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实践角度看当代动画艺术的教育与学习
2011-08-15刘洋
■刘洋
从实践角度看当代动画艺术的教育与学习
■刘洋
动画自1906年诞生至今,经历大约一个世纪的发展,逐渐成为一个充满活力与神奇的产业,成为许多国家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在政府的积极倡导与支持下,我国各地(特别是沿海等大中型城市)动漫热持续升温,许多院校纷纷开设动漫专业、开设动画课程,各式各样的动漫培训机构也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与此同时,近年社会上却出现了一种令人困惑的现象:一方面,许多动画相关企业高声呼喊“动画人才匮乏”,难以找到能满足其发展所需的动画人才。另一方面,却又是大量高校动画专业毕业生“就业困难”,就业难成了困扰学生和高校的严峻问题。这已成为发展动画产业和高等动画教育必须重视和解决的问题。
一、我国当代动画艺术教育与学习中所存在的问题
我国动画艺术教育起步较晚,一直处于比较滞后的状态。不能给我国动画界提供高素质的动画人才,致使动画人才严重脱节,动画整体质量不高,创作队伍整体艺术修养欠缺。我国动画教育落后是制约我国动画产业继续发展的关键因素。
(1)人才培养认识上的模糊。当代动画与传统动画差异日渐增大,它在创作手法上、所集合的艺术门类上所包含的高新技术上都多于传统动画。目前,我国多数高校普遍采用的动画教育模式的主要缺点就是:不能很好地把握宽与专的关系,培养出的学生知识能力宽泛不实,深度不足,既不复合,也不精专。
(2)动画艺术与技术关系认识上的片面性。由于我国动画产业尚处于低端加工型的不成熟发展水平上,表现为对技术型人才需求量较大,使有些人的认识走向极端,过分强调动画技术掌握而忽视艺术培养。这使学生重视掌握技术而美术基础薄弱。另由于许多高校存在上述投入不足和教师掌握现代动画技术不足的情况,又过于强调艺术基础培养,而忽视必要的技术训练。目前许多高校存在这种情况,培养出的学生实践能力明显不足。这正是为什么动画企业认为毕业生不合要求的直接原因。
(3)动画教育与学习中缺乏实践所导致的后果。培养出的学生不熟悉实际制作流程,缺乏实际作品的制作经验。很多的学生经过几年的专业学习,仍然不能独立的制作简单的实际作品。所学知识的系统性、连贯性还不强,学生的实际制作效率较低,对技能的实际运用能力非常欠缺。
二、实践性教学成为当前动画艺术教育的发展方向
动画教育应充分考虑动画专业的延伸和发展,考虑未来社会的适应性,针对市场需求,制定以市场为导向的切实可行的实践教学原则,引导和推进动画教学的展开。动画创作尚没有完整的与时俱进的理论系统,制作理论系统的缺失导致了动画在学习时需要注重动画制作经验的积累,从积累的经验中去总结和提炼相关的创作理论。
(1)从教学设计上将教学内容进行科学合理地整合,拓宽社会急需知识层次的课程;从综合实践上加强应用环节的教学和训练,充分利用社会、市场、教师和设备资源,承接社会项目,将企业实务与课堂教学相结合,改变专业课程与市场脱节现象,将封闭性课堂教学转换为开放性教学。围绕核心能力的培养对相关课程进行整合,综合《动画造型设计》、《动画规律》、《动画制作》课程中相通部分和知识结构之间的内在关系,将三门课程整合为《动画创作》课程。科学设计各个教学环节,从捕捉动作关键姿势的速写入手转入角色设定、对角色动作节奏的控制、场景和声效的合成、后期特效编辑最终通过实训把握动画创作的全过程。
(2)动画流程与解决方案是紧紧围绕着产品的需求进行设计的。那么动画制作实践教学最好的方案也就是将生产项目引入到动画课堂,让学生在学习完动画专业基础知识后进行项目的生产实践。实行校企合作,采取项目引入的方式推动教学改革,有利于培养学生最为重要的实际动手能力。让学生在以实训项目为载体的学习过程中见到学习效果,展示自己的劳动成果,能极大地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培养他们的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营造出更为积极的持久的学习氛围。可以说项目教学是动画实践教学的合理有效方式之一。
(3)在课设置中重视实践教学,设置现场实习与毕业实习等课程,由此加强对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为了保证实践教学质量,建立上岗实践、教学管理、实习实训考核制度等,将教师的发展和实际工作能力纳入教师考核指标体系,严格用制度规范实践教学活动,实施目标驱动完善动画教学坚持实践教学原则,构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理论知识与技术实践相结合的课程组织模式,将主题设计纳入成片创作,采取承接项目(任务)、教师“带片”教学、实施目标驱动完善动画教学,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弥补学生在课堂学习的知识滞后于社会实际需求的缺陷,使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课程设置与市场形成互求关系。
三、结语
进行实践教学,是加强学生基本技能训练、增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关键环节,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手段。实践教学在知识的掌握与运用之间搭起了桥梁,在动画专业中进行实践性的教学模式,是提高办学质量、整和社会资源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当代中国动画产业质量的保证和发展的前提。
(作者单位:武汉纺织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