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孤独者的语言——巴赫作品之概述

2011-08-15

飞天 2011年16期
关键词:巴赫创作音乐

于 红

巴赫出生于德国图林根省爱森那赫市的一个音乐世家。一生平平淡淡,虽然有一定的知名度,但同时代的作曲家中至少有六人比他名声更大,他在生前和去世后的百年里,基本上默默无名。他那博大精深的音乐随着欧洲资产阶级启蒙运动的兴起和早期维也纳古典主义音乐的诞生,被新的潮流所淹没,人们渐渐淡忘了他。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历史的发展,他的音乐价值逐步显现出来:他的音乐吸收了18世纪初流行的众多体裁、风格和形式,并且使其得到前所未有的发挥。和声与对位、旋律与复调,在他的音乐中保持着紧张却令人满意的平衡。今天,走到世界地,到处都能听到巴赫的音乐,诸多作品被列为学习曲目和比赛曲目的典范。

巴赫的音乐作品浩如烟海,他的创作涉及到了当时所有的除歌剧之外的体裁,下面分别概述。

第一,清唱剧。巴赫创作的清唱剧包括宗教清唱剧和世俗清唱剧两种。宗教清唱剧是巴赫作品中比重最大的部分。200首完整的流传至今,还有20首残缺不全。可以说清唱剧的创作贯穿了巴赫的整个创作生涯,从1707年的《悲剧》到1747-1748年的《正义之士随时会有一盏灯为他亮着》第二版。清唱剧的乐器编制各不相同,写作风格近似于抒情歌剧,咏叹调部分尤为相似。在教堂里的作品叙述性的部分占据较重地位。

宣叙调的清唱剧为巴赫清唱剧创作的大多数,它们运用了许多不同的结构。1730年写于莱比锡的作品最为重要。是用极其数学规律的作曲技法结合新教圣咏的歌词和当时的“教堂歌”创作而成。代表作为《歌颂上帝》《上帝是我好牧者》。

此外,巴赫还创作了许多没有宣叙调的清唱剧,比如《祝福归于天上之王》《眼泪,叹息,颤抖,悲伤》《歌声,扬起,琴弦,响亮》等等。

世俗清唱剧这部分作品保留的最不完整,如果这部分资料能够收集齐全,或许会给我们展现一个崭新的巴赫形象:对当时流行风格、生活乐趣十分敏感。“世俗清唱剧”并没有把宗教完全排除在外,只要不用于弥撒演出使用都可被看作是世俗的。如《悲之歌》是为萨克森公爵夫人克里斯蒂安.爱伯哈丁丧礼而创作,《愉快的普莱森城》是为婚礼而写,现只有人声部分得以保留下来。

巴赫的世俗清唱剧大多为祝贺生日、命名日或新年所写。当然也有例外,1734年创作的《咖啡清唱剧》就是一部不为仪式所创作的作品,是为纪念在莱比锡一家咖啡厅演出而创作的。与之类似的作品还有1726年创作的《决裂的复合》。

第二,宗教作品。在巴赫的创作中宗教作品如弥撒曲、神曲、受难曲的分量略次于清唱剧,作品构思宏伟,极尽了当时演奏的可能性,写作风格较平易近人。如果说清唱剧是巴赫种种艺术意念的实验室,那么这些宗教作品所展现出的技巧、意味、实验性就没有那么强烈,表达比较直接,易于接受。受难曲尤为如此,其歌词取材于新约《圣经》,加上宗教诗文和圣咏,可以让信徒做个别或集体的沉思。巴赫共创作了四五首受难曲,保留下来的只有两首《马太受难曲》《约翰受难曲》。《马太受难曲》戏剧性较强烈,其中有一段感人至极,如《满是鲜血和伤痕的头》。《约翰受难曲》略显严肃、朴素,不过也有极具表现力的女高音咏叹调。其中的合唱团是整部音乐的中心。受难曲是用来感动信徒的,为此,巴赫有意回避在创作技巧上做文章,而是选用简单的风格,即使使用赋格和对位段落,也是借表现力为乐曲增添色彩。

