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弗吉尼亚·伍尔芙的女性主义分析

2011-08-15黄文娟湖南对外经济贸易职业学院长沙410114

名作欣赏 2011年9期
关键词:伍尔女性主义话语

⊙黄文娟[湖南对外经济贸易职业学院, 长沙 410114]

弗吉尼亚·伍尔芙的女性主义分析

⊙黄文娟[湖南对外经济贸易职业学院, 长沙 410114]

伍尔芙的女性主义创作体现出的是一种超越具体性别的人道关怀,其一系列作品中均蕴含着女性主义思想。本文从创作手法中的女性美学、对女性文学话语的构建、女性文学传统的注重、对“双性同体”创作理想的实践四个方面,阐述了伍尔芙女性主义创作的意义与价值。

弗吉尼亚·伍尔芙 女性主义 女性写作

一、引 言

英国现代著名小说家、评论家和散文家弗吉尼亚·伍尔芙(Virginia Woolf,1882-1941)是西方现代女性主义的主要奠基人之一,也被指为20世纪最伟大的女作家。伍尔芙对女性主义的最初的探索来自其作品《一间自己的屋子》,在作品诞生的20世纪60年代,正是基于从女权主义到女性主义的谋求两性平等的文学批评思潮兴起的时期,伍尔芙的一系列作品中均蕴含着女性主义思想。本文将阐述伍尔芙女性主义创作的意义与价值。

二、伍尔芙的女性主义分析

1.创作手法中的女性美学

作为秉承女性主义的作家,伍尔芙并不认可以往男性作家的创作态度。这种思想对于伍尔芙而言由来已久,她在写于1905年的日记中就流露了意识流小说的想法,在1906年,伍尔芙尝试了“将混合着处理强有力的形式的微妙”的一种艺术创作手法;而在1913年对《远航》进行创作时,伍尔芙已经形成了现代小说创作的成熟看法,她认为现代的女性小说作品应该以崭新的创作手法表现人生。伍尔芙创作《雅各的房间》时,“发现如何开始用自己的声音说话”;紧接着,她在1920年提出了小说写作的“新表现手法”。“假如在小说中,一个事件可以从另一个事件中脱离出来,演绎出不止10页,而是200页或更多一些的篇幅来,这不是可以显示出这样一种形式吗?即结构松散,可以包容一切,同时更接近主题,却又能保持形式和节奏的不变。而这种形式正是我所祈求的。”至此,伍尔芙已经形成了基于女性美学特征的意识流创作手法,并在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完善其意识流创作理论。

伍尔芙对传统男权社会赋予作家的任务也进行了颠覆,她的观点是作家应该力图表现生活的真实。“小说像一道蛛网,看去飘飘无依,却四下里伸展依附于生活。”“小说归根结底是关于千万不同的事物——关于人、关于自然、关于神——的陈述。”伍尔芙认为生活的丰富性是作家想象的,其来源众多,形式多样,作家应该记录意识对于这些生活的印象,从而表现生活的内在本质,而不是仅仅简单地记录生活本身。她说:“向深处看去,生活绝不是‘这个样子’……对于这种多变的、陌生的、难以界说的内在精神,无论它表现得多么脱离常规、错综复杂,总要尽可能不夹杂任何外来异物,将它表现出来——这岂不正是一位小说家的任务吗?”在纷扰的生活表层,伍尔芙倡导女性作家应该关注隐藏在现象后面的本质。

伍尔芙的这种创作思想得到了不少作家和评论家的认同。法国作家莫洛亚说:“她无疑想要发现一种新的技巧,好让小说家有可能非常真实地把内在的现实描绘出来;而且,她还要表明这种现实只能是一种内心的存在。”“在创造综合化的艺术形式方面,伍尔芙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比乔伊斯作出了更大的贡献。”我国的文学研究学者,“亚洲伍尔芙研究之父”瞿世镜先生也将伍尔芙誉为经典的意识流小说家。

2.对女性文学话语的构建

伍尔芙的女性主义创作中,也始终贯穿着对女性文学话语的构建。伍尔芙认为对于男性偏见也应尽力避免,各种偏见使女作家感到困扰和不安。伍尔芙自身的经历说明了这一点:由于她对“人们怎样接受这样一个‘新生儿’其新作《远航》)的焦虑”,在出版这部作品时她终因体力不支而病倒。为了避免男性社会的干扰,不少女性甚至在发表新作时采取男性化的笔名。“她们徒劳地使用男子姓名掩饰自己。”“其想象变得或者太男性化,或者太女性化,从而失去了自身的完美的整体性,也即失去了艺术最根本的品质。”

伍尔芙十分注重女性文学话语的构建,在这一点上,美国女学者波林·罗斯诺的观点是:“话语”实质上就是“所有被书写、被言说的东西,能够引起对话或交谈的东西”,“话语”中渗透着控制力、权力以及责任意识。女性作家玛丽·卡迈克尔的女性语言颇为伍尔芙所称道,伍尔芙以其作品《人生》为例,对女性文学话语的构建和特征进行了分析。当玛丽·卡迈克尔去开掘自身的女性意识,去捕捉女性思想萌发的只言片语时,“独处一隅,未曾给另外一性的光怪陆离的光线照亮时,这些姿态和话语本身,不过像是飞蛾掠过屋顶时留下的暗影。……只用最简洁的速记,记下她们几乎还未分清音节的话语……将新与旧融合在一起,同时又不致打破整体上极其精妙与严整的平衡”。

