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技术学校毕业生就业难现象分析与思考

2011-08-15刘海

群文天地 2011年10期
关键词:办学岗位职业

■刘海

本文深入探讨了造成毕业生“就业难”现象的体制根源、机制根源和学生自身素质根源,并出了具体的对策思考。

据不完全统计,2010年河南省职业技术学校毕业生达63万,当年就业率不到总数的7成。尽管国家有关部门精心谋划、密切协作,出台了一系列积极促进就业的政策措施,但仍然有近30%的毕业生没有就业,“就业难”问题依然十分严峻,并从个别现象演化为普遍现象,成为全社会高度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

一、诱发“就业难”的突出原因

1、办学体质陈旧,就业指导不力

一是办学理念陈旧。总是强调学科基础的重要性,关注专业条件的建设,一味的让学生适应学校,而忽略了学生就业的需求,忽略了社会岗位的需求,忽略了人才培养规律,忽略了学校的质量和效益,办学理念陈旧,缺乏市场意识和竞争意识。二是办学模式封闭。职业学校之间、学校和企业之间资源无法共享,职业学校之间也缺少沟通往来、缺乏合作机制,造成有的专业过多过滥,有的专业严重短缺,出现资源分配不均的现象,部分职业学校以盈利为主,不考虑社会的现实需求,不顾自身办学条件的限制,盲目扩大招生,从而减少学生实践的机会,影响了职业学校实践教学的开展和学生岗位技能的提升;三是教学方式单一。教学缺乏灵活性,教师与学生缺少互动,常常以灌输式教育为主,照本宣科,始终使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忽视实习实训环节,学生接触实际机会少、动手能力差,学不到真正管用的东西,导致学生的综合素质偏离应用型人才的标准,实践技能无法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四是就业创业指导不力。多数职业学校没能建立相对完善的学生职业能力评估体系,就业指导工作缺乏系统化、规范化、经常化,毕业生和家长对职业学校提供的就业创业指导服务工作的满意度普遍不高,许多大学生将就业目标集中在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外资企业,不愿意去中小企业和条件艰苦的地区工作,就业期望值偏高,导致频频求职却多以失败而告终。

2、教育质量不高,教师队伍落后

一是专业课程设置与市场需求存在“断点”,学生就不了业或就业难,不是社会没有岗位,而是所学专业与岗位需求不相适应。主要是一些职业学校的专业结构不合理、课程设置过细与市场岗位需要不能有效对接,毕业生知识专业性强但知识面过于狭窄,培养出的专业人才不能适应岗位的显示需要。在课程设置上专业必修课安排太多,兴趣选修课安排较少,素质培养课几乎没有,学生急需的就业指导课、创业教育课开设不足或质量低下导致学生无法根据个人兴趣爱好选择学习更多的课程,学生自身的能力素质不能有效的激发出来。在课程内容上,课堂讲授理论空泛、授课方式单一枯燥,实际操作脱离社会实际,造成专业素质与职场实际需求脱节。此外,各职业学校专业设置过于相似,普遍存在专业建设水平低、重复多的现象,缺乏特色优势。二是教育质量弱化。随着职业学校迅速扩招后,职业教育的规模不断扩大,而有限的师资力量和办学经费等教育资源被逐渐“稀释”,出现了“人多粮少”尴尬局面,不少学生因为“吃不饱”而出现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下降。加之多数职业学校质量意识淡薄,教师责任心不足,学校对学生能力强弱和社会评价好坏漠不关心,造成人才培养无法有效满足企业的现实需要。三是教师队伍建设落后。当前多数职业学校对教师的管理缺乏相应的机制,许多教师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忽视自我学习和提高,缺乏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研究和对市场需求变化的敏感性,在教学内容、授课方式上习惯于因循守旧,对新专业新知识更新缓慢,只“传道”而不“授业”,重理论而轻实践,自己拥有的知识和技能都无法满足现实社会的需求,学生自然也无法学到真本领,当然也不可能培养出高质量、高素质的毕业生。

3、学生素质偏低,职业技能缺陷

一是就业认知偏差。学生自我定位不准,就业目标偏离社会现实需求,自我意识、精英意识太强,过于高估自己能力,往往是大事做不了,小事不愿做,不能正确认识自身综合素质的缺陷,不了解人才市场动态;就业期望值偏离自身实际,过于注重工资和职位,在求职过程中缺乏积极主动,倾向于盲目自卑、消极等待,从而必然会降低求职成功的机率。二是专业素质偏低。多数找不到工作的毕业生都存在严重的职业技能缺陷,许多学生没有为自己在目标岗位操业做好充分准备,动手操作能力不强,不懂求职技巧,职业意识、职业观念、职业道德修养不足等问题。三是性格品质缺陷。主要表现在性格封闭、内向,不善于沟通和搞好人际交往,社会适应能力弱,过于自负难以融入职场;缺乏韧劲和毅力,意志脆弱心理承受力弱,自我调控能力差;纪律观念不强、缺乏团队精神,对现实社会的认识不深,责任意识淡薄,敬业奉献精神较弱;不善于学习,对新事物、新环境认识慢,学习效率低,学以致用能力差。

二、解决“就业难”的对策思考

1、更新办学理念,转换办学模式

由外延发展型向内涵发展型转变,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始终把培养人才和提高就业作为根本,把提高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作为中心任务,从而实现办学模式的转型。建立校企合作模式,推行联合办学、共建实习实训基地等创新举措。对实践教学环节加强指导和管理,经常组织以促进就业为目的的实习实训,争强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积极与企业建立沟通合作,实现让企业将学校作为人才培养中心,让学校将企业作为学生实训的基地,了解企业人才需求方向,针对需求改变课程设置和资金投入,构建以人才需求带动人才培养的校企合作互补、互利共赢的良性循环。

2、提高教育质量,改革课程设置

职业学校要认真研究社会就业率的变化和市场的人才需求方向,根据需设置调整各学科和专业的课程,对就业前景差的专业要减招或停招,对新兴专业和应用型专业的要深入研究加强建设,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增加课程的选择性,减少课堂讲授,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使教学内容与社会需求相适应,为学生提供更大的课程选择空间。针对实际工作需要,加大就业创业指导课,提高课程的实用性,强化学生的职业道德,鼓励和支持学生在获取多种职业资格证书,使学生毕业后能尽快适应岗位的要求。

3、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完善内部管理体制

转变人才培养方式,以培养创新型、实用型人才为主。将学生摆在教学的主体地位,通过创新培养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有机的相结合,帮助学生真正成为社会所需的人才。加强校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建立互聘互学、合作共享的机制,丰富教学资源,改变学生的教育环境。加大创业辅导教育,探索实现在校大学生的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相融合的有效实现途径,鼓励和支持学生自主创业。要打破旧的教师管理体制,废除“铁饭碗”、“终身制”,加大教师考评机制和奖惩机制,对考评成绩好、教学水平高、职业贡献大的教师要提高薪酬福利水平,对专业水平差、工作态度一般的教师要及时清理淘汰,建立优胜劣汰的环境氛围,逐步把竞争激励机制引入教学管理。同时加大教师的培训,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科研和服务社会的本领,优化教师队伍。

[1]文明.大学生“就业难”根源在于职业教育的体制缺陷[J].陕西省人民政府参事室主办《陕西参事》,2010(1).

[2]文明.大学生“就业难”的治本之策在于职业教育改革[J].陕西日报(责任编辑:赵婷),2010(2).

猜你喜欢

办学岗位职业
2022年将农村公路管护领域就业岗位稳定在80万左右
青春,在为国奋斗的岗位上闪光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森林消防通信岗位上的“蓝凤凰”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