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学视域下的新月诗歌

2011-08-15孙绪敏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南京210097

名作欣赏 2011年5期
关键词:意象月亮诗人

⊙孙绪敏[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南京 210097]

文化学视域下的新月诗歌

⊙孙绪敏[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南京 210097]

新月诗人对月亮情有独钟,不仅将结社的沙龙命名为“新月社”,将期刊命名为《新月》月刊,而且还在诗歌创作中大量运用月亮意象。月亮是新月诗人的朋友,也是新月诗歌的审美符号。论文通过对新月诗歌中月亮意象的阐释,揭示出月亮意象重大的文化意义和多层次的象征意义。

新月诗歌 月亮意象 文化

新月诗人对月亮情有独钟,不仅将结社的沙龙命名为“新月社”,将期刊命名为《新月》月刊,而且还在诗歌创作中大量运用月亮意象。月亮是新月诗人的朋友,也是新月诗歌的审美符号。“月儿,你圆似弹丸,缺似弓弦;圆时虽美,缺的难看!”“月儿,圆缺是你的常事,你别存美丑的观念!你缺到半规,缺到娥眉,我还是爱你那清光灿烂。”①考察主要新月诗人徐、闻、朱三人的作品,直接以月亮为题的有十五篇,以月亮为意象的诗篇近百首。月亮意象在新月诗歌中出现的频率之高、篇幅之大、意蕴之丰富复杂,绝非偶然现象。

一、女性崇拜的文化观:传统意象在新月诗歌中的积淀

作为一种审美符号,月亮意象融入了新月诗人的情感、理念和审美经验,蕴涵着深层次的文化内涵,承载着新月诗歌群体精神的文化取向。在新月诗人笔下,月亮与女性之间有着惊人的相似,月亮是女性的诗化象征,女性是月亮的精神灵魂,“今晚的月亮像她的眉毛,/这弯弯的够多俏!”②将月亮弯弯的形状与爱人弯弯的眉作类比,彰显出诗人情感上的愉悦,“我望见两个月亮:/一般的样,不同的相。”③月亮带给诗人温馨愉悦的感官享受与美人带给情郎的幸福惬意有着审美上的惊人相似。美丽俊朗的女郎如同夜空绽放的月亮,“假如世上有一个女郎,/像那西方徘徊的月亮,/有那样的美,/有那样的光,/我这一生总不会悲伤……”④在新月诗人的情感天平上,月亮与女郎有着审美上的高度一致。在科技落后的时代,人们对月亮的特殊认识完全来自于身体的直觉感受和根据经验的猜测。月亮总是出现在寂静的夜晚,与白天的热闹、喧嚣和生机勃勃相比,夜晚更多表现为沉默、寂静和生命体征的柔弱、消歇。月亮与诗歌有着天然的接近,因此月亮引发多情诗人对她的无穷想象也是情理中的事,诗人朱湘直接称月亮为“素娥”、“月姊”,对月亮的亲近和喜悦之情溢于言表,“素娥深居于水晶宫内;/浓柳阴关不住夜莺赞颂的歌声”⑤,“连月姊都在云中闭了眼安眠,/不上天空之内走她孤寂的路程。”⑥

新月诗人取月亮为意象和将月亮比作女性都不是一种偶然的巧合,而是蕴含着深刻的历史文化因素。瑞士心理学家荣格在《心理学与文学》中指出:“每一个意象中都凝聚着一些人类心理和人类命运的因素,渗透着我们祖先历史中大致按照同样方式无数次重复产生的欢乐和悲伤的残留物。”⑦其实以月亮写女性、写爱情并不是新月诗人的首创,最早《诗经》中就有“月出皎兮,佼人僚兮”⑧的动人诗篇。就传达方式而言,月亮与美人相连接,月亮更皎洁,美人更妩媚。经过几千年文化传统之薪火相传,月亮意象已经被历史的年轮浸润出深刻、丰富的文化内涵。住进凌云九霄的“广寒清虚之府”的嫦娥,远离贫穷、饥饿、疾病和充满杀戮与阴谋的尘世,享受着天宫优裕的生活。嫦娥奔月的故事曲折地反映了先民的生活和理想愿望,是先民的情感经验在文化中的积淀。

