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群众文化中的重要位置

2011-08-15青岛市市南区文化新闻出版局山东青岛266071

大众文艺 2011年5期
关键词:文化遗产物质群众

王 岩 (青岛市市南区文化新闻出版局 山东青岛 266071)

试论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群众文化中的重要位置

王 岩 (青岛市市南区文化新闻出版局 山东青岛 266071)

群众文化是我国主流文化中的一种独具特色的文化形态,是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各民族人民世代相承、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形式和文化空间。群众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不是两个并列的概念;群众文化活动是民族民间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传播途径和保护手段。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群众文化中占有重要的位置,繁荣社会主义群众文化离不开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和吸收运用。

群众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基层文化工作者

一、关于群众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系

群众文化是人民群众为满足精神生活需求,以自身活动为主体,以自我娱乐、自我教育为目的进行的具有民族特色、地方特点和综合性、普及性、传承性的各类文化活动。1群众文化是我国主流文化中的一种独具特色的文化形态,它虽然属于文化范畴上的主流文化,但是却不具有主流文化的强制意味和专业艺术文化的曲高和寡。群众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各民族人民世代相承、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形式和文化空间。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历史发展的见证,又是珍贵的、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资源。保护和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笔者通过对文化理论学习和具体工作实践认为:群众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不是两个并列的概念;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群众文化工作之间不仅不存在矛盾,而且两者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

1.非物质文化遗产根植于群众文化中。鲁迅先生曾经说:“我们的祖先的原始人,原是连话也不会说的,为了共同劳作,必须发表意见,才渐渐练出复杂的声音来。假如那时大家抬木头,都觉得吃力了,却想不到发表,其中有一个叫道‘杭育杭育’,那么,这就是创作;大家也要佩服、应用的,这就等于出版;倘若用什么记号留存了下来,这就是文学;他当然也就是作家,也是文学家,是‘杭育杭育派’……到现在,到处还有民谣、山歌、渔歌等,这就是不识字的诗人的作品;也传述着童话和故事,这就是不识字的小说家的作品;他们,就都是不识字的作家。”鲁迅先生这段话十分形象生动地指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深深置根于群众文化之中的道理。 应该说,不论何种形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源于古代劳动人民的日常生活之中,它们或是劳动者协调动作、抒发心声、调剂精神、消除疲劳、提高效率的“工具”,或是劳动之余的自我娱乐。

2.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群众文化的基础。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大的特点是不脱离中华民族特殊的生活生产方式,它是民族个性、民族审美习惯的“活”的显现。2003年10月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公约》界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涵盖5个方面:一是口头传说和表述,包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的语言;二是表演艺术;三是社会风俗、礼仪、节庆;四是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五是传统的手工艺技能。由此可见,不论是口头传说和表述,表演艺术,社会风俗、礼仪、节庆,还是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传统的手工艺技能等等,其实都是构成群众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3.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群众文化的滋养源。延安时期群众文化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起到了团结人民、振奋民族精神,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积极作用。当时的群众文化主要表现形式,大多取自传承已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例如民间秧歌、民歌信天游、民间戏曲、道情说唱、民间剪纸、年画等等。由此可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扎根于千百年群众文化生活中具有根文化、母文化因素的文化形态,是群众文化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滋养源。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群众文化中的重要位置

由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悠久、丰富多彩,无论是神话、传说、歌谣,还是故事、谚语、曲艺,或者是民族传统节目等,它除了具有文学艺术性外,还有其独特的个性,即人所共知的口头性、集体性、流传性、通俗性、可变性、地域性等特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征是指它不仅具有审美价值,而且具有多方面的科学价值和指导人们生产与生活的实用功能。毛泽东同志早年在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教课时就指导学员们搜集民歌。他在《古田会议决议》中曾经引用“愚公移山”这个古老的寓言来鼓舞、动员全国人民团结振奋起来,推翻压在自己头上的三座大山。多年来的群众文化实践也表明,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增强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倡导高尚的思想道德风尚,为建设和谐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

笔者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民族性和大众性的特征,与群众文化的联系与生俱来。群众文化活动是民族民间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传播途径和保护手段。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群众文化中的重要位置,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体现:

1.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离不开非物质文化遗产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人们从孩提时期到晚年时期,都从各种途径、各种形式、各种方式的群众文化中受到熏陶教育。群众文化活动的显著特点自我参与、自我教育。作为群众文化主要构成部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群众文化审美教育方面具有其独特的“自娱自教”功能。所以说,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过程中,离不开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群众文化的滋养源。

2.繁荣群众文化离不开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吸收运用

社会主义群众文化要在群众中扎根,就必须具有鲜明的、喜闻乐见的民族文化的特色。当群众文化重视了对民族民间文化遗产的继承和发扬,群众文化就繁荣;当脱离或摒弃了民族民间文艺遗产,群众文化就萧条就衰退。从延安时期蓬勃发展的 “新秧歌运动”到建国后每个历史时期群众文化的高潮,非物质文化遗产均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主导作用。也正是在这些群众文化高潮中,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了继承与创新,社会主义群众文化也随之得到了繁荣发展。今天我们尊重、保护、传承和利用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并赋予新的时代精神,同样为人民群众所喜爱。所以说,繁荣社会主义群众文化离不开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吸收运用。

3.群众文化的先进性要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创新

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千百年来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熔铸着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是维系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的文化基础。在经济全球化,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各国传统文化已经不同程度地受到了西方强势文化的打压,传承和保护我国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已成为非常紧迫的任务。群众文化的先进性主要包括时代性、民族性和科学性。时代性和科学性就是牢牢把握群众文化的发展方向,着眼于世界科学文化发展的前沿;民族性就是鲜明地体现出中华民族的特点,不被西方强势文化占领群众文化这块阵地,保护好我们的精神家园。所以说,群众文化的先进性要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创新。

从以上初步探讨中可知,群众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并非两个并列的概念,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群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坚持群众文化发展的正确方向,保护好我们精神家园必要举措。为此,基层文化工作者在日常组织开展的群众文化工作中,要把传承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放在重要的位置上,以便使我们的基层群众文化永远保持着时代性、民族性、群众性和科学性。

注释:

1.吴一平主编:《群众文化学概论》,武汉大学出版社1988年出版。

猜你喜欢

文化遗产物质群众
World Heritage Day 世界遗产日
Task 3
多让群众咧嘴笑
物质至简,精神至盈
Tough Nut to Crack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聚焦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八大突破口攻克物质推断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