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体育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激发与培养
2011-08-15尤海臣
尤海臣
(吉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吉林 吉林 132011)
理论与方法探索
高职体育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激发与培养
尤海臣
(吉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吉林 吉林 132011)
教育离不开创新,只有创新才能推进教学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如何让创造性思维贯穿于整个体育教学过程中呢?本文通过对创造性思维的特征研究,分析了创造性思维的个性特征,从而探讨出创造性思维的构成要素及对我国高职体育教育的教学方向的影响。
体育教育;创新;创造性思维
创新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如今的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也涵盖了更多的素质教育,而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已经成为当代教育的核心教育和根本任务。
1 充分认识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在研究发达国家经济增长方式中我们发现,发达国家主要靠本国人才的创造性技术推进国民生产总值的提升,而身为农业大国的我们仍旧是依靠出口原材料取得有限的进步。自主创新能力的不强直接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宗旨是为社会培养高级技术人才,是培养纪律化、一流化、能力化、素质化的科技型力量军。在高校里接受良好的培育,锻炼坚强的意志,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是高职学生就业后自主创新实践的关键。在体育教学中,必须重视高职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不仅注重整体教学方向的指导性作用,更要注重细节,在细节中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和思考问题的良好行为习惯,使创造性思维贯穿整个学习中,从而进一步适应社会和时代的发展要求。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培养优秀的创新型专业技术人才。
2 正确处理知识传授与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的关系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高级技术专业人才是我国高职教育的基本职能,也是我国高职教育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要搞好高职体育教育,不仅需要传授给学生过硬的专业技术知识,同时也应该重视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知识和能力都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素,同时也是素质教育成果的展现形式。要加强素质教育,培育创新能力,必须正确处理好知识传授与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二者之间的紧密关系。
创造能力是在具备完善理论知识的前提下产生的,运用丰厚的理论知识基底去解决问题并勇于创造新事物的能力。重视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随着时代的发展,作为现在的大学生追求名校的观念已经根深蒂固,我们应该在建立稳固基础知识的同时注重创新能力等活跃思维的锻炼,只有在基础知识积累到一定的程度,创造性能力才能发挥到淋漓尽致。
作为一名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师,体育教学实现了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标准。改善了以往的以教师为中心的传授学生知识的方法,我们应该实施问题性教学方法,让学生在灵活思考中获得应学的知识,这种方法不仅使课堂变得活跃而且使知识掌握得十分牢固,彻底改善灌输式教学。只有使所学知识建构于学生自己思维中才能便于提取运用,才可以做到学以致用。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多查阅最新成果的科研知识,做到与时俱进。正确处理好知识传授与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的关系。合理的知识结构并不是一种固定的模式,时代在不停地发展,科学在不停地进步,高职学生作为未来社会主义建设前沿的生力军,应该根据顺应时代发展要求,根据外界的变化和自己的条件进行动态调节。调节的依据有两个,一是在现有知识掌握的前提下,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框架,经过不断的思考总结梳理已有知识,使整个理论呈阶梯型上升,不断进行调整;二是要考虑到适者生存的科学因素,在适应社会发展的理念下,摒弃落后的知识观点,建立适应现代发展的知识体系。
3 体育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激发
3.1 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创造性思维养成
德国一位著名教育家曾经提出,在教学中倡导一种团结、民主的班级氛围,能够促进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造能力,使整个集体都营造出一种和谐放松的环境,在轻松愉悦的课堂中学生的大脑和情绪得到最佳的状态。此时思维活跃,学生在思考问题的时候才能考虑周全并且有独特的见解。和谐的师生关系还可以使学生和老师之间的关系发生微妙的变化,学生可以把老师当做朋友,更乐于和老师交流观点,老师则可以适当地施加引导,使课堂吸收知识达到最优化。
3.2 设置教学情境为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建立良好的环境
体育教学中有实践操作的特点,学生很容易进入到课堂教学情境中。例如,在学生进行排球训练的教学过程中,把排球场地比作双方对峙的“战场”。利用“阵容配备”的基本战术将各个队员的位置和主要任务配备完整,从而达到最优化的整合。激发学生充分利用“个人防守战术”“集体进攻战术”“拦网战术”等排球运动的基本战术,从而使得在技术和战术同步结合的基础上赢得比赛。教师则在一旁指挥学生如何正确运用教学中学到的技战术理论,使理论和实践在充分结合的基础上,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建立足够大的空间。把学习过程与生活实践相结合,不仅使学生掌握知识易于接受,还能创造性地发现问题,提出假设,最终在思考过程中解决问题,此时体育训练的过程就是遵守规则的过程,也是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过程。
3.3 在合适时间鼓励学生,激活学生创造性思维
