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武术套路演练节奏与意境的研究综述

2011-08-15王萍萍

武术研究 2011年8期
关键词:拳种套路演练

王萍萍

(天津体育学院,天津 300381)

武术套路演练节奏与意境的研究综述

王萍萍

(天津体育学院,天津 300381)

动作节奏与意境的演练是优秀武术运动员和一般运动员在演练技能和技术水平上的本质区别,而动作节奏与意境演练水平的提高必须通过坚持不断的进行专项技术练习和理论知识的指导。文章通过对节奏与意境相关研究文献进行归纳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研究贡献:对节奏的哲学规律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对节奏的定义已经从抽象层次到达理论层次;对节奏与其他演练因素如,速度、劲力的交互作用进行了论述;开始注重对武术心理的作用进行的研究;对武术美学对节奏表现的作用进行了探讨;已有研究对陈式太极拳动作节奏的演练进行论述。(2)不足之处:除了武术高水平运动员外的一般水平武术运动员偏重于研究武术理论方面并且大多数理论成果只是游走在武术的浅表部分;对具体的武术动作演练缺乏有效的、具体的指导性;缺乏对专项技术、动作节奏、审美与心理作用间相互作用的系统研究。

综述研究 武术演练 节奏意境

1 前言

武术套路的演练以“动作质量”和“演练风格”为基本评判标准,只有做到八法合一,内外兼备,既有“动作质量”又有“演练风格”才有可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武术运动员,才能将演练水平提至最高。对于“动作质量”的要求是清晰且严格的,如动作的体位、方法、路线、角度、姿势的高低、步伐的快慢,“五弓”与眼法的相互协调配合是有章可循的,对于武术运动员来说是相对容易通过训练手段达到技术要求的。而“演练风格”则相对不好把握和提高,因为这是较为内在的东西,需要演练者对武术某种拳种的技术技法和风格特点有深刻的体悟,甚至需要将意识和动作结合后升华到一定程度才有可能很好地体现出来。在“演练风格”中,“节奏”和“意境”则是重中之重,是“演练风格”的标志性因素,也是影响“演练风格”评分的重要部分。然而,节奏和意境与动作的结合和共同作用是非常难把握的。除了有良好的专项技术技巧,还要找到适合自身演练且符合拳种风格特点的动作节奏,还要把技术技法的主题在意境的“涵化”下通过技术动作和节奏表现出来。这也是优秀武术运动员和一般武术练习者在演练技能和水平上的本质区别,因此,对演练节奏和意境的研究便显得相当重要了。目前,有多少是以“演练节奏与意境”为主题的研究?研究到哪种程度?他们有什么优势和不足?对武术演练理论和实践有什么指导意义?这些都是位置的问题。因此,本文通过对节奏与意境相关研究进行归纳分析和研究,意在了解当前的研究现状、剖析其研究优势及不足、原因及影响并提出解决对策及今后的研究方向。为提高武术演练风格提供理论基础;为武术演练者继续提高演练水平,向顶尖水平“跃进”提供理论指导;为武术研究者了解节奏与意境研究的现状提供理论依据。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本文通过查阅32篇关于武术动作节奏和意境演练的文章,其中研究节奏哲学规律的有12篇,对节奏和意境界定了明确的定义分别是21篇和16篇,关于节奏和意境与其他演练因素相互作用进行论述的有13篇,注重演练时的心理作用的文章有15篇,关于美学对武术套路动作节奏与意境表现的影响有6篇,对武术具体拳种中节奏与意境演练研究的有10篇。

2.2 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通过《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期刊数据库》及《博硕士学位论文数据库》,查阅天津体育学院图书馆馆藏过期期刊、现刊、图书中的有关武术节奏意境演练的文献资料三十余篇,对这些已有研究进行分析、总结与归纳,从中发现已有研究的研究优势和不足,并阐述今后的研究方向。

3 对武术节奏与意境的研究现状

3.1 对武术节奏与意境的研究成果

无论是从数量还是文章的研究内容上来看,对武术套路演练节奏与意境的研究已被研究者所重视,并深入到一定的研究层面,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3.1.1 对节奏的哲学规律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

