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家和艺术作品与社会生活的关系
2011-08-15荩赵韶峰
荩赵韶峰
艺术家和艺术作品与社会生活的关系
荩赵韶峰
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艺术创作是对平凡生活的真善美的一种提炼,是对社会生活的一种心灵情感互动的反应。社会生活对艺术创作有着直接的影响,社会生活的积累,是一个艺术家的修养不可缺少的部分,丰富的生活体验是艺术创作的源泉,涉世的深浅会直接影响看问题的深刻程度,这种思想情感与文化修养则决定艺术作品的格调和品位。艺术创作不仅仅是对现实社会生活的重复,而是一种提炼和概括,当艺术家从事艺术创作的时候,他已经有了自己独特的艺术主张,他已经在赞成或者反对什么了,在这个意义上艺术创作也是一种社会行为,这种行为已经对社会的进程产生某些推动作用,艺术家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辅相成的关系。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来分析认识他们之间的关系。
第一,社会环境对艺术家的影响。艺术创作的主体是艺术家,艺术家是社会的组成部分,艺术家必定受到一定的社会制度和社会生活,一定的民族文化及一定的世界潮流与时代精神等因素的影响,艺术家所创作的作品就反映出不同的情感、思想或不同的人生观。
艺术家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国度,他的艺术作品都多少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生活和文化特征,艺术作品必定顺应着那个时代潮流,也必然创作出具有那个时代特征的艺术作品。
艺术家必定与政治发生关系,“从国家政策来说,它必定要对文化(包括艺术)制定政策,用以规范社会文化(包括艺术)活动,不同的国家政权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对文化的管理可能采取差别很大的政策,可以是很民主宽容的,也可以是专制严厉的。中国的青铜器和古埃及的建筑物,都是奴隶时期的产物,而充满生命活力的“掷铁饼者”则是雅典民主制的产物,中世纪欧洲艺术称之为“神学的奴仆”,这种情况和当时政教合一的封建统治分不开。一般来讲,在其他因素类似的情况下,比较开明的政治形势,较多公民权利的民主制度总是有利于艺术的繁荣、艺术家的发展的。古希腊的雅典共和国就是这方面的例子。但是也不尽然,有时残酷无情的压迫所燃起的反抗的怒火,反而灿烂的照亮艺术发展的道路,19世纪的俄国就是这方面的例子。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艺术家也必须要有较好的经济基础,才能够全力投入到艺术创作中去,才能够有更饱满的热情,创作出高质量的艺术作品,艺术作品就是艺术家生产的精神产品,精神变物质、物质变精神,精神与物质具有不可分离的关系,没有基本的物质基础,是生产不出精神产品来的,试想,一个艺术家如果经济拮据,生活没有依靠,连最基本的生存条件都不具备,或者说温饱都没有解决,哪有钱购买创作必要的材料?更不会有这个闲情逸致谈什么艺术创作了。荷兰绘画大师梵高对艺术执着追求的精神,达到如醉如痴的地步,但因他的艺术作品不能转化为财富,导致一生穷困潦倒,精神痛苦不堪。西班牙画家委拉斯开支贵为宫廷画师,作品深受王公贵族赏识,像他的绘画作品就反映出画家本人生活环境带来的优越感。伦勃朗不同时期的自画像从着装到精气神充分反射出个人经济基础的兴衰。经济基础好了,当然会给艺术创作带来更好的条件,艺术家的地位与价值也相对更容易得到充分的体现。
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决定了人们的审美趋向,很大程度影响了艺术家的艺术表现形式,比如说唐代以肥为美,那么当时画上的美女都是很丰满的,甚至影响到了书法,比如说当时最著名的书法家之一颜真卿的书法就是肥得离谱,乃至后人称其的字为墨猪!到了明清时期风气大变,美女也苗条了,字也秀美了。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样板戏更是社会意识形态对艺术创作影响的鲜明例子。
