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乔姆斯基“语言习得机制”的缺陷

2011-08-15陈小会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陕西西安710062

大众文艺 2011年5期
关键词:语法机制理论

陈小会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陕西西安 710062)

浅论乔姆斯基“语言习得机制”的缺陷

陈小会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陕西西安 710062)

乔姆斯基认为在儿童的大脑中存在着一种先天“语言习得机制”,这种机制使一切正常儿童只需接触少量的语言材料,便可以很快习得母语。这种先天能力说在20世纪60年代被提出来之后,掀起了研究儿童语言习得的热潮。但先天“语言习得机制”是乔姆斯基的假设,直到现在也没有被证明,并且其本身也存在着一些缺陷。

乔姆斯基;语言习得机制;后天环境

引论:

在对儿童语言习得的研究中,以乔姆斯基为代表形成了先天语言能力说。儿童被他们看作是“自然界特别制造的小机器,是专为学习语言而设计的”【1】。但先天“语言习得机制”轻视了后天环境对儿童语言习得的作用,导致产生了这个理论的一些不足。本文将主要从先天“语言习得机制”是否存在、其对后天环境的忽略两个方面论述其存在的缺陷。

一、语言习得机制

“语言习得机制”简称LAD,是乔姆斯基转换生成语法理论中关于儿童语言习得的重要理论。乔姆斯基反对把语言习得过程看作实验活动。他假设儿童在刚生下来的时候就已经对语言有一个大致的了解。首先,这种先天的LAD是一种物种属性,来自于人类的基因遗传,将人与动物区别开来,是儿童强大的语言习得能力的根本原因。儿童甚至在他们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下,就可以总结出一套规则和原则,并且与外界进行交流,唯一可以解释的便是儿童的大脑里天生具有构成这种适当形式的理论设计能力【2】。其次,乔姆斯基认为在LAD中存在着“普遍语法”。这种“普遍语法”是人类一切语言具有的共同特征,是构成语言学习者初始状态的一组特征,条件和其他东西,是儿童语言知识发展的基础,是不变的。另一方面,因为其内容又过于丰富,也会使“普遍语法”的特征中包括个别语言的特征【3】。再次,乔姆斯基认为对儿童语言习得起决定作用的是LAD,后天环境只是其诱因。他认为在儿童语言习得过程中,从后天环境中接触到的语言材料极其有限和混乱,后天环境在儿童语言习得过程中的作用是偶然的。

二、“语言习得机制”的缺陷

(一)LAD是否存在

LAD是否存在至今仍然无法证明。LAD仅仅是乔姆斯基理论思辨的产物,史莱辛格对其提出了反证。他对一些对自然语言无所知的聋童进行测试,看其是否具有普遍语法范畴。他让被试看几幅内容不同的画,再要求被试用手势语将图画内容表达出来。史莱辛格发现在他们的手势语中并不存在英语的那些语法关系。聋童只是听力受损,但其LAD并没有损伤。并且在儿童的语言发展过程中会出现一些特殊的语言现象,如“fis”现象,“假失”现象等。LAD作为一个“合理又自成体系的内在结构”【4】,却无法对其进行解释。

受基因遗传的影响,儿童的大脑神经系统和发音器官使得儿童有了天生的语言能力。但这种能力在出生之时,是不具有任何内容的,这种能力在这时发挥不了任何作用。基因遗传只是给予儿童先天的生理基础,这不代表儿童直接通过这些生理机能便可以自动产生“普遍语法”这样的认知性内容。在语言中我们所表达的都是我们所感知的。如果LAD存在,那么“狼孩”也可以在没有感知人类世界的情况下像正常的儿童那样说话自如了。所以儿童必须在对外界的感知与接触中触发先天能力,发展语言能力,在这个过程中进行语义理解,归纳总结各种语法规则,吸收各种语言材料。这样看来,学习语言的能力是我们在与后天环境的交往中发展起来并发挥作用的。并且当儿童进入社会后,他习得的语法往往是母语的语法,并不是具有人类语言普遍特征的“普遍语法”,所以LAD只是乔姆斯基的一种假设,它有可能是不存在的。或者说LAD仅仅是有待于后天环境填充的具有语言属性的空壳子而已。

(二)低估后天环境对儿童语言习得的作用

乔姆斯基没有否认后天环境对儿童语言习得的作用,但他认为这种作用非常小,只起到触发LAD工作的作用。他甚至认为儿童即使不用特别教授就可以学会语言。这种对后天环境的轻视使得LAD理论存在以下两个缺点:

