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是杂色的”:写作解析之十

2011-08-15北京孙武臣

名作欣赏 2011年34期
关键词:人物性格林冲逻辑

/[北京]孙武臣

人物塑造是写作成功与否的关键,也是写作的一大难点。难在要写出人的复杂性,即人的“杂色”。如果把人写成“全白的”或是“全黑的”这样单一,反而容易。小孩的单纯使他们心中的人只分两类:好人与坏人,可爱固然可爱,但把人和生活简单化了;随着生活阅历的加多加深,人逐渐成熟了,几乎每个人都在“看人”上否定了自己,深刻固然深刻了,但也不那么可爱了。绝大多数人是走不出这个悖论的。

把人物写好,是个极为复杂的问题,复杂到写多少文章也说不清楚,这是由人性的复杂性决定的。但这不等于说没有起码的标准,比如,写出人物的鲜明个性。没有鲜明的个性,就无从表现普遍的共性,也就谈不上通过在人物身上负载深刻的典型意义,从而揭示出历史、社会、人生意义的本质。鲜明个性是文学性最基本的表现。文学性的匮乏是我们谈及当今创作状况时的一个共识,没有了个性鲜明的人物就像找不到文学的入口,也就进入不了文学的深处。

除此之外,我以为重点应议论一个真正的难点,这个难点是在当今写作中少有能够企及的——写出复杂的人物性格,即“杂色的人”。然而,当今的创作界颇不以为然,似乎它已陈旧、过时了。许多人说:作品首先要有个好故事。这话有道理,故事情节有无吸引力,是当今文学在市场操作中的价值标准。为了拥有一个能够吸引眼球的故事情节,无非两个办法:一是写好人物性格,复杂的人物性格得以充分表现,自然会带来故事情节的跌宕起伏、急缓曲折的发展;二是策划,人为地编造,以至走到胡编乱造之歧路上去。前者过于费力,也非一般作者所能胜任与完成,于是当今创作,特别是影视剧的创作,胡编乱造成为风气。但一个时代、一个国家的文学创作成就,不是仅仅计量其经济效益,也不仅仅以数量之多来衡量,最重要的是考量其质量,能为未来留存下多少传世之作。因此,文学创作如同攀登科学高峰一样,没有捷径可走,只有埋头苦干,甘于寂寞,勇于探索,发挥自己的创作主体作用,遵循文学创作自身的内在规律,才能到达辉煌的高峰。

塑造人物性格是文学创作中最重要的特质,所以有创作的“第一要义”的理论界定。高尔基说:“人是杂色的。”即是说,写好人物性格就要写出复杂的人物性格。复杂到什么程度?苏联作家邦达列夫说过一段话,我以为可以引来诠释高尔基的这句话:“有时我们用十分肯定的语气谈论某一人物类型的复杂性,你可以在善中寻找恶,在恶中发现善,在爱情中看到贞洁和淫乱,在两个极端的冲突中找到真理。”他还说:“一个人身上可以同时存在几种性格,这些性格经常是完全对立的,相互排斥的。”当我们拥有了这样的文学人物思维时,我以为便理解并掌握了文学的第一要义——人物性格之命运。

这启示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去强化塑造人物性格:一、人是多重性格的融合;二、对立的性格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三、怎样判断一个人的性格逻辑。

首先,人是多重性格的融合体。比如,《水浒传》中的林冲形象就是我们理解“人是杂色的”这一要义的一个典型之例。林冲身上具有许多英雄性格元素:他讲仁义,有正气,武艺高强,好结交英雄豪杰;但他也有安分守己得过于小心谨慎,甚至怕事唯诺的一面。这些多面性格看似是对立的,相互排斥的,但它们却是融合的统一体,不是生硬地拼接组合在一起的。作者为我们提供了林冲多重性格融合的依据。林冲身为京城八十万禁军教头,功名算得上显赫,尚有贤惠美丽的妻子,可谓恩爱夫妻,幸福家庭。这样的生活制约与影响着他的生活信念与态度,决定了他性格中极力安于和维持现状的保守因素。这就使多重性格融合的林冲性格具有了逻辑的合理性。这一点很重要,凡违反了生活逻辑而组合出来的复杂性格都是不成功的。

再有,对立性格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比如,林冲没有上面我们说过的性格的两个方面,就不可能衍化出他的性格逻辑:遭遇欺凌,想奋起反抗——却软弱忍耐——再遭陷害,又想奋起反抗——还软弱忍耐——再遭残害,终于忍无可忍,终于奋起反抗了,而且是彻底地反抗了。此时,林冲的家人全部被害,孤身一人的他再无牵挂,毅然走向“官逼民反”的道路。真个合情入理。《水浒传》中塑造人物性格成功的例子很多,但我以为刻画林冲性格发展变化最成功,轨迹最清晰,也最符合生活改造人的逻辑。林冲性格的发展变化衍生出从第七回至第十一回的“妻子受辱”、“误入白虎节堂”、“发配沧州”、“野猪林险遭杀害”、“风雪山神庙”、“火烧草料场”、“投奔梁山”等情节起伏跌宕的精彩篇章。甚至我以为是《水浒传》中最精彩也最经典的篇章。它的艺术魅力集中表现在:情节——人物性格史。这种艺术魅力连同它见证的理论都是永恒的;可惜,现在坚守与实践它的作者已经不多了,其结果可想而知。有一个模式在反复运用着:罪大恶极者恰是爱情坚贞者,如果第一次使用还能有些新意感的话,那么,现在是法制题材的电视剧中普遍使用,就显示出它胡编乱造的可笑了。

