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生命哲学视角解读《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的悲剧成因

2011-08-15刘剑锋江南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苏无锡214122

名作欣赏 2011年9期
关键词:福克纳生命

⊙刘剑锋 付 颖[江南大学外国语学院, 江苏 无锡 214122]

从生命哲学视角解读《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的悲剧成因

⊙刘剑锋 付 颖[江南大学外国语学院, 江苏 无锡 214122]

威廉·福克纳是20世纪美国南方最杰出的小说家之一,他的作品以“那一块邮票般大小的土地”为背景,真实而深刻地反映了美国南方社会的文化和历史。其思想深受法国哲学家亨利·柏格森的生命哲学的影响。本文从生命哲学视角解读其最受欢迎的短篇小说《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深刻挖掘主人公爱米丽悲剧人生的主要原因。爱米丽的悲剧告诉我们:人类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三个维度其实是密不可分的。我们的生活每时每刻都在改变,勇敢面对过去,学会适应变化,活在当下,走向未来,这样我们才会处于和谐的绵延之中,才会拥有美好的人生。如果拒绝变化,故步自封或者忽视其中的任何一个维度,都将遭受毁灭。

威廉·福克纳 《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 柏格森 生命哲学

威廉·福克纳(William Faulkner)是20世纪美国南方最杰出的小说家之一,被称作为南方文艺复兴的旗手和南方文学的精神领袖。他一生共创作出19部长篇小说和75部短篇小说。福克纳自1949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以来,各国文艺界对他的评价越来越高。在欧洲、拉丁美洲、亚洲等地区其作品都受到广泛的关注和研究。而自从二十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的福克纳研究逐渐升温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研究的视角不只局限于福克纳的写作技巧、意识流手法等传统范畴,而且扩展到叙事学、心理学、原型批评、女性主义、生态主义、后现代主义等各个方面。本文从生命哲学视角解读福克纳最受欢迎的短篇小说《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主要分析主人公爱米丽的时间观是如何导致其悲剧人生的。

一、“绵延”说——柏格森生命哲学的核心思想

亨利·柏格森(Henri Bergson,1859-1941)是20世纪初法国著名哲学家,生命哲学的集大成者。他一生勤勉地学习、教学和研究,得到国内外各种荣誉和名位,并于1928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其主要作品有《时间和自由意志》《创造进化论》《形而上学导言》等等。本论文主要用他的“绵延”说来分析福克纳作品中的人物。

那么什么是绵延呢?绵延与我们的生活又有什么关联呢?首先我们先要了解柏格森眼中的时间概念。

柏格森认为时间有两种可能的概念:“一种是纯粹的,没有杂物在内,一种偷偷地引入了空间的观念。”①

前一种纯粹的,没有杂物在内的时间就是柏格森口中的绵延。也就是说,绵延是存在于自我或意识中的时间,是一种内部时间、心理时间。“它并非抽象的形式,而是与生命和自我粘连在一起的实体。这一概念如同生命力一样可以用活时间来表示。这种时间成机动的流体状态,既可以出现一定的量变,也可以产生不断增加的量变。时间在这里超出我们思考的范围,也不是凝固于某个地方;如果受到局限,它便不复存在。所谓的时延(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绵延)就可以通过集中地内省而意识到,所以它是由外而内的向心意识”②。

后一种时间则是我们通常所谓的时间,“与时延完全不同,那是一钟表的机械运动或太阳的运行过程来测定的”③。也就是说是一种外部时间,空间化时间。

既然绵延是一种不可测量的、陆续出现的心理时间,那么具体地应用到我们的生活中,会包含过去,现在、未来三个组成要素。

柏格森认为“绵延”有以下几个特征:

第一,绵延是一种连续不断的变化。在绵延中,陆续出现的各个要素互相渗透,互相联系,每个要素也和整体相互渗透,密不可分。④

也就是说,过去、现在、未来是相互渗透,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现在是在过去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过去作为一个整体在每个瞬间都跟随着我们,而现在又孕育着未来,一旦意识流到了未来,前一秒的未来在后一秒变为现在,接着又变为过去,于是又有新的现在,新的未来。绵延总是这样永无止境地向前,每时每刻绵延自身都在不停地成长,不停地膨胀,不停地更新,不断地变化。即我们连续不断地创新着我们自己。

