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异曲同工 各尽其妍——《诗经·豳风·东山》与《斯卡布罗集市》之比较

2011-08-15赵丽萍长治学院中文系山西长治046011

名作欣赏 2011年36期
关键词:布罗二者东山

⊙赵丽萍[长治学院中文系, 山西 长治 046011]

作 者:赵丽萍,长治学院中文系讲师,硕士,主要从事古代文学教学与研究。

艺术的心灵是相通的。一次灵魂深处的战栗,在千百年之后,在千百人之中,总可以找到回音,跨越时空的歌吟,竟以同样的震中引起人们心灵的共振,《诗经·豳风·东山》和《斯卡布罗集市》便是如此。一首遥远古老的东方诗歌,一曲现代异域的流行乐曲,细读之、细听之、细品之、细研之,会给我们诸多的惊喜。

惊喜缘于何处?一首古老的东方诗歌,与一首创作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流行于当代的歌曲有着诸多的相似之处,不论是在形还是神上。这些相似之处,一方面为我们提供了二者比较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又带给我们诸多的启发。

一、形式比较

相似的艺术形态。穿越千年,梦回《诗经》产生的年代,《诗经·豳风·东山》也应该和《斯卡布罗集市》一样,是用来配乐歌唱的,因为地方的风土歌谣称之为“国风”,《东山》是豳地歌谣,如果抹去历史的尘埃,穿越时空的隧道,《东山》和我们今天聆听的《斯卡布罗集市》一样,是伴随着音乐歌唱的,或许《东山》的音乐听起来没有《斯卡布罗集市》的音乐那么缅邈动听,但二者同属于一种艺术形态却是不争的事实。

相似的歌者与相似的成型过程。《诗经》是集体创作的,是民间创作的歌谣,是许多人智慧与艺术的结晶,后来在周初编辑整理而成,《东山》必然是被编辑整理中的三百零五篇中的一篇。《斯卡布罗集市》是一首古老(大约作于13世纪)的苏格兰民间谜歌。这样的谜歌由漂流各地的游唱诗人辗转传唱。因此年深月久,衍化出许多不同的歌词版本。它曾被英国民歌之父麦考选进他编辑的一本介绍英国民歌的书中。后来英国民歌手马汀·卡西在原歌的基础上加进了自己的再创造(尤其是里面那优美的吉他伴奏),把它变成了一首非常优美的爱情歌曲。西蒙在英国时从卡西那里学会了这首歌,他又再创造地把自己写的一首反战歌曲《山坡上》作为副歌和这首歌混在一起,成为今天我们听到的美妙动听、摄人心魂的音乐作品。可见,二者都是源于民间创作,《东山》是否经过文人加工已无从可考,它的成型过程不如《斯卡布罗集市》那样清晰,但是,从大体上看,二者皆源于民间,后经加工而成。

相似的结构形态。从外在的结构来看,二者都分为四章。每段都有重复,《东山》每段都以“我徂东山,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蒙”(我到东山去打仗,长久的没有回家乡,今天我从东方来,天上蒙蒙细雨下)作为复沓,成为每章的开端。《斯卡布罗集市》则是以一段作为主调,即“Are you going to Scarborough Fair Parsley sage rosemary and thyme.Remember me to one who lives there,She once was a true love of mine”(您去过斯卡布罗集市吗?芫荽、鼠尾草、迷迭香和百里香,代我向那儿的一位姑娘问好,她曾经是我的爱人)。以此主调为内容,歌曲完成四次咏叹,同时配以背景歌唱。从文本的结构形态而言,二者都在用同样的或者稍有差异的歌词在不断重复、不断歌吟,这与其艺术形态有着密切的联系,从文本表现的情感来看,完成的则是歌者内心情感的一次又一次的抒发,一次又一次的表达,一次又一次的强化。

二、内容比较

相似的内容。《诗经·豳风·东山》和《斯卡布罗集市》的歌者或者说抒情主人公的身份虽说稍有差异,一位是卸甲归乡的士兵,一位是已经阵亡的士兵,但他们的身份大体上是相同的,都是年轻的士兵,都在战场上浴血奋战过。在其文本中,都在怀念着心中最心爱的人,他们都在诉说着自己的爱情:“鹳鸣于垤,妇叹于室。洒扫穹窒,我征聿至”“,仓庚于飞,熠其羽,之子于归,皇驳其马。亲结其缡,九十其仪”。士兵心中最眷恋的是心中的爱人,想想结婚时她是多么美丽动人啊!此时她是不是把家打扫得干干净净的等我回来?她是否美丽依旧?这是《东山》中士兵对美丽的妻子的怀念。“Tell her to make me a cambric shirt,Parsley,sage,rosemary and thyme ,Without no seams nor needle work ,Then she’ll be ture love of mine.”(叫她替我做件麻布衣衫,芫荽、鼠尾草、迷迭香和百里香,上面不用缝口,也不用针线,她就会是我真正的爱人。)“ Tell her to reap it with a sickle of leather ,Parsley,sage,rosemary and thyme ,And gather it all in a bunch of heather ,Then she’ll be a true love of mine”(叫她用一把皮镰收割,芫荽、鼠尾草、迷迭香和百里香,将收割的石楠扎成一束,她就会是我真正的爱人。)士兵心中的姑娘都是美丽勤劳的,这是《斯卡布罗集市》中士兵对心爱的恋人的追寻。在对爱人无限的眷恋与追寻过程中,二者渗透出的都是对战争的难言的厌倦和对“洒扫穹窒”和做衣服、收割庄稼的虽庸常但平静的和平生活的无限向往。

