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儒林外史》中凤鸣岐人格价值的多元化审视

2011-08-15覃春茂安康职业技术学院陕西安康725000

名作欣赏 2011年33期
关键词:中书儒林外史侠客

⊙覃春茂[安康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 安康 725000]

《儒林外史》以反对科举制度和功名富贵为中心,塑造了一大批儒林群丑形象,并对他们进行了辛辣的讽刺。小说在揭露讽刺的同时,还塑造了一部分寄托作者理想的正面人物,一般分三类:一类是以虞育德、庄绍光、迟衡山和杜少卿等为代表,他们不愿随俗浮沉,敦品励学,淡泊名利,寄托着作者“以礼乐化俗”的政治理想;第二类是以鲍文卿等为代表的纯朴诚实的市井小民,寄托着作者追求纯朴民风的社会理想;第三类是以季遐年、王太、盖宽、荆元代表的市井奇人,在他们身上寄托着作者甘于清贫、追求清高与自由的理想①。

凤四老爹凤鸣岐不属于这三类人,他在儒林人物群像中别具一格。当一些代表作者理想的真儒名士消磨殆尽,作者的一个个理想在没落的封建制度下走向破灭的时候,作者在无奈之下转而把理想寄托在爱管市井闲事的侠士身上,借助凤鸣岐这个侠士来打破官场和社会固有的秩序,揭露吏治腐败,嘲讽科举,惩治社会腐朽势力,匡扶正义,保护弱者,表现人性中的至真至善,追求自我心目中的公平和正义。所以,凤鸣岐是作者有意识着力塑造的个性鲜明的人物,是作者原有理想无法实现后,转而希望用少数侠客的所作所为来表达自己对社会的看法、对人性的追求,对理想的寄托。虽然塑造凤鸣岐着墨不多,但在他的身上,体现着多元化的人格价值②。

作品主要通过凤鸣岐所做的三件侠义之事来展现凤鸣岐的人格价值:

第一件是冒充中书的万青云在秦中书的客厅被拿住,在场的施御史、高翰林面面相觑,束手无策,凤鸣岐走出台前,他先建议打听事件原委,当打探不出真相时,他又挺身而出,自告奋勇亲自去打探。接着他还决意陪万青云到浙江受审,原因也不过是“会过一场”的朋友义气。在弄清了万青云是因家计艰难,仕途困顿而冒充中书之后,他一面调动秦中书、高翰林的力量,将万青云弄假成真;一面又从容安排赴浙受审事宜,将万青云在苗总兵案中的干系一一承担下来,并亲自受审,将府太爷的夹棍折为十八段,让一场关系到万青云身家性命的官事不了了之。

在文字狱盛行的时代,万青云就因与苗总兵有文字来往而获罪的,凤鸣岐深谙官场规则,一般人见此情况避之不及,就是与本案有联系的施御史、高翰林见万青云被拿都噤若寒蝉,害怕拖累,凤鸣岐却深入案中,跟着差役与万青云到台州,并身试官刑,救下了万青云。这种挺身而出,舍己救人的行为,在当时是难得一见的。

这件事,从表面来看,是凤鸣岐的一种个人的侠客行为,为朋友两肋插刀,不惜自身性命,救人于危难。但从更深层次看,凤鸣岐的行为,颠覆了官场固有的秩序,让很多官场的隐形规则显性化,将官场吏治的腐败暴露无遗,让众多达官贵人在一个侠客面前把丑恶本性充分暴露出来。作者利用侠客的价值达到了揭露的目的。

第二件是他在救万青云的过程中,还顺便处置了一件“打不得官司告不得状”的纠纷,为人挽回了巨额损失。在赴杭州途中,同万青云同乘一船的一名丝客,因好风月被骗了二百两银子,凤鸣岐知道后,施巧技反引对方上钩,把用色骗财的船家女人调走,让船家有口莫辩,只好退银子了事。

第三件事是写贩丝商人陈正公在南京被一同做生意的毛二胡子骗去一千两银子,毛二胡子到老家嘉兴后,耍赖不与陈正公见面,凤鸣岐知道这件事,自告奋勇去讨债,他采取以暴制赖的手段让毛二胡子将陈正公的银子连本带利还了他。

上面两起事情凤四老爹都亲自出马,大包大揽,使事情圆满解决。表象上是为了表现凤鸣岐的侠义行为,从更深一层分析,两件事情都从不同侧面折射出当时社会民风不纯的弊端。要端正民风,仅靠鲍文卿之辈的诚实忠厚来引领社会的主导风尚显然是不可能的,还得靠少数正义之士的侠义行为才能实现作者追求纯朴民风的思想。

