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学校运动会改革的思考
2011-08-15王建华杭州市开元商贸职业学校310014
王建华 杭州市开元商贸职业学校 310014
对学校运动会改革的思考
王建华 杭州市开元商贸职业学校 310014
随着体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许多体育教师都积极行动起来,在自己的领域施展拳脚,在教学中以放开及多样等形式来实践新课程标准。但是,每年一度的校运会却还是沿袭着竞技运动的设置模式,包括其他几所职校,多数都是专业运动会的翻版,把竞技体育等同于学校体育,脱离了学校体育教育的实际,混淆了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的本质区别。学校运动会是学校体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运动会具有以下几个重要的教育功能:培养学生竞争与协作、顽强拼搏、积极进取的精神;培养学生集体主义意识;培养学生积极的人际交往与社会适应能力;给学生展示自我特点和运动特长的机会;给学生成功和失败的情感体验。因此,要对学校运动会进行改革,使学校运动会的本质得到回归,成为全校学生的体育节日,从而,发挥其应有的教育功能。
校运会; 改革
一、 我校运动会的现状和弊端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加入全面实施阶段。特别是体育新课标的实施,对学校体育工作提出了全新的要求。然而,我校的体育运动会多以竞技项目比赛为主,项目设置单一,组织单纯,评奖单调,过分的强调竞赛的规范化,使其越来越不适合素质教育和实施新课标对体育工作的新要求。如何改变其与新课标内涵相违背的现状,深刻认识传统运动会的存在的弊端,转变旧的运动会指导思想、组织形式等,树立“健康第一”的理念是值得思考和探讨的问题。
我校的体育运动会贯穿竞技体育的思想,重锦标、重竞技的思想一直是学校体育运动会的指导思想。其中项目的设置单纯的以跳、跑、投等田径项目为主,竞技性强、难度大;在内容上与中学教学内容相脱节,不能反映体育教学的效果,对体育教学没有真正起到促进和提高作用。另外,传统的中学体育运动会过分重竞技、重锦标和分数,迫使各年级、各班学生为了“荣誉”疲于奔命,给学生造成身体和心理的压力和损害。这对学生健康没有真正起到多少促进作用,反而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长期以来,运动会参与者大多是在体育方面有特长的学生,学生的参与率低,教师就更少了,这违背了人人参与的原则,不利于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对此,广大中学体育教育工作者和学校管理者则必须清楚的认识到学校运动会的现状,并结合实际,努力开拓创新,努力探求新的学校运动会的模式,为推进学校体育工作,落实全面素质教育服务。
二、 学校运动会的改革思路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的深化,作为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体育运动会,必须要根据新课改的精神和新课标的理念全面加以改革。传统的运动会模式已不能适应培养人才的需要,必须进行变革。以往的指导思想重竞技、重锦标,现在则要以“三个面向”为指针,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全面育人为出发点和归宿点,把其中“重能力、多参与、共娱乐、促健康”作为改革主旋律,淡化竞技术,重视学生的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把素质教育的要求贯穿于“体育运动会”的全过程,突出四性:全面性、全体性、主体性、基础性。通过学校运动会激发学生运动的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学校运动会要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项目的设置组织形式和评价方式等方面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个学生受益。学校运动会应该本着全员参与这一主要特性并得到进一步拓展。
1.全员参与
《学校体育工作条例》指出:“学校体育工作应当面向全体学生”。学校体
育的主体是学生,校运会必须适应学生的体育需求,满足学生的运动参与欲望,最大限度地吸引和组织全体学生参与运动会的比赛、表演或有关组织活动。为此,在项目设置、比赛办法、计分与奖励制度等各个方面,都应当有利于促进这一目标的实现。校运会必须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才具有生命力,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2.集体性
学校运动会应是全校集体性质的游戏比赛活动。由于传统运动的设项多为田径项目,田径项目大多数是单人比赛或是团体性比赛,在一个项目比赛时,绝大多数的学生都是旁观者,缺乏了共同参与,集体协作的教育设计,使得全校性的盛会成了少数几个学生的表演舞台。集体性的比赛或游戏最能培养学生团结协作、集体主义的精神,集体的欢呼和庆祝最能够激发每个学生内心的共鸣,教育的效果最好。比如,日本小学体育运动会30人31条腿比赛就是一个很好的佐证。因此,学校运动会的设项应主要以集体性的比赛为主,为学生提供更多地参与机会。
3.多样性
要吸引和组织全体学生参与校运会,校运会的内容就必须具有多样性。因为,学生在年龄、性别、兴趣、特长等各个方面,都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只有为学生提供足够多样的比赛与表演内容,方能满足学生不同体育个性的要求。过去校运会的比赛内容,大多局限于竞技运动中的几个正规项目,虽然这也是需要的,但却缺乏趣味性、健身性、表演性的内容。例如,各种形式的跑,各种姿势的跳,各种器械的投,各种身体素质的练习手段,投篮、射门、颠球、运球,健美操、健身操、团体操、拔河,以及民族、民间传统体育等内容。
