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朝鲜族传统丧葬工具—丧舆的调查

2011-08-15金鲜花吉林省龙井朝鲜族民俗博物馆吉林龙井133400

大众文艺 2011年5期
关键词:朝鲜族雕刻

金鲜花 (吉林省龙井朝鲜族民俗博物馆 吉林龙井 133400)

中国朝鲜族传统丧葬工具—丧舆的调查

金鲜花 (吉林省龙井朝鲜族民俗博物馆 吉林龙井 133400)

2004年龙井朝鲜族民俗博物馆收藏的朝鲜族的传统丧葬工具丧舆鉴定为国家一级珍贵文物,2009年中国朝鲜族丧葬习俗被列为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样,濒临消失边缘的朝鲜族传统文化中重要组成部分的有形的、无形的文化遗产,得到重视和即时有效的和保护。

浩浩荡荡的出殡队伍是60年代为止,延边朝鲜族集聚的地区,有人去世,举行葬礼时能看到的壮观场面。出殡这一天,伴着悲壮的“送灵歌”(丧舆之声),以铭旌(是宽一尺、长1.5米左右的记录死者官职和姓氏的红布,一般用阿胶搅拌白灰或用米粉写字)打头,挽幛(悼念死者文章和字句,写在布或纸上做的旗)、灵舆(葬礼仪式结束后,接来魂魄和神灵的小轿)、丧舆、丧殡、殡客一列的出殡队伍,浩浩荡荡,蜿蜒数百米,从家一直延伸到葬地。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成立于1952年,位于吉林省东部,吉林省属。十九世纪60年代开始,朝鲜族自朝鲜半岛迁入到中国东北地区并定居,经过100多年的历史沿革,逐渐发展成为当代中国的一支少数民族。中国朝鲜族在朝鲜半岛的本原地比较广泛,他们带到中国来的传统习俗,也按地方大同小异,他们在中国特定环境下共同生活的过程中,还逐步形成了中国特色朝鲜族习俗。19世纪以来,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是在我国朝鲜族最早定居,聚集人数最多,朝鲜族民俗风情最浓厚、保存最好的地区。

自古以来,朝鲜族认为,土地是万物之母,生命之本,人死后只有回归母体,才能使灵魂得以再生,因此实行土葬。朝鲜族传统丧葬礼仪的基本理念是儒家的“孝道”思想,千百年来“孝道”思想一致是维持社会秩序和家庭关系的东方民族的基本道德准则,主张:孝为百行首,人间百善孝为先,犯不孝天诛地灭,误祭祀断子绝孙……丧礼是朝鲜族传统人生礼仪(又称通过礼仪)冠、婚、丧、祭四大礼仪中的一个,在其中丧礼与祭礼占了一半,可见其重要性。旧时朝鲜族传统礼仪中,最复杂的是丧礼。

东北各地朝鲜族集聚的村屯60年代为止,普遍建有丧舆契组织(又称香徒契)。它是村民自发组建的专门办理村民丧葬事务的民间组织。全村各户必须有一名男性青壮年加入这一组织。家里有老人的人家,如果没有青壮年男子未成年的男子也得参加。丧舆契里设有尊位、都监、执事等职位,各有分工。一旦谁家有丧事,就有丧舆契里出面办理丧事,所以村民们对丧舆契很重视。对于丧事,不仅本村的村民们重视,邻村的村民也很关心。如某村的丧舆从邻村的村边路过的,该村的青壮年主动出来帮助扛丧舆。

丧舆是丧葬礼仪中最重要的器物,也叫行桑、灵舆,是朝鲜族丧礼上使用的特殊轿子。丧舆一般是每个村里准备的,平常放置固定的丧舆房里。丧舆房一般盖在离村子1华里左右的地方单独盖,不设窗户,就有一扇门的简易房。村子里出了丧事时去借来用的,那是非商业行为的,不是出租的,而是公用的,是个村落公益性的。在朝鲜族看来丧舆是家族地位的一种直接体现,代表着崇拜祖上,尽孝意义,因此,能够用精美、华丽的丧舆送家族成员的最后一程,显示家族的尊卑社会地位和身份。那么这个丧舆的好坏,也体现了这个村庄的荣耀,所以每个村庄把自己的丧舆打造到非常华丽,雕刻非常精美。由于丧舆的好坏能够集中体现出,村子的地位和财力,大家族在丧舆的做工上,往往不惜成本。但这种文化在上个世纪60年代中期的文化大革命中以打倒迷信为名濒临灭绝。