在巴赫创作中,路德教派圣咏的改编曲和宗教歌曲的数量也很可观,这使得巴赫圣乐作品更加完整,其中代表作有6首为合唱所写的无伴奏经文歌。

第二,器乐作品。巴赫为管风琴创作的音乐作品多半用于教堂,而以键盘练习曲为标题的作品集是给他孩子练习用的。有些作品是专门用大键琴来演奏的,如《创意曲》,巴赫将这些短小精致的作品集中成册;还有根据欧洲各地的舞曲连缀而成所创作的一些组曲,命名为《英国组曲》《法国组曲》。

1742年完成创作的《平均律钢琴曲集》在当时欧洲反应很好。两册各有24首,巴赫在每个调性上都写了前奏曲、赋格两首曲子。这套作品成为了现代和声的基础。《戈德堡变奏曲》是最重要的作品,该曲包括30段性质不同的变奏,技巧从最绚烂到最幽暗沉思都有。

在管风琴创作中,除早期创作的前奏曲和赋格外,还有一首《卡农变奏曲》。它来源于路德教派的一首圣咏,是巴赫晚年作品中结构最严谨、最精彩的一首作品。

除键盘乐创作外,巴赫也写了一些其他乐器的独奏曲。可以说器乐作品的创作倾注了现代技法和表现力。《无伴奏小提琴组曲》是首小提琴独奏曲,演奏难度极大,其中的《b小调组曲》因《恰空舞曲》而著名,当下,有很多改编版出现,深受欢迎。6首《无伴奏大提琴组曲》也非常好听,一件乐器演奏出许多声部,充分展现了巴赫写作复音风格的深厚功力。巴赫将这两首作品改变成琉特琴弹奏的曲子,后又增加长笛、低音提琴和大提琴,成为了一首室内乐作品,演奏至今深受欢迎。

第三,管弦作品。巴赫所创作的管弦作品流传至今的几乎没有,特别是1729年之后在莱比锡创作的那些作品,当时他在当地指导音乐社,但那段时间他创作了哪些作品无人知道。流传至今的只有1729年之前所创作的作品,多数是为科腾宫廷乐团创作的。1720年巴赫从中挑选出6首最好的作品献给勃兰登堡侯爵,命名为《勃兰登堡协奏曲》。作品中包含了巴洛克时期协奏曲的特色并展现了巴赫在华丽风格领域的领先程度。每一首《勃兰登堡协奏曲》所担当的乐器都不相同。第五号作品的主角是大键琴,作者写了一段很长的,技巧很艰深的独奏乐段,整个管乐团好像都停下来聆听独奏者的演奏,这项技巧叫做华彩乐段,日后在莫扎特、贝多芬等古典时期协奏曲中经常能听到。

第四,理论性作品。巴赫向来把秩序和比例视为绝对美的要素,以严格的几何数学法则为原则进行音乐创作。他在晚年更加强调这一点,所创作的作品非常抽象、学术性很强,他把创作技巧提高到了很高的程度,以至于将当时所注重的悦耳的要求退居其次。这些作品精彩所在就在于结构的严谨、对位的凝练以及和声的大胆。

为管风琴创作的《卡农变奏曲》《音乐的奉献》《赋格的艺术》这三部作品就是此类的典型代表。但是,三首作品在概念上是不同的。《卡农变奏曲》是用管风琴把由一个主题加以即兴变奏的技法再做扩充发展而来。《音乐的奉献》是1747年巴赫根据波茨坦以腓特烈二世御赐的主题在大键琴上即兴演奏,后来用各种对位法加以充实发展而来。这首作品是由管弦乐重奏,所使用的乐器可以变化。《赋格的艺术》巴赫生前没有演奏过,并且后人对此作品进行了不同版本的修改,由各种不同的乐器组合演奏。这首作品有着最复杂的赋格也有单纯的圣咏。巴赫生前没有完成这部作品,这首作品成为了他所有作品中最为晦涩难解的一首。

巴赫一生是书写音乐的一生,虽然起初他像一位孤独者默默无闻的进行音乐创作长达半个世纪之久,但是今天,巴赫已经成为照耀世界的巨星,闪烁着永恒的光芒。

猜你喜欢

巴赫创作音乐
《一墙之隔》创作谈
让人闻风丧胆的巴赫
我是听巴赫的
音乐
创作心得
音乐
一生都在争工资的巴赫
秋夜的音乐
创作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