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操教学孕育美育

2011-08-15裴成斌魏小虎

运动 2011年6期
关键词:形体体操美的

裴成斌 魏小虎

(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甘肃 天水 741020)

理论与方法探索

体操教学孕育美育

裴成斌 魏小虎

(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甘肃 天水 741020)

运用文献资料法,根据体育动作美学的理论和体操动作教学的特点及动作完成的要求,阐述了在体操动作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美的心灵、美的形体以及美的表现能力。

体操动作;教学;美的表现

体操动作教学过程的科学化程度,取决于所涉及到的多种学科知识的掌握和综合运用能力的积累程度。而体操动作的完成,讲究“准确,协调,幅度大,节奏感强,姿势优美”,这必然就涉及到有关美学方面的知识。因此,在“以最少的时间,最小的能量消耗,达到最大的教学效果”的这一进程中,充分显示体操动作的艺术性,把自己独有个性的情感融入到动作的旋律之中,使之更富于意境,更富有美感,这是高等师范类体育院系在体操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体操课作为培养体育师资的一门重要科学,教学的主要目的不仅在于学生传授知识、技术和技能,培养学生的教学能力,还在于培养他们美的心灵、美的形体和美的表现能力。这是体操运动自身的特点所决定的,是现代体操发展的需要,是塑造跨世纪人才的需要。因此,除了专门的理论教学外,更多的美学方面的知识,应该有机地结合到体操动作的教学中去。

1 培养心灵美

在体操的动作中,无论是单个动作或是成套动作,乃至举手投足,绝不是简单地模拟或凑合。每一个动作,不论动或静,都体现着练习者的精神面貌、意志品质和美学意识。如队列练习中的动作刚劲有力、整齐伐一,就具有军人的精神风貌;支撑跳跃中的动作,果断坚毅、勇敢顽强,就具有优良的意志品质;竞技体操中的静止动作,立如青松、稳如泰山,就具有雕塑的意义;自由体操和平衡木的动作,刚柔结合、舒展优美,就具有舞蹈的特征。因此,可以说体操动作的教学,是教育思想意境的升华,是运动的雕塑,是另一种不同形式的舞蹈。体操课所要完成的任务,绝非是单一的技术、技能为中心的体质教育,而是一个包括身体、智力、思想、情感、态度、美育等在内的全面教育。

教与学的过程,是知识转化的过程,也是思想交流的过程。只有在这个过程中创造良好的环境、适宜的气候,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寻找到两者的结合点,教学相长的局面才会出现,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团结互助、敬业精神、拼搏精神、职业道德等教育的功能、才有充分发挥的可能,才能使学生在动作学习的过程中,同时受到思想的启迪,产生社会学意义上的共鸣和受到美学意义上的滋美和陶冶。因此,教师必须做到语言美、行为美、动作美、体态美,身体力行、作出榜样,才能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出能师、能范、能教、能干的美的天使。

2 培养美的形体

在体操教学中,如能注意培养学生的形体美,不仅能使学生形成矫健完美的体格、灵巧机敏的动作,而且还能培养学生开朗的胸怀,陶冶性情,提高鉴赏美的能力。形体美不单是个人的事,而且有利于提高民族素质。如果一个民族的成员个个形体健康优美,姿态雅观,这个民族就显得更有朝气,更加文明进步了。

在动作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一举一动,每一种姿势都可能使学生产生某种心理定势,而这种定势将会影响到整个教学效果。身影矫健、体形匀称、姿势满洒、精力充沛、着装整洁的教师,能激发学生练习的积极性,有助于师生之间感情的建立和交流。教师准确、熟练、轻松、优美的动作示范,能给学生以美感、快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不合而行”的无声效果。在体操动作练习过程中,最基本的就是体操意识的培养。要用正确的动作思想和肌肉的协调控制去做到。体操意识,是练习者在动作技术上与形体姿态上的有机结合,它包括了技术上的合理因素,又包括了形体姿态上的要求标淮。例如,站姿,头部端正,具有”虚领顶劲”的上拔之感;颈部伸直,舒展放松,面部表情自然,下额向内微收、肩部放平,并松肩垂臂;胸腰部则应挺胸、直背、提腰、收腹;膝关节适当放松。大腿、臀部夹紧上提、身体重心落在两足中间脚弓前端的位置上的基本姿态,可使体操平添神韵。如果在站立时,低头或歪头,含胸、驼背、挺腹,两腿过于放松,这不仅在解剖、生理上不符合要求,还会影响人的精神面貌,更谈不上良好的形体姿态。因此,只有符合动作本身的规范要求,才符合美的要求,也才能在提高动作美的基础上培养形体的美。