第二,绵延是不可逆转的。我们无法再活一次,即使是再重新活上片刻也不可能,因为绵延是一直向前发展运动的,我们不可能阻止意识的向前流动,更不可能抹去过去的记忆而回到原点。这些都是不可能的。

总的来说,柏格森“绵延”说的一个主要思想是:一切事物都是处于不断的变化和永恒的生成之中。世界的本质是运动和变化的。

二、爱米丽——沉湎于过去的人

《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是福克纳最受欢迎的一部短篇小说。这是一部给人带来强烈震撼的作品,其原因不仅在于情节的神秘怪诞,而且在于主人公爱米丽的悲剧人生。全文以爱米丽小姐去世为开始和结尾,中间以叙述者“我们”——作为杰弗生镇人的口吻穿插讲述了爱米丽的故事。爱米丽出生名门,代表着曾经显赫一时的大种植园经济和贵族势力,是南方旧秩序和旧观念的象征。在南北战争中北方胜利了,北方工业化的浪潮已经影响到这个南方小镇,作为“传统化身”的爱米丽却无法消除南方的旧秩序和旧传统的影响,她试图与北方资本主义文化抗争着,与时间抗争着,最终带来的只有失败。

虽然在这部短篇小说中福克纳没有运用意识流的手法描写爱米丽的思想以揭示她是如何沉浸于过去,死死抓住过去不放。但是小说的几个重要情节确实很好地向我们展示了爱米丽的时间观,她处于一种极不平衡的绵延之中,她意识不到世界的运动和变化,时代的发展和进步。在她眼里,时间是停滞不前的,她永远生活在过去中,不能面对现实,只是一味地逃避,不知道顺应时代的变化,更谈不上展望未来。这样的时间观最终导致其悲剧的一生。

片段一,坚持“我在杰弗生无税可缴”

1894年某日,镇长沙多里斯上校豁免了爱米丽一切应纳的税款,而等到思想更为开明的第二代人当了镇长和参议员时,人们便要求她纳税,先是寄去了一张纳税通知单,而后是公函,再者是镇长亲自写信,最后参议员派出代表团登门访问。

她的声调冷酷无情。“我在杰弗生无税可纳。沙多里斯上校早就向我交代过了。或许你们有谁可以去查一查镇政府档案,就可以把事情弄清楚。”

“我们已经查过档案,爱米丽小姐,我们就是政府当局。难道你没有收到过司法长官亲手签署的通知吗?”

“不错,我收到过一份通知,”爱米丽小姐说道,“也许他自封为司法长官……可是我在杰弗生无税可缴。”

“但纳税册上并没有如此说明,你明白吧。我们应根据……”

“你们去找沙多里斯上校。我在杰弗生无税可缴。”

她就这样把纳税官员撵跑了。南方战败后对于杰弗生镇新一代的居民来说,爱米丽小姐应该遵从现行的法律和规章,在他们看来,爱米丽只是一个普通的公民,社会在前进,贵族拥有特权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她应该像一个普通居民那样按时纳税。可是爱米丽却意识不到这点,她一直在强调沙多里斯上校(已过世十年的人)的话,仍然沉浸在过去的南方社会中。

片段二,拒绝承认父亲去世的事实

父亲在世的时候,有这么一幅画:“身段苗条、穿着白衣的爱米丽小姐立在背后,她父亲叉开双脚的侧影在前面,背对爱米丽,手执一根马鞭,一扇向后开的前门恰好嵌住了他们俩的身影。”爱米丽立在她父亲背后,表示她一直受着父亲的保护,她父亲叉开双脚的侧影在前面则体现了父亲的家庭地位,父亲是爱米丽的天。手执一根马鞭表现出父亲是如何赶走那些爱米丽的追求者的。也正是由于父亲的这种“保护”,爱米丽失去了好多获得幸福的机会,渐渐地她已经习惯了,并且开始依赖父亲,因为她一无所有,只能拖住抢走了她一切的那个人,于是她丧失了自我意识,一切以父亲为中心。

