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法庭上的卓生发
2011-08-15辽宁孙小棠
/[辽宁]孙小棠
《太阳黑子》是须一瓜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延续了须一瓜最擅长的对人性的书写。小说中写了三种人:第一种是清清白白的警察兄妹;第二种是永远洗不掉罪恶的杨自道三人;第三种是内心阴暗却永远不会被现实法庭审判的小人卓生发。如果说,第一种人和第二种人恰好体现了善与恶的两极,那么第三种人则诠释了人性的复杂。
卓生发是特别的,他没有犯过罪,但是在火灾中抛妻弃子独自逃生,举报了犯下宿安水库强奸灭门案的房客。对于这个人物来说,从不存在被现实法庭审判的担忧与危机,他是个没犯过罪的懦弱小人物,但是他的生活甚至比随时都有可能被结束生命的杨自道们更不好过。他没有第一种人的清白,作为第一种人的伊谷春兄妹没犯过罪,道德上也没有负过谁;他没有第二种人的坦荡,作为第二种人的杨自道们尽管犯下了滔天大罪最终一定会被现实法庭审判,但是他们有悔悟之心,一直在赎罪。卓生发是第三种人,尽管不会被法庭审判,但其灵魂却一直是不干净的。他胆小卑鄙,生活中被他人欺侮却不敢反击,内心中却一直在杀人一直在犯罪,从一开始就站在道德法庭上被审判着。卓生发的老家在造船厂宿舍,他平日里受尽妻子和岳母的气,连儿子也不尊重他。他在家里没地位,一家人都用嘲笑、教训的口气和他说话,他的男性尊严在日常生活里已经逐渐地被磨光了。加之经济地位不如妻子,其传统男性地位几乎彻底被消解。卓生发的日常生存环境缺少爱,缺少关怀,根据“丛林法则”,他必然是“弱肉强食”环境中的牺牲品。
这样的环境造就了他“怨恨”的心态,“怨恨”已经成为他精神情感的一部分,宿舍失火的时候,他只带着他的狗仓皇出逃,一家四口被活活烧死。其实他有足够的时间去救人,他欺骗自己说自己毫无救援逃生经验,最有可能的是一家人全部葬身火海,他当时是吓蒙了。在他的这些自白里,“无意识”被呈现出来,任何一种行为包括无动于衷在内都是各种冲动发泄的渠道。卓生发的胆小怯懦是一部分,而通过这种“无动于衷的行为”折射出的其消灭“菲勒斯”的愿望、发泄长久以来积压下的“怨恨”、找回自尊并重新确立自信,以及通过这种行为来获得权力以逃脱被控制的地位,也未尝不是卓生发潜意识里所希望的。就像他吃素以后对以前吃荤时排斥的葱、姜、蒜的味道深深着迷,他问:“现在,我一心向素,情况却正好相反了,你告诉我,它们是不是代表浑浊红尘的欲望,是不是证明我下意识里并不清净?”其实,他自己心里早已经有了答案,“杀人”的场景也许已经在他心里上演了无数回,他的内心一直是罪恶的。卓生发和杨自道们的区别在于,卓生发在心里杀人而不会被法庭审判,杨自道们在现实中杀了人则注定会被判死刑,此外,杨自道们的悔悟与赎罪意识也是卓生发所没有的。对比之中,体现了作者对人性的追问,作者捕捉到了在风平浪静下涌动着的罪恶,这种罪恶同样是可怕的。
“怨恨”导致了卓生发对杨自道们的窥视,在卓生发决定窃听之时,并没有证据证明三人是罪犯,这种窃听带有隐形攻击的意味,满足了他的破坏欲,窃听使他兴奋、快乐。这依然缘于他的“怨恨”心理,杨自道们看似安稳平静的生活令他嫉妒。他自己被火灾记忆折磨着,时常梦见自己的妻儿,内心总有一种将要接受审判的恐惧。他对自己的狗说:“我帮不了你,说真的,我后背发凉,我很害怕,比你还害怕。这个世界,你看什么都是自然的,而我,不理解的东西,远远超过我理解的。它们也许是来找我的,该接受审判的人是我。是你妨碍了它们公务了。”他的灵魂被怨恨和恐惧撕扯着,因为怨恨,所以要破坏他人的生活,而这种破坏又带来了恐惧——怕遭到报应。怨恨心理是他行为的主线,杨自道们能得到心灵的救赎,但是他却永远不能。比语言更有力量的是行为,杨自道们尽管什么也不说,但是行的是“善”,卓生发虽然一直说自己是个好人,可做的是“恶”。须一瓜想呈现给我们的其实是两个犯罪的故事,一个是强奸灭门案,在现实的法庭上被审判;另一个是心灵犯罪,在道德的法庭上被审判。
杨自道们是少数,而卓生发们行走在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这种人看似没有什么危害,却代表了人性普遍意义上的弱点。透过卓生发,我们看到的是阴暗、潮湿、细菌横生,正是这类人让社会变得阴暗。对于卓生发这样卑劣的小人物,作者的态度始终是批判,而非悲悯。令卓生发窥探升级的事情是陈比觉点破了他的“贪生怕死”,一旦这层伪道德的窗户纸被捅破,卓生发就发狂了。这是他一辈子的痛,卓生发不愿意记起这些,更不愿意让别人知道,这个情结是不可被调和的一触即发的东西,荣格把这个称为“全面意义上的弱点”。卓生发虚伪的“道德面纱”被轻易地撕开,赤裸裸地暴露在阳光下,他是个伪善者这个“真实”被道明点破了。卓生发所有行为的动机都是为了自己,他不停地给自己找借口,并询问自己的宠物。在这里,叙述对象始终是缺席的,消极叙述的背后其实是对真实状况的积极抗争,努力把“真实”从自己意识中驱逐。卓生发一直在欺骗着自己,始终完成不了对自我生活的重塑,也找不到心灵复苏的可能性,就像伊谷夏说的:“你心里只有恨,你心里装满了恨,你只想证明每一个人都是比你更恶的人。”法律不是价值判断的唯一标准,法律审判不了卓生发,而当人性与道德作为价值判断的重要参考系时,卓生发必然会被宣判成恶人。杨自道们在行为中坚守着道德精神,尽管现实的法庭终将审判他们,但是在道德上,他们是高贵的,知错能改,有牺牲精神,有社会责任感,对于犯下的罪敢于承担。杨自道们在等待审判,而卓生发则是极力逃避道德的审判,他举报杨自道们也未尝不是怕自己那个天大的秘密被传开来。如果说火灾中卓生发见死不救的行为是在变相地夺回“权力”,那么得知杨自道们掌握了他那个天大的“秘密”以后,这种“权力”在卓生发心里其实是被杨自道们夺取了,他的举报也就成为一种争夺“权力”的必然。
卓生发永远成不了伊谷春兄妹,因为他心理是阴暗的,不够光明磊落;他也永远成为不了杨自道们,因为他胆小怯懦,行为上没有出格,内心却一直在犯罪。卓生发是当下生活里随处可见的阴暗小人,作者其实是在批判着这个社会上所有卓生发们的人性的“暗疾”。卓生发在多重力量的挤压下形成了阴暗的人格,作者并没有回避人的本能欲望带来的危机。卓生发是一个人,更是一个符号:道德缺陷在社会生活中的被忽视。作者在饶恕杨自道们的心灵的同时,批判着卓生发们的灵魂,检讨了人性中的“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