节奏的变化能突显动作变化和动作的不同表现,动静、快慢、刚柔、虚实、等矛盾运动使整套动作节奏更加明显。矛盾的各个方面在某种意义上是在不断转化的,只有当事物的一方面的量变累积到一定程度才能引发质变,从而向矛盾或事物的另一方面进行转化。反过来讲,如果要期待事物或矛盾的转化,也只能期望在质变前,事物或矛盾有足够的量变累积。关于节奏的彰显与变化,已有研究利用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古朴唯物主义哲学对武术套路动作演练节奏变化进行了分析。正确的哲学分析为我们正确的思考武术现象、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提供了一个正确的方向,避免走入思想误区,思考问题极端化甚至违反事物发展规律,在研究中犯下“降格”或“升格”的错误。

3.1.2 对节奏的定义已从抽象层次到达理论层次

对节奏的定义与解释已从简单的定义和平铺直叙的抽象层次到达了理论层次。无论是对传统论述的归纳还是对现代科学理论的总结,都会使节奏的定义和相关论述更加严谨、更加科学化。一方面,有利于练习者对其定义和含义的内在规律进行更好的理解和把握,有利于练习者在大脑中建立相关的结构表象,从而对节奏演练的掌握起到了加速的作用。另一方面,对科研工作者在研究武术理论和技术演练起到了理论支撑和解读作用。

3.1.3 对节奏与其他演练因素如,速度、劲力、眼神的交互作用进行了论述

除了对演练节奏进行论述外,对节奏、速度、劲力和眼神等演练因素间的相互配合、相互作用也进行了研究和讨论。众所周知,武术研究不是单纯的体力应用,也不是简单的体能与技能配合,而是多因素、多维度的相互作用下才能体现的。单纯的节奏把握会提高演练效果,但是还要和其他因素进行融合,共同作用才能使演练水平整体提高。

3.1.4 开始注重对武术心理的作用进行的研究

武术动作通过武术意识作用于肢体进行表现,再加上对动作演练因素的把握使得武术表演更逼真、更有意境地去展现攻防格斗技术与技法。当然武术的意境是意识和身体,内和外的综合表现,更为复杂和综合。已经有一些研究对武术意识对武术演练的作用进行了研究,这对我们更好地理解武术意境起到了铺垫的作用。

3.1.5 对武术美学对节奏表现的作用进行了探讨

武术演练的一大目的就是表现技法,在此基础上进行动作的美化。对武术与美学的关系,多篇文献已有叙述,甚至刘同为等人以美学张力等理论对“武术与美”的关系进行深入的研究,使得武术美学研究更加理论化,深入化。

3.1.6 已有研究对武术套路动作节奏的演练进行论述

说明节奏演练研究已经开始从普遍规律(武术拳种的普遍规律)向特殊规律(具体拳种的规律)进行,有利于深入了解和阐述武术演练技术和技能。

3.2 对武术节奏与意境的研究不足

3.2.1 研究仍然留在理论层次,对具体演练缺乏有效的指导性

理论和哲学的指导意义不言而喻,但是对武术技术演练是远远不够的。首先,习练者在学习和练习过程中,不是只要懂得动作规律和哲学意义就能掌握。他要将前人在理论上的间接经验转化成自己的直接经验。其次,要在大脑皮质运动中枢中建立正确的、有序的、规律的条件反射,并且要相当的稳固。由于这种反射更具有复杂性,连锁性和本体感受性,要求练习者投入大量的练习时间、体悟、巩固到再练习、体悟和巩固,循环往复。再次,按动作结构来分类,武术套路运动属于多项组合结构,同属多项组合类,这说明该项运动的动作结构具有复杂性,变异性和非周期性,这对练习者掌握动作技能、建立动作动力定型大大增加了难度。

