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课教学游戏运用的宜与忌
2011-08-15鲍飞达
鲍飞达
(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华天小学,浙江 宁波 315010)
理论与方法探索
小学体育课教学游戏运用的宜与忌
鲍飞达
(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华天小学,浙江 宁波 315010)
在小学体育课教学实践中,学生对体育游戏学习通常都非常感兴趣,游戏内容由于形式简单,内含竞争比赛,既有接触,又有对抗,对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效果明显。当前部分创新游戏存在有流于形式、哗众取宠等弊病。笔者认为,当前的体育教学中游戏的运用应做到针对学生的实际,符合学生的生理与心理特点。因此,在小学游戏教学中准确把握“三宜三忌”的原则,注重继承传统与适度创新相结合,讲究方法和技巧,进而提高体育游戏在课堂运用中的实际效果。
体育游戏;课堂教学;“三宜三忌”
小学体育课教学中,游戏是学生非常喜欢的一种运动形式。许多游戏将跑、跳、投等各种活动融为一体,很适合青少年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在当前的体育教学中,一些体育教师在运用游戏活动时一味的照搬照抄,不论哪一水平、层次的学生,也不论合适与否,将游戏内容逢课必用,使得一些游戏成为课堂教学中的败笔,教学场环节受到破坏。因此,如何在体育课教学中选择和正确运用体育游戏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下面将结合笔者在学校体育课教学中有效运用游戏内容,丰富体育课活动形式所采取的一些方法,谈谈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运用游戏手段的“三宜三忌”原则,以此论述体育课教学中合理运用游戏。
1 游戏教学三宜
1.1 一宜把握时机
体育技术、技能教学中游戏法的运用,要注意学生动作技能形成的不同阶段的任务与要求,各个项目的基本技术教学都有丰富的游戏内容可以选择、创编。游戏在技术教学中的运用,关键在于如何把一些基本技术创编到生动活泼的游戏中,使其具有游戏的特点,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值得注意的是,游戏运用于技术教学,要注意运用的时机。
通常情况下,在初学动作阶段,不宜采用游戏法,此时学生需要的是能够熟练地完成动作,并达到建立动力定型。而动作技能基本形成后的巩固与运用阶段可多采用游戏形式,以便在变化和提高难度的情况下使学生动作技能得以巩固。
在技术技能课教学中的运用,可以改变单一枯燥的练习形式,采用一定的游戏方法使学生在愉快的心情中学会技术动作。如果本堂课安排了篮球内容,那么就可以把篮球充分利用起来,如运球接力比赛、合作搬运球、直线地滚球等,使学生在游戏中既起到热身效果,又熟悉了球性。学生在比赛时情绪高涨,从而带动了基本部分的开展。当学生基本掌握了一定的技术以后,可以组织投篮晋级、曲线运球等,使篮球技术游戏化。
游戏过程中必须加强组织性和纪律性,这是游戏顺利、安全进行的保证。如分组后,各自都要按指定的方法和规则进行游戏,特别是投掷项目及在跑动中进行的游戏和球类游戏等,更要注意有次序、有步骤、秩序井然地进行,否则易出现混乱,甚至出现伤害事故,影响教学的正常进行。
1.2 二宜教材相关
体育教学的特点决定了教学过程必须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主动、自觉地参加练习,承担运动负荷。动作技能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学习者良好的身体机能和心理状况是动作技能形成的必要条件。合理的设计、安排体育游戏在技术教学中的运用,可以改善教学气氛,使单调、枯燥的练习变得生动活泼,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运动技能的有效形成。
在体育教学中,可以选择创编一些以基本技术为素材的体育游戏,在游戏中巩固动作技能。例如,篮球的运球技术教学,可选用运球中保护与破坏游戏。学生在教师规定活动范围内,每人一球,在运球过程中主动破坏他人的球,并力争保护好自己的球不被破坏,这种游戏的运用加大了练习的难度,增添了练习的趣味性,有效地巩固运球技术,提高了控球能力。再如,田径教学中的弯道跑技术,除了在准备活动中进行各种圆形跑的游戏活动,为弯道跑技术打好基础外,还可在教学过程中选用一些弧形跑、圆形跑游戏,巩固提高弯道跑技术。而体操教学中,可有针对性地选用“跳山羊”“过独木桥”等游戏作为辅助教学手段,发展与教学内容有关的能力等。
