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小企业诚信缺失的原因分析

2011-08-15李爽

群文天地 2011年10期
关键词:私营企业经营者诚信

■李爽

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增加就业、拉动经济增长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中小企业的诚信缺失已经严重制约其参与正常的生产经营和对国民经济各方面作用的发挥,本文运用现代企业管理理论,以中小企业的诚信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其诚信缺失的原因。

一、部分中小企业自身素质不高

其一、我国中小企业内部信用管理薄弱。由于历史等多种原因,我国中小企业自身规模小,设备、技术落后,管理水平低,政府扶持以及相配套的法律、法规缺乏,导致中小企业生存环境异常恶劣,在和大型企业竞争过程中,因资金、技术、管理、人才等短缺的制约,经营管理模式滞后,为中小企业一开始经营就铺好了制假售假、投机取巧、不守合同的温床。其二、我国中小企业经营者对不诚信行为的高度容忍。一些中小企业经营者认为在自已的企业经营中存在诚信经营规则,并认为经营讲诚信是重要的,强调诚信经营是中小企业应该遵循的价值观念。但是,在现实中,中小企业经营者对违反诚信经营行为采取高度容忍的态度,特别是对中小企业外部的领导者与客户关系中的不诚信经营行为的容忍更为明显。其三、中小企业对“诚信”准则的“自觉违反”。近些年,一些中小企业缺乏必要的诚信观念。对于违反诚信准则的事实,中小企业经营者也是知晓的,但企业的动机是自私自利,中小企业经营者为了眼前的利益、自身的利益宁愿选择不讲诚信,“自觉违反”诚信经营准则。由于以上这三种原因,造成中小企业自身素质偏低,为中小企业诚信缺失留出了巨大的真空,必然会造成中小企业诚信缺失。加上中国加入WTO之后,竞争更趋激烈,弱势的中小企业在挣扎中会肆无忌惮的破坏整个社会信用体系,进而导致中小企业诚信空前缺失。

二、舆论监督滞后

中小企业诚信既然是一种道德规范,依靠的是中小企业道德自律和规范的他律,通过社会舆论监督来发生作用的。但是由于目前舆论监督不到位,为中小企业诚信缺失提供了可乘之机。其主要是由于制度因素。在传统计划经济条件下,人们的经济交往的领域仅仅限于除君臣、家庭关系以外的地位平等的人的范围。信息传递基本上是处于一种垂直和封闭的状态。目前,我国公共社会信用体系还不完善,市场主体的信用记录绝大多数还是一片空白,使失信者得不到有效的惩罚,守信者也没有得到有效的奖励,导致中小企业诚信空前缺失。中小企业作为市场主体的一部分,它的道德状况直接就会影响整个社会的道德状况。使人们在认知中逐渐产生这样一种错觉,那就是不诚信已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一种生存手段,甚至是获得利益的一个途径,从而就会导致社会氛围恶化,必然就不能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

三、政府管理机制不规范

第一,政府职能的“越位”。虽然我国已进行了一系列市场化取向的改革,但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影响,政府尚未完成由市场的参与者向市场的管理者的角色转变。一些地方政府或行政主管部门过度干预银行贷款,以口头或书面形式为企业融资活动提供各种变相的信用担保,而当发生债务纠纷时,又推卸责任,这严重地削弱了市场功能的作用和市场法则的权威。如果政府既当制定规则的裁判员,又当追求特殊利益的运动员,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就会被破坏。定位越界、部门失范,只会滋养私营企业的惰性,使企业无责任感可言。

第二,政府职能的“缺位”。长期以来,中小私营企业在国民经济中一直处于弱势地位。这种弱势地位主要表现在:中小私营企业无法获得与国有企业同等的经济地位。因此,相对于国有企业来说,小型私营企业很难获得各级政府在资金划拨、税收减免、项口审批等诸多方面的优惠,这就使它们在生存和发展过程中面临着不平等的待遇。这势必会影响各级政府和行业管理部门对小型私营企业政策的制定、权能审批和提供协调服务的态度,又由于目前我国缺乏对中小私营企业产业定位的系统规划,中小私营企业大都集中在各地具有资源天赋和传统优势的产业,从长远来看,这是不利于中小私营企业自身的发展的,有可能造成中小私营企业之间或与国有企业之间的恶性杀价和过度竞争,使弱势的小型私营企业为了自身利益,选择不诚信行为。

四、信息不对称

中小企业的不对称服务折射出的是当前整个市场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各种不实产品、虚假宣传、硬性推销、假冒伪劣、糟糕服务等充斥市场,形式五花八门,手段极其恶劣,让消费者防不胜防。据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的消息,仅2010年上半年受理的消费者申诉就达30多万件,数字惊人。可见问题之严重。中小企业的不对称服务极大地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也扰乱了整个市场秩序,必须加以整顿。整顿中小企业的不对称服务要治标,更要治本。也只有治本,才能最终解决问题。从表面上看,政府监管力度不够、政治经济体制的不完善、法律制度的不健全、物质利益趋动等导致了这种现象的产生。但从深层次上看,是信息严重不对称导致中小企业行为上的失准。因为,在市场交换中的中小企业生产经营者与消费者所掌握的信息资源是不同的,中小企业生产经营者对自已的生产经营状况及其信贷资金的配置风险等真实情况有比较清楚的认识,消费者一方则较难获得这方面的真实信息。信息不对称使得中小企业生产经营者极有可能利用信息缺失甚至制造虚假信息来进行欺诈牟利。中小企业内部的信息不对称也会导致中小企业的失信问题。由于中小企业内部所有制和经营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使得经营者有机会从个人利益出发追求“短、平、快”,而不按利润最大化原则规范自已的行为。因此,中小企业不可能有建立信誉的积极性,最终导致中小企业的诚信缺失。

猜你喜欢

私营企业经营者诚信
明清珠江三角洲基塘区的田场与经营者
《经营者》征稿启事
美好生活离不开诚信
我们和诚信在一起
那一次,我把诚信丢了
Application of the Good Faith Principle to the SCS Arbitration Initiated by the Philippines Against China
法学院哪家最强
私营企业漏缴工会经费现象应引起重视
做一名聪明的集团医院经营者
私营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