月亮是新月诗人的神祗,她既是一个情感代码,又是一个文化符号,月亮崇拜体现了女性崇拜的文化心理。“中国传统文化及思维方式具有一定的女性偏向。”⑨古人以月为群阴之本,《周易》有言:“坎为月,月为精也”,中华民族对月亮寒冷、凄清、宁静、伤感的复杂感受经过长期积淀,形成月是阴柔的审美定势,对女性的崇拜与对月亮的崇拜融为一体,“无论在当代还是在古典诗歌中……月亮代表的就是女人的神性,就像太阳以其英雄象征着男性原则一样。对于原始人和诗人以及当代的梦幻者,太阳就是男性,而月亮则是女性。”⑩月亮——女性心理模式,彰显出新月诗人女性崇拜的文化思想。

二、消极的情感取向:人生的空漠之感

新月诗人借月亮咏叹世事的短暂,抒发思念与孤独的人生情怀,体现了一种孤独、消极的情感取向。

月亮是离人类最近的一个星体,月亮见证了人类的爱情,也见证了人世的沧桑,不免让人产生空漠之感。月亮与太阳的交替完成了昼夜的轮回,“月儿圆了几周,花儿红了几度。”⑪月亮的阴晴圆缺喻示着时间的流逝,“也不知有几遭的明月,星群,晴霞,山岭的高亢与流水的光华……”⑫岁月无情,流年似水,以月亮指代时间的流逝,蕴含着太多的悲情色彩,“新月望到圆,圆望到残……化成月的惨绿在每个睡孩的梦上添深颜色,化成系星间的妙乐。”⑬月圆月缺都是诗,月亮的圆满、光明、凉爽、洁净对应了人生境遇的顺达,而月亮的残缺、阴暗、冷清、缥缈对应了现实生活的诸多缺憾。惯于夜间写作的诗人,月亮激发了诗人的灵感,新月诗人与月亮的遇合、对话,蕴藏着一种深沉的历史感,月亮意象唤醒了诗人的情思,“中国人那根极轻妙、极高雅而又极为敏感的心弦,每每被温润流光迷离的月色轻轻拨响……而人们种种缥缈幽约的心境,不但能够假月相证,而且能够在温婉宜人的月世界中有斯响应。”⑭

思念与孤独像孪生的姐妹,容易引起诗人思念的月亮也最容易勾起诗人孤独感伤的心绪,“冷月照鸠面青肌,凉风吹褴褛衣结。”⑮身体的寒冷引发了诗人心理的寂寞和忧伤,感伤的月光引发了诗人对人生空漠之感的消极情感体验,“月在云间窥伺,仿佛也悲切,满面苍白的神情,泪痕历历。”⑯现代著名的作家茅盾先生在《谈月亮》中说:“自然界对于人的情绪有种种不同的感应,月亮引起的感应多半是消极的。而把这一点发挥透彻的,恐怕就是中国的月亮文学。”新月诗人多有留学异国的经历,作为弱国子民求学于异邦,孤独、寂寞、备受歧视的境遇是可想而知的,特殊的求学环境加剧了他们身在异乡心系故土的情感背离,“今天是大暑,我要回家去!……月下乘凉听打稻,卧看星斗坐吹箫。”⑰诗人虽置身于繁华的西方都会,但西方文明不能慰藉东方游子漂泊的心灵:“水样清的月光漏下苍松,/山寺内舒徐的敲着夜钟,/梦一般的泉声在远方动……”⑱月光含情,泉水有意,梦中的月亮是温柔的,蕴含着最伟大的母性,沐浴月光,心中灿烂着一簇无法熄灭的火花,“月,我含羞地说,/请你登记我吟热交感的情泪,/在你专登泪债的哀情录里。”⑲月色迷离,月亮成了诗人表现别离和思乡怀友主题的载体,成了离人们印证友情、乡情、亲情的明镜和遥寄情怀的信使。