因而,父亲的去世对她来说好似世界末日,天塌地陷。她完全接受不了这个事实,故而一味地逃避现实,阻止时间的前进,好像她的意识从此时起不再流动,有的只是永恒的静止。

“她父亲死后的第二天,所有的妇女们都准备到她家拜望,表示哀悼和愿意接济的心意,这是我们的习俗。爱米丽小姐在家门口接待她们,衣着和平日一样,脸上没有一丝哀愁。她告诉她们,她的父亲并未死。一连三天她都是这样,不论是教会牧师访问她也好,还是医生想劝她让他们把尸体处理掉也好。”在她意识里,是时间带走了她的父亲,于是她想把时间固定住,想要永远停留在父亲死前的那一刻。而世界是处于不断地运动和变化中的,不会因为她而止步不前。尽管她的潜意识告诉她自己,这是事实,但是她一直在与时间,与意识之绵延抗争着,最后终于精疲力竭,“正当他们要诉诸法律和武力时,她垮下来了,于是他们很快地埋葬了她的父亲”。

片段三,残忍地杀害荷默

这一片段中,更大的不幸来临了。父亲去世后,爱米丽的依靠没有了,她大病了一场,这个过程中她也许挣扎过,她试着去接受这段痛苦的记忆,并且适应没有父亲的世界。当我们再见到她时,她的头发已经剪短,好像她已经重新找回自己的生活,振作起来面对现实的世界。

这一年,她认识了名为荷默的北方佬,个子高大,皮肤黝黑,精明能干。爱米丽把她的全部情感寄托在荷默身上,她深深地爱上了他,尽管他们有着悬殊的社会地位,南方的旧文化旧传统是不会允许他们的爱情的,但是爱米丽为了爱情,努力想要摆脱南方传统对她的束缚,她不顾镇上人的闲言碎语,毅然决然地与荷默在一起,每逢礼拜天人们就会看到她和荷默一齐驾着轻便马车出游。“后来,人们还听说爱米丽小姐去过首饰店,订购了一套银质男人盥洗用具,每件上面刻着‘荷·伯’。两天之后人家又说她买了全套男人服装,包括睡衣在内”,“因此人们都说爱米丽结婚了,大家也着实为她高兴。但是一位邻居亲眼看到荷默进入爱米丽家后,就消失不见了,爱米丽随后的六个月也没有出现在大街上,等她再次出现的时候她已经发胖了,头发也已灰白了,以后就这样,她头发越变越灰,变得像胡椒盐似的铁灰色”。那名男奴仆一直陪伴她到生命最后一刻。

在爱米丽的丧礼上,全镇人都跑来凭吊,纷纷谈论着爱米丽小姐的一生。楼上有个房间40年来从没有人见过,等到爱米丽小姐安葬之后,人们才设法去开门。而那个房间的情景简直让人瞠目结舌。

门猛烈地打开,震得屋里灰尘弥漫。这间布置得像新房的屋子,仿佛到处都笼罩着墓室一般的淡淡的阴惨惨的氛围:……那尸体躺在那里,显出一度是拥抱的姿势,但那比爱情更能持久、那战胜了爱情的熬煎的永恒的长眠已经使他驯服了。他所遗留下来的肉体已在破烂的睡衣下腐烂,跟他躺着的木床粘在一起,难分难解了。在他身上和他身旁的枕上,均匀地覆盖着一层长年累月积下来的灰尘。

后来我们才注意到旁边那只枕头上有人头压过的痕迹。我们当中有一个人从那上面拿起了什么东西,大家凑近一看——这时一股淡淡的干燥发臭的气味钻进了鼻孔——原来是一绺长长的铁灰色头发。