有了以上的解析,可以说辩证地揭示人物性格是理解“人是杂色的”一个重要层面,一个人一定有其优点也一定有其缺点,它们对立统一,这是一层意思;另一层意思是一个人的优点就是他的缺点,因为它们可以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换。只有理解和掌握好这两层意思,一个写作者才可能使自己的作品走向深刻。

还有一个问题值得一议,过去有“性格组合论”之说,我以为还是变“组合”为“融合”较好。人物性格的优缺点不是类似数学加减的组合。过去我们曾有过这样的偏失,以为写正面人物的优点多了,有失真实,于是再外加一些“脾气急躁”、“态度生硬”,甚至“不爱卫生”等缺点和毛病。由此得出许多套式,依然不真实。

人物性格中的优缺点,优劣质是呈融合状态的。我看过一部中篇小说《两代风流》,写了一位身经百战的老将军,他性格果断,凭借其在指挥决策中的果断,他抓住了一个个战机,取得了一个个胜利。战功赫赫,无上荣耀,积淀在心理,日积月累,他的“果断”逐渐转换成了“武断”,虽一字之差,却一褒一贬。错误的观念和意识通过“武断”性格的作用与制约,表现为不讲民主不讲交流不讲方式,他只有命令只有首长意志,别人只有服从只有执行。“武断”逐渐滋生并助长了他的“自傲”,他有了嫉妒新培养新提拔的与他同级甚至在他之上的德才兼备的部队干部的心理,甚至连新干部的轿车在行驶中超了他的轿车,他都心生嫉妒和不快。他视妻子女儿为附属于他的“家属”,让她们住在后院,不得到前院,因为那是他处理公务的场所。他淡漠了对她们的生活呵护与情感慰藉。待等妻子病重,落寞地将离开人世之际,他才想起向妻子示爱的方式,拉住她的手,紧握三下,但一切都无法挽回了。这个由“果断”转换成“武断”而演绎出的悲剧性格,十分感人。它在新时期的创作中是个写人物性格的成功例子,其成功主要在于作家在性格刻画中没有“添加”的生硬,只有“水乳交融”的自然。

大家喜欢看电影《巴顿将军》,的确,这是一部经典影片。巴顿性格中机智、勇敢、豪迈、傲视一切的元素几乎都被表现到了极致,但最成功之处在于他的悲剧性格,他似乎专为战争而生,一旦无仗可打,他便无事可做,整天寂寞地与他的狗相伴。然而,就在散步的路上,他的爱犬与路人的一只狗相遇,大概是同性,抵牾中,巴顿的爱犬见对方凶猛,即刻退缩,露出狼狈相,巴顿见状,好一顿斥骂,使他的爱犬更加窘迫畏缩,只好夹起尾巴。这是一个十分有艺术表现力的细节,它活现了巴顿争强好胜的性格。无仗可打的和平环境,就更增强了他性格悲剧的色彩。作者写出了一个人精神支柱坍塌之后的痛苦,那是深层次刻骨铭心的痛苦。

至于一个人的爱好,本是优点,却常常又成为他的“软肋”,成为他最易被攻破的“堡垒”。许多贪官都是这样被淹没的,美也被转换成丑。这个转换除了客观原因之外,也是自身性格中美与丑的斗争,美失败了。索马里海盗开始并不是海盗,而是民间武装卫士。有些国家趁着索马里内乱,看到其过渡政府很无力,便到人家的海域去掠夺其海产,还有将垃圾倾倒在人家的家门口的,于是民间自发组织起武装团体,抵御驱走外国船只,这本是好事;但他们又发现如此容易地就可以劫持并占有了这些船只上的人和财,今后何不以此为发财的手段呢?这样,卫士便转换成了海盗。

由此可见,所谓“人是杂色的”,应该涵盖:一,世界上不存在“十全十美”的人,人一定有着各自不同的优点和缺点,而且它们是融为一体的。过去我们在刻画人物性格上曾走到了极致——写英雄人物一定“三突出”成为了“神”,写坏人一定“不耻于人类狗屎堆”而将其打倒在地,还要再“踏上一万只脚”。这不是文学所需的正确的创作方法。二,人的性格的优质和劣质是可以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换的。这就要特别考究生活逻辑和性格逻辑的思维方法论,而当今创作却常忽略于此,没有思想和艺术说服力,露出编造痕迹。

最后还有,怎样判断一个人的性格逻辑。人的性格是对立统一体,如果优质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可以说他基本是好人;相反,则是坏人。如果考虑并添上这些复杂而细微的因素,那么,小孩们把人评判为好人与坏人,也许是可以成立的。

写作者写出了杂色的人,而且经得起生活逻辑与性格逻辑的追问,那就见出了功夫。

猜你喜欢

人物性格林冲逻辑
刑事印证证明准确达成的逻辑反思
智海急流
逻辑
林冲的世界 一直在下雪
女生买买买时的神逻辑
女人买买买的神逻辑
浅析《呼啸山庄》中环境对人物性格的影响
《水浒传》中的英雄与酒
解读《愤怒的回顾》中吉米愤怒的原因
林冲的生存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