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喻认知理论对大学英语词汇教学的启示
2011-08-15付艳
付艳
长安大学外国语学院 陕西西安 710064
一、引 言
隐喻长期以来一直被看作是附属于语言之上的一种语言运用现象。然而近年来,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逐渐认识到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形式,一种修辞手段,它还是一种认知现象。美国两位学者Lakoff和Johnson在著作Metaphors We Live By一书中,提出了认知隐喻理论,主张隐喻不仅仅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还是一种思维方式。从认知的角度看,隐喻是把一个事物(源域source domain)的某些特征通过推理类型映射(mapping)到另一事物(目的域target domain)的过程。因此,隐喻是抽象概念具体化的工具,其运作机制是用一种概念的结构来构建另一种概念,使两种概念相叠加,将谈论一种概念的各方面词语用于谈论另一概念,这也是一词多义现象产生的原因。可见,将隐喻应用到词汇教学中,可发展学生的认知和思维能力,从而在理解的基础上灵活地掌握词汇,达到有效扩大词汇量,提高词汇能力的目的。
二、我国大学英语词汇教学的现状分析
词汇是语言的三大要素之一,是一切语言活动的基础。一直以来,词汇教学是语言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英语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如果把语言结构比作语言的骨架,那么是词汇为语言提供了重要的器官和血肉。”在传统的词汇教学法中,学生常用的学习记忆词汇的方法大都是效率很低的重复记忆法。很多学生抱怨英语词汇太多,且无规律可循。学生总是认为那个被广泛使用的非常熟悉的意义是单词唯一的意义。这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了学生词汇学习的不彻底性,并限制了其词义扩展能力的发展,既浪费了学生的时间,又容易使他们产生挫败感,失去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三、隐喻、认知与词汇教学
隐喻是词义产生的主要理据,是表达的机制,是同义和多义的来源,是填补词汇缺口的方法。有学者认为学生需发展其隐喻能力(metaphoric competence),即对隐喻的意识与理解,掌握运用隐喻的策略,掌握词项的扩展意义(metaphoric extensions of meaning)是学习词汇的重要方法。
认知隐喻的出现将改变语言学习中的这种困境,它对人类认识事物,形成概念,发展词汇系统均起到重要作用。对此,束定芳有过如下评论:“隐喻是语言中词义变化的重要方式。我们似乎可以说,隐喻是语言变化的先导,是语言的刀锋,它总是处于不停的变化之中。”一旦隐喻被接受并广泛使用时,就能够利用隐喻认知的特性来研究词汇的发展,探求词汇的由来和联系,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词汇,用思考和研究后所获得的鲜明的感知和领悟去代替机械记忆,提高学习兴趣。
四、隐喻认知的理论对大学英语词汇教学的启示
⑴利用隐喻知识扩大基本范畴词汇量
基本范畴词指的是人们最早获得的用来命名与人们有最直接的关系且是人们最经常接触的事物的语言符号。基本范畴词产生后,人们会通过由已知事物认知域向未知事物和抽象概念认知域的投射,利用创造性的隐喻思维来认识命名新事物,表达抽象概念,如:head该词的最基本的意思为 “top of body”,但在 “a meeting of the heads of government”中,head根据基本意思映射为“领导,负责人等”。所以可得出类似的短语 “head of state”意为“国家元首”;“head of government”为“政府首脑”。如果head一词当做动词使用,可映射为“头朝…方向,朝…方向走去”相当于“make one’s way to”的意思,同样会有这样的表达 “be headed to school”, “be headed home”。所以掌握了概念隐喻理论后,学生可以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加强了对词的理解,深化记忆。