4.趣味性
趣味性应该是全校运动会的一种特色。学校运动会不是竞技运动会,因此,超越纪录或是单纯地追求第一不是学校运动会的主要目的。学校运动会应该是作为教育活动的一种全体性组织形式,而最能烘托和吸引全体学生参与的就是比赛或游戏的趣味性,活动或比赛的趣味性能够使学生乐于其中,不知不觉地在活动中得到了教育和启发,使得身心得到全面发展。例如,老鹰捉小鸡,N人N+1条腿赛跑等。
5.教育性
学校运动会作为全校性的组织活动,不仅仅只是游戏或比赛,而且还应具有思想教育的价值。要有意识、有目的地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通过活动或组织形式,把教育目的和手段与运动会的内容、方法、组织形式等有机结合,融为一体,寓教育于活动之中,如:为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品质,可创编有一定动作难度的长跑或“障碍跑接力”等比赛;为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可设计分队竞赛的游戏形式和个人得分与团体积分相结合的记分方法等;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在构思完成比赛的方法时,可留有一定的余地,千方百计地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其创造能力。另外,比赛的名称要既能反映游戏活动的具体内容,又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6.层次性
在强调校运会的全体性、娱乐性和趣味性的同时,也要重视校运会的不同层次性。既要有群体性的比赛,也要有较高水平的比赛。也就是说不能因为强调要面向全体学生,就排斥能体现“更快、更高、更强”的一些竞技体育项目的比赛。竞技体育项目的比赛,具有强烈的人文精神,具有重要的育人价值,必须给予应有的地位。它不仅可以满足体育特长生的需要,而且也是体现学校运动水平的一个重要方面,并具有示范、激励的作用。
7.开放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学校运动会不应仅仅局限于运动场内,应设置一些户外的比赛项目,让学生们走出校门,到大自然中去从事登山、越野、定向跑等一类的比赛,使其既有益于身心健康,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生存能力和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另一方面可把学生家长、社区的有关人士、热心教育与热心学校体育的人士请进学校,与学生一起参加某些项目的比赛,这不仅可以活跃赛场气氛,而且还可以扩大学校体育的社会影响。
8.亲子性
学校运动会作为一年一度的全校性体育盛会,特别是在中学,应该邀请学生家长和教师,甚至是校长和本地区的教育行政官员共同参与比赛或游戏,把学校体育与家庭体育良好结合,拓展体育教育的功能。
9.安全性
学校运动会必须强调安全性,这是学校教育和学校体育的指导思想所决定的。首先,要加强全体参赛人员的运动安全教育;其次,要做好比赛场地器材的安全检查;第三,对参加运动负荷较大、对抗比较激烈的项目的比赛人员,特别是对那些心肺功能不全的人员,赛前要做好身体检查,赛中要加强医务监督,严防重大事故的发生;第四,要分别组织参赛人员做好必要的准备活动;第五,赛场必须设置医务监督站,配备专职医务人员。当然,我校在这方面都做得很到位的。
三、学校运动会改革的主要形式
1.体育节
体育节是近几年来学校运动会改革后,各学校实行较好的一种组织形式,活动期限较长,组织形式灵活多样,活动趣味性强。
实践证明,这种形式深受学校和学生的欢迎,并且效果非常好。体育节成了学校开展体育活动的重要表现形式,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有很重要的作用。它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体育兴趣,积极调动学生参加体育活动,对增强学生的体育意识、提高体育素养、扩大知识面、培养体育能力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其目的主要是:培养体育兴趣,体验竞争的意识,展示学生的体育特长,增进学生的健康和增强学生的体质。
体育节这种形式有着根本的改变:(1)性质的改变。由单一的运动竞赛变为融健身、娱乐、竞技为一体的综合性校园体育文化节日。(2)对象的改变。由面向少数具有运动才能,夺“标” 有望的学生变为面向全体学生为主的全校师生员工。(3)目标的改变。由追求胜负、名次变为全面开发学生的潜力,培养体育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促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4)功能的改变。由单纯的体育健身变为育体、益智、健心、促德,充分发挥体育所具有的生物、心理、社会的多维功能,从而使体育节成为联系全体师生的纽带。
2.集体性单项体育比赛
集体性项目可以让更多的人同一时间通过团结协作参与到具体比赛之中,共同体验比赛的乐趣,培养团结拼搏的精神,共同体验成功与失败。集体性比赛,例如拔河、集体跳绳、集体投篮等等,比赛团队应该包含原有自然集体的每一个选手,而不应该通过选拔产生队员,体现人人参与,共同协作的集体主义原则。
四、新课改下运动会改革的要求和组织方法
1.全体性和健康性
“健康第一”是学校体育的指导思想,是新课标的首要目标。“健康第一”要求学校体育的对象是全体学生,以促进每一个学生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为宗旨,通过参加运动会,让学生了解体育的本质及体育锻炼的益处,使学生得到全方位的发展。因此,学校运动会应根据学生的实际健康水平和身体情况,有针对性地安排不同层次的人群都能参与比赛项目,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身体发展的特点,科学合理地加以选择,保证比赛内容和组织形式真正激发起所有学生参与运动的激情,促进其自身健康水平的提高。学校运动会一个重要的职能在于通过比赛,使参与者获得成功或失败的心理锻炼及培养对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因此,运动会不能一味地盲目模仿竞技运动会的精英参与式。在新课程改革下,组织学校运动会要符合身、心、社三方面的健康要求,体现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方面的特点。