功名富贵是《儒林外史》一书之骨,凤四老爹不是儒林中人,与功名无缘,但又不贪图富贵。作品中,凤四老爹帮助丝客挽回损失,事后,丝客拿出银子谢凤四老爹,他却把五十两银分给了押送万中书的公差,自己分文未取,足见他不仅“仗义”而且还“疏财”。帮陈正公讨回一千两银子,他只收了陈该他的五十两,其余分文不取。在当时世风日下、物欲横流的世道中,能对功名富贵如此不屑一顾,确实卓尔不凡。当大批士子、假名士、官吏对功名权利趋之若鹜的时候,一位“吃了自己的清水白米饭,管别人的闲事”的凡人侠客,只做自己“一时偶然高兴”的事,把人性中的真善发挥到极致,不能不说,凤四老爹是作者理想人物中的上品。

很多人认为凤四老爹是介于正邪之间,赞扬和批判同在的人物,也有人认为凤四老爹是作者写得失败的人物③。如果仅从他所帮之人的个人品性来看,凤四老爹所救的三人,一个骗官,一个贪色,一个贪财,实在不值得夸奖,他的做法不仅没有社会意义,似乎还助长了不良社会风气的蔓延,其负面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在读者看来,他们确实不值得救,但凤四老爹偏偏救了他们。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凤四老爹不仅救了,而且救得彻底。是凤四老爹不辨是非,还是作者的思想另有寄托?

我们不能只看到凤四老爹救了什么样品行的人,而应当从凤四老爹是否是一介武夫和从当时深刻的社会矛盾中去分析他为什么要去帮去救这些人。如果我们分析了凤鸣岐是一个有思想的智侠,并且把凤鸣岐以及他所帮之人放在当时的社会现实中去分析,我们就会发现凤四老爹是作者着力塑造的正面人物,凤四老爹的人格价值的含金量就会更高了。

首先凤四老爹不是是非不分的粗鲁莽夫,也不是黑白颠倒行侠仗义。他救万青云,是提前了解了万青云冒充中书的无奈之举,这说明救万青云起码有对弱者的同情因素。帮丝客用智取的方式,施以技巧挽回损失,这说明了凤四老爹不是莽夫,而是一位智侠。由此看来,凤四老爹是一位有思想、有智慧的侠客,他救人是有他认为该救的理由的,尽管作者在文中并没有表示出凤四老爹的救人动机,但社会的黑暗、政治的腐败、腐朽势力的猖獗、污秽的民俗民风以及社会道德的沦丧,这些作为有思想、有智慧的凤四老爹绝不是认识不到的,所以,他救人绝不是简单的“一时高兴”。

其次,万青云、丝客、陈正公虽然品行不端,但在几件事情中,他们都是黑暗社会下的弱者。万青云虽然假冒中书,其实是科举制度的受害者;丝客虽然是因贪色而着了别人的道,上了贼船,丢了血汗本钱,但他也是龌龊社会的受害者;陈正公虽因贪财而被骗,但他同样也是坑蒙拐骗的畸形社会的受害者。凤四老爹对他们出手相助,正是侠客锄强扶弱的英雄本色。特别是救万青云可以认为他是救贫困落魄的知识分子。救万青云的方法,可以说打破了封建科举制度的秩序。在当时,万青云参加乡试、殿试榜上无望,又无钱保举“异路功名”,所以只有“冒充”。凤四老爹不问他的学问,也不管他的人品,设法让秦中书出钱托施御史为他办了一个真中书。万青云的中书从假到真是凤四老爹利用当时官场的污浊潜规则办了一件违规的事,在一定程度上是对当时科举制度的嘲讽。

作者描写凤四老爹救人的一系列故事传达给我们这样一个信息:面对这种黑暗的社会,依靠官府的力量去保护弱者,铲除腐败、打击黑恶势力,纠正腌 的社会现象是不可能的,所以只能依靠社会上的具有侠肝义胆的正义之士去打抱不平、匡扶正义、保护弱者。作者在表现对现实社会的失望和批判的同时,又通过塑造无视封建礼教,面对盛行的科举取士制度,我行我素、挥洒自如的凤四老爹的形象,去实现自身的人生追求,从而去实现作者追求自我心目中的公平和正义。

由此看来,凤鸣岐这个人物形象是吴敬梓继前期政治理想和社会理想无法实现之后,把希望寄托在市井侠客身上的又一次思想转折。凤鸣岐的人格价值就在于当吴敬梓对自己同一阶级的文士深深失望的时候,重新燃起了揭露社会、吏治的黑暗,拯救日益衰落的社会,实现自己心目中理想的希望。

①游国恩.《中国文学史》(四)[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2:294-295.

②周先慎.《明清小说》[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240-244.

③ 冯至.论《儒林外史》[N].文艺报,1954.

猜你喜欢

中书儒林外史侠客
挂羊头卖狗肉
论《儒林外史》序跋的批评价值
王言撰制与魏、齐文运承变
侠客
侠客
《儒林外史》的吃播
庄严隆重的祭祀仪式与不可预知的祭祀效果*——论《红楼梦》的除夕宗祠祭祀与《儒林外史》的泰伯祠祭祀
刘向《列子书录》之“中书”即“内书”,“中”字不借指朝廷
单宝塔诗
一道圣旨的出台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