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黔南苗族摔跤运动发展的策略思考
2011-08-15孙美欣
孙美欣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贵州 都匀 558000)
贵州黔南苗族摔跤运动发展的策略思考
孙美欣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贵州 都匀 558000)
“摔跤”是苗族特有的一项民间传统体育活动,来源于生产生活中,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很好的娱乐价值。文章从其发展现状进行阐述,并在此情况下研究和探讨黔南州苗族摔跤项目的具体发展措施,从而增强人们对推广我国民族体育的迫切性和责任感。
黔南 苗族摔跤 发展 策略
前言
苗族作为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古老少数民族,自古以来,聚居在黔、湘、桂三省区的交界地。黔南布衣族苗族自治州是中国30个少数民族自治州中的一个自治州,该民族自治州在特定的环境区域和特定的社会生产生活,形成了独特的民族体育文化。如苗族摔跤、抢花炮、斗牛、踢毽子、赛龙舟等这些民间传统体育项目。“摔跤”是一种以娱乐为主体的传统体育竞技活动,不仅充分展现了苗族摔跤竞技方法,也将丰富的苗族文化、舞蹈融入其中,给人以视觉上的美感,体现了浓郁的地域风情。其流传久远的历史特征,说明它是一项有极强生命力,深受苗族人民喜爱的活动方式。但是,由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生产、生活方式的迅速改变等原因,黔南州苗族摔跤体育项目已遭受或正在遭到前所未有的冲击,正面临严重流失甚至急遽消亡的危险。本文从其起源和发展对黔南苗族摔跤活动进行探讨,为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的传统体育项目,充实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理论尽一份责任。
1 黔南苗族摔跤的起源和形成
苗族摔跤是我国摔跤的一部分,在我国源远流长,历史悠久。根据文字记载和传说,早在四千年前的原始社会就有了摔跤活动。当时,人们为了求得生存,在与自然界进行斗争中,在部落之间的冲突中,利用自己的力量、技巧取得食物和进行自卫,从而产生了古代的摔跤。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摔跤是现在蒙古族等少数民族的“专利”,其实不然,苗族同胞也有摔跤的喜好,流传着集武术和娱乐为一体的摔跤竞技活动,还有另一个传说法,据说先祖们迁移到此地时,经常有野兽出没,一日,一个男青年上山与一只老虎狭路相逢,猛虎向他扑过来,他没有避开,只有用双手抱住老虎,用头抵住老虎的下颚,人虎一起滚下山来,落入深泥塘里,男青年轻巧,逃出泥塘,而老虎重达几百斤,四脚深陷泥塘里不能动弹,虎威尽失,青年唤来众人将老虎一通乱石乱棍打死。男青年虎口逃生靠的是过人的手臂手劲,人们效仿,就用摔跤来练手臂,后来这一运动逐步普及,发展到每年六月六日和八月八日都举行摔跤活动。举办比赛的这天,人们既可观看比赛,又可以走亲访友。人们可以广交朋友,展示技艺,更可以进行经贸交流。还能够通过摔跤活动,增进社会交往,实现社会和谐。青年男子通过参加比赛,可以在姑娘面前展示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在摔跤活动中姑娘们则要表演歌舞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和亮丽的服饰,为青年男女寻找意中人提供了舞台,年长月久,这项活动便成了一个固定节日流传下来,并形成了苗族摔跤。
2 黔南苗族摔跤的发展现状
2.1 苗族摔跤文化保护的力度有待提高
近年来,级党委政府以及民间百姓已开始意识到了原生态民族民间文化遭到破坏流失的严重性和濒临消亡的危机性,并在一定程度上采取了一些抢救、发掘、整理和保护的举措,但是这与全州悠久的历史,丰富而灿烂的民族民间文化资源面临破坏的威胁相比,仍然感到抢救不够,保护不够,弘扬也不大,为此,必须加大这一工作的力度和措施。
2.2 民族节日文化的快速消退影响摔跤活动的发展
黔南州的许多苗族山寨长期以来处于相对落后和封闭的状态,原生民族人文生态系统难以得到比较完整的保存。在历史的发展长河中,这里各民族生存环境各异,原生的文化种类繁多,光彩夺目,一年中节日集会不计其数。节日活动丰富多彩,有唱歌跳舞、斗牛赛马、吹芦笙、敲铜鼓、赛龙舟、玩龙灯等等。主要的民族节日有苗族的芦笙会、姊妹节、“四月八”、龙舟节、苗年,摔跤节、水族的端节,等等。这些节日集会是展现黔南民族风情和灿烂文化的百花园。尽管黔南州的民族文化内涵十分丰富,但仅就民族民间的传统节日而言,还是使人有一种危机感,因为民族文化包括民族民间节日文化的消失出乎意料地快。近年来,由于城镇化建设的影响,旅游业的发展和污染,外来文化的侵袭及其它原因,致使州内许多青少年外出打工逐年增多,在家乡开展组织和参与节日活动的青年人减少,对民族文化的了解不多了,活动规模也变小了,一些人盲目或片面地学习外来文化,而对本地民族的优秀文化缺乏保护和传承意识,导致黔南州民族传统体育潜藏着消亡的危机。造成其原因之一是现在政府更多的是如何发展经济,提高各产业在GDP中的比重,老百姓则期盼的是如何更快地过上“城里人”现代化的物质生活。其原因之二是很多的节日名称被现代名词所代替,如春节期间一些地方的芦笙会现在改成“春运会”、“迎春活动”,等,这些变化使民族节日失去了原汁原味的民族本土风情。在苗族节日中,摔跤活动作为一个大型的表演项目,同时也是该民族节日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民族节日的消退,必然影响摔跤活动的传承和发展,由此可知,很多的民族节日活动都因为节日的消退而不能更好的开展和传承,从而导致人们对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性缺乏清醒和充分的认识。
