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校篮球俱乐部教学模式的构建

2011-08-15李园园刘昌亭翟恒佳

运动 2011年14期
关键词:俱乐部篮球教学模式

李园园,刘昌亭,翟恒佳,颜 军

(扬州大学体育学院,江苏 扬州 221116)

理论与方法探索

浅谈高校篮球俱乐部教学模式的构建

李园园,刘昌亭,翟恒佳,颜 军

(扬州大学体育学院,江苏 扬州 221116)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实践比较法、分析归纳法等,对高校篮球俱乐部的教学模式进行研究,目的是寻找某种适宜高校体育活动特征及大学生特点的篮球教学模式。研究认为,篮球俱乐部这种教学模式适合我国高校体育教学与校园体育活动的特点,是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发展趋势。

高校篮球;俱乐部;教学模式

1 前 言

高校篮球俱乐部型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它是根据现代学校人才培养的目标,结合高校学生对篮球教学的需求,根据学生兴趣爱好与特长,基于自发与自愿的原则,组织起篮球教学与课外活动的团队。定期开展篮球教学与竞赛活动,目的是通过篮球教学与竞赛活动,使学生掌握篮球这项体育运动项目的技能和方法,培养和建立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充分发挥个人能力,培养其对篮球运动的兴趣与爱好,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的一种篮球教学模式。它以俱乐部形式组织进行,但又有别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营性质的体育俱乐部。它既不受班级、教学进度、教学内容限制,又遵循体育教学规律,并可利用课余时间,在俱乐部组织有益的活动,丰富与完善俱乐部教学的一种教学方式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以高校学生篮球俱乐部作为研究对象,为研究工作的方便,研究过程中选择了徐州市部分高校作为考察分析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通过在中国矿业大学图书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检索与“高校学生篮球俱乐部教学模式”的相关文献资料,查阅了相关书籍专著,收集了较为充分的资料,了解本课题的前沿动态和最新研究成果,为课题的研究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

2.2.2 实践比较法结合中国矿业大学以及周边几所高校的篮球课程的教学模式,通过对比发现俱乐部式教学模式的优势,便于研究。

2.2.3 分析归纳法通过对高校篮球俱乐部式的教学模式的教学方式、教学程序以及采用俱乐部式的教学模式的意义与特点等方面的分析与归纳,了解了新型的篮球教学模式俱乐部式教学模式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3 结果与分析

3.1 篮球俱乐部教学模式的基本环节

3.1.1 教学程序的设立在篮球俱乐部教学模式下,学校体育部门选择篮球水平较好或篮球专业的教师组成俱乐部教学指导团队,挂牌上课,学生自主选择某位老师进行系统学习与训练的教学形式。学校开设的篮球俱乐部尽量多让爱好篮球的学生有个好的学习环境,它是集健康、娱乐、竞技、兴趣于一体的多元化教学,能完成高校阶段的篮球教学任务。俱乐部教学模式的教学程序基本是先让学生自主活动,发现问题学生提问,老师答疑,或小组探讨,进行探究学习,共同解决问题,并将收获与同学分享,应用到下一步的篮球教学与竞赛活动中去。

3.1.2 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称。它包括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方面。俱乐部的教学模式要求学生处于主导地位,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教师指导为辅,它要求教师在教学时要精讲,学生要多练。目前俱乐部教学和其他教学模式还有一个不同之处在于课内外相结合。课内俱乐部老师的教授和课外俱乐部学生自主锻炼相结合的教育方法。课内尽量多的是学生个人技能的增长,课外通过一些俱乐部比赛,加强俱乐部团队的合作,也是学生提升个人篮球水平的必要手段。

3.1.3 教学内容的确立教学内容一般包括教学大纲、教材和课程等。在以往的篮球课上,它的教学内容只是注重学生技能的培养,照本宣科。它完全是一种填鸭式的教学,没有考虑到学生的真正需求,进而也就忽略了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俱乐部的教学完全是一种自主学习的氛围,学生自己要求进步,教师注重的是学生的体育能力、运动习惯和意识的培养,这是一种大胆的教学尝试。它的教学内容可分技术、理论和素质三大部分。首先,引导学生学习篮球技术,提高学生的个人篮球水平;再者,从理论方面入手,让学生知道篮球的一些术语、裁判规则等;最后,有意识地让学生做些素质练习。只有好的技术,没有好的身体素质,篮球运动是无法进行的。

