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传播媒介与地域音乐文化——以江西地区的赣鄱音乐文化为例
2011-08-15刘月雯江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江西南昌330022
刘月雯 谢 林 (江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江西南昌 330022)
随着生产力生产方式的改变,推进了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诸多方面的变革,音乐的传播媒介在不断拓展人类视觉和听觉的同时自身也经历一个由浅入深、由简入繁的发展历程。传播媒介大致有两种含义:第一,它指信息传递的载体、渠道、中介物、工具或技术手段;第二,它指从事信息的采集、加工、制作和传播的社会组织,即传媒机构。1传媒技术的发展,不仅对音乐体裁形式风格等多方面产生了重大影响,而且极大地改变了音乐文化生态环境。
赣鄱音乐文化既有民间民族音乐的传统特征又独具原生态音乐的本土性。江西音乐生态是独具原生态特点与红歌元素的多元民间音乐文化,然而民间音乐的创作群体因为生活的地理环境不一样,创作出来的音乐在形态和风格上也会有很大的不同。这种多元的特点是由民间音乐所处的社会形态和音乐传播方式所决定的,然而让我们不得不去思考的是:在现代传播媒介的环境下,这种独具地方特色的本土音乐文化传播的特征。
一、社会组织媒介机构与赣鄱音乐文化传播效果的“流行化”
如今以电视台和互联网为主的核心媒介机构在流行效应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由于他们在传播的时空领域里占着绝对优势,因此他们具有宣传和传播的先导作用和动力作用,即只要音乐传播机构对音乐进行传播运作,流行效应就很容易激发起来。这是因为传播机构的“舆论导向”作用在现代社会尤其显得突出和明显。2曾遂今教授将这种现象暂称为“齐桓公效应”,这源于我国先秦文献《韩非子》中的一段有趣的记载:
齐桓公好服紫,一国尽服紫,当是时也,五素不得一紫,桓公患之,谓管仲曰:“寡人好服紫,紫贵甚,一国百姓好服紫不已,寡人奈何?”管仲曰:“君欲何不试勿衣紫也,谓左右曰,吾甚恶紫之臭。”于是左右适有衣紫而进者,公必曰:“吾恶紫臭。”公曰:“诺。”于是日郎中莫衣紫,其明日国莫衣紫,三日境内莫衣紫也。3
在以上古文中我们可以清楚的明白,权威性对流行效应的导向作用。齐桓公喜欢紫色,百姓就跟着喜欢紫色,这就是激发音乐流行的“齐桓公效应”。
1.电视-江西卫视《红歌会》
播出时段:每晚7:35播出,时长120分钟(黄金时段)
2.互联网-《红歌会》
中国红歌会官方网站ht tp://hgh.cjxtv.com/
新浪网,优酷网,人民网等的宣传报道
3.无线电广播-红歌会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江西交通广播等的实况及大量评论文章
中国红歌会是江西卫视2006年为纪念长征70周年首创推出的大型电视活动。4随后在网络、无限电广播等核心媒介的参与下,使得红歌会在全国的选秀活动中脱颖而出,并且将红歌音乐文化又一次拉回大众流行音乐文化的氛围中。
红歌文化可以说源于江西,这是在江西独特的历史语境下形成的一条传统音乐文化。在现代化与科技化的今天,我们是否遗忘了曾经的经典呢?庐山、井冈山等等都留下了曾经革命的记忆,红色文化给江西地区的音乐文化带来了历史的血液。媒体人通过电视核心媒介的“齐桓公效应”,并结合特殊的选秀娱乐手段,将传统音乐又推向了流行的舞台。这种流行激发的“权威性”使得封闭型流行的红歌文化向开放性过渡,这些封闭在人们记忆里的音乐又开始大范围的流行。随着通俗歌曲流行的白热化,老百姓对传统音乐的需求变得更加强烈。同时红歌音乐作品本身就达到了艺术结构的优秀,其艺术价值时间上是永恒的,在空间上是无限的。
在音乐流行现象的内因结构有了不同程度的交集时,我们的电视核心媒介利用其权威性,控制着传统音乐文化的激发与抑制。这种媒介权威的力量将长时间作用于地域音乐文化的传播,并且出现不同程度和不同性质的传播效果。
二、工具或技术手段传播媒介与赣鄱音乐文化传播形态的“商品化”
在当代市场经济发展的中国,在大众传播媒介的作用下,赣鄱音乐不再是一种非物质的意识形态。反之,在音乐文化市场中,传播者开始用货币来购买等价的赣鄱音乐商品。赣鄱音乐文化以音乐生产产品的有偿服务的形式,赋予音乐文化“物质性的意识形态”和“商品化”价值取向。
1.唱片《江西革命民歌五首》
品种:老唱片/碟片-黑胶唱片-->胶木粗纹
属性:文革(67-76),小黑胶片,产地不详,革命歌曲,普通话,单件散曲,原包装,附有词纸,其他转数,
简介:75年,小黑胶木唱片。完整无缺
2.光盘DVD《原创中国红歌会》
产品尺寸及重量: 19 x 13.6 x 1.4 cm,200 g
出版社: 广东音像出版社
以上两种不同的音乐商品,均是以两种种不同媒介存储赣鄱音乐符号,并用具体的货币价格表明其交换价值。这些音乐商品在传播者的引导下,运用相关的音像设备将音乐生产成果还原出来,变成活生生的音乐。