三、月亮意象的现代化:内涵的变异与超越

我国传统的月亮意象与人类美好的情感联系在一起,“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成为中国式月亮意象的经典阐释。月亮是超拔脱俗的人生志趣的象征,月亮的清宁与安详与人格的高洁与纯粹合二为一,月亮成为一种飘逸的风范。而西方的月亮意象带有西方文化的独立性和勇于进取的主动性、勇于占有的攻击性,甚至是侵略性和冒险性。

“一轮漆黑的明月,/滚入了青面的太阳——/青面白发的太阳”⑳,既是明月又怎么会是漆黑的呢?光芒四射的太阳又怎么会是青面獠牙的?这些看似不合理的意象搭配,体现出诗人复杂的文化心态,在这里传统意义上的月亮意象被剥离,熔铸了更多的象征主义色彩。“昨夜你古希的精灵,/洒一瓢黝黄的月彩,/点染我的梦境。”㉑梦中的月亮不是团圆,不是柔情,也不是忧伤,而是一瓢黝黄的月彩,这是怎样的一个世界呀!昏黄幽暗、朦朦胧胧,曲折反映出作者对古埃及文明的向往和由于文化的差异难以认知的复杂心理。“柳梢头有残月挂,/啊,半轮的残月,像是破碎的希望他。”㉒作者从睡梦中被深夜里的琵琶声惊醒,像凄风惨雨的琵琶声声声击中他脆弱的心灵,弹琴者是头戴一顶开花帽,身上带着铁链条,在光阴的道上疯了似的跳、疯了似的笑,如此窘迫的生命形态不正像半轮残破的月亮吗?“惺忪的月亮微睨着夜神,/林木悄然而卧不动分纹。”㉓用惺忪来形容月亮,写出了诗人骚动的感受,圆圆的月亮不正是鼓胀着的欲望吗?“月光底下坐着个妇人,/妇人的容貌好似青春,/猩红衫子血样的狰狞,蓬松的散发批了一身。”㉔此时的月亮蕴涵着丰富的情感张力,“放荡的青春!……可恶的老月!……放荡的老月!”㉕在这里月随情生,情随月长,月亮与情欲共膨胀。在日本、俄国、东欧、北欧等国家的文学传统中,月亮与人的精神变异之间存在一种神秘的变异对应性,英文“月亮”luna与“发狂”lunatia存在词源关系,新月诗人因此成为传统月亮意象的继承者和古典月亮意象现代化的亲历者。

四、改良主义的价值取向:理性与民主

新月诗人对“月亮”的偏爱并不是一种巧合,它是以自然闲适、清净虚远、淡泊宁静为生活和艺术目标的文人雅士在生活情调和审美情趣上的必然反映,这种反映体现了中国传统文人审美理想和审美情趣上的中国特色。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月亮”意象是中国古代文人崇尚自然、平淡、幽远、闲适、宁静的审美追求和审美情趣的一个窗口。“和”是中国文化的核心精神之一,“和为贵”注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不提倡激越强烈,不提倡狂飙巨浪,而月亮的柔和温馨正好契合。

新月诗人对月亮的情感认同体现了文化转型时期部分中国文人的价值取向。他们试图以月亮清辉式的理性精神去烛照一切文化活动,探索中国文化发展的新路,即在西方文化的参照下,理性整合中国的文化传统命脉,建立一种崭新的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文化:热情但不放纵,节制却不呆板,有西洋的近代精神,有中国式的美感形式。只有这样理解,我们才能真正进入新月诗歌,真正理解新月诗人倡导的轰轰烈烈的新格律诗运动。新月诗人通过整合中国古典格律诗和英体诗(主要是英国19世纪的浪漫主义诗歌),在国内倡导一种严谨有序的现代格律诗。这种格律不仅是做诗方法上的平仄、韵律、对仗,而是体现为一种理性的格律精神、一种严肃认真的做诗态度、一种做诗方法上的自觉约束,一种理智而节制的人生方式、一种规范而有序的社会秩序的追求。他们提倡格律精神、艺术精神的目的不仅在于规范现代新诗,还在于试图用艺术精神来规约社会、拯救现世人生,使其从无序走向有序,从喧闹走向理性,从纷乱走向节制,从而达到他们所期望的资产阶级式的自由民主境界,社会性、政治性不可谓不强。新月诗人的文化活动是其社会政治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月亮意象的认同有其深刻的政治文化动因。