现保存的丧舆很稀少。龙井市朝鲜族民俗博物馆收藏的丧舆是1960年珲春县蛤蟆塘向收集的,用椴木和白松制成。这座丧舆 制作年代为60年代16个人抬得。丧舆的形状相似于轿子,但比轿子长些。丧舆由仰帐、篷顶、躯干、雲阁、下有纵向长扛和横向横扛、装饰等六个部分组成。仰帐是遮盖丧舆躯干部分的长3米、宽1.5米方形浅蓝色布,有白色的布做花边。仰帐是两根长约两米、直径为7公分左右的两根木杆做X字形的仰帐架后固定在长扛上使用。篷顶由画有图案的前后两个半圆形的龙首板之间加三根木条固定后,器上面盖黑布做成,呈穹窿拱顶。篷顶上还有像屋脊般龙雕刻。嘴含如意珠的龙头各自向往前后,身体互相缠绕。象征权威和势力龙雕刻在平民的丧舆里龙雕刻上还有三个人偶雕刻,其中间稍大的戴黑笠的男偶,意为东方朔。一般他是骑着狮子的样子,这里是直立着。附含传说中活了三千甲子,死后变成仙人的东方朔,安全领引死者的亡灵去到好去处的寓意。这表现出我们民族尽管人身体已死,但灵魂是还活着独特生死观的一个层面。另两个一男一女同等大小没戴任何头饰,死者为男人男偶在前,死者为女人女偶在前。整个雕刻以生动精细。躯干由上下两个方形框架和四个柱子构成。躯干组成完成后,柱子上方插上凤凰装饰,挂上帷帐。帷帐以白色为主,配有红色、黄色、蓝色布条来装饰,看上去非常漂亮,主要是起围上棺材,不让他人看到的作用。云格式贴在躯干导航框架上的装饰围栏,画有云和菊花、莲花等图案的宽约13公分左右的木板,四张木板用荷叶练成一体,为拼装是使用方便。雲阁和框架都有相对应的卯眼,插上鸡子榫子固定使用。鸡子榫子共有16个,它的另一种用途是挂上垂饰。长扛和横扛。长扛是两根长4.5米,直径约为15公分圆形赤木做成。长扛下局一定的间隔富有5个锔子装的铁附属物,是插入横扛时使用。两根长扛是有三根端康连接和固定。扛丧舆时横向横扛之间用宽白布匹连接,把布条扛在肩上扛起来。全部雕刻有椴木制成,线条流畅,做工精细。丧舆的制作根据社会阶层、制作人的品味表现出很多的多样性。丧舆的制作不像佛教的工艺品那样出于专家之手,而是村里有才干的能工巧匠们共同所制作,这里直接表露出制作者的心灵。一座丧舆可以说是雕刻、木工、美工等技术的综合体。此丧舆共有50个部件组成,但它的连接全部采用卯榫结构,没有使用钉子是它最大的特点。丧事结束后分解放入130×40×40인的木箱里 便于保管和运输。这种花轿现今留存完好的不多,已成为博物馆中的珍品。

与丧舆一起重要的丧葬工具是放置亡者遗体的器皿—棺材,和七星板。朝鲜族一般认为厚度为3—5公分没长机子的红松板视为上等品。以前家里有老人到60岁左右,如果儿子生活有余,给父母买好的棺材木,老人们挺高兴,见人就夸耀,“儿子给我买了好房屋板子。”朝鲜族的棺材是长方形,不涂颜色。

朝鲜族对死者穿的寿衣也有讲究。传统朝鲜族寿衣是用麻布做的传统韩服,有内衣、外衣、覆面、握手、袜子等组成。家里如有60岁左右的老人先准备寿衣,放置衣柜深处,这是由民间“给老人先准备寿衣老人更长寿” 一说为缘由。

随着历史的潮流和时代的发展,在延边地区50年代还能长看到的丧舆队伍行列,从60年代开始伴着传统葬礼习俗的消失而消失在历史的舞台上,但这些静驻于时间背影中的丧舆其曾经的队伍,默默地述说着无数的故事并在其中定格,成为今天人们回首的一段风景。如今它们早已淡出了历史的舞台,但那些独特的器物,在历经沧桑后,依然朴素美丽。龙井朝鲜族民俗博物馆里收集的文物中关于葬礼和祭礼的文物足有一百余件。这些器物尽管在岁月的磨砺下略显陈旧,但从朴素又端雅的造型中仍然可以看出这些物品当年的气质。

金鲜花,女,朝鲜族,1966年生,吉林省龙井市人。

1989年毕业于延边大学农学院。 1996年调入龙井市朝鲜族民俗博物馆保管部,2004年开始任保管部主任。主持保管部的工作外,参加临时展览和固定展览的策划和解说词的撰写工作。2002年撰写“间岛日本总领事馆—日帝侵华罪证展”的解说词,2006年撰写“朝鲜族风俗展”的解说词。

猜你喜欢

朝鲜族雕刻
延边朝鲜族饮食文化推广策略研究
《玻璃雕刻》
延边龙井第十一届“中国朝鲜族农夫节”开幕
KORE A TOWN
雕刻树叶
雕刻时光
另类“哈韩族”:去韩国打工的中国朝鲜族人
朝鲜族妈妈的心里话
雕刻时光
雕刻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