2.3 对传统文化传承意识的缺乏增加了保护的难度
电影、电视、网络等流行艺术的迅猛普及,挤压了民族民间传统文化艺术存在的空间,而且更重要的是,在这种主流文化的“同化”之下,我们又都“自觉自愿”地放弃自己本民族的文化传统艺术,而片面地去追求其他民族或现代流行的文化艺术,随着一些热衷于摔跤活动的寨老因年事已高逐步退出舞台,而年轻人对本民族的体育文化活动不了解、不热爱,在家乡开展组织和参与节日活动的青年人逐渐减少,活动规模也变小;再加上信息渠道增多,文化交流的机会增加,以往那种人山人海参加活动的人现在不见了,活动举行也没有以前那样激烈了。如果一个民族,自己不再喜欢自己本民族的传统和文化艺术,而一味地去追求现代化、追求其他民族的东西,这一点是最可悲和最可怕的。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各国和各地区的民族民间文化遗产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因而面临失传的威胁很大,如果不引起足够的重视和保护,千百年来沉积的文明成果就有可能在一朝一夕之间消失得无影无踪。这是当前黔南州民族民间传统体育文化抢救和保护的最大困难之一。
2.4 资金匮乏,场地设施缺少
调查发现,苗族地区许多地方的民族民间节日活动没有场地,有的在公路上开展活动,车一来就停止活动,经常造成堵车,有的就在学校的屋檐下、房角里开展,开展活动的场地非常缺乏,也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给人们造成诸多的不便。开展活动的经费也十分的匮乏,虽然现在已引入了一些竞争机制,有奖金、有奖品的地方人们去的就多,少的地方人们去的就少,有的地方没有钱买奖品就不办了,消失了。现在一些村寨一到节日活动时间,就派人到机关去化缘,有钱就开展,没有钱就算了。造成这样的局面主要是政府的投入过少,没有将其列入到政府的财政预算内,导致民族节日活动的开展受到阻碍,为此,作为苗族节日的摔跤活动的开展和传承也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2.5 苗族摔跤活动在学校体育中的实施不够完善
苗族摔跤活动毕竟是一项激烈运动,很多时候被摔在地上,这使得中学生容易产生怕累、怕脏、怕疼等心理,所以很多学生不愿意主动去学习和训练,再加上没有专门的演练场和训练服装,没有规范的教材和方案,教师的施教能力也十分有限。因而,苗族摔跤活动在学校的开展得不到很好的实施。
3 黔南侗族摔跤传承发展的对策与思考
3.1 进一步提高对抢救、传承和保护民族体育文化的重要认识
黔南州是以布依族苗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自治州,具有悠久的文明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但是近年来由于现代体育活动的普及,一些民族民间活动被排斥到了次要地位或消失,成了有名无实或用一些现代名词来取代。面对这样的情况,只有把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开发起来,并加以利用,让它发挥其应有的社会文化功能,产生相应的社会影响和一定的经济效益,人们才会认识到其存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才会认识到其价值所在。除了加强宣传和普及工作外,应进行一些深入的理论探讨,比如举办一些学术论坛,包括对少数民族原生态文化的科学界定以及抢救和保护的措施,原生态文化的传承和现代化的关系,原生态文化中的原始信仰、祖先崇拜、宗教仪式和民间迷信的关系等等。同时,政府在宣传过程中还需要对民族民间体育文化活动的保护给予一定的方法和规定,并要把少数民族原生态文化及其产生它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一起予以保护和抢救。因为抢救和保护我们的原生态民族民间文化遗产,是弘扬优秀文化、促进社会主要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措施。
3.2 大力推广苗族摔跤文化进课堂
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应将苗族摔跤、抢花炮等优秀民族传统体育引入课堂,结合我们民族地区的体育传统,我们应把苗族摔跤作为一项重要的体育课程内容资源来加以开发和利用。苗族摔跤活动是在紧张激烈的对抗情况下进行的,因而要化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针对学生存在的怕摔、怕痛、怕受伤的心理障碍,通过一些启发教育、教学实践与合作学习,并由易到难,由单个动作学习到组合动作练习,再到综合对抗练习,一步一步指导学生掌握运动技能,不断增强学习信心,克服害怕心理。还要根据教材特点与课的类型,从教学的实际出发,以接授式学习为主,以合作学习为辅,将其活动引入到体育教学中,目的在于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发展学生的力量、柔韧、灵敏等身体素质,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团结、合作的精神,让学生感觉趣味盎然,促进学生更努力地学习,更好的发展,不仅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乐趣与锻炼的愉悦,从而还促进他们经常参与体育锻炼,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为终身参与体育活动打下基础,并由地方教育局或学校定期举行比赛,让苗族这一传统体育活动活跃在校园中,丰富学校体育教学课程资源的内容。
