套都有编排。这说明太极拳运动量比较小,体能对于难度动作编排的影响因素较少,在编排难度动作时可以不考虑体能因素。

2.3 亚运会女子太极拳竞赛中难度动作的完成情况分析

难度动作的完成质量是评价运动员套路质量的重要指标,主要取决于运动员的身体素质与难度动作的选择。难度动作的分值(2分)相比起动作质量、演练水平所占分值不多。难度动作分值的取得需要做出很多的努力。

本届太极拳女子比赛中,3名运动员分别在平衡、腿法、跳跃中出现失误。连接难度对于动作的连贯性提出较高要求。动作难度失误进而导致连接难度的失误。在动静连中前面动作完成质量对后继动作的起着决定影响,前一个动作的失误是难度动作失误的关键因素。312A+3、322B+3中提膝独立的连接难度,与该动作单腿着地支撑时腿部受地反力很大,着地时支撑面小,对腿部肌肉力量要求大的动作力学特征有关。显示出提膝独立动作其稳定性差,动作重心控制较难,保持平衡难度大。在整个动作中,支撑腿的前、后肌群都参与了维持、控制平衡,肌肉的收缩能力是完成提膝独立稳定的关键。而在起跳中,运动员在“肢体微屈”“动作缓慢”的状态下起跳,不利于下肢肌肉力量的发挥,对腿部力量有相当高的要求。运动员如果腿部力量不足或身体重心控制不好,势必导致腾空高度不够,空中完成动作难度时间不足导致失误。

2.4 难度动作在比赛中对于总成绩影响

在实力相当的激烈竞争中, 运动员各种制胜因素等级的高低及其总体效益是运动员得分高低的主要依据。难度动作与总分具有高度显著相关性,这与肖红征的研究相似。说明难度动作对于比赛整体而言是比较重要的一个评价运动成绩的指标。然而目前75%的运动员都可以拿到满分(2分)。难度动作是运动员取得优异成绩的必要条件,但不是最主要的决定因素。在前几名运动员的竞争中,难度动作不是运动员考虑的重点。

3 结 论

3.1 难度动作在选编上由跳跃、平衡动作构成,特别以腾空飞脚为连接起点的难度动作是本届亚运会女子太极拳比赛中最常采用的方法

3.2 在难度动作等级上,动作难度与连接难度相对集中在A级、B级难度。高级别难度较少涉及。

3.3 在太极拳女子比赛中难度动作的分布均匀,体能不是运动员选编动作是考虑的重点。

3.4 动动连、动静连对于运动员的连贯性提出跟高要求。前面动作完成质量对后继动作的起着决定影响,前一个动作的失误是难度动作失误的关键因素。

3.5 难度动作是运动员取得优异成绩的必要条件,但不是最主要的决定因素。

4 建 议

4.1 跳跃动作尤为重要,应加强运动生物力学研究方法的运用,加强腿部柔韧性、肌肉力量的训练,提高跳跃动作的难度等级、保证跳跃动作的完成质量。

4.2 在制定规则时,应考虑到运动员的等级差异对于不同等级的运动员提出不同的等级要求。在国际大赛中应该增加对于高级别难度动作选编数量的要求。

G852.11

A

1674-151X(2011)02-041-02

投稿日期:2010-09-15

荆治坤(1984~), 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民族传统体育。

10.3969/j.issn.1674-151x.2011.02.019

猜你喜欢

腿部套路太极拳
网购能“砍价” 有时是“套路”
多留意腿部问题 随时舒缓腿部酸痛
太极拳的『绝世秘籍』
太极拳的“教”与“学”应“以点带面”
谨防“套路贷”的这些“套路”!
Airbnb上的套路
眼下有套路
快速瘦腿小妙招
脚下放靠垫睡觉更解乏
脚下放靠垫睡觉更解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