3.2.2 缺乏对技术动作的节奏规律进行具体化的研究和指导

由于武术动作结构的多元性,变异性和非周期性所决定的,不同的动作会有不同的运动规律和差异,唯有在掌握一般规律的基础上,清晰地了解每个动作与动作之间连接点的特殊规律才能为全面掌握技术技能,提高水平打下基础。

3.2.3 缺乏对技术动作、动作节奏、审美与心理作用间交互作用的系统研究

在动作技术、节奏、劲力、意识、意境技法等因素共同作用下,练习者才能将武术演练水平发挥到最佳。问题是他们在动作演练中都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怎么样才能将他们整合在一起发挥最大效果呢?这个问题很重要,但目前还没有相关的研究成果。此外,本文认为除了懂得基础理论外,还要结合自身的技术能力,经验和感知才能将问题进行更为细致和客观的分析。

4 讨论

4.1 为什么研究一直停留在理论叙述层次

其中有两个重要的原因:第一,实践是检验理论的手段,是提高理论的必经之路。实践活动是否合理、是否正确、是自觉的还是盲目的,要根据实践的后果来判断,但那如果是不合理的、错误的、盲目的实践就已经造成了无法挽回的损失。假设我们在事前对实践活动的目的、方法、步骤以及可能产生的后果,从理论上加以审视、论证和预测,在思维中加以预演,就能减少失误和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即使是对实践后果的检验,也要辅之以理论上的判断。没有理论上的判断,是无法断定实践活动是否合理、是否正确的。否认理论对实践的检验,实质上就是认为实践活动天然合理,这种观点必然导致实践活动的盲目性。我们不仅要承认实践检验理论,还要承认用理论指导实践,这样才能让武术在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蓬勃前进。

武术起源于上古,在有了人类的生产劳动、狩猎、战争时武术就开始萌生和发展。武术是一代代人在厮打搏杀的实践中积累起来的,发展至今武术已有了规范、系统的竞赛表演套路。因为武术套路运动有极强的实践特性,在拥有一定演练水平并且不断地进行技术训练后才能有很深的感悟,对武术理论的理解也会更深。武术套路中的技术动作是师傅们言传身教,学生在习练中继承下来的。师傅教学生动作并“言”之规律和要点,学生通过模仿师傅的动作再在习练过程中对动作有所体悟,然后总结经验、感受,就增加了自己的“言”,再对后来者“言传身教”,这是一个发展武术的良性循环。假设武者不研究技术,一直停留在理论研究方面,首先,他的“言”只是他的师傅的“言”,在没有对技术动作没有体悟的情况下很难有新的“言”,如果动作没有一定的技术水平,后来者学习他的动作时,他的“言”便得不到验证。学与教的循环被打破,几年过后整个套路就会变得面目全非,这对武术的可持续发展无疑是致命伤。

当然,技术的提高过程缓慢且辛苦。习练者在学习动作过程中要把动作练得符合规范要求就要下一番功夫,然后进入动作熟练阶段,再想要把动作练得好则非常困难。在没有名师指导的情况下,只能一直持续在动作的熟练阶段,并遭到瓶颈。虽说熟能生巧,但是在习练中演练者对动作已经有了确定的认识,无论再怎么练,都只是在不断重复动作并认为自己的动作是正确的,关于拳种动作的节奏和意境的演练则很难有新的突破性提高,同样很难让演练者的技术有进一步的提高。

第二,理论性的强弱,理论水平的高低,已经成为衡量学术论著或论文价值的重要指标。但是,现在很多研究武术的研究者一直停留在研究理论的部分,甚少人研究武术技术。人们急功近利的想要在理论上“有所建树”,在自己对武术运动没有深刻了解的情况下,遵循武术的一般规律,运用自己的文学素养便能生产出一篇论文,然后一直游走在武术的浅表部分,这样很难有新的观点或者理论产生。而且使得本学科整体学术水平低下,大大限制武术工作者进行技术实践的时间,阻碍了其对技术的亲身体会,从而产生了恶性循环。