3 培养美的表现能力

体操项目中任何一个或一套动作的练习,都要求练习者既要做的协调流畅,又要舒展大方,优美而规范。而这些又是通过身体动作和面部表情的内在情感的身体表现形式来表现的。只有熟练的动作技术和良好的表现技术能力,才能保证动作(无论是简单还是复杂,单个或成套的动作)都给人以一种美的感受。因而,培养学生美的表现能力应视为改进体操动作教学效果的关键,抓住了这个关键,新的学习热情和动力就能得到激发和调动。

3.1 动作美感

动作美是练习者在做动作时自身挖掘表现力的一种程度,是受意念支配的。因此,练习时的每一个动作的瞬间,应使“意念”为灵魂,去寻求与动作的高度统一,在前后呼应在融会贯通中达到和谐,也就是用“心灵”指挥动作,而不是单纯的动作技术学习的条件反射。体操动作所要追求的,应从“形”与“神”两方面入手,仅仅在外形动作的技术规范上下功夫还不够,还必须要为标准的技术动作注入神韵。练习时,要展现动作,并通过动作力求达到以形传神、形神兼备、以神带形、随心所欲的最高艺术境界。通过“形”传“神”,即能反映心理状态,又可使动作更具美感。如体操动作中的跳跃、转体、翻腾等,以其外形的敏捷健壮,刚劲有力,节奏明快,表现出勇猛、顽强、敢于拼搏的精神;女子自由体操中的柔性动作,以外形上的舒展大方,波浪起伏,自然流畅,伴随轻松、抒情、浪漫、优美的音乐旋律,表现出悠闲、慷意、陶醉其中。因此,在教学申除了讲解动作技术结构,还应剖析其动作表现。从不同的角度去寻找最佳的动作感觉,唤起动作的美感。

3.2 动作节奏感

体操动作的节奏是学习和掌握技术的中心要素。在完成动作时由于肌肉用力的大小、快慢、强弱等,能表现出刚、柔、绵、良、韧等多种运动形态。这些抑扬顿挫、轻重缓急、刚柔粗细的有意识的动态变化,可产生一种意境,使人产生想象,并能给人以轻松自如的感觉和美的享受。由此可见,运动节奏是运动的生命。任何运动动作如果失去了节奏,也就失去了运动动作的意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培养引发学生的动作表现意识,只要条件许可,就应让学生多看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电影、录相、图片等,使学生领悟或学习一些动作节奏表现的处理技巧。教师在讲解与示范动作时,不应仅限于动作的纯技术部分,还应根据动作的节奏进行形象的描绘,展开丰富的想象练习,引发学生的表现欲。如快速用力型的屈伸动作,翻腾动作,其表现一般是急促、刚劲有力的;又如静止与慢用力动作,要求是位置正确,用力均匀,徐徐而上,节奏柔和,给人一种力与美的感受。另外,在教学中还应重视增强学生的乐感和音乐理解力,适当地介绍和学习一些芭蕾舞、民族舞以及戏剧中的表现技法,触类旁通,不断地提高动作美的表现力。

[1] 黄桑.体操[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 刘慕捂.体育美学[M].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1992.

G83

A

1674-151X(2011)06-116-02

10.3969/j.issn.1674-151x.2011.06.058

投稿日期:2011-01-17

裴成斌(1978 ~),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训练。

猜你喜欢

形体体操美的
论戏曲表演形体设计的变化与统一法则
打破平衡
好美的雾
高校舞蹈形体训练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思维体操
思维体操
头脑体操
出来“混”,总是要美的
头脑体操
炫美的花在这里悄然盛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