3.3 给民族节日活动适当的经费补贴,加大基础设施的投入
我们每年用于民族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很少。建议凡是没有民间节日活动场地的村寨,由当地群众投工投劳,政府补助适当经费进行建设。一个场地补助1000元,100个场地也就是10万元。如果我们拿出100万元,补助群众修1000个节日活动场所,再加上原来的活动场地,就可以满足苗族群众的需要。还有,如果我们对每个节日的开展,适当补助500元或100元,拿10万元就可以帮助200个到100个节日活动了,这样百节之乡就可以长期坚持下来,黔南州就会增加了一批民族民间活动,就会对出现到处莺歌燕舞的局面。
3.4 苗族传统体育文化与旅游开发有效地联系起来
自然风光是非常重要的旅游资源,但是大多数国内外旅游者对民族风俗文化的兴趣高于对自然风光的兴趣。特别是盛大的少数民族节日盛会期间,各族群众身着民族服饰,载歌载舞,斗牛、摔跤、对歌传情,使人置身于欢乐喜庆的海洋之中,可给旅客留下十分美好的永久记忆。在现今旅游业发展的大背景下,单单观赏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的旅游已不再是旅游者们的意愿,他们则更愿意参加健身、娱乐、探奇等旅游活动,苗族摔跤活动以民族的独特性、原生性、健身性符合了现代旅游者的心理,其将体育活动的“动”与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的“静”有机地结合起来,扩大了旅游的空间,增加了旅游的吸引力。通过旅游业飞速发展的平台,要深入挖掘苗族摔跤活动等民族体育特色的旅游资源,突出区域性特点,注重与民族生态旅游、民族节庆相结合,与时俱进,打造苗族文化品牌,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为此,要努力宣传民族文化,积极发展民族文化,特别是解放思想,强化开放意识,使民族文化在旅游事业中发挥出巨大的作用。加强与各大新闻媒体的合作,在重点目标客源地建立旅游宣传促销窗口;进一步与周边地区旅行社加强协作,重点开发湘、桂及北京、上海等旅游市场,打响苗族文化品牌。鼓励和引导各旅游景区景点及各地群众办好各种旅游和民族节日活动,挖掘、整理、提升、弘扬以苗族文化为主体的多民族文化表演艺术,不断推出新的旅游精品,满足多层次游客的需要。
4 结语
苗族摔跤体育活动产生于生产生活中,是苗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体现,也是最有民族特色,最能反映苗族民族个性和群体气质的文化领域之一,它在该民族中的神灵崇拜、崇教信仰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并成为该民族民俗内容的一部分。随着历史的进程和社会的发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也在发生着变化,但其独特的民族特征、特有的存在方式,仍然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一笔珍贵的财富。所以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应对苗族传统体育进行合理的保持和更新,让苗族传统体育成为振奋民族精神、加强民族团结、弘扬民族文化、促进民族经济发展、增强身心健康的重要活动。
[1]佚 名.中国少数民族节日与传统体育活动[EB/OL].中国网,2004(2).
[2]杨万智.民族体育走向世界的文化动因浅析[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992(3).
[3]龙佩林,刘 瑛,白晋湘.西部开发与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0(4).
[4]王希恩.论中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现状及走向[J].民族研究,2000(6).
[5]石干成,吴起堂.谈民族民间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继承与发展创新[EB/OL].民族风情网.
The Strategies of Miao Wrestling Development in Qiannan Region of Guizhou
Sun Meixin
(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Qiannan Normal College for Nationalities,Duyun Guizhou 558000)
Wrestling is one of the folk sports in the Miao Region,and came from our lives.At the same time it possesses a strong ethic feature and is of great entertainment value.The paper expounds the present development situations,and investigates the development measures of the Miao sport event to strengthen the urgency and responsibility of popularizing the ethnic sport.
Qiannan region Miao wrestling development strategy
G85
A
1004—5643(2011)08—0089—03
孙美欣(1960~),男,副教授。研究方向:民族传统体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