5 建议

5.1 对代表性拳种演练节奏与意境的研究与分析

中国武术有129个传统门派,上千种拳种,它们各具特色。在人体结构所限定的基本运动规律下,各种表演风格和技术特长是非常多样化的。理论上的节奏与意境演练论述是从所有拳种中提炼出来的普遍规律,对了解中国武术演练起到了基础支持作用。但是,各个拳种中的特殊规律,演练风格和技术特点无法被概括。因此,对各个拳种或有代表性拳种演练节奏和意境的研究与探索是今后研究的重点和方向,只有这样才能了解不同拳种的表演技术特质,进行很好的挖掘与保护。

5.2 对具体动作演练节奏与意境的研究与分析

对于从事或热衷于武术运动的习练者而言,全面提高演练水平是必要的,而武术运动属于“技能类表现难美”的运动项目,技术要求很高。在演练和比赛中,每一个动作的完成质量都对整体打分有影响。因此,对套路中重点动作的运动结构和规律进行分析和研究,找出其特殊性,对从事武术运动的练习者来说是通往高水平的关键。

总之,在演练“内在因素”问题上,其研究方向应该是不断的精细化,特殊化,特殊研究和普遍研究相结合,定性和定量研究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解释武术更多不为人知的秘密,实现武术科学化,并真正做到挖掘与发展中国武术。

[1]徐 才.武术学概论[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6.

[2]温 力.中国武术概论[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5.

[3]邱丕相.武海泛舟[M].上海:上海体育学院,2001.

[4]朱保民,朱宏武.武术意识的培养[J].中华武术,2003(3).

[5]武 权.对武术套路表现力的研究[J].常州工学院学报,2009(6).

[6]杨 新.论竞技武术套路演练的节奏[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12).

[7]贾 亮,吴 静.浅析武术表演的节奏[J].搏击·武术科学,2008(9).

[8]王兴臣.学拳练技悟武魂——试论中国武术的基本意境及其精神[J].体育文化导刊,2005(3).

[9]薛 辉.论中华传统武术的最高着意点和艺术表现——“神”[J].福建体育科技,2007(5).

[10]邱丕相.武术套路运动的美学特征与艺术性[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4(2).

[11]周 钢. 论武术节奏 [J].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4(1):107-108.

[12]王昊宁,刘同伟.从审美心理的视角论武术套路运动的张力[J].首都体院学院学报,2008(6).

[13]姜周存.长拳套路的演练节奏与训练[J].山东师大学报,1997(6):215-217.

[14]张云龙. 影响竞技武术比赛观赏性的因素及其对策研究[J].上海体育科研,2003(2):42-44.

[15]习云太.武术套路运动中的节奏[J].成都体院学报,1988(4):41-49.

A Literature Study of the Rhythm and Conception Expression of Wushu Routine Exercise

Wang Pingping
(Tianjin University of Sport,Tianjin 300381)

The rhythm and conception expression,definitely,have been considered as the watershed between average and top-level Wushu athletes level in competitions and performance,which only the intergradations both of practice and theoretical study could shed efficient light on.This paper studies the literature about Wushu rhythm and perception expression and draws the conclusion as following:(1)achievement:deeper study on itsphilosophical rule;definitionsof rhythm and perception expression have been abstracted out from practice to thoery;discussions on the interaction among speed,force and other effective factors in Wuhu performance have appeared;starting to focus on psychological study;being regarding to aesthetics in Wushu performance;appearance of study on Chen Style Tai-Chi performance.(2)Deficiency:Shortage of practical discovery;needing for concrete concentration on the different schools;lack of systematical study among the technique,rhythm,estheticsand psychological functions.

Wushu literature study rhythm and perception expression

G85

A

1004—5643(2011)08—0058—03

王萍萍(1988~),女,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民族传统体育学。

猜你喜欢

拳种套路演练
首次演练
Airbnb上的套路
拒绝套路,认真搞笑
弃粗制滥造错误百出 扬泱泱中华拳种雄风①
未雨绸缪演练忙
眼下有套路
传统武术桩功的概念界定以及不同拳种桩功的区别和联系
论武术拳种的文化特征及其生存发展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