相同的情调。“《斯卡布罗集市》那种幽怨的低唱,有人觉得它和中国《诗经》有一种很微妙的契合,纵然一个是公元之前,而另一个是百世以后。它的旋律,仿佛是一阵清风,夹杂着野草、野花的苦寒轻香,在大地上缓缓掠过;可让人看见一个穿白衣服的人摇着木铎,边走边呼唤着苍穹,在一望无际的大地与村庄之间采集梦幻。很难忘却这种莫名的联想:在异邦的文明之中,还能寻出这样古代中国的意韵。”《斯卡布罗集市》和《东山》微妙的契合在于在表达情感时的委婉含蓄,即“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艺术情调,厌倦、忧伤、战争的痛苦,一切都化为了那淡淡的低吟,这种情感是深刻的,但表达却是含蓄委婉的、余音袅袅的。深刻的忧伤、淡化的表达是如何天衣无缝地融合在一篇作品中的?二者采用了同样的方式。那就是人物的设置。

相同的人物功能。作为抒情作品,《东山》和《斯卡布罗集市》虽没有动人的故事情节,但却都有一位既飘渺又确定的女性形象,那就是士兵心中的爱人。《东山》中士兵的爱人在空房中哀叹,等着士兵回家。《斯卡布罗集市》中有一位“不缝口,不用针线”做麻布衫的、“将收割的石楠扎成一束”的姑娘。俄国著名民俗学家普罗普在其《民间故事形态学》中提出“在童话中,人物的功能是稳定的、常态的要素”,“不管是任何形式或类别的叙事,它都是由某些功能(或要素)构成,这些功能(或要素)对于故事的发展至为重要”。此理论同样适用于抒情文学。在我们研究的两个文本中,女性形象的功能完成了女性本质主义的构建。

在女性本质主义的哲学主张中,由于女性特殊的生理特性,人们往往把女性的根本方面——特质“母性”与和平、更富有人性、更符合道德模式联系在一起。女性的身上所表达的和平具有一种自然的力量,女性在本质上更富有人性,代表了和平、温馨与仁爱。《东山》和《斯卡布罗集市》那种对和平的热望就是通过女性形象去传达的,他们对爱情的渴望正是对和平、温馨与仁爱的渴望。代表和平、温馨与仁爱的女性形象的出现反衬了战争的残酷、冷漠与无情。在这个意义上,两部作品对女性认识的价值体系以及对生命意义的一种理解是相通的。这是二者能达到神似境界的最根本的因素所在,也是形成表达的淡然的原因所在。

三、二者比较的启发意义

《斯卡布罗集市》在苏格兰民歌基础上几经修改、糅合而成,《诗经·豳风·东山》作为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其诗歌在《斯卡布罗集市》中可以找到回音,足以见出《诗经》的伟大价值。它歌颂的是人类最为本质的情感、最为普遍的情感。战争与爱情的两大主题在历代、诸多国家的文学、影视大片中被不断演绎,在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中,就已经作为了表现对象。在表现方式、表现手法上也并不因时代久远而拙劣,其清新、古朴、自然难能可贵。

成功的艺术是最切近人类的本质生存状态的,也是最切近人类心灵的本质情感的。他们没有丝毫的粉饰、造作。怀着善感的心灵去感受艺术,不论任何国度、不论任何形式、不论任何时代,不同的艺术会以相同的方式打动着欣赏者,因为它们是纯粹的、美丽的。

[1]李岩.媒介批评——立场范畴 命题 方式[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2]郁贤皓.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阿瑟·阿萨·伯杰.媒介分析技巧[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4]http://i.mop.com/qinqiuxue/blog/2006/12/27/2787806.html.

猜你喜欢

布罗二者东山
东山由义井
红红的苹果
藤县挂榜岭和东山的史事
洞庭东山:一颗镶嵌在太湖上的明珠
摇曳
拉比要出书
拉比要出书
冬日取暖
一扇受够了的门
Units 13—14词语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