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尘世的炊烟与人性的光辉
——从基督教文化视角解读安徒生童话

2011-08-15钱中丽暨南大学文学院广州510632华南师范大学外语广州510631

名作欣赏 2011年9期
关键词:基督教安徒生尘世

⊙钱中丽[暨南大学文学院,广州 510632;华南师范大学外语,广州 510631]

尘世的炊烟与人性的光辉
——从基督教文化视角解读安徒生童话

⊙钱中丽[暨南大学文学院,广州 510632;华南师范大学外语,广州 510631]

安徒生童话蕴含着深邃的现实意蕴,对生命苦难的描写和对人性的解读,构建了安徒生童话的重要内容。他将现实的因素、自身的情感与宗教信仰倾入童话中,这既是他对生命本质的理解,更是他一生所追求的理想。

安徒生童话 苦难 人性 基督教

引言

丹麦作家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是中国读者所熟悉的童话作家。安徒生童话奇异优美、富于幻想,充满了浓郁的诗意,在呈现给读者神秘奇妙的童话世界的同时,也将现实世界的真实面目和其坚定的信仰展现给他们。研读安徒生童话,我们可以真切地感受到,作为一名虔诚的基督教信徒,基督教思想在其内心深处根深蒂固,他对苦难和丑恶人性的描写,诠释着他对生命本质的理解,他的童话人物所焕发的人性光辉诠释着他对人类的信心和其坚定的宗教信仰。

一、纯真、忍耐理念与生命苦难

翻开安徒生童话,犹如打开了一座梦想的宝库,而“这些梦想的烟囱无不冒着现实尘世的袅袅炊烟”①。对生命中的恶与苦难的描写构建了安徒生童话的重要内容。

安徒生童话中的主人公往往饱尝生活的艰辛、孤独和愁苦:冻死在街头的《卖火柴的小女孩》中的小姑娘;《她是一个废物》中饥寒交迫、含辛茹苦的洗衣妇;受尽了委屈、打击、嘲笑、讥讽和磨难的《丑小鸭》中的丑小鸭;《单身汉的睡帽》中孤独的单身汉安东;走过一条荆棘丛生的成功之路的《幸运的贝儿》中的艺术家贝儿,等等。

安徒生对生命苦难的理解在其对爱情的描写可见一斑。在西方众多的童话中,王子与公主总是有着浪漫和美满的结局,而在安徒生的笔下,纯洁的爱情在尘世的炊烟下历经坎坷,甚至化为泡影:身份地位的变化之后放弃爱人的《柳树下的梦》中的乔安娜和《依卜和小克丽斯玎》中的克丽斯玎;《沙丘的故事》中的情侣一个丧生海中,一个变成变成白痴;《海的女儿》中的人鱼姑娘最终失去了爱人,还要面临变成泡沫的命运。

在安徒生的笔下,恶与苦难无处不在,体现了基督教文化所认为的“世界处于恶中”②的思想,在苦难和恶的世界中,安徒生童话的主人公身上却闪耀着纯真的光芒,他们忍受着生命中的苦难,却始终怀抱着快乐、善良、感恩的心:《她是一个废物》中,洗衣妇在回忆往日的爱情和拆散她爱情的女主人时,仍然怀有纯洁的情怀和善良的心境;《单身汉的睡帽》中,受到爱情创伤的孤独的单身汉安东对于不再爱自己的茉莉心存谅解之心,在临死之前心里充满了对一位圣者的回忆,平静和安详;受尽了委屈、打击、嘲笑、讥讽的丑小鸭,当他变成一只美丽高贵的白天鹅时,“他感到非常难为情。他把头藏到翅膀里面去,不知道怎么办才好。他感到太幸福了,但他一点也不骄傲,因为一颗好的心是永远也不会骄傲的”③。安徒生童话中的主人公虽然受尽了生命中的苦难,但他们心地纯真善良,坚守着忍受的道路,人生的苦难和恶既是他们脱离恶的道路,也是他们得救的道路,正如《马太福音》中所说的那样:“人要把你们陷在患难里……那时必有许多人跌倒,也要彼此陷害,彼此恨恶……许多人的爱心渐渐冷淡了,唯有忍耐到底的必然得救。”(《马太福音》,24:9-13)

二、善良、博爱理念与二元人性

在安徒生的笔下,生命中的苦难、劳作、烦恼和忧愁是生命的本质,而人性中有着一些永远无法克服的缺点和毛病则是人们无法摆脱的命运。在安徒生的笔下,无论是王公贵族还是平民百姓,人性中都有着虚荣、骄傲、自私、贪婪、冷酷、邪恶、愚昧、骄奢等丑陋本性:《皇帝的新装》中每个钟头都要换一套新衣服的皇帝;《恶毒的王子》中喜爱战争妄想征服世界、征服上帝的王子;为了金钱互相残杀的《小克劳斯和大克劳斯》中大小克劳斯;为怕弄脏鞋子和衣服而糟蹋食物的《踩着面包走的女孩》中英格儿,等等。就连纯真的孩子和伟大的母亲也有着无法控制的缺点和欲望,《红鞋》里那个可爱美丽的小姑娘无法抑制想穿红鞋子的欲望,忘记了唱圣诗和忘记了念祷告;《安妮·莉斯贝》中的母亲贪慕虚荣到贵族家当乳母而抛弃自己亲生孩子;《铜猪》中过早夭折的小画家的母亲逼迫儿子出外讨钱,并对他打骂,使这个孩子一想起她,“心中就充满了恐惧和战栗”④。

