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和谐视域下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课程建设原则研究
——以云南省保山学院为例

2011-08-15保山学院音乐系云南保山678000

大众文艺 2011年5期
关键词:保山课程体系艺术

周 鑫 (保山学院 音乐系 云南保山 678000)

和谐视域下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课程建设原则研究
——以云南省保山学院为例

周 鑫 (保山学院 音乐系 云南保山 678000)

公共艺术教育课程是高等教育课程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是高校进行美育的主要平台和有效方式。西部地区新升本的高校建设公共艺术教育课程体系应该把握好几个原则:一是课程体系的建设必须适合地区特点和校情;二是课程必须具有科学性、时代性、实践性和普及性;三是始终都要贯穿人文理想,高扬审美精神。

公共艺术教育课程;科学性;时代性;人文理想;审美精神

培养国家需要的全面发展的人才,是高等教育不可推卸的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加速和教育改革的进一步发展,美育作为实施和深化素质教育和渗透人文精神的重要途径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它有助于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有助于学生健康审美情趣的培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更有助于学生主体修养中的文化内涵的整体提升。纵观当代世界教育发展的趋势,许多国家已经把公共艺术教育列为人文社会科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促进民族文化建设、提高民族整体素质和提高文化竞争力方面,有着其他学科教育无法取代的优势。从我国的现状来看,高校美育的开展主要是通过艺术教育来进行的,而公共艺术教育课程正是高等教育课程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是高校进行美育的主要平台和有效方式。我国一直很重视公共艺术教育课程在高校中的普及和建设,它既是我国教育改革及教育观念与时俱进的一个亮点,也是推进全人教育和生态式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

国家教育部曾于2001年在《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2001--2010年)》中提出:“所有普通高等学校均在2005年前普遍开设艺术类选修和限定性选修课程,并逐步纳入教学计划,计入学分。深化艺术课程教学改革,加强科学研究,大幅度地提高学校艺术教育的教学质量。建设一支能基本满足各级各类学校艺术教育需要,又具有实施素质教育能力和水平的教师队伍。积极开展面向全体学生的经常性的丰富多彩的课外、校外艺术活动,并逐步使其规范化、制度化。逐步加大经费投入,普及现代化的艺术教育技术手段,使学校艺术教育需要的器材和设施达到教育部规定的要求。至2010年前,建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大、中、小学相衔接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学校艺术教育体系”。及至2006年,教育部办公厅又出台了《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的通知》(教体[2006]3号)等相关文件, 提出:“普通高等学校应将公共艺术课程纳入各专业本科的教学计划之中,专科可参照执行。每个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至少要在艺术限定性选修课程中选修1门并且通过考核。对于实行学分制的高等学校,每个学生至少要通过艺术限定性选修课程的学习取得2个学分;修满规定学分的学生方可毕业。”这一系列文件对普通高校如何深入地开展公共艺术课程建设工作做了详细的要求与指导,也为各所高校探索适合于当地地方特色、经济发展水平、文化层次等的公共艺术教育模式提供了依据。本文以云南省保山学院为例,对西部地区新升本的高校建设公共艺术教育课程体系的建设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思考。

一、课程体系的建设必须适合地区特点和校情

1.公共艺术教育课程的建设首先要考虑到本地区的经济与社会条件

由于地区的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水平直接影响着当地高校建设的速度与发展的规模,同时也制约着当地的文化环境、意识层次等。所以在高校进行公共艺术教育课程的建设就不能照搬发达国家或者发达地区高校的模式,而是应该因地制宜。当然同时我们也要借鉴这些国家和高校的经验,以使我们的公共艺术教育课程不仅有区域的适应性,也有时代的前瞻性。以保山学院为例来看,保山位于云南省西部,是一个集民族、山区、西部于一体的多民族散杂居住的地区,有少数民族36个。保山有着悠久的文明历史,是古代著名“南方丝绸之路”的要冲,是中国通向南亚、东南亚的重要驿站和中缅贸易集散地。保山文化底蕴丰厚,中原汉文化、边地民族文化、东南亚南亚及西洋文化等外来文化也在这里交流融合,形成了极富特色的多元文化,如哀牢文化、永昌文化、腾越文化、侨乡文化等。因此我们在进行公共艺术教育课程体系建设时,就不仅要让学生进行中外艺术经典作品的鉴赏,也要让学生们了解和学习本土文化资源中的艺术结晶。通过中西交会、土洋共存的方式,来促进世界与本土、经典与民间的文化沟通,使学生既能通晓中西艺术经典,又能充分感受民族民间艺术的魅力。

