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阿甘正传》中的主要人物解读当代美国文化

2011-08-15长江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北荆州434000

名作欣赏 2011年9期
关键词:布巴中尉阿甘正传

⊙龚 频[长江大学外国语学院, 湖北 荆州 434000]

从《阿甘正传》中的主要人物解读当代美国文化

⊙龚 频[长江大学外国语学院, 湖北 荆州 434000]

本文从《阿甘正传》中主要人物阿甘、珍妮、布巴和丹中尉的性格和遭遇出发,揭示了美国传统价值观的回归,20世纪60年代反主流文化的衰落,60年代后,种族歧视的隐秘化以及越战的影响。

阿甘 文化 20世纪60年代

改编自温斯顿格鲁姆的同名小说《阿甘正传》是好莱坞当代电影中最受欢迎的影片之一。电影大获成功,一举获得13项奥斯卡提名,并囊括其中6项大奖。电影轻松搞笑,讲述普通小人物的日常生活,结尾皆大欢喜,颂扬了积极的人生态度。智商只有75的主人公阿甘在无意间,传奇式地卷入了美国现代历史中很多重要事件。电影以“愚者”的视角,带领人们重温从一战后到20世纪90年代的美国文化变迁。因此,该片也成为英语视听学习的首选材料。

一、《阿甘正传》中的主要人物

1.阿甘

主人公阿甘是一个智商只有75的“傻小子”。这样一个“愚者”却以执著、乐观、忠诚和善良的本性从一个智力残疾的弱者成长为一个足球明星、国家英雄、成功商人和出色的父亲。奔跑的才能让阿甘成了橄榄球好手,并因此进入了大学,成为美国大学橄榄球明星队队员;越战中,跑步天分保住了他的性命,也挽救了战友的性命。为此,他成为了越战英雄并获荣誉勋章;在军队医院里学会了打乒乓球。因球技超群代表美国参加了和中国的乒乓球比赛,成为中美乒乓外交的参与见证者。“愚者”的天赋让阿甘三次受到美国总统的接见。退伍后,为了实现对牺牲战友巴布的诺言,阿甘买了一艘捕虾船和丹中尉一起开始了捕虾生涯,幸运之神再次眷顾,生意蒸蒸日上,成了捕虾大亨。母亲去世后,阿甘留在了家乡,成了一名义务除草工,捕虾公司由丹中尉打理。对苹果电脑公司的幸运投资给他带来了滚滚财源。爱人的离去让阿甘开始奔跑。在两年多的时间里,阿甘横跨美国大陆四次之多,成了一个全国闻名的跑步倡导者。阿甘最终也获得了爱情。没有母亲的小阿甘在阿甘的呵护下,平静但快乐地成长。阿甘的人生故事成为小人物的美国梦。

2.珍妮

珍妮是阿甘儿时的玩伴,同是生长在单亲家庭的她伶牙俐齿,美貌动人却命运悲惨。她从小失去了母亲,总受到父亲的性虐待而留下心理创伤;她的思想矛盾而激进:参加反对越南战争暴力的反战集会,却容忍男友对自己的虐待;从裸身表演到上《花花公子》的彩页,从吸食迷幻药和其他毒品到尝试没有责任和束缚的爱情,珍妮走上了自我毁灭的道路,在性、毒品和摇滚乐中幻灭。

3.布巴和丹中尉

布巴和丹中尉都是阿甘越南战场上的生死之交。巴布是阿甘的黑人战友,为数不多的朋友之一,最后战死越南。他梦想拥有自己的捕虾船并与阿甘分享了这个企业家的梦想;丹中尉是战场上的上司,战争中受伤过重,双腿被截肢,曾经一度失去生活的信心。战后,阿甘捕虾公司的合作者。

二、人物反映的美国文化

在这些人物的身上我们不难发现阿甘的传统道德价值取向;珍妮的反主流文化意识及回归;布巴代表的是在取消了种族隔离后的黑人的生活状况和意识形态;而丹中尉则反映了越战对老兵的影响和冲击。

1.传统的道德观

主人公阿甘被塑造成一个正直,诚实,忠于友情和爱情,生活简单却执著的平民英雄形象。正如本片的导演泽米基斯所说:“我把影片中的各个角色看作美国国民性的拟人化的象征,阿甘正直诚实、宽容善良是传统美德的集大成者。”无疑,阿甘是美国主流意识的代表。而他的这些美德来自母亲的影响。阿甘出生在单亲家庭,由母亲抚养长大。这位平凡而伟大的女性不惜和校长上床换得阿甘在普通学校接受教育的机会;以极大的爱心和耐心用阿甘能理解的方式来告诉他相信自己,相信未来,并对未来充满恤憬。低智商让阿甘无法理解周围的事物,但他并不苦恼于他的“笨”,因为妈妈告诉他“每个人都有不同之处”,“笨有笨的作为”;对他来说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打开之前)你永远都不会知道你得到的会是什么。从母亲身上秉承的这种传统的乐观向上和积极进取的价值观使他在体育、越南战场和经商等各方面都有辉煌的成就。诚实善良和坚忍不拔的平民英雄身上体现出的奋斗精神让这个无名的傻小子实现了神话式的“美国梦”。而他与珍妮的最终结合及小阿甘的诞生表现的是爱的胜利和生命的胜利。就像他对珍妮说的那样“我的脑袋不好使,但我知道爱是什么”。圆满的结局鼓励人们坚守传统的美国价值观,并有力地论证了“家是不可替代的”。