要建立资产阶级式的自由民主社会,新月诗人不希望通过政治变革来打破旧秩序,而是想当然地希望通过文化改造来改变现实社会,借文化重建变革社会政治格局。徐志摩在1925年3月写给“新月”同人的一封信《致新月》中,明明白白地表达了他们的抱负,那就是“露棱角”。“所谓‘露棱角’,恐怕不完全是文学上的抱负,因为当时新月同人没有几个是搞文学的,倒是不乏政客、报人、银行家,甚至还有军人和科学家。也许,这样一个各路精英汇聚的团体,可能会产生推动政局的力量。”“徐志摩固然热衷文学,当时却未尝没有政治上的企望。他在《致新月》的信中就特意提到英国社会改革领头人西德尼·维伯夫妇的事迹,以激励同道。”㉖对新月诗人产生重要影响的文化人物梁启超、蔡元培、胡适等与上层政治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其中梁启超和林长民都曾入阁段祺瑞政府。在政治文化方面,新月诗人放逐了血雨腥风式变革社会的手段,试图通过文化教育活动渐变中国社会、实现政治抱负,体现出改良主义的政治观。

但是政治是残酷的,文化的变革不可能直接推动社会变革,从这一点而言,新月诗人是高估了文学的作用。政坛是权力欲望扩张的场所,它所需要的是外倾型扩张式的人格特征,而新月文人所受的教育却使他们具有内倾型自保式的人格特征,同时政治活动并不按照人格价值尺度来衡量参与者的价值,它衡量的最终尺度是谁成为历史运动的主角。新月诗人试图通过文化来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府的政治理想是不可能实现的,一种看不见“前途”的忧郁和迷茫使诗人们倍加感伤,而感伤又促使他们亲近月亮的冷峻,新月诗人放逐太阳亲近月亮是一种必然。

① ⑪⑰ ㉔㉕ 蓝 棣 之编 :《闻一多诗 全 编》,浙 江 文艺 出 版 社1995年版,第264页,第57页,第175页,第239页,第54页。

② ③⑫ ⑬⑮⑯ ⑲⑳ ㉑㉒ 顾 永 棣编 :《徐志 摩 诗 全 集》,学 林出版社1997年版,第439页,第545页,第359页,第532页,第98页,第140页,第74页,第163页,第93页,第428页。

④ 曹葆华:《歌·灵焰》,《新月派文学作品专辑》,上海书店1992年版。

⑤⑥⑱㉓孙玉石编:《春·中国现代作家选集——朱湘》,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版,第4页,第169页,第106页,第158页。

⑦ [瑞士]荣格:《心理学与文学》,冯川,苏克译,上海三联书店1987年版。

⑧ 《诗经·月出》,中州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

⑨ 户晓辉:《中国人审美心理的发生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47页。

⑩M·艾瑟·哈婷:《月亮神话——女性的神话》,蒙子、龙天、芝子译,上海文艺出版社1992年版,第18页。

⑭ 潘知常:《众妙之门》,黄河文艺出版社1989年版,第240-254页。

㉖ 李庆西:《从徐志摩与郑孝胥到徐申如》,转引自《论徐志摩思想形成的社会背景》,《华东师范大学学报》1997年第6期。

作 者:孙绪敏,文学硕士,南京师范大学人事处人事科科长,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人事人才研究。

编 辑:赵红玉 E-mail:zhaohongyu69@126.com

猜你喜欢

意象月亮诗人
抚远意象等
诗词里的意象之美
意象、形神
我理解的好诗人
诗人猫
月亮满不在乎地发胖
与月亮来个亲密接触
诗人与花
砸月亮
《活着》的独特意象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