(1)语言能力是语言规则

乔姆斯基的LAD理论认为语言能力是儿童接触到实际的语言材料之后内化的语言规则。这里语言能力等同于语言规则。但我们知道儿童在语言习得过程中,是在输入“可理解性的话语”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出一系列规则的。认知能力是语言能力的前提。所以在儿童获得一系列的语法规则之前,就已经获得了一些语言材料。儿童之所以可以用自己学到的有限的语法规则说出很多的句子,就是因为他们可以获得很多语言材料。一个儿童大脑中储存的语言材料越多,其认知也就越高,当然其语言能力也就越强。这说明儿童在其语言习得过程中获得的语言材料是相当丰富的,而并不是如乔姆斯基所说的那样极其有限。我国对三至六岁儿童词汇量的增长进行了研究:三岁时为1000个,三到四岁时为1730个,四岁至五岁为2583个,五至六岁为3562个。由此可见,儿童在语言习得过程中获得的语言材料是极其丰富的。

乔姆斯基也认为儿童在语言习得过程中获得的语言材料不仅是极其有限的,而且在进行语言输入时也是混乱的。儿童在语言习得过程中,交流对象主要为照顾着。照顾者与儿童进行交谈时往往采用不同于成人语言的儿向语言。这种儿向语言是富有明显的特征的,并非无规律可循。儿向语言是儿童语言获得过程中输入的主要语言材料。首先。儿向语言的语义、语法和语言内容所代表的认知难度要稍微高于儿童的认知能力,这样可以使得他们获得新的认知和语言能力的发展。其次,儿向语言的语法比较简单,重复性和冗余度较高,易于理解。再次,儿向语言语调较高,语速较慢,具有夸张的意味。这都为儿童进行语言学习提供了适当的模板,便于儿童进行语言的模仿和加工,吸引儿童的注意力,促进其语言能力的发展。

(2)把语言习得看得过于容易

语言习得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儿童要受到心理,生理,社会,文化等各方面的影响。仅仅从儿童在学前时期获得的词汇量来看,儿童的语言习得不是那么容易的。乔姆斯基的LAD理论则把儿童语言习得看得很简单。他认为因为LAD的存在,儿童只需要少量的语言材料便可以像语言学家一样,从语言输入中获得规律,学会语言。胡明扬先生说:“这是完全不符合事实的。”首先,语言习得与儿童的认知能力有关。认知能力是随着与外界的接触与交流而不断发展的,这种发展有自己的规律性,顺序性。没有哪个儿童一生下来就具有成人那样的语言能力。其次,儿童在语言习得的过程中不仅仅是只有发展,也会有很多错误出现。儿童必须在不断地语言输出与反馈中认识自己的错误并不断改正。这对认知能力有限的儿童来说并不简单。再次,儿童的语言习得是需要大量时间的。加拿大语言学家麦基在《语言教学分析》中指出,在家里学习第一语言,一个人一年大约能花5000个小时。这其中除儿童自己的主动学习外,还要包括照顾者,学校老师的教导指正等。所以,儿童要学会一套成熟的语言规则并非那么容易。

综上所述,虽然乔姆斯基的LAD理论并未被证明,是否存在也一直被诸多学者所质疑,并且这种理论本身也存在着一些缺陷。但这个理论证明语言学是心理学的一部分。通过该理论还形成了研究儿童语言习得的热潮。从根本上改变了行为主义被动模仿的观点,影响了后来的认知说,规则学习说,社会交流说,提出了儿童语言习得过程中先天因素和创造性的重要意义。所以,乔姆斯基的LAD理论尽管存在着一些缺陷,但对于儿童语言习得的研究仍有着很高的价值和重要的意义。

注释:

[1]李宇明著,儿童语言的发展[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p39

[2]刘润清编著,西方语言学流派[M].北京:外语教研与研究出版社,2009 p106

[3]王远新著,语言理论与语言学方法论[M].北京:教育科技出版社,2006 p241

[4]匡芳涛,儿童语言习得相关理论评述[J].学前教育研究,2010(5)

陈小会(1988.4),女,甘肃庆阳人,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2010级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语法机制理论
坚持理论创新
理解“第三次理论飞跃”的三个维度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跟踪导练(二)4
自制力是一种很好的筛选机制
建立激励相容机制保护数据安全
多项式理论在矩阵求逆中的应用
参考答案
皮革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