读到小说的结尾,我们才明白爱米丽买毒药是因为荷默抛弃了她,为了能够永久留住荷默而毒死了他,并且把他的尸体放在房间里,与他相拥而眠。她的这种疯狂行为让人感觉爱米丽的心理已经完全扭曲。有人说她的行为是变态的,但是试着分析,她的这一行为又是可以理解,值得同情的。爱米丽在失去父亲之后,第一次相信爱情的存在,并且把全部情感寄托在荷默身上,哪知荷默是那种不受约束,喜欢自由的人,“他本人说过,他是无意于成家的人”,小说中这句话就暗示了爱米丽注定会遭到荷默的抛弃。而这次的遭遇让她彻底失望,她那高贵的尊严受到了致命的一击,她何以能忍受一个黑人小伙子的背叛,这种背叛将会给她以及她的贵族家庭带来耻辱。她无法面对这个现实,她要永远地留住荷默,于是她做出了如此极端的行为。

爱米丽是生活在现在,但是她更生活在过去之中,因为她现在的意识是被过去填满的。在她的时间里根本就不存在未来,这充分说明了爱米丽悲剧人生的主要原因。柏格森的生命哲学认为,“对于一个有意识的生命来说,存在在于变化,变化在于成熟,成熟在于不断地自我创造”⑥。而爱米丽是那种沉湎于过去中的人,她不能正确地对待时间,对待社会的变化,更谈不上去适应时代的变化。她深受南方传统文化和制度的影响,无法面对南方战败的现实,无法接受贵族身份消失的事实,父亲的离去以及荷默的抛弃更给她带来精神创伤,使她的意识永远地停留在过去之中,但是任何人都不可能阻止意识向前流动,因为绵延是一直向前发展运动的,这便使她处于一种极不平衡的绵延之中,而最终遭受了毁灭。

福克纳站在旁观者和叙述者的角度,通过爱米丽——南方社会的典型代表——把南方战败后人们的时间观念表现出来,突出了南方人面对时代变革发展时特殊的心理状态。可以说爱米丽的时间观并不是她个人的时间观,而是所有南方人民的时间观,爱米丽的故事呈现出所有南方人民对逝去的过去的悲痛与依赖,对现实生活的拒绝与排斥。福克纳通过这篇小说,以小见大,向读者展现了战后美国南方社会的现状。

同样,美国南方历史也是整个人类历史的一个缩影。人类社会总是由低级向高级发展,而发展总会带来时代的变革,新制度总会取代旧制度。人类总要经历这样一种过渡时期,这是全人类社会面对的一个重大问题。福克纳的小说启示我们:人类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三个维度其实是密不可分的。我们的生活每时每刻都在改变,勇敢面对过去,学会适应变化,活在当下,走向未来,这样我们才会处于和谐的绵延之中,才会拥有美好的人生。如果拒绝变化,故步自封或者忽视其中的任何一个维度,都将带来毁灭。

①[法]柏格森:《时间和自由意志》,吴士栋译,商务印书馆,2009年版,第74页。

②③[法]柏格森:《生命与记忆》,陈圣生译,经济日报出版社,2001年版,第256页。

④李超杰:《柏格森的生命哲学》,中国研究生,2009年第2期。

⑤H·R·斯通贝克:《福克纳中短篇小说选》,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5年版,第101页-第102页。下文有关该小说引文均出自此书,不再另注。

⑥ [法]柏格森:《创造进化论》,肖聿译,华夏出版社,1999年版,第192页、第13页。

作 者:刘剑锋,江南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英美文学研究所所长、江苏省外国文学学会理事;付 颖,江南大学外国语学院2009级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美国文学。

编 辑:水 涓 E-mail:shuijuanby@sina.com

猜你喜欢

福克纳生命
生命之树
从地里冒出来的生命
“造谣”是善意的提醒
没见到他
威廉·福克纳小说在中国的译介出版研究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一封未开启的信
福克纳《圣殿:原稿》
明特《福克纳的生活和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