3.1.4 教学管理的落实采用教师挂牌上课,学生选择授课教师。要求体育教师要爱岗敬业,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保证授课质量和时间。学生要认识到篮球课的意义,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学生对上课时间、授课教师、考试内容有绝对的选择权。但必须保证每学期到俱乐部上课的时数不少于目前每学期的体育教学时数。在规定的上课时间内教师和学生不得迟到和早退。目前高校俱乐部型篮球课教学模式的组织形式特点是:一年级开设专项选修课,二年级以篮球教学俱乐部形式进行教学。学生上课有较大的自由度,发挥学生学习篮球的主观能动性,在教学思想上注重培养学生对篮球的兴趣,提高学生的专项体育能力。

3.1.5 教学评价的意义高校篮球俱乐部教学模式的评价与传统评价方式有一定区别。传统的评价方法重视定量、终结性以及横向相对评价,而忽视定性、诊断、过程以及个人纵向相对评价,受竞技思想的影响,重视运动成绩的评价,轻视其真正的健康、体育修养、行为习惯的评价。突出表现在评价内容统一性太强、项目太固定、过于强调定量评价、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运用技术的综合能力评价、学习态度和学习过程的评价,学生处于被动从属地位。而高校篮球俱乐部教学评价在扬弃了传统教学评价优势与不足后,拓展了篮球俱乐部教学评价的内容,包括学生自评、互评、教师综合评价、身体素质评价和专业技术评价等。这种教学评价显著特点是强调态度评价和过程评价,真正地体现了新课标的思想。建立和完善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篮球俱乐部模式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有着深远的意义,高校体育老师应该注意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探求适合高校学生特点与俱乐部教学模式的有效评价手段。

3.2 篮球俱乐部教学模式的特点

3.2.1 灵活性的特点以往的篮球教学中,不分教学对象的水平高低,统一“吃大锅饭”,这没有注意到差生的“吃不消”和优生的“吃不饱”,教师只注重自己教了多少而不去关心学生学会多少,教学手段、方式很死板。篮球俱乐部的教学、训练、竞赛,可根据学生实际学习情况和现有条件进行安排,灵活性强,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分层教学更能在俱乐部中体现出来,把学生按自身现有的篮球水平大致分类,不同层次的学生安排的教学内容可由任课的篮球老师自行决定,总之是不受单一形式的约束。

3.2.2 全面性的特点篮球教学采用俱乐部这种教学模式来开展,要求老师具有更强的专业技能,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个人篮球技、战术水平。在平时的教学中多进行比赛教学,让学生裁判员临场实习,教师临场指导,也能提高学生裁判员的裁判能力。在课余时间俱乐部的学生干部协同其他同学一起编排、组织篮球比赛,这更锻炼了俱乐部学生干部的管理、协调能力,全面发展学生素质。俱乐部型教学模式不仅让学生学到篮球的技、战术,而且对篮球的裁判知识比赛的编排等都会有不同层次的理解。可以说,它能比较全面地让学生对篮球有一个系统的认识。

3.2.3 自主性的特点自主性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它与他主性是相对的。他主性学习,是学生处于被动地位状态下的被动性和消极性的学习;自主性学习,是学生处于主体地位状态下的主动性与能动性的学习。传统的篮球教学模式多采用它主性,即教师处于主导地位,教师组织教学,学生按照要求完成任务。而在篮球俱乐部教学中则采用自主性,它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以学生自主性学习为主,学生可自己选择学习内容,自己确定学习方法,自己制定学习计划,自我监控学习过程,自己评价学习结果。

3.3 高校篮球俱乐部教学模式的运行机制

3.3.1 俱乐部教学模式的指导思想在高校的篮球教学中采用俱乐部教学模式,它的指导思想是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提高体育能力,树立终身体育和健康第一的思想。篮球教学以学生学习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自主练习,教师辅导、答疑。改变原有旧体制中的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的手段,俱乐部教学模式以专项教学为主,具有知识、健康、娱乐、竞技于一体的多方位教学特点,使学生全面发展,突出特长。俱乐部教学模式深受学生的喜欢,以往篮球课上单调的准备部分、基本部分和结束部分,制约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许多学生在被动的学习,严重地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俱乐部教学模式带给学生宽松的篮球学习环境,使学生主动愉快地进行篮球运动。兴趣在学生的体育运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是开阔眼界、丰富知识的动力。俱乐部教学模式调动了学生积极性并且活跃课堂气氛。高校生对技术动作接受快,完成的质量高,达到了教学目的。有了兴趣学生对篮球运动就有了创造性的思维,改进了不合理的动作。高校篮球俱乐部教学模式的构建为高校篮球俱乐部的进一步发展贡献了力量。