第二,艺术家对社会的影响。艺术家对社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艺术作品中典型的艺术形象对社会生活起到的作用,即艺术的社会功能或社会作用。艺术家的艺术思想、艺术形式通过艺术作品潜移默化、寓教于乐的对人们的思想意识产生影响,关于艺术家对社会的影响可以归纳为艺术作品具有的认识作用、教育作用和审美作用。
艺术往往通过典型的艺术形象反映出一个时代的生活和当时人们的精神面貌,欣赏者则可以从不同的艺术作品中认识到不同时代、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具体生动的生活情景,以及生活在那个时代中的各种人物形象,了解他们的性格特点、思想感情和精神面貌,从而认知现实、认识历史。过去的时代已经远逝,但只要有艺术作品留传下来,后人就可以通过这些作品了解当时的社会状况。我们可以从阿尔塔米拉的洞窟壁画中认识原始社会的狩猎经济;可以从莫高窟壁画中比较全面地认识从十六国到宋、元各个历史时代的社会生活、风土人情以及经济、政治、军事、文化、宗教的情况;也可以从马王堆汉墓帛画中认识我国早期封建社会的文化、信仰和统治阶级的奢侈豪华的生活。
艺术的认识功能还体现在艺术的表现形式中,即语言形态中。这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首先,艺术作品一旦被创作出来,就具有了超越时空的可能性,不同时代的历史,不同民族的精神也就会因此有可能被保存下来,成为后人认识的对象。其次,艺术的作品形式,比如说它的风格样式、结构特征等也可以成为人们认识一个时代、一个民族、一个主体精神面貌的依据。比如说我们能从古埃及与古希腊的雕塑风格样式的巨大差异中看到两种不同社会制度、思维方式、宗教信仰的不同视觉表达形式。所以,我们不仅能通过艺术作品所描绘的对象来认识世界和历史,而且也可以从艺术表现的方式中认识一个民族的精神和一代人的生活等方面的内容。
艺术的教育功能,是指艺术作品能够对人们起到思想净化和道德教育的作用。优秀的艺术作品,总是在帮助人们认识生活的同时,也教育人们对生活采取正确的态度和看法,培养人们美好的道德情操。艺术之所以能产生教育作用,是因为艺术家们在创作过程中,不仅反映现实,而且还会对现实生活做出评价,由此提出自己的理想和愿望,表达自己对人生与世界的体验和感受。因此,艺术家往往也是思想家,他总是用自己的思想去影响欣赏者的思想,用自己的道德观念去影响欣赏者的道德观念。无论他是否自觉地这样去做,他作品所具有的这种思想教育或道德教育功能却是客观存在的。
艺术的教育功能在不同的艺术种类和形态中有不同的侧重和表现。我认为,从整体和最根本的意义上来说,艺术作品的教育功能,体现在它能使人们对自然、社会、人生、他人与自我采取的一种态度。这种态度首先意味着对人类社会中美好事物的热爱,对真善美的追求。其次,这种态度包括对生命的崇敬,对苦难的同情,对罪恶的愤慨。总之,艺术的教育功能体现在各个方面。
关于艺术的审美功能,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论述。首先,在艺术的认识、教育作用中,实际上已包含着审美的作用。比如说艺术作品中表现出来的对自然的热爱、对生命的崇敬本身就已有审美的因素。其次,从艺术作品的形式角度看,艺术的审美功能更是体现在不同的艺术形态中。比如说服装设计,不仅使人们有着美的外观,而且能使人们心情愉悦和舒畅。再者,在纯粹为了人们的精神享受而创作的艺术作品中,包括优美、崇高、怪诞等多种形态,它们给人们的审美享受与实用美术有很大区别的。事实上,正是艺术形态的丰富性和各自的特点,使艺术在整体上对人们的生活发挥其巨大的审美作用,影响着人们的社会生活,也影响着大多数人们的审美需求,对人们的审美起着一定的导向作用。
赵韶峰,许昌学院美术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