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略谈迷信与俗信

2011-08-15范萤萤东南大学艺术学院江苏南京210000

大众文艺 2011年5期
关键词:危害性泰山信仰

范萤萤 (东南大学艺术学院 江苏南京 210000)

略谈迷信与俗信

范萤萤 (东南大学艺术学院 江苏南京 210000)

迷信与俗信是人们经常讨论的话题,二者有很大的不同,但是也存在着相似性,并且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互相的转换。本文结合家乡的一些风俗来谈迷信与俗信,结合了实际生活,对我们认识这两个概念更有指导意义。迷信思想应该坚决的摒除,俗信要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其文化含义。

俗信;迷信;相同;不同;变化

迷信与俗信一直是人们喜欢讨论的话题,貌似二者的界限不是很明确,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也很容易把二者混淆。俗信与迷信是研究民俗学必须区分的两个问题,只有把基本的概念区分清楚了,才能对我们分析一些民俗现象有指导意义。

陶思炎先生在《应用民俗学》一书中指出:所谓“迷信”,指非理性、反科学,对个人和社会有直接危害的极端信仰。它以迷狂为特征,是巫术、宗教中有害成分的强化,并往往诱发破财残身,伤风败俗,扰乱生活,荒废生产等不良后果。所谓“俗信”,指与巫术宗教相联系,但在长期的传习中已融入风俗习惯的古代信仰,它没有虔诚的仪式和敬畏的气氛,松散随意,作为下层生活与思想的一个侧面,没有或较少有害成分,相反因其特殊的文化功用而成为人们生活的调剂与补充。

这是陶思炎先生给出的两个定义,通过这两个概念我们可以对迷信和俗信有个直观的区分意识,并且这两个定义简单明晰的给我们指明什么是迷信,什么是俗信。给下文的分析指明了方向。迷信和俗信是有联系的,并且在一定的条件下迷信和俗信有相互转化的可能,当然二者的区别也是很大的,我们应该辩证的看问题。在我的这篇小文章中,我将结合我的家乡(山东泰安)的一些乡俗来谈谈迷信与俗信的不同和相似之处。

一、迷信和俗信的不同之处

第一,从危害性上来讲。迷信具有危害性,危害社会,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破坏社会的和谐,是应该摒弃的对象。而俗信则不具备这些特点,俗信是广大群众的一种信仰,这种信仰往往寄托着人们美好的愿望。在我的家乡山东泰安,每年农历的三月十五是“泰山老奶奶”的生日,泰山老奶奶是当地人的俗称,就是我们所说的“碧霞元君”,又被称为“泰山圣母”“泰山娘娘”“泰山老母”,这是北方娘娘庙中常供奉的送子女神。每年的这个时候,周围的乡民都会成群结队的来到山上的庙里,一般都为女性,人们在这里烧香磕头,为家人祈求平安,也有很多香客是向“泰山娘娘”祈求孩子的,我认为这就是一种俗信,对于普通的乡民来讲,这种俗信未必不好,他们大都很是善良,因为他们认为如果干坏事的话,会受到泰山老奶奶的惩罚。在山东的一些乡村中还保留着很淳朴的礼俗制度,比如,过年过节,大家要在一起热闹,这种旧式宴席有着严格的座次,一般晚辈小孩是绝对不允许和长辈坐在一个桌子上的,就是长辈之间也是有顺序的,尊长的座位是面朝南的,并且以左边为尊贵,我认为这也是一种俗信,这种俗信不仅不具有危害性,反而能使人们养成好的礼仪态度,尊老爱幼不仅要在思想上认识,更应该在行动上贯彻。然而迷信就大不相同了,我们在报纸媒体上会经常看到很多破坏性的迷信活动。我有一个表妹,本来是患了精神上的疾病,而我三姨却请神婆来给她看病,神婆说这是鬼附身,结果表妹的病越看越厉害,最后还是去医院治疗才好了,这种情况就是属于迷信了。现在社会上有很多邪教组织,提到法轮功,我们会想到几年前发生的“天安门自焚事件”,这种行为严重损坏了人民的身体健康,破坏社会的安定,具有相当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是毋庸置疑的迷信,应该坚决的给予抵制和取缔。

第二,从功利性上来讲。迷信具有极强的功利目的,比如骗取人民的钱财,对人们进行恐吓,而俗信就不具有这些缺陷。在我的家乡有个叫水牛埠的地方,这里有个自命为是“神婆”的骗子,专门骗取乡民的钱财,看到有钱的人总是会说“你的寿命已经快到期限了”,接着是来一套编词,利用乡民的无知和善良行骗,这种变相的敛财方式无疑就是迷信。而在我家中,如果有孩子生病了,会正常的打针吃药,但是,我的奶奶还有她自己专门的方法给孩子祈福,老人家会弄一碗清水,拿来一双筷子,一只手把筷子竖在水上,一只手往筷子上淋水,嘴里还会有一些说词,等到筷子站住了,孩子的病也就快好了,就是在现在,农村的老人还经常会这样做,这种行为的功利性就是希望自己的孙子孙女永远都生活在福禄中,寄托了老人的美好的期望,我认为这就应该是俗信,而不能归为迷信。谈迷信与俗信的功利性也是应该以危害性为前提,迷信的功利性就是它对人们正常的生产生活有严重的破坏性。

