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探析

2011-08-15靳妍钰

大家 2011年23期
关键词:政治职业思想

靳妍钰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转型以及高等教育的日益普及,愈来愈大的就业压力是当前大学生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社会各界对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给予了更多的关注。如何通过科学、合理、高效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设计来引导大学生将思想政治教育有机地融入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当中去已经成为高校实现毕业就业指导的一项艰巨的任务。职业生涯规划的重点在于提升大学生的职位、工作等决策能力和自主高校解决问题的能力等,而思想政治教育则重大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的培养,并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整体提升,以便大学生能够以积极的姿态去面对日常工作生活中的挫折等。因此,本文主要研究如何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职业生涯规划中并以此辅助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等问题。

一、职业生涯规划在思想政治上存在的问题

(一)自我认知模糊

自我认知是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必先解决的问题,

同时职业生涯规划的前提之一就是要对自身进行一个比较全面客观的评价。目前,有很多的大学生对自己的认识不够全面,无法做到理性、客观地认知。多数对自我的评估是通过自己认知事物的角度来审视自己,或是通过老师、亲戚和朋友的评价来认识自己。这些势必会出现两种错误地认知:一种是过高的高估自己,另一种是过分的低估自己。这样会产生两种结果:一是求职期望值过高,职业定位在大城市,大企业,寻找高收入和高福利的单位或企业,而不愿去欠发达地区锻炼自己,这些会在一定程度上让大学生的择业观染上功利主义。二是,大学生对求职的期望值比较低,职业理想与现实的差距过大,而这种因素则会大学生的自卑情结油然而生,难以用积极的心态去处理好这些择业不公平现象,也没有足够的经验以正确的方法去处理好这些矛盾,从而这种因择业而产生的心理问题日积月累,严重影响到了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和职业前景的发展等。

(二)价值取向偏颇

现如今,大学生对职业的要求,不是更多地把自己的专业以及能力作为首要考虑的因素,而是随波逐流、盲目跟风。现在非常普遍的考研热,考公务员热正是反映了这一现象,学生不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选择职业目标,而是跟随其他人的选择。更注重收入是多少,看重权利和声望。毕业生不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选择职业,而是把未来的职业当做对想要拥有的房子、车子、品牌服饰的交换品。这样必将导致大学生的职业发展与个人的理想追求发生一定的冲突,给个人的职业发展、人生价值的发挥以及社会的发展都带来了一定的损失。

(三)生涯目标不明确

对于刚进入社会寻找工作的大学生而言,对自身职业生涯规划的制定还处于一个初级摸索的阶段,在这一阶段,需要根据自身能力等综合素质等来制定一个具备一定可行性的奋斗目标,并通过综合分析各种职业生涯的现状以及发展前景等,最终确定好符合自身条件以及现实因素的职业生涯规划。在《大学生就业职业生涯规划现状》调查中反映52%的毕业生对于想要进入的行业发展前景没有研究过,同时对于自己想要的职业生涯的发展前景、企业文化等各个方面知识背景都缺乏一定的了解,因此对自己的职业理想没有一个比较清晰的概念,因此在大学生择业、就业的实际操作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职业理想和就业结果之间的背离情况。

(四)职业道德欠缺

当前,受到不良思潮的影响和经济利益的驱使,社会思想观念产生了很大的变化,个别人为了谋取经济利益而舍弃道德观念,对社会责任的亵渎对社会造成了不会忽略的影响,并直接或间接地对大学生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同时意识的弄虚作假带来的诚信危机。一些大学生不严肃对待签约,在就业过程中这山望着那山高,明明已经签订了就业协议,但看到了更好的就业单位就随意毁约,不履行合同,产生法律纠纷,给就业市场带来了混乱。三是缺乏职业道德修养。不少大学生在进入到自己的工作岗位之后对工作确定一定的责任心、道德心等,不能以坦然、务实的姿态去认真对待工作。

二、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职业生涯规划的有效途径

(一)长期性和阶段性相结合

思想政治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贯穿这个大学阶段的教育,但是在不同的年级侧重点有所不同。例如在新生刚进入大学的初始阶段,思想政治教育偏向与辅助学生实现从中学到大学的完美转变,对大学生生活逐步适应并对自己有个全新的认识和定位,逐步进入对自身职业的探索阶段,并开始在老师的指导之下和自身的优势条件的基础之上开始认识到职业规划的基本要求和步骤。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探索阶段,需要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教育其树立理想、坚定的信念,怀抱一个爱国心、责任心并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等。其次要开展国情教育,使学生充分认识就业形势的现状及产生的原因,增强学生就业的紧迫感,促进就业其就业观念的转变;再次要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人生理想,分析自己的轻质类型、性格、兴趣和爱好,从而明确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奠定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指导学生根据个人、国家和社会的需要设计职业生涯的总体目标和大学各个阶段的发展目标。利用多种多样的活动形式如主题班会、座谈会以及职业生涯规划系列讲座等引导学生不断认识自我并定位好人生目标等。

(二)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

大学新生在行为上既有从众的特点,又有追求独特表现的倾向。因此,在职业生涯规划中的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运用因材施教的教学方面,实现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的有机融合。职业生涯规划中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开展主要通过学校组织教学、社会实践、各类社团和协会活动来进行。集体教育的方式在这个环节中表现得比较明显。对同专业、同年级的学生群体有一定的针对性,但对个体还不够重视,还没有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性,还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个体教育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是对集体教育的一种辅助和补充,可以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果得到有效的保障。个别教育的方式可以通过建立职业生涯规划咨询中心、建立网络职业生涯规划咨询网站等,可以对学生进行个别的自我能力倾向、性格倾向、理想评价,同时在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制定过程提供相应的政策咨询、择业咨询、心理咨询辅导等。

(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理论来自实践,又要为实践服务,这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一个基本原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且比较偏重于实践的应用学科,必须从树立起与时俱进的观念并充分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完美结合。而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当中,理论与实践显现出严重的脱轨趋向,过于理论化的思想政治教育难以融合到学生的日常工作生活中去,无法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意义和价值。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首先需要在观念上,落实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在内容上,可以激发大学生主动自觉自愿接受教育的渴望,可以有机地把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为大学生所接受。在教育方法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把专业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通过课堂讲授、课堂活动、小组讨论、案例分析、人物访谈、模拟面试、实习见习等多种灵活的教育形式,把外在理论艺术地转化为大学生内心的理想和信息。

[1]王沛.大学生职业决策与职业生涯规划[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2]王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M].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2006.

[3]杨长荣.职业、就业与职业道德[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

[4]赵敏.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思想政治教育[J].北京交通大学.2007.

[5]黎光宇.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坚持和发展[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07.

猜你喜欢

政治职业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职业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