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学生社团管理制度的人文性

2011-08-15

大家 2011年23期
关键词:高校学生社团管理制度

杨 月

随着近年来高校的扩招,大学生的数量逐年增加,校园内具备才艺和自身特长的学生越来越多,校园是学生展现自身才华的一个重要舞台。学校社团是集合学生爱好和共同文化而产生的产物,是学生自我完善,自我表达,自我管理的平台。社团在思想教育,学风建设,校园文明建设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是学校内一道动人的风景线。本文将对学生社团管理制度的人文性进行简要分析。

一、当代学生社团的现状和存在问题

(一)当代学生社团的现状

社团已经成为高校校园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团的规模和数量不断扩大,管理难度也在不断地上升。社团的类型繁多,活动的内容和方式也各有特色,随着高校学生对社会认识的不断深入,社团活动的内容也与社会活动相结合,使得学生在校期间能够更多地接触到社会,培养锻炼各方面的社会技能,缩小校园与社会的距离,使学生在步入社会时,能在较短的时间能适应社会,并融入社会。社团的活动内容和范围不再局限于校园,逐步延伸到了社会的各个领域,实现了从兴趣型向务实型的转变,使参加社团的学生自我完善意识逐步提升,并在社团活动中不断地完善自我,超越自我。社团在较大的程度上对学生进行培养和训练,让学生在校期间不会因为出现有才华而无处施展的现象,使学生的特长得到发挥并得到提升。当前社团还处于不断进步和发展中。

(二)学生社团存在的问题

社团在不断地壮大,人员混杂,缺乏有效的管理制度,使得社团秩序一度混乱。社团规模和数量不断加大,社团已经出现了优劣之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社团的发展,其中主要存在着以下一些问题。第一、社团结构不合理,发展不均衡。由于不少的社团是面向全校招收团员,各个学院各个系别的学生都蜂拥而至,社团领导者并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调配,规模不断地壮大,管理制度没有跟上步伐,而出现结构不合理,各个部门发展不平衡,使社团的整体能力下降,出现混乱和管理无从下手的状况。第二、社团活动缺乏专业指导,所受的限制较多,物质条件没有得到满足。虽然现代社团的活动内容越来越丰富,但是总体反映出文化底蕴不足而造成品味不足的现象。社团成员主要由学生组成,学校往往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社团得不到有效的服务支持,使得多数的活动都到制约,没能真正发挥社团活动的真正意义,是活动策划成为“一纸空文”。第三、社团管理制度不健全,社团内部秩序较为混乱。社团内的各项制度和方案几乎都是由学生自己规定,自己执行,相关的规定还没有形成完善的体系,一些社团相关事宜没有明确的规定和要求,目前社团管理趋向于一种放任自流的倾向。同时,社团内部结构松散,分工不明确,使得社团负责人的责任心

不强,导致内部秩序混乱,造成管理混乱,不利于学生的独立性和主动性的发挥,更不利于社团活动的开展。第四、继承与发展力度不够,社团缺乏可持续发展。由于社团的数量在日益增加,使进入社团和退出社团成为一件容易的事情,甚至于某些社团的招收成员没有任何门槛,在形式上进行一些简单的手续,随时随地可以加入或退出社团。内部结构混乱,没有正式的社团干部,所以在新老干部交接工作时,并没有把社团的重要事项交替到下一任干部,导致社团在最初时办得有声有色,几年过去以后,社团开始解体。主要原因应当归根到最初发起人,其只重视自己在任期间的活动,没有重视对下一任核心成员的培养,以至于在一些核心成员毕业离开后,社团一蹶不振,最后走到终结。既然社团作为一个大学生在校园里的大家庭,就需要大家的用心经营,使其成为校园里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

二、学生社团管理制度的人文性

人文作为人类精神世界的三大支柱之一,人文追求的是善,给人以悟性,在当代,我们的社会发展,社会进步,社会教育都需要人文。在确立社团管理制度时,要注意人文性,人文是人类文化的先进部分和核心部分,要求人们具有先进的价值观及其规范,要重视人的文化。不少社团在管理中,忽视了人文性的发展,导致社团没有得到多数人的拥护,缺乏群众基础,使社团无法从根本壮大起来。在社团管理制度中要体现人文性。

第一,要以人为本。社团需要领导人员,但是目前大多数的社团负责人成为核心人物,使其他的成员很少机会在社团活动中锻炼自己,展现自己的才华,这就动摇了社团的群众基础,使社团的基层松散。一套合理调整机构,使各个部门的成员都有机会在社团活动中展现自己的才干,维护团员的基本利益,让团员在进入社团后享受到应得的福利。学校也应当对社团进行扶持,加强社社团的整体文化素质。加强对社团领导的培养,正确地把握大学生社团建设和发展方向,把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团工作作为学校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学校整个工作计划之中。其实承担起对大学生的政治指导和日常管理工作,加强监督工作,给学生的思想文化作出正确的引导。

第二,尊重社团内部人员观念,实行民主化自主化管理。由于社团内部的重大事项都是由领导人员作出单方面的决定,并没有了解其他社团人员的意见,使社团活动在举办的过程中,人员缺乏积极性,活动办得无声无息。社团是由志同道合的学生纷纷聚集到一起而形成的群众心组织,需要核心的领导,但是在进行重大决策时,应当注意民主决策,顺应群众的心声,作出明智的决定,这样不仅能在社团管理中体现人文性,还能充分调动团员的积极性和自主性,从而使社团活动举办得有声有色。学校应当对社团管理进行指导,应建立社团代表大会制度,引人竞争,推进民主,孤立和倡导学生社团干部由会员直接选举产生,定期举办社团干部培训班和社团干部论坛,加强对社团干部的培训,提高他们的组织领导,个人素养,对外交际等方面的能力。对他们进行思想武装,开展具有校园文化意义的活动,提高学生的自主管理和自我完善的能力。

第三,要尊重社团人员的自由观念权利。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想法,都应该得到他人的尊重,并有权利发表自己的观念。在社团活动举办中,要征收广大团员的意见,发挥成员的自由观念,让活动蕴含的文化底蕴更为浓厚。学校应当满足社团提供物质条件上的需求,加大对学生社团的物质支持,建立专项的经费制度,鼓励学生走出校园,通过企业做广告宣传吸引社会赞助,或通过提供有偿服务的方式,为社团活动的举办提供物质基础,为学生的自由发挥的观念得到保障。把人文性与学生社团管理制度相结合,能保证社团有序有效地开展活动,利于社团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发展的舞台。

三、总论

当代学生社团的管理还缺乏指导,存在着不足。社团建设时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只有在高校党委的重视下,实现社团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和人性化,才能使社团蓬勃发展,在学生的教育培养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学校领导与社团负责人都应重视社团的作用,积极探索社团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努力开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局面。管理者应该完善高校学生社团管理机制,确保社团机制的正常运行,抓好高校学生社团管理的细节,加大对社团的精神文化,经济政治方面的投入,创造稳定、和谐的高校社团环境。

[1]张文学.高校学生社团发展现状及其指导[J].中国青年研究,2006.6.

[2]梁兆光.浅析高校学生社团发展中的问题及其对策[J].科技情报开发,2005.12.

[3]匡艳丽.高校学生社团的规范管理与科学引导[J].江苏高教,2002.5.

[4]王卫放.高校学生社团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青年研究,2004.7.

猜你喜欢

高校学生社团管理制度
缤纷社团
探讨企业内控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食品安全公共管理制度的缺失与完善评析
最棒的健美操社团
涉军中小企业管理制度创新探讨
K-BOT拼插社团
小议高校学生违纪处分制度
关于高校学生工作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