伍尔芙鼓励女性写作突破男性话语霸权,她认为“现有的语句是男人编造的,它们太松散,太沉重,太庄重其事,不适合女性使用。……因此女作家必须自己创造,将现有的语句修改变形,使之适合她的思想的自然形态,使之既不压垮,也不歪曲她的思想”。在与贝内特、威尔斯等男性作家进行批评时,她认为“三个人当中最坏事的恐怕要数贝内特先生,因为他是遥遥领先的能工巧匠。他能把一本书弄得结构精致,技法严密,就是最苛刻的批评家也很难看出有什么漏洞破绽可以招致蛀虫。窗框间甚至没有一处透风,墙板上简直不见缝隙”。“至于威尔斯先生,却未必能说他是过分喜欢使他的故事编得像严密这层意义上的偏重物质。他的头脑太富于同情心了,不允许他花很多时间来给桩桩件件安排得井井有条、扎扎实实。他的偏重物质完全是出于好心,把本该政府官员去办的事都堆到自己肩膀上,因此,在他思考的种种设想种种事实的重压下很少有闲空认识到他那些人物多么生硬粗糙。”她说:“是生活用我的身体造就文本。我即文本、历史、爱情、暴力、时间、工作、欲望,把文本记入了我的身体。女性写作就是要消解语言中的男性成分,让女性身体发言。”这些观点极大地丰富和推动了当代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进程。

3.对女性文学传统的注重

女性文学传统对伍尔芙的重要意义在于,这是伍尔芙女性主义创作的基点。伍尔芙曾经对17世纪到19世纪的女性文学进行过研究,她认为女性文学的脉络是一个有起有伏的不连续的过程。伍尔芙认为女性文学的独特品质来自于女性写作的悠久历史,而在这其中,女性写作先驱者的作用和意义是十分重大的。伍尔芙的创作中,充分汲取了妇女文学传统的营养。

在发掘女性文学传统的过程中,伍尔芙始终保持着警醒,这份警醒使她能够对男性文学中的妇女作家及其作品进行选择与甄别。在男性主导的社会形态之中,文学史也被深刻地性别化了,女性文学的力量和影响力变得微弱和中断。作为一名女性主义者,伍尔芙对许多女性作家的诸多作品进行了广泛阅读,并着重关注妇女的辛酸历史和不平等地位,通过大量的随笔式作品对女性的命运进行关注,发掘男权社会中女性文学的价值与意义。伍尔芙的女性文学思想也逐渐被其后的女性主义研究者所继承和完善,如埃伦·莫尔斯和伊莱恩·肖尔瓦特等,她们均使女性传统理论更加系统化。

4.对“双性同体”创作理想的实践

伍尔芙是第一个引入“双性同体”的原型理念的文学批评者和作家。她说:“任何一个作家任何有意识地强调自己的性别……是既令人不快又纯属多余的。”伍尔芙批评了作家们创作时的“单性”思想,并在自己的作品《奥兰多》(Orlando)中对“双性同体”创作理想进行了实践。在这部作品中,伍尔芙试图塑造一个性别可以转换的形象。在作品中,伍尔芙同本质论的性别观念进行了争论,“奥兰多曾经一直是一个女人,奥兰多此刻是一个男人”。伍尔芙力图表明,虽然两性有别,但是确实能够混合,而在现实中的每一个个体身上,性别常常是游移不定的,在两个极端之间徘徊。

三、结 语

伍尔芙的女性主义兼顾了物质基础的变革和精神素养的渗透,同时也包含着对女性独立的关怀和对社会政治的宽容。其作品中所体现出的女性主义思想并不具有激进女性主义的愤怒,也摒弃了保守女性主义的温和,完全是一种基于人道主义的,有节制、有依据、有策略的女性主义。在伍尔芙的文学作品中,没有注重政治立场的局限和女性主义立场存在的矛盾之处,使得其女性主义的理论在这一方面稍显浅陋,缺乏更深一层的力度。伍尔芙作为上层社会的白人,其作品所反映的利益诉求也完全来自于其自身所处的群体,没能从更广泛的意义上反映其他阶级和种族的女性主义。

[1] 弗吉尼亚·伍尔芙.伍尔芙随笔全集[M].石云龙,王义国,王斌等译.乔继堂主编.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2] 张京媛主编.当代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北京:北大出版社,1992.

[3] 朱立元主编.当代西方文艺理论.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1997.

作 者:黄文娟,硕士,湖南对外经济贸易职业学院商务外语系讲师,研究方向为商务英语和英语教学。

编 辑:水 涓 E-mail:shuijuanby@sina.com

猜你喜欢

伍尔女性主义话语
微言大义
画与理
《漫漫圣诞归家路》中的叙述者与叙述话语
阿特伍德小说中的女性主义身体批判
雷人话语
雷人话语
多维需求中的女性主义叙事策略:《一小时的故事》再解读
站着写成大作家
弗吉尼亚·伍尔芙《到灯塔去》的成长主题解读
女性主义视阈下小说《红字》多维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