2.公共艺术教育课程体系的建设还要考虑到校情

高校的公共艺术教育课程体系的建设必须与学校的发展规划、培养目标、硬件设施、师资力量、学生的接受能力、兴趣特点等相适应。对于很多刚刚完成专升本的地方高校来说,各方面的条件都有待加强,这就要求我们要根据学校各方面的实际情况和需要来进行课程的调整和建设。比如保山学院,目前艺术类的教师普遍课时较多,大部分无暇顾及开设公共艺术教育课程,纵观全校能从事公共艺术教育的师资也还不是很充足,所需的一些训练场馆也还在建设之中,因此就需要循序渐进,通过逐年增加和推出课程的方式来进行公共艺术教育教育课程的建设。而目前学生普遍入学时艺术素养较差,也直接制约着课程建设的层次和内容。总之公共艺术教育课程体系的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要通过长期的思考与实践才能完成。

二、课程体系的建设必须具有科学性、时代性、实践性和普及性

1.公共艺术教育课程体系的建设不是随意的,而应该是具有科学性的。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课程的设置要具有科学性

课程的设置要综合各方面的因素考虑,要有系统的进行。从类别来看,要涵盖多种不同门类的艺术,如造型艺术、音乐艺术、影视艺术、舞蹈艺术等;从结构来看,要将赏析与创造、理论与实践、普及与研究结合起来;从层次来看,要兼顾高、中、低的不同艺术教育程度的学生;从类型上看,要将必修课、限定性选修课、选修课结合起来;从形式上来看,要多种形式并存,体现多样化,突出各类艺术课程的特色和个性。从而充分满足学生的需求,最大限度的达到以美育人的效果。

(2)课程的评价标准要具有科学性

这里所说的科学性就是指要根据教育目的、教学目标和学科特点来进行学生成绩的评定和评价。从公共艺术教育课程来看,要以充分发挥学生个性和才能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由于学习的考核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动机,因此对于学生成绩的考核评定应该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办法和机制。从美育的角度来看,在公共艺术教育课程中帮助学生建构完整的审美意识系统的意义要远胜于单一的对艺术知识的了解和对艺术技能的初步实践。因此,笔者认为,公共艺术教育课程的考核方式应多样化,考核评定应多元化。封闭的知识性的闭卷考试在整个考核评定中份量应合理,要充分考虑各类学生的专业与个体差异,要把学生运用艺术理论知识来分析和解读艺术作品的能力、或是艺术技能的提升状况、或是参与各种艺术活动的情况,并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情况,综合起来进行的开放的动态的复合性评价。当然在教学评价过程中,我们也要克服公共艺术教育课程中评价随意性较大、目标指向较模糊、成绩衡量不规范等问题,尽量给予学生科学、公正、合理的评价,从而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发展,帮助学生发现并解决学习中的问题,使学生获得激励、自信和前进的动力。

2.公共艺术教育课程体系的建设还要体现时代性

时代性主要体现在课程内容要有创新性和前沿性。要根据各艺术类学科的发展、时代的需求和特点来设计教学内容,鼓励开设富有时代气息的课程和具有创新性的课程内容。新兴的艺术类学科要充实到课程体系中来,开发具有新知识、新理念的课程,删除课程中陈旧的内容,增加反映艺术发展方向的新思想、新观点方面的内容,以使学生获得能适应时代需要的艺术方面的知识和理念。只有力求将前沿的理论和新兴的艺术门类纳入到我们的课程体系中来,才能使我们的公共艺术教育课程尽量与发达地区同步,更好地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服务。