2.反主流文化运动

美国20世纪六七十年代“反主流文化”思潮深深地影响了几代美国人。在那个喧嚣的年代,很多传统的价值观受到嘲弄和怀疑。青年一代为了表达对美国社会的种种黑暗和越南战争的不满和反叛,以及对现实和未来的迷惘与困惑,选择的是一种逃避现实、追求享乐、否定理性、强调本能的幻灭之路。性的解放、毒品带来的幻游和远离现实社会的流浪和群居生活是他们所选择的生活方式。“垮掉的一代”用他们独特的“嬉皮士”生活方式来对抗主流文化和传统价值观,他们摒弃对传统和权威以及传统意义上英雄的尊敬,远离家人和现有的社会制度,在旧金山和纽约等城市的公园过着“财产、爱情和孩子都共享”的群居生活。珍妮是反主流文化的代表:她唱乡村歌曲,穿嬉皮士服装,搭便车到旧金山参加爱情之夏,参加反战游行,吸毒,滥交。她一次又一次地拒绝与阿甘回到现实生活,背着吉他与同伴去流浪,去做那个时代“聪明”的年轻人所做的事情。但这所有的一切换来的却是自我毁灭——艾滋病夺去了她年轻的生命。悔悟不再有意义,珍妮成为了反主流文化思潮的牺牲品。影片表现了“嬉皮士”生活方式的社会负面性,而特意安排代表主流意识的阿甘在珍妮需要的时候保护并帮助她。在她生命的最后时刻享受正常家庭带来的宁静生活。正如喧嚣后的八九十年代的美国人变得更为理性和冷静,即保守主义思潮呼唤传统价值观的回归。

3.种族歧视

美国的种族歧视有其历史根源,从南方的黑奴制的废除到三个民权法案;从《独立宣言》到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想》;从反对教育中的种族隔离斗争到反对公共场所和共用事业中种族隔离的斗争,从美国内战到20世纪60年代的民权运动,美国黑人为自己争取政治、经济和社会地位的提高,经过了一个世纪的不懈奋斗。但是种族主义的阴影仍旧笼罩着黑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尽管影片以善良的阿甘的视角看待种族歧视问题,种族间的对立与仇恨被明显地弱化,我们仍然能在影片中找到种族歧视存在的佐证。影片中提到了1963年6月11日,联邦政府部队强迫阿拉巴马大学执行取消种族隔离的法庭指令,州长乔治·华莱士挡在校门口,进行象征性的示威;反种族歧视的激进组织——黑豹党;黑人被称作“黑熊”、“黑鬼”;厚大的嘴唇成为被取笑的理由;黑人士兵只会被送往前线为讨厌他们的国家送死;布巴为自己的名字听上去像白人而觉得不可思议;布巴的家人世代为白人服务煮虾;影片中黑人的职业以大兵、服务生、唱诗班的成员、厨娘、管家、保姆为主;布巴的母亲得到意外的财富就会晕倒等等。

4.美国越战

越战是二战以后美国参战人数最多、影响最重大的战争,也是该国至今战败的战争。对美国人民来说,越南战争是难忘的噩梦。与反纳粹的爱国热情不同,绝大多数美国父母在20世纪60年代不明白为什么要把儿子送往地球的一个角落去冒险。布巴认为战争是为了占领越南给美国人捕虾;丹中尉认为战争最大的胜利是活下来;卡普托在他的《战争之谣》中引用了一位美国将军对越战“胜利”的看法。将军说:“我们的任务不是赢取地域或袭取阵地。我们的任务是杀!我们必须尽可能地多多杀死敌兵,把他们像木头一样堆起来。胜利便是敌人尸体数目多,失败便是敌人尸体数目少。战争等于是数学。”伤残士兵归国后成为社会问题。影片中丹中尉就是个典型的例子。他来自军事世家,家族成员都在美国不同的战争中死去,为国尽忠。战死沙场是自己的命运和光荣的使命。伤残归国后,丹没有工作,靠政府救济为生,酗酒,诅咒上帝,对生活失去了信心。他被看作失败者,没腿的怪物,身心两伤,信念濒于崩溃。虽然在阿甘乐观精神的带动下,他重新创业开始了正常的生活。

从影片中主要人物我们看到了传统价值的回归,反主流文化的衰落,和平时期的不和平以及饱受战争摧残的灵魂在迷茫中重新找回自我的艰难过程,揭示了生命和爱的真谛。

[1]Andrew Lynn,霍斯亮,伊鸿.英语电影赏析[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

[2]刘晖.当代美国历史和文化的缩影——解读《阿甘正传》[J].高等函授学报,2006,(04).

[3]李一鸣.当代美国的文化经典——《阿甘正传》[J].当代电影,1997,(02).

[4]J.海兰·旺,吕奇莹.《阿甘正传》中关于种族性别,以及政治的回忆[J].世界电影,2001,(06).

[5]罗艳丽.《阿甘正传》:美国传统价值观的呼唤与回归[J].电影评价,2006,(19).

[6] 董鼎山.美国的“越战文学”[J].读书,1984,(08).

[7]陆蕾,王辉.《阿甘正传》承载的美国青年文化[J].泰山乡镇企业职工大学学报,2005,(03).

作 者:龚 频,长江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美国威斯康星州立大学硕士。

编 辑:水 涓 E-mail:shuijuanby@sina.com

猜你喜欢

布巴中尉阿甘正传
《阿甘正传》读后感
友谊是一种责任
不一样的半边人
那些唯美动人的画面
不一样的半边人
不一样的半边人
不一样的半边人
真人版阿甘
这很值得
《阿甘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