2.改变传统模式,贯彻“快乐体育,终身体育”的思想
新的学校体育教育指导思想不是对竞技运动的否定,而在于要重新认识和思考,进一步丰富体育教学的内容和方法,促进竞技运动更好地发展。针对传统学校运动会在实施中存在技术难度大、适应范围小、设施条件教高等实际情况,则在新课程改革下的运动会,则要以传统的运动会为基础,适当改革运动会的项目的设置,将集体项目、趣味性项目融入竞技项目中,集竞技、娱乐、教育健身为一体,倡导人人参与。学校运动会是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的重要形式。在其项目的设置上要打破传统观念,将娱乐体育与竞技体育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快乐体育,终身体育”的思想意识,使学生根据自己的水平和能力进行自主的学习。充分理解运动和自己的关系,充分理解运动中内在本质,体验体育的乐趣,从而热爱运动,养成体育运动习惯以至终生。
3.关注个体差异,重视学生主体地位
学校运动会要充分考虑学生身体条件、兴趣爱好等方面存在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健康水平、运动能力、运动兴趣和性别等,分层次、分阶段地组织运动会,关注个体的差异,在运动会的项目的设置、组织形式和评价方法要保证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得到竞赛的乐趣,使每位学生都能参与其中,真正做到“人人参与,个个受益”。学校运动会的主体是学生,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是主体性教育思想的体现,也是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同样,学校体育运动会则应从多层面、多角度为学生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增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既是参加者又是组织者,促使他们达到增进健康的目的。为此,从项目的设置、比赛的评价、积分与奖励制度等全过程,都应当重视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4.体育运动会与课堂内容要相结合
体育课堂教学是实施新课程改革的载体,校运动会是对课程改革的检验和提高。通过教学,学生亲身体验比赛过程,增强挑战自我的信心,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和强烈的参赛欲望,培养终身体育意识;通过学习和参赛,提高学生的体能,改善身体各系统的机能,提高身体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最终达到提高学生身体健康水平目标,发展学生个性,改善学习情绪,确立良好的自我概念,培养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人际交往的意识和技能,处理好合作与竞争的关系,提高社会适应能力。而校运动会项目还是课堂教学内容,其目的和宗旨就是要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从而提高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为学生终身体育打好基础。因此,学校的体育部门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应从学生的情趣特点出发,制定和设计多样的活动内容,采用灵活的形式,寓教于“玩”,使体育变得生动,轻松,具有吸引力。通过学习,让绝大多数学生接触了解多种基本的运动技能,,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的兴趣爱好,并有一定的专长,最终能较熟练地综合运用多种运动技能。有条件的话,应涉及野外生活、生存的基本技能,增强体能,获取知识,锻炼意志品质,培养合作精神。在整合的过程中要避免沿袭运动项目竞技化的思路,改变传统运动会只有少数学生参与,大多数学生观赏的现象。项目的设定应面向大多数学生,活动方法简便易行,易操作,易评价。对传统的教学内容进行改造、变化,使活动方法多样化。主要是改变传统教材中某些单纯技能化、竞技性、成人化的项目内容,简化其活动方法、规则要求,降低难度,经过跨学科的相互糅合,使之成为情节化、游戏化的内容,增强趣味性,适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教学内容选择还要注意时代性,贴近学生生活,关注学生生活经验。如:流行和时尚的街舞、独轮车、滑板、攀岩、短式网球、定向运动、三门球等竞技和休闲运动项目经过改编,都可以引进课堂作为体育教学内容和运动会比赛内容。当然引进这些新兴运动项目不能盲目,不能为了求新鲜、赶时髦,一哄而上,也要根据学校的条件、教师的能力、学生的兴趣适量选择。
五、结论
中学体育运动会的改革是新课程改革后的必然趋势,学校运动会的办会理念和组织形式的全面改革势在必行。只有进行运动会项目的改革才能使体育教学与运动会紧密的结合起来,有利于促进教学工作,检查教学效果。通过学校运动会激发学生的运动的兴趣,重视全体性和健康项目的选择,关注个体的差异,重视学生主体地位,培养终身体育的意识。
[1]陈雁飞,胡峰光,李福良.日本小学体育运动会30人31条腿比赛带给我们的思考《体育教学》20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