通常情况下,作为课的设计者应从教学效果出发运用、设计游戏。那种单纯只为提高学生兴趣而设计的游戏应尽量少用,那种舍本逐末、主次不分、只为追求课堂气氛的体育游戏只能导致技能教学效果的低下,是不可取的。
1.3 三宜继承创新
游戏是人们在生活中开创和运用的,传统的体育游戏有其独特的功能和实际效用,但课改以后体育教学中对教学形式又融入了更多的内容。所以,体育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从满足教学需要,突出教学重点、解决教学衔接等方面入手;利用丰富多样的手段,方法把一些传统游戏改“活”改“新”,以重新唤起学生对传统游戏的“再认识”,投入其中。
在体育课教学中游戏内容要以多种活动形式出现,否则学生对没有新意的游戏也会感到无聊,同一种游戏可适宜改变规则、形式、器材、人数等。同时,我们也倡导教师、学生共同进行游戏,使体育课堂教学更加富有生命力。
2 游戏教学三忌
2.1 一忌不分主体
首先,游戏活动应考虑到男女学生在心理、生理特点的区别。男同学喜欢激烈刺激性强、难度和运动量大、竞争较激烈的游戏内容;女生则喜欢参加动作偏向于柔和的内容。如游戏“推小车”这个趣味性很强,但女生却不宜做,主要是由于女生手臂支撑能力有限,支撑已是力不从心,何谈支撑快速前行?如果教学中胡乱加以运用,后果只会导致女生半途失败,匆忙收场的现象,且极易引发安全事故。
另外,创编和选择的游戏还应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游戏的动作、情节、规则和组织方法都要与学生的身体条件、认识能力和心理态度相适应。过于简单陈旧的游戏,高年级学生不感兴趣;太难的游戏,低年级学生不易理解或难以完成,他们同样也会失去兴趣。只有切合学生实际,又能激发学生练习兴趣的游戏,才有可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2.2 二忌不分主次
有些教师为了达到体育课堂气氛,将各种各样的游戏生搬硬套地加入到体育教学内容中,如一次教师教坛新秀评比中,一位老师在投掷课原地侧向投掷轻物体的教学中,将录音机和战争片中枪炮音效引入课堂,在基本部分学生投掷轻器械时,嘈杂的背景音效远远盖过了教师的讲解与组织声音,整堂课在轰轰烈烈的混杂声中结束,课堂教学效果极差。
游戏目的是为了有效地配合达成教学任务,内容的选择理应尽可能多地与教材有相对紧密的联系。游戏除了可单独作为一个教材上课之外,还应考虑到与其他教材搭配的合理性,不然就起不到游戏在教学中应有的作用,如篮球传接球教学尽可能不采用“运球接力”的游戏,上肢的教学内容尽可能不安排跑的游戏。
2.3 三忌不分时间
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课堂的准备部分,学生还处于待入状态,注意力还不够集中。因此,开始部分安排的游戏就不应该是运动强度大的游戏,而是让学生经过充分热身,快速进入学习状态,不应将游戏内容作为教学的主体内容而影响到基本部分的教学时间。因为基本部分是整堂体育课学习与健身的重点,教师要传授的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都安排在基本部分,如果游戏的时间占用过多,势必影响到主体教学。
在适当的时机安排一些跟本练习项目有关的游戏就会起到一种事半功倍的效果,而那些不分时间、情节,任意添加的游戏极易造成教学程序的混乱,甚至出现严重的教学失误。
在体育课游戏活动中,体育教师应当合理有效地选择活动的内容、时机和活动形式,让学生在游戏的活动中体验参与的乐趣和达到健身目的,教师和学生能创造一些切合当地体育课堂的个性化游戏,制定合理有效的游戏规则,保证游戏的顺利进行。这不仅可以充分满足学生主体发展的需求,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游戏的目的是为教学服务,脱离了这个基本目标就违背了体育教学的实质,走入为“快乐”而游戏的怪圈。本文所提出游戏在体育课堂中运用的“三宜三忌”原则,目的就是为了我们能够在实施游戏教学中易于掌握、便于实施。
[ 1 ] 蔡锡元,李淑芳.体育游戏[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1.
G807.1
A
1674-151X(2011)07-126-02
10.3969/j.issn.1674-151x.2011.07.063
投稿日期:2011-02-25
鲍飞达,小中高级,本科。研究方向:体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