第三,从普泛性上来讲。迷信的操习者或者传承者只是某些人或者某些极端的集团,这些人或者集团往往对社会有一些破坏性,利用别人的善良谋财害命。俗信的信仰群体范围比较大,是社会民众中的大部分或者众体。在民间自古就有崇左的俗信,流传着“左福右祸”“左尊右卑”“左男右女”等观念,这些俗信都是被多数人知道并且遵守的。就算是在农村,有些地区有“神婆”,但是相信她们的人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少的,因为科学文化的普及让人们对迷信也有了一些认识。

二、迷信和俗信二者有相似的地方,但是我们依然不可以否认迷信的危害性,破坏性与盲目性

第一,迷信和俗信的信仰者大多都在农村,是些下层的劳动人民,他们的文化知识比较少或者基本没有文化,更能受到影响,往往会借助某种信仰来指导他们的生活。比如我们的祖父祖母,在他们的生活中或许更多的是类似的残存,到了父亲母亲就相对少了一些。

第二,迷信和俗信都是原始宗教以及远古信仰的遗存和变化,没有事物是凭空而来的,原始社会生产力比较低下,人们认识事物有一定的障碍,对一些正常的自然现象无法认识,往往就会寄托给某些事物,比如华夏民族的图腾崇拜,迷信和俗信都留有远古巫术、神话的神秘的色彩和显著的宗教气息。从广义上来看是原始文化的一种遗存。原始信仰是人类初始阶段认识世界,解释世界的一种方式。比如大自然信仰,动物信仰,图腾崇拜等等都属于原始信仰,内容是十分丰富复杂的。

第三,迷信与俗信都是民间的一些信仰,只是迷信与陋俗有关系,而俗信则与良俗有关系。以前在泰山地区有一种特别可怕的风俗,叫做舍身。某户人家要是有了病人,久治不愈,他的亲人就会相信古传旧俗,到泰山的极顶——玉皇顶观鲁台,然后跳下深渊自杀,认为用这种方式就可以换取亲人的健康,这是极可怕的,是一种陋俗。舍身这种陋俗在明代的时候就给取缔了,明代万历初年的时候山东巡抚何起鸣在舍身崖旁边就筑起了围墙,并把舍身崖改名为“爱身崖”。清顺治年间的知州张锡择先是取缔这项陋俗,进而还派人把守此处。俗信则是与良俗有关系的,农历的三月十五是泰山老奶奶的生日,也称为是“换衣裳”,这一天碧霞祠内会唱大戏,人们会来送袍布,一般是黄颜色的,称为“挂袍”。要是有人是为了祛病而来的,往往会向庙里要一块袍布,带回家给小孩或者有病的人做件衣服穿,认为可以祛病,有人还会在香案上拿点水果或者糕点带回家,认为吃了也可以祛病。我认为这就是一种良俗,不具有社会破坏性,这只能算是一种美好的寄托,是民众精神生活的一种表现。

三、迷信与俗信是变化的,在一定的条件上甚至会转化

迷信、俗信是都是历史的发展的概念,由于时间、地点、条件的变化,由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民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迷信可能会被坚决的取缔,俗信也会发生消失,但是我们也不能回避新的迷信会出现,俗信也会向迷信转移。比如“好马不吃回头草。好女不嫁二丈夫”“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嫁条扁担抱着走”“嫁出去的女,泼出去的水”,这样的婚姻俗信,随着男女平等思想的深入,以及婚姻法的保障,现在已经很少有人相信这些俗信了。类似于“法轮功”,韩国的“摄理教”这样的邪教组织,就是新出现的迷信,我们应该坚决的给予抵制,必要的时候应该用法律手段对自己进行保护。对于一些好的俗信,我们应该给予研究,这应该作为科学的研究扬弃中国传统文化,移风易俗,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一部分。对于很有封建性,愚昧性,消极颓废的迷信糟粕,应该给予坚决的取缔和打击。“吸取精华,剔除糟粕”是我们研究俗信与迷信重要的指导原则。

现阶段彻底的清除迷信思想还是有一定的困难的,只有不断的向民众贯彻科学文化知识,提高民众的科学文化素质,才能提高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增长民众的智慧和辨别事物的能力,增强民众对不良文化的抵制能力。加强对俗信的研究,有利于拓宽民俗学科的建设,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1]陶思炎.《应用民俗学》.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年8月第1版.

[2]陶思炎.《风俗探幽》.东南大学出版社,1995年4月第1版.

[3]山曼主编.《泰山风俗》.济南出版社,2001年7月第1版.

[4]殷伟力.《中国保婚护育神》.中国文史出版社.

[5]沈泓.《天上神仙》.中国工人出版社,2007年12月第1版.

[6]马书田.《图说中国三百神》.上海三联书店,2007年.

[7]刘德龙.《民间俗信与科学文化》.山东教育出版社,2002年.

范萤萤,东南大学艺术学院,学号092929,东南大学艺术学院2009级艺术学研究生。

猜你喜欢

危害性泰山信仰
承压设备介质多危害性评价方法
信仰的真与执着——读《秋瑾集》
信仰的旗帜
玉出泰山 国泰民安
信仰之光
浅析刑法中社会危害性理论
论信仰
泰山崩于前,你瞟一眼
城市污染水防治探讨
酒的危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