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预测未来辽宁健身市场人才需求构建高校社体专业健美操课程改革和研究

2011-08-15李艳杰

运动 2011年6期
关键词:指导员场馆辽宁

李艳杰,张 洋

(1.渤海大学体育部,辽宁 锦州 121013;2.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河北 秦皇岛 06600)

实验与调查

预测未来辽宁健身市场人才需求构建高校社体专业健美操课程改革和研究

李艳杰1,张 洋2

(1.渤海大学体育部,辽宁 锦州 121013;2.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河北 秦皇岛 06600)

通过对辽宁部分城市健身俱乐部、健身指导员、健美操课程、专项教师现状调查分析发现,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均GDP的不断增长、城市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未来辽宁健身市场专业人才严重匮乏。就目前情况来看,要满足辽宁健身市场人才需求,适应辽宁健身市场的发展,改革高校社体专业健美操课程设置,为社会培养培训更高水平的健身操指导员是迫在眉睫的问题,是高校解决就业问题的途径之一。

健身市场;课程改革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未来辽宁健身市场人才需求构建高校社体专业健美操课程改革为研究对象,调查辽宁部分城市的健身俱乐部、健身指导员、健美操课程设置、健美操教师。

1.2 研究方法

主要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专家咨询、学生健身操指导员反馈、电话采访、数理统计等方法进行研究

2 结果与分析

2.1 现、未来辽宁健身市场状况分析

2.1.1 现辽宁健身市场基本状况2009年,辽宁二线城市沈阳、大连GDP基本持平,维持在高速发展上。以沈阳为例,现城镇人口总数为540万,现具规模的在册的大中型健身俱乐部40余家,沈阳大连等城市不乏一些国际知名的健身会所,如一兆韦德健身会所、弗力斯倍健身俱乐部、中体倍力健身中心等。锦州城镇人口总数不足100万,拥有健身场馆6家,规模小,档次低,小型俱乐部为个人开设。

2.1.2 未来辽宁健身市场状况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均GDP的不断增长、城市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还需建多个健身场馆来满足人们的需要。省委、省政府最近提出“沈阳经济区腹地与辽宁沿海经济带良性互动发展”的战略布局,进行资源整合和体制、机制的创新,将带动辽宁及东北老工业基地向新型工业化转变,与此引发新一轮的经济增长,经济的发展必将带动体育消费的增长,“花钱买健康”的观念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重视。未来生活方式的改变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健身场馆为她们提供了很好的健身休闲娱乐空间。辽宁健身市场发展的群众基础雄厚。因此,未来辽宁各城市还需建多个健身场馆来满足人们健身休闲娱乐的需要,健身市场的商机已经来临。

2.2 现、未来辽宁健身指导员的需求分析

2.2.1 健身指导员数量对比分析第一,数量较少,调查显示现沈阳有40家健身场馆,在规模、档次和健身的人数上不等,以每个健身俱乐部10~15人计算,现需要400~600人。如果按中等发达国家每5000人配备1名健身指导员是的要求计算,辽宁沈阳城镇现人口542万,那么沈阳需要健身指导员1100人,减去现有的600人,未来沈阳健身指导员缺口400人。锦州城镇人口不足100万,现有中等规模的健身场馆6家,现有健身指导员70人,缺口100人。第二,等级数量不均,现拥有国家级健身指导员证书的少,一二级的较多。我国在对高级别的健身指导员的要求中,规定他们要承担培训低级别健身指导员的重任,高级别数量过少不利于辽宁健身指导员队伍的发展。因此,未来需培养高级别的健身指导员,提高其素质、能力显得十分重要。

2.2.2 现辽宁健身市场健身指导员的来源现状分析目前健身指导员的来源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体育院校毕业直接进入健身房担任教练;另一类是通过参加培训班,取得健身教练资格认证进入健身教练领域。从体育院校毕业的健身指导员约占35%,说明从体育院校毕业学生从事该行业的趋势愈发明显,这就为为高校社体专业健美操专修生提供了就业的途径。

2.2.3 未来辽宁健身市场健身指导员人才需求趋向分析经济的发展促进体育消费的增长。美国经济学家西蒙·库兹涅茨和霍利斯·钱纳里等人在研究经济结构问题时,揭示了消费率与人均收入水平之间的联系,即“标准结构”。运用这个成果来分析居民在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的消费行为特征,对研究中国居民体育消费的能力是有借鉴帮助作用的。这个“标准结构”反映人均GNP从100美元以下上升到1000美元以上的过程中,经济结构所发生的规律性变化:(1)在人均GDP1000美元以下的时候,随着人均收入的增长,储蓄率上升,消费率下降;(2)在人均GDP增长到1000美元以上后,储蓄率、总消费率就大体稳定下来;(3)消费率在下降过程中也呈现出阶段性变化,即在较低收入阶段,消费率下降得较快;在较高收入阶段,消费率的下降开始放慢。以沈阳为例,2009年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为55816元,人均GDP比上年增长12.3%。因此,未来几年省内各大城市需建多个健身场馆来满足人们健身的需要,急需高素质的健身指导员。辽宁各城市城市健身市场的人才需求给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平台,就健美操专业学生来说,扎实的基本功、渊博的理论知识、较强的实践能力等是胜任这一岗位的有利条件