3.3.2 高校篮球俱乐部管理机制高校篮球课俱乐部制的试行不像有的人所说的是一盘散沙,无法管理。俱乐部的组织战略为保证俱乐部有序运行,根据功能体育教学俱乐部的结构,确定了目标明确的组织管理机构即主管教学的校长→体育教学部主任→篮球俱乐部主任→篮球俱乐部的教师。主管教学的校长负责俱乐部总体计划的制订,负责督促各俱乐部的工作及协调俱乐部与各系的关系;体育教学部主任负责每周1 次的教师例会、俱乐部的工作安排,督查俱乐部的计划执行情况;各俱乐部主任负责各俱乐部各项工作计划进度的安排,检查各教师的工作执行;各专业教师完成好本人的工作计划,建立每个学生的健身档案。

3.3.3 篮球俱乐部的组织形式篮球俱乐部形式的开展是体育课的延伸,改变了以往的课堂教学形式,它根据学生的报名情况以年级为单位进行分班教学训练,结合各年级自身实际情况,采用分层教学的方法分班,使分班后的每班学生站在同一起跑线上,避免了水平参差不齐影响学生的兴趣。在俱乐部教学中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裁判能力。篮球老师可对篮球竞赛规则、裁判法进行了讲解,安排比赛教学让学生裁判员临场实习;指导老师临场指导,对所出现的问题及时纠正,提高学生裁判员的裁判能力。培养学生裁判能力是篮球俱乐部教学、训练中的重要环节。此外,经常组织俱乐部间的比赛,不仅为学生创造了提高在技、战术水平的条件,同时也是检查俱乐部教学、训练的手段。篮球俱乐部不仅仅是一个学习篮球技、战术,提高身体素质的地方,同时它能对学生进行一定的思想道德教育和组织纪律教育,让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得以体现,让学生在心理上有一定的归属感,更让学生在体育竞技中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

4 结 语

高校篮球俱乐部教学模式有利于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优化校园育人环境;有利于选拔人才、培养人才;有利于启发学生的体育动机与行为;有利于提高场地、器材的利用率;有利于掌握运动技能,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篮球俱乐部教学模式符合我国高校体育的特点,是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篮球俱乐部教学模式是过去教学模式的继承和借鉴,不是固定不变的,它是动态的、发展的,在实践过程中需要不断地改进和完善。它把城市经营性俱乐部的经营方式、管理手段引进到篮球教学过程中来,充分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以篮球单项作为俱乐部的主要教学与练习形式进行教学,完善体育课考核标准。实行俱乐部模式教学,既达到了提高学生的运动兴趣、增强体质和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的目的,也为高校篮球教学改革做出了可贵的尝试与探索。

[1]谢伦立.对俱乐部型体育课教学模式的理解[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1999,19(4):210.

[2]张广斌.对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探究[J].内蒙古体育科技,2008(3):93.

[3]周海涛.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探讨[J].新课程研究:职业教育,2007(4):23.

[4]范桂玲.普通高校“俱乐部型”体育教学模式的探讨[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2,36(4):43-44.

[5]苏霍姆林斯基.终身体育的意义[M].毕淑芝,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6]杨鄂平,张一飞,孔祥清,赵家祥.对俱乐部型体育课教学模式构成因素的研究—俱乐部型体育课教学模式在高校中的运用[J].湖北体育科技,2002,21(14):508.

[7]许潮洲.高职院校体育实施单项俱乐部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研究[J].武汉科技学院报,2008,21(12):147-148.

[8]俞宏光.高校实施体育俱乐部教学的探讨[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2004(8):112.

[9]廖可人.我院篮球俱乐部运行机制之初探[J].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2008(9):3-4.

G807.4

A

1674-151X(2011)11-106-03

10.3969/j.issn.1674-151x.2011.11.056

2011-07-10

李园园(1983 ~),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体育人文社会学、体育运动心理学。

猜你喜欢

俱乐部篮球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篮球36计之瞒天过海
篮球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篮球辉煌(中篇小说)
侦探俱乐部
侦探俱乐部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侦探俱乐部
侦探俱乐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