在安徒生的童话中,蕴涵着基督教文化中的对人性二元的理解,“它开宗明义就向人指出,生活有两种,一种是暂时的,一种是不朽的,一种是尘世的,一种是天国的。……人也是二元的,在他身上,有兽性,也有灵性,有灵魂,也有肉体”⑤。一方面,他将人性的缺陷展示给读者,另一方面他也将人性的美好和高尚展示给了读者。他赞美善良和博爱的人们:《拇指姑娘》中的拇指姑娘追求光明,细心照顾生命垂危的燕子;人鱼姑娘为了成全所爱的人,放弃了自己三百年的生命,平静地面对变成泡沫消失的命运;《野天鹅》中的艾丽莎为了救哥哥,日夜不停地编织着荨麻甲,忍受着被当作巫婆和被烧死的惩罚;《白雪皇后》的格尔达为了把具有邪恶力量的玻璃碎片从小伙伴加伊身上取出来,穿越白雪皇后的寒冷宫墙,冲破一切艰难险阻,终于使加伊得救。对待这些主人公们,安徒生祈盼着美好的结局:小燕子引领拇指姑娘来到了光明和温暖的国度;人鱼姑娘获得了一个永恒不灭的灵魂;艾丽莎在最后一分钟使哥哥们穿上了她织好的披甲,恢复了人形,最后她也赢得了幸福。

对于那些改过的主人公,安徒生也期盼着美好的结局:《踩着面包走的女孩》中英格儿在悔恨中得到了宽恕,变成了一只鸟儿,心中充满怜悯和慈悲,她的灵魂也从沉沦中得到了超升;《安妮·莉斯贝》中贪慕虚荣到贵族家当乳母而抛弃亲生孩子的母亲通过忏悔,灵魂最终升到另一个境界中去。对于那些心中仍然充满着恶念的人,安徒生则给出了警告,在《天国花园》的结尾处,安徒生写道:“那儿也有一个开满了花的天国花园。如果他是善良和虔诚的,他就可以走进去。不过如果他有恶毒的思想,如果他的心还充满了罪过,他将和他的棺材一起坠落,比天国坠落得还要深。”⑥

安徒生是一名虔诚的基督教信徒,他认为“上帝是仁慈、父亲般的上帝,他掌控着整个自然界我们可以遵循的伟大秩序”⑦。他深深地爱戴上帝,在《我的一生》中,他这样说道:“我的一生既幸运又坎坷,它本身就是一个美好、曲折的故事。……我的一生的历史将向全世界表明——有一个亲爱的上帝,是在指引着万物去攫取美好的一切。”⑧正是源于对上帝的热爱、眷念和坚定的信念,所以,安徒生在他的童话故事里,用源自于基督教的思想观念来诠释现实尘世的袅袅炊烟和寄托对人性光辉的希望。安徒生将现实社会、生命体验、宗教信仰和人生理想与充满想象力的童话联系起来,他的童话里透露着动人的诗性品质,美的精神,爱的主题以及悲悯的情怀。

①篮篮:《在安徒生的树荫下》,南方都市报(B版),2005年4月6日,第15页。

②刘小枫主编:《20世纪西方宗教哲学文选》(上卷),杨德友、董友等译,上海三联书店,1991年版,第329页。

③④⑥安徒生:《安徒生童话全集》,叶君健译,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263页、第189页、第169页。

⑤伍蠡甫、胡经之主编:《西方文艺理论名著选编》(中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24页。

⑦[丹麦]詹斯·安徒生:《安徒生传》,陈雪松、刘寅龙译,九州出版社,2005年版,第66页。

⑧安徒生:《我的一生》,李道庸等译,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1983年版,第1页。

作 者:钱中丽,暨南大学文学院博士研究生,华南师范大学外语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美国文学。

编 辑:水 涓 E-mail:shuijuanby@sina.com

猜你喜欢

基督教安徒生尘世
坐邮车的十二位乘客(三)
安徒生的世界
尘世的烟岚
杨岳赴苏北调研农村基督教工作
跳高者
试析多神教学者眼中的“叛教者”皇帝拜占庭皇帝朱利安研究系列论文之三
浅谈古希腊艺术,基督教艺术与文艺复兴艺术间的关联
旋转木马
最美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