在体育训练中,学生容易被暂时的挫败击垮,丧失锻炼的积极性。在教学中适时对学生进行鼓励,有利于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笔者汲取现代教学中的经验总结出两种常用鼓励方法:一是用“只要体验过了就是勇敢”“不用在乎结果,只看过程”的话语来给予学生足够的信心;二是表扬鼓励学生。将整个教学过程中注入和谐有爱的气氛,尤其是对于体育训练中较落后或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来说,在多次公开性竞赛的失败后,现代身为80、90的大学生则会丧失斗志和自信心。在作业点评的批语中,我总对成绩平平或落后的学生加以鼓励,尽量去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并将闪光点放大,在平时的体育训练中,更要鼓励他们积极发言,把他们在学习中遇到的难题及时解决,将问题简单化,再者,当学生的能力逐渐提高之后再适度增加问题难度,使学生解决问题能力逐步提高,从而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以激发。
4 体育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4.1 利用体育教学的优势,从人体生理基础着手,充分开发学生右脑
在平时的体育锻炼以及生活中的简单运动中都会忽略右脑的开发和锻炼。我们知道,生物科学中提出,人体的右脑控制着身体的左侧各重要器官,故可以在体育教学活动中,适当地加入一些以左侧肢体练习为主的方法。将锻炼左侧器官的同时开发右脑的灵活性。跟其他学科相比,体育教学有着得天独厚的强势,可以直接在体育训练的课堂上讲开发右脑的锻炼方式和动作教予学生,并嘱咐经常联系,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将左右大脑结合锻炼,从而促进他们充分发展。
4.2 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融入到体育教学的课堂中
学生对事物的认识、了解有着天生的、强烈的探究事物根本的本能和心理需求。在体育教学中要善于利用大学生对周围事物具有好奇心的特点,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许多创造性思维的灵感都是观察到的事物激发的。观察事物才能发现事物、发现问题从而激发新的观点。在开展体育活动课时,尤其针对一些舞蹈、武术课的学习,引发诱导学生注重观察每个动作技巧的同时,思考动作原理以及组合动作由简易到复杂逐步增加过程中所牵涉到的问题。在观察中思考,在锻炼中创新,这就是一节优秀体育课中的精髓。
4.3 将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提到体育教学的日程中
人类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是科学发明的巨大动力,如果没有好奇心和求知欲,那么就没有那么多对社会和人类具有巨大价值的发明和创造。大学生由于知识的掌握和看待事情的想法都不是特别的成熟,很容易对事物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并会以自己的爱好做法探索事物的根源。所以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充分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将学生的好奇心转化为求知欲,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创新的积极性,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能力。
4.4 依据创造性思维实施创造性教学
创造性思维是一种别具一格的思维,它不同于一般的发散性和逆向性思维。它具有其他思维的所有特征,同时还具有创造性的特点。创造性教学活动的科学支撑正是来源于创造性思维这些的特有属性。创造性教学是教师在掌握教学活动的一般创新规律下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并创造出新的观点。在创造性教学中教师不仅启发学生创造思维,而且鼓励学生的创造性劳动。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前人的观点,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学生就会体会到创新的快乐,并在快乐中学习,从而体会到创造性思维的功能和作用。
4.5 体育教学中积极开展创造性实践活动,拓展学生创造实践活动空间
理论需要和实践结合才能发挥教育的作用。纵观历史文化进程,邓小平的对外开放政策就是在实践中才得以全面实施的。只依靠教师在课堂上传授的知识是完全不能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的,应当倡导带领学生到实际生活中去,在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创新的精神,让学生在广泛的社会实践中,留心观察,发现问题,思考和讨论问题,最后解决问题。其实这一过程的实质就是一个创造过程,就是一个创造技能的提高过程。
每学期笔者都安排学生到户外的训练基地进行两周的素质拓展活动,学生们被接到一个指定的地点,统一的安排食宿和行程,活动的内容相当的丰富,如高空项目中的高空断桥、空中单杠、合力过桥;种地空项目中的求生墙、交叉绳;校园趣味定向、帐篷扎营、沿绳下降和攀岩等。在实践活动的学习过程中,拓展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始终不变的是以全面的健康作为学习的最终结果。它使得学生在心理健康、情绪健康、社交健康得到全面发展的同时创新能力得到提升。
在当今知识时代和竞争压力的时代背景下,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提高成为教学目标的重中之重。素质教育必须要以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为核心。学校要投入大量的精力,扩大创造性教学的师资力量。要转变教育观念,改革教学方法,将实践教学和理论知识结合起来,全面推行素质创新教育,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5 小 结
体育教学中不断变化教学方式和实践活动,不仅可以激起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而且也有更全面的锻炼价值。将开展实践性拓展活动的体验式学习和团队学习方式与体育课结合,开展实践性活动在学校会不断发展和深化,必将成为一个热点,也将成为未来体育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
[1]马文友,梅杭强.体育核心期刊对武术研究论文计量分析与研究趋势[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7).
[2]侯文生.浅析大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3(3).
[3]瞿海东,陈慰浙.研究生创新能力的结构及其差异[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3(1).
[4]弓青峰.对培养大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思考[J].忻州师院学报,2000(2).
[5]郑磊磊,刘爱伦.思维风格与创造性倾向关系的研究[J].应用心理学,2000(2).
[6]何淑明.浅析高校对当代大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5(5).
[7]王金平,崔灵智,崔维群.大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中国科技信息,2006(17).
[8]谢克敏,苏金浩.浅谈大学生创造思维的培养[J].中国科技信息,2005(14).
[9]冯大志.体育科研中“最大树法”应用的可行性[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1).
G807.4
A
1674-151X(2011)11-128-03
10.3969/j.issn.1674-151x.2011.11.066
2011-07-23
尤海臣(1965 ~),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体育教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