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端午蒿香

2011-08-15南京吕娅南

辽河 2011年6期
关键词:艾蒿香囊青蒿

南京/吕娅南

端午蒿香

南京/吕娅南

那是童年的端午,在上世纪六十年代 。

人头攒动在霞光里,沾着露水的青蒿在端午的早市上散发沁人心脾的芬芳。

南山离家不远,800米的样子,从一座废弃的军营穿过去,绕过青青绿绿的菜田,苍翠的山就把小镇拦在了脚下。山坡上傲然挺立的松林,异香飘逸的山花和枝藤簇拥的灌木组成的奇妙王国是我心中永远的圣地。

家乡有个习俗,端午节家家户户门上悬挂的艾蒿须是当天太阳出来前上山采来的,带着露水的青蒿洁净、驱邪。记得那年端午的拂晓,我和邻居女孩结伴去采蒿。天麻麻亮,山坡上地气弥漫,远处白雾迷蒙,矮灌木枝叶和草丛上的露珠将鞋和裤脚浸得湿漉漉的,晶莹的喇叭花吐着嫩嫩的紫红,见缝插针长着的蒲公英花瓣一丝丝地发射着鹅黄。道旁刺猬似的松针倔强地拥挤在枝头,野桃树的叶片被我们的肩头弄得沙沙地响,树干上爬着青青的藤蔓,绿绿的柳条摇曳多姿,山野气息凝结着滴滴甘露,涤荡着吐故纳新的肺叶。我们手忙脚乱地辨别、采集散着苦香气的艾蒿。柔韧的长长的羽状蒿叶在脸颊上轻拂,叶背上茸茸的细毛在晨光里泛着白色,淡淡的味儿弥漫在空中。扛着一捆蒿走在回家的崎岖山路上,晨雾正淡淡地散去,远处是黛青色的山峦,沾着露水的青蒿趴在肩头一步步地远离了它的家园。我呢,则采撷了喜悦、希望和臆想中的平安。

仅有青蒿构不成完整的端午。早饭后,祖母将把缀着红丝线的花花绿绿的小鸡、灯笼、兔子状的香囊送给我,塞着香草、散发异香的鼓鼓的香囊是我渴望已久的。脖项上吊挂着这些小饰物,美丽无比、风光无限,还有那个年月难得吃上一次的甜枣粽子也是我垂涎三尺的食物。采蒿、香囊、粽子都是刺激我兴奋的因子。所以,端午节让我喜气洋洋。

童年总是和简单联系在一起,成长中纷繁的世事丰富着我们的头脑,后来才知道端午其实是农历凶忌的日子。两千多年前,屈原报国无门,悲愤绝望之极投入汨罗江成就了千古绝唱,后世为纪念这个高尚的灵魂,在他每年的忌日,包粽子、龙舟竞渡,家家门户插着艾蒿,孩子们身上佩带着花色鲜艳亮丽的香包。《楚辞》有这样的句子:“吴酸蒿蒌,不沾薄之”,“解佩攘以结言兮”,今人在物象上延续古人的行为,其中总有不解的情缘吧。农历五月初五这天,用粽子祭奠,用龙舟追寻远逝的灵魂,喻示着千百年来人们对正直美好的不懈追求,对真纯良善的执着向往。

屈原是个悲剧性人物,他用生命演绎的一曲爱国者的悲歌,让后人感受着浓厚的悲壮色彩,那茕茕独行的孤单,壮志难酬的哀怨,坚贞不屈的理念,哀民生之多艰的忧愤,在岁月之河熠熠生辉。可以说,高洁的志向与肮脏的现实的不可调和的矛盾造就了屈原人生的悲剧,也造就了他的不朽。

将来还会记起曾经崇尚的高洁吗?纯精神的意象将在何时凸浮于风雨苍茫的万丈红尘?其实,锈蚀了的是表层,大浪淘沙后的本真永远是我们深藏在灵魂的皈依。让我们永远记着屈原的句子吧:“路漫漫兮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年年都有端午,年年都有粽子、艾蒿香气的萦绕,但童年的兴味却难以再来。

猜你喜欢

艾蒿香囊青蒿
趣话香囊的文化意蕴
外治疗法
——香囊佩戴
五月雨
青蒿可退虚热
TREASURE TRAIL
端午的符号
采一把艾蒿回家
仲夏巧手做香囊
乡野里的青蒿
采艾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