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日本的祭祀

2011-08-15河北大学河北保定071000

大众文艺 2011年21期
关键词:民族传统日本

王 培 白 川 (河北大学 河北 保定 071000)

日本传统祭祀是为了供拜神灵而举行的某种仪式,日本祭祀各式各样,作为一个祭祀大国,日本的传统祭祀已经成为日本一种非常重要的无形的文化遗产。一年中每一个月份都有各种各样的祭祀活动在全国各地举行。男女老少,载歌载舞,场面十分热闹[1]。古以来,日本人就从各种自然现象中感受到一种神圣的力量,并把自然的这种力量尊为神,据说这就是神道的起源,源于神道的祭祀颂扬神的力量,通过与神的交流,祈求五谷丰盛、生意兴隆以及社区与家庭的兴旺[1]。

祭祀时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队伍以及各种各样的舞蹈。跳舞的女人居多,而抬轿子的则大多是男人。这种轿子被称作神舆。神舆中的豪华轿子是因为日本神灵乘坐的轿子而被崇拜的。

日本的传统民间祭祀,大多历史悠久,一代传承一代下来,举办的费用大多由企业和市民集资承担,很少有行政机构用纳税人的钱为自己做宣传的事情。在各种祭祀季节期间,行政部门的作用最多是起着参加祭祀活动的各方人士的服务,协调和沟通[2]。

中国也有很多的祭祀活动,大多源于上古祭祀,但是不少节日在后世的演变中,或融合成多重内容的综合节日,或发生了性质上的变化,只有祭祀的内容仍或多或少地保留了一些。但是与日本的祭祀活动比较起来,会显得具有现代感一些。在日本祭祀时你会看到他们穿着浓厚的民族色彩的服装,曾经在动画片中出现的古代日本人形象会再一次的呈现在你面前。

为什么日本会有如此多的祭祀活动,而且还会传承的这么完善呢?

我想是因为:首先,日本与其他国家有所不同,作为一个岛国与别的国家交流甚少也没有受到过别国的侵略。并且日本是一个单一的民族,也不存在民族矛盾民族纷争等问题。也就是说,国家内部处于安定的状态下无疑给传统文化与传统习惯的传承创造了一个有力的环境。而中国经历了漫长的封建时代堪称世界上经历封建时代最久的国家。封建王朝也经历了几代不同民族的君王的统治。其中元、清是少数民族所统治当时战争也频繁发生。再有中国地域宽广地区之间的流动也会相对较多,尤其是近代受到外国的占领与侵略。在如此环境激烈变化的状态下国民很难在同一个地方平静安和的生活总要受到战争迁徙等干扰。自然这样的环境也就不利于传统的文化与习惯的保存与持续。近代中国又经历了旧城改造使很多的古建筑遭到了破坏,以及文化大革命时期对传统文化精髓的鄙弃都使特色文化得以丢失。如今的中国国泰民安,但是却很难使传统的文化意识得到复苏。

其次,日本的传统文化得以很好传承的另一个原因是日本人的性格跟国民性。严格遵守法规是日本人的一个显著特征,他们认为自己作为日本人都有义务把先祖创造的文化传承下去,当然也有些人会认为自己不做的话会跟其他人不同会显得特别,所以也会跟大家一样去遵守去传承。

再次,在日本可以看到如此多的祭祀活动跟现代社会也是有一定关系的。日本人的勤奋是众所周知的。每天拼命地工作不管是体力还是精神都很疲惫。这时放松就显得尤为必要。祭祀活动时大家聚在一起说笑、舞蹈、快乐的吆喝把一天的烦恼都抛之脑后,当祭祀活动结束后人们又可以精神饱满的准备第二天的奋斗。

从日本祭祀也可以看出日本人对待外来文化的态度。日本的祭祀活动很早以前就受到中国传统文化传统节日的影响。例如,三月三号的女儿节和七月七号的七夕等,但是这些节日来到日本后也发生了改变。比如七夕是中国古代的节日奈良时期传到了日本,在名歌《万叶集》中就有提到[1]。七夕节传入日本后他们将本国的棚机津女信仰与之相融合,形成了他们独特的七月七日节。

日本的祭祀活动很多都来源于中国受到中国传统文化传统节日的影响,但是在如今的国内却很少可以见到这样的祭祀活动。我认为这是民族文化的反映,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文字、文学、哲学,有自己的风俗、饮食、宗教等,构成了有本民族特点的文化。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在中华民族过往的历史中形成的具有明显特色的传统文化。民族的传统文化具有了解历史、教育后人、凝聚国民、陶冶情操的功能。我们应该弘扬民族文化精神,加强民族文化意识,延续民族文化命脉,并积极吸取外来文化精华为创造与时俱进的民族文化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1]铃木章生《都市祭礼的传统和变容》[J].2011目白大学人文学研究.

[2]田中宣一《年中行事的研究》[J].1992樱枫社.

[3]须贺由纪子《自然娱乐与文化生活》[J].2011践女子大学生活科学部纪要.

[4]池田理知子《异文化交流入门》[J].2000有斐阁社.

[5]石井敏《异文化交流:从基础知识到实践应用》[J].1997有斐阁社.

猜你喜欢

民族传统日本
日本元旦是新年
探寻日本
MINORITY REPORT
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
《黄金时代》日本版
传承 民族 文化
被民族风玩转的春夏潮流
民族万花筒
清明节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