赣鄱音乐文化独具生态的小众性,在大众传播媒介的介入下,转化为一种适应于工业文化发展的商品。这种商品同样具有双重价值,即使用价值与价值。马克思曾说过:“资本主义生产就是同某些精神生产部门如艺术和诗歌相敌对。”在马克思看来,艺术的商品化,实质上在打击艺术和扼杀艺术。笔者认为,商品化的赣鄱音乐文化可以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上达到完美而和谐的统一。在音乐商品的使用价值上赋予了音乐作品的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并且让这种价值具有时间的永恒性和空间的无限性。虽然以现代化的媒介再现了音乐,但是传统的赣鄱音乐文化价值在商品中得以体现,这样的音乐商品是外在形式的现代化与内在本质的传统话得统一体。
三、音乐表演空间媒介与赣鄱音乐文化传播形式的“产业化”
音乐表演空间(舞台、剧场、剧院、音乐厅),是音乐作品从观念形态变为现实的时空形态的最重要的技术平台。5
曾遂今教授曾经指出:“音乐表演的空间作为一种重要的音乐传播媒介,而音乐文化产业又必然是把音乐表演空间作为价值创造的杠杆。在价值创造的过程中,表演空间的文化创意,在不断地发展,不断地带动音乐文化产业的提升和价值的增值。”那么我们不妨把在音乐传播链上的这种特殊传播媒介与地域音乐文化相结合,让不难发现这种传播不仅与文化创意有关,而且是将传统音乐文化作为一种文化符号,更是一种品牌和文化产业。
1.江西景德镇乐平市的赣剧古戏台
中国的古戏台成为了中国早期最重要的音乐(戏曲音乐)表演空间,它发挥了音乐传播媒介的功能和作用,它是早期出现的音乐传播媒介。6赣剧古戏台不仅是中国古代音乐受众们接受赣剧和多种民间音乐的重要通道,还是无数江西地区艺人音乐唱奏表演面向大众、传播于大众的唯一技术手段和技术平台。
2.2008年《赣鄱谣》在国家大剧院上演
赣鄱音乐文化是在江西本土的地理形态影响形成的,它反映了本土的音乐生态。江西民俗音乐组曲《赣鄱谣》比较集中典型地反映出江西的音乐风格,具有浓郁的地方风格和地域色彩。音乐组歌以赣民俗为主线,充分整合民间曲牌,既有独唱、对唱,又有合唱;既强调原生态,又追求现代感。在原生态的基础上,按照现代音乐手段改编,从中折射出江西特有的传统习俗和文化生态。7
在这里,音乐表演空间作为一种传播媒介,让地域性的赣鄱民间音乐文化进行大众传播活动。这样的音乐传播使得原生态的音乐文化在现代化的空间中传播。也许会有很多人会去批判它破坏了音乐的生态环境,可是只有在这样的表演空间下,才能让我们的民间音乐文化从封闭性流行音乐过渡转化为开放性的流行音乐。我们不得不承认在剧院里听民间音乐和在原始乡村里听民间的感受是不一样的,但是具有现代手段的传播活动的价值是让地域性民间音乐转化为音乐文化符号,并将其符号传播到大众的耳朵。所以具有现代化得传播媒介不仅没有破坏音乐生态,而且以文化符号的名义让音乐传承并流行起来。
音乐表演空间媒介的现代化促进了传统民歌的演变,将传统因素与现代艺术互渗、整合和文化的重构。那么,把音乐表演空间的各个环节作为资源开发的对象,也创造出不同的价值。《赣鄱谣》具有现代特色的新型表演空间创意,将户外表演空间的原生态民歌搬上室内舞台。这种结合对音乐文化产业的价值创造获得新的提升,不仅可以拉动音乐文化产业中的唱片产业和媒体产业,还以打造“品牌”的方式,将地域音乐文化产业通过“音乐节”等不同形式传播于众。
四、结语
地域音乐文化像一条滔滔不绝的历史长河在整个华夏大地上流淌、传播。然而,随着现代化得加速,赣鄱音乐文化的发展空间有了重新的转型。现代媒介的飞速发展,使得有的地域音乐文化正在悄悄流逝。在今天,作为社会组织的大众媒介机构、工具和技术手段的传播媒介和音乐表演空间的传播媒介都制约和影响着地域音乐文化的传播。所以,我们更应该重视现代化媒介的力量,将现代与传统相结合,在保护地域音乐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要利用现代媒介的手段将他们带入现代化进程的行列中,从而最好的传播与大众。这种结合最终达到双赢的效果,正是地域音乐文化与音乐传播媒介之间的最佳定位。
注释:
1.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2.曾遂今.音乐社会学[M].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4.
3.《韩非子集释卷第二十一•外储说左上》.
4.http://baike.baidu.com/view/1105843.htm
5.曾遂今.音乐传播链上的音乐表演空间与文化创意[J].艺术百家,2010(2).
6.曾遂今.音乐传播链上的音乐表演空间与文化创意[J].艺术百家,2010(2).
7.http://new s.sina.com.cn/o/2008-10-10/030914552761s.shtm 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