在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应优先重点学习基本范畴词汇。而大学生迫于应试的压力,不重视基本范畴词汇的使用,往往喜欢背诵一些生僻词难词,不仅无法灵活应用到英语学习中,还会出现背了又忘的情况,学习效果事倍功半。所以在大学英语教学当中,老师应该给学生灌输这样的意识:词汇学习的目的是能去使用它,而不是盲目追求其数量。而基本词汇也是通过隐喻机制构成新词或产生新义的基础,掌握好基本词汇是英语学习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阶段。
⑵深入讲解多义词
一词多义现象在英语语言中十分普遍,认知语言学认为多义现象(包括不同义项和不同词性)是通过人类认知手段(隐喻和转喻)由一个词的中心意义或基本意义向其他意义延伸的过程,是人类认知范畴和概念化的结果。由此可见,隐喻是词义发展的重要方式,通过隐喻人们可以用已有的词语来谈论新的尚未命名的事物;通过隐喻,人们还可以更加形象地反映事物的本质特征,从而产生了一词多义现象。词典中每个词条下罗列的多个含义之间都存在着一定的联系:最基本的是中心义项,这是词汇的原义,一般是具体的,人类最初认识的原始意义,其他义项则是由中心义项通过隐喻映射派生得来的。比如,英语中的beyond就有其它比喻意义:
The house is beyond the bridge.(at or to a more distant point than something)
The bicycle is beyond repair.(not within the range of something;surpassing)
His words are beyond my understanding.(be impossible for somebody to imagine,or understand)
He’s got nothing beyond his state pension.(except something;apart from)
隐喻是一种认知工具,是理解一词多义和语义转移的钥匙。因此在词汇教学中教师应向学生讲明,多义现象是通过隐喻手段由一个词的基本意义向其它意义延伸的过程。可以从认知的角度分析语义延伸机制,帮助学生理清多义词义项之间的隐喻性关系,向学生指出人类这种隐喻性思维的特征。
⑶通过隐喻掌握习语
所谓习语指某语言中特有的,含有丰富文化色彩的惯用短语或短句。因此,习语色彩浓郁,表现力强,富于联想,而习语的意义在很多情况下无法从字面上看出来,这就使习语的学习成为一道难以逾越的障碍。当课文中出现这样的习语时,学生往往在学习习语时望文生义,这样就需要教师借助隐喻概念来对习语的含义进行解释,引导学生对习语意义的深刻理解。如“lion’s share”这个习语原指狮子的份额,狮子是百兽之王,百兽之王所拥有的肯定是最多的,所以后来引申为最大的份额。再如“hoist by/with one’s own petard”这一习语中,petard一词是古时用来炸开城门或城墙的炸药箱,点火引爆的人往往有被炸死的危险,这一习语字面意思为“被自己的炸药箱炸上天”后来引申为“作茧自缚,害人反害己”的意思。“see red”据说公牛见到红色的东西就会狂怒,所以斗牛士用红色披风来挑逗公牛,现在这个习语表示“怒不可遏,火冒三丈”。总之,英语中的大部分习语是有语义理据的,可以分析的,如果老师能够从隐喻认知的角度出发,帮助学生找到习语的语义理据,充分发挥学生相似联想的能力,对习语进行来龙去脉式的隐喻溯源,这样的词汇教学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帮助学生理解记忆。
五、结语
将隐喻理论应用于大学英语词汇教学有利于学生扩大词汇量,加深对一词多义以及英语习语的理解。在隐喻基础上学习英语词汇,使得词汇学习不再枯燥乏味,而是化难为易,具体形象,生动有趣;更能提高学生学习词汇的积极性,主动性。可见,隐喻式词汇教学是对现行词汇教学法的有益的、必要的补充。当然,它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例如,英语习语中存在大量隐喻,但一些喻体比较模糊,有些很难归入一个系统的概念隐喻框架下。因此,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应结合教学实际结合既有的词汇教学方法,灵活地进行词汇学习。
[1]Harmer, J.The Practice of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M].Longman Press, 1990.
[2]Low G.On Teaching Metaphor [J].Applied Linguistics, 1998.
[3]束定芳.论隐喻的理解过程及其特点[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0.
[4]姜志芳,李佐文.从隐喻角度看词汇多义现象[J].学术研究,2003.
[5]束定芳.隐喻学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