3.公共艺术教育课程体系的建设还要体现实践性和普及性

在公共艺术教育的领域里,实践是学生使获得的艺术理论和技艺转化为个人能力的重要途径,要使学生的创造力得到激发和解放,就要鼓励学生多参与艺术实践并给学生创造进行艺术实践的机会和平台。公共艺术教育体系不仅要设计出能有效帮助学生成长的优良的可行的课程,还有具有可操作性(也就是说不能超出每个发展时期学校硬软件的支持限度)。因此在公共艺术教育的实施过程中,公共艺术教育者应该以成熟的艺术教育理想和艺术教育观念来进行具体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活动的安排,去帮助学生形成应有的艺术技能或鉴赏能力。当然这里我们还要避免几个误区,一是把公共艺术教育的实践性原则与艺术技法和技能的学习等同起来;二是把实践性原则看做是随意参加一些艺术社团和一些艺术实践;三是把实践和单纯的外部活动等同起来,而忽视了促进学生的艺术思维、艺术兴趣和品鉴能力的提高的活动设计。总之实践性原则必须与教学中的实用性、创新性、开放性目标结合起来才能真正贯彻好此原则。

公共艺术教育课程体系的建设还要体现普及性,要使学生能在本科求学期间都能至少得到一次艺术的学习和熏陶。这就要从两个方面来进行,一是通过学分的制度来规范学生的随意选课的行为,要明确规定非艺术类专业的学生,特别是理工科类的学生必须选修一门艺术类课程并得到相应的学分才能准予毕业。对于艺术类专业的学生,则应规定可选择除本专业以外的艺术类课程;二是在课程的设置和教学上,要充分考虑到非艺术类专业的学生接受能力、心理特点和需求,课程内容应深浅适度,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

三、贯穿人文理想,高扬审美精神

1.贯穿人文理想是公共艺术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主导思想

大学教育,既是专业科学知识的教育,也应该是体现着人文理想的教育。德国教育之父洪堡曾指出,大学兼有双重任务,一是对科学的探求,二是个性与道德的修养。人文教育,就是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对受教育者丰富的修养、健全的人性、理想的人格进行塑造和培育的方法和手段。面对目前以市场为本位、科技主义泛滥、环境恶化与精神疾患蔓延等时代问题,在高校的公共艺术教育课程中,更应始终将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自我发现、自我塑造、自我完善的人文理想贯穿其中,力求在艺术的感染和熏陶中,努力改善人性的弱点和异化现象,建立起较为完整的人生审美系统,使学生从单面的“封闭型精英”逐步成为“开放型精英”,从而更好地面对生存的挑战和未来的人生。

2、必须在公共艺术教育课程中的各个环节都高扬审美精神

艺术教育的特点是在于以美育人。我们知道,追求愉悦、快乐的精神享受是人类的共同本性,审美需要是人性发展的必然结果,艺术作品常常以它“悦目”“悦耳”的方式直接触动人心,从而达到“悦心”的效果。因此在高校的公共艺术教育课程体系的建设中,我们必须高扬审美精神。一是要精心安排和选择课堂展示的内容。无论是实践类课程还是理论类课程都要力求让学生欣赏和学习到真正有价值的艺术经典,使学生在艺术的魅力中充分领悟艺术作品的高远境界和丰厚意蕴,从而使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得到进一步发展,精神得到抚慰、陶冶和净化;二是要适当使用先进的现代教育技术,充分运用声、光、色等的刺激让学生在每一堂课中都得到全方位的美的刺激和享受,让他们的感觉、情感、思维等都活跃起来,全身心地投入到审美活动当中;三是要让学生学会自觉地以审美的心态和精神来思考自然与人类、学习与生活、艺术与人生等种种关系。不仅能发现自然万物的美,更能感受到人的心灵的崇高与伟大;不仅能从艺术的学习中得到享受和快乐,还能在艺术中汲取到面对生活的逆境和苦难时对抗的勇气和永不放弃的希望;不仅能欣赏或创造艺术作品,还能不断向新的人生高度进发,把自己的人生也当做艺术品来塑造,而这正是我们实施公共艺术教育的最高目的。

[1]滕继尧.艺术与创生[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1月.

[2]王柯平、杨平等著.美国艺术教育新台阶[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6年6月.

[3]何鑫、马振庆.关于普通高校公共艺术课程体系建构原则的理论思考[J].理论观察.2009年第2期.

该文系保山学院2009年青年基金校级课题“保山学院公共艺术教育课程体系现状与建设研究”阶段性成果

周鑫(1976-),女,云南昆明人,云南省保山学院讲师、硕士,主要从事美学原理与艺术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保山课程体系艺术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艺养教育”凝练与艺美课程体系建设
云南保山百花岭中国“五星级”观鸟圣地
走过万水千山 最爱一座保山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纸的艺术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
漫画10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