3 思路与对策

3.1 改革健美操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

3.1.1 专业课加大实用性课程内容目前高校社体专业的健美操教学和传统的体育教育、运动训练专业的专项教学变化不大,教学内容普遍采用全国健美操大众锻炼标准(1~6级)套路或者全国健美操协会创编的大学生健美操(水晶等)成套套路和竞技健美操等级动作二三级动作,多数院校将竞技三级作为通级内容。社体专业健美操课程内容应区别于体育教育、运动训练专业内容,为了较好地与社会需求,尤其注重增加休闲健身类、减少竞技体育项目的内容,突出专业特色。在保证基本技术动作教学的同时,和社会接轨,安排健身房流行的内容,如有氧街舞、有氧舞蹈、有氧搏击、踏板操、拉丁健身操、瑜伽健身等,加大技术性教学的多样性。

3.1.2 重视基础理论和专业理论的学习将基础课提到应有的高度是素质教育的要求。现代教育发展的特征是新知识不断增加,更新速度加快,各学科互相渗透明显。因此,掌握必要的运动人体科学和人文社科等基础理论和指导大众健身的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用较系统和扎实的业务知识为会员做高质量的健身指导;一个合格的健身指导员不仅仅是会带几个操种,还要求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健身指导能力、体能评估能力、急救、运动营养搭配、运动处方的制定以及项目规划与推广等,以适应健身俱乐部及大型综合健身场馆的相关岗位工作需要,惟有不断夯实基础理论和专项理论的学习,才能适应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3.1.3 与社会需求接轨,突出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为强化实践能力培养,应使课堂教学与技能培养和专业实习紧密结合,不仅在高校高年级中进行教育实习,要改革传统模式,在每一学期都进行教育实习。实习基地初期在校内,建立自己的“实习实验室”模拟健身房操作环境,在课的时间上依据所学知识的容量进行调整,一般情况下,初次实习一堂课3人,每人20分钟,以后逐渐增加时间。课堂实习内容主要包括动作示范能力(镜面、背面、拆分动作、手势)、讲解能力(提示、口令,动作名称、要领)、适应能力等。随着知识的积累和社会上健身俱乐部合作选派有能力的学生实习,利用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对会员进行健身指导(主要是指运用科学的方法对不同人群的指导能力),根据客户的不同情况开具合理的运动处方(开运动处方能力),这样在大学学习期间可进行多次的社会实践,使实践教学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突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3.2 提供等级资质平台为今后的职业生涯奠定基础

高校应充分利用已经出台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制度,与社会职业培训机构联合,提供信息、创造平台,引导和鼓励学生通过培训和考试获取各类从业资格证书如健身指导员各级证书,亚洲体适能(AASPF)证书,为今后的职业生涯奠定必要的基础。

3.3 加强师资队伍培训,适应新形势下教学要求

3.3.1 为在岗教师提供继续教育的机会,如邀请健美操界知名教练讲座;举办短期的学习班;鼓励专业教师在职进修、考察、访问;每周固定的业务学习,加强同行间的交流;鼓励参与教研教改工作,采取走出去;用“请进来的办法”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提高教学效果。

3.3.2 引入竞争机制,实行竞争上岗,定期考核,合格者聘、不合格者不聘的原则,在现有师资队伍的基础上大力引进高学历、高素质人才,以保证专业教师的素质和质量。

3.3.3 加强健美操教师的科研能力,本专业教师要想不断在自己工作领域做出优异成绩,除了积极、认真地搞好本职工作,注意自身业务学习,不断更新知识,改进教学方法外,还应积极从事体育科学研究工作。把新的教学成果充实到教学实践中,提高教学效果。学校应制定和完善一系列相应的奖励机制,调动健美操教师科研的积极性。用科研成果来指导教学,这是全面提高健美操教师业务素质的关键。

3.3.4 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树立全新的教育观念。师德指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在教育工作中需要遵守的道德规范与行为准则。良好的师德可以促进教师自身业务素质的提高,利于人才的培养,也利于专业建设和学科发展。高校社体专业健美操教师要转变观念,加强自身的修养,跟上社会的发展趋势,把培养高素质合格人才为己任。

4 结 论

4.1 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消费水平的增加,使未来辽宁健身市场需求不断增多,需要增加健身场馆满足人们健身的需求。

4.2 未来辽宁健身市场需要更多的高素质的健身指导员,为人们提供高质量健身指导。

4.3 现高校社体专业课程设置不能适应健身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改革高校社体专业健美操专修课课程设置,突出健身指导能力与实践能力,以市场为导向,与社会需求紧密衔接,为社会培养需要的实用型人才。

4.4 加强师资队伍培养与建设,时代的发展对新世纪高校社体专业健美操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加强再学习,不断补充新的教育理论,更新教育观念,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跟上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

[1] 王进.南京体育社会体育专业就业现状及对策[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9(9).

[2] 于长菊.西安市健身俱乐部健美操指导员现状调查与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8).

[3] 张先松.体育健身保健专业方向开设的可行性探讨及学生的社会需求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7(10).

[4] 王广明.河南省普通高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现状及发展对策[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8(2).

[5] 贾岩.社会体育专业毕业去向社会需求状况分析及对策研究[J].东北电力大学学报,2008(5).

G807.4

A

1674-151X(2011)06-076-02

10.3969/j.issn.1674-151x.2011.06.037

投稿日期:2011-02-03

李艳杰(1965 ~),副教授,本科。研究方向:体育社会学。

猜你喜欢

指导员场馆辽宁
会前视察 支招亚运场馆利用
创新标准打造绿色雪上运动场馆
辽宁之光
冬奥之约,场馆先行
滑雪社会体育指导员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研究
读辽宁 爱辽宁
读辽宁 爱辽宁
辽宁舰
同江市 严把三关 促“两新”组织党建指导员作用发挥
场馆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