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左翼思潮背景下的张天翼写作

2011-08-15王振顺

群文天地 2011年10期
关键词:张天翼左联小包

■王振顺

左联文学主张和创作的错位,使得多数左翼文学作品呈现为一种肤浅的理论依附;由于张天翼等人的努力才使得左翼文学在形式和内容达到了表里如一的统一。

二三十年代的左翼作家对文学的评价是以作家是不是表现阶级观为标准的,甚至像鲁迅和茅盾等这样的大作家都受到“惟自己是革命文学正宗”的批判。他们认为鲁迅是过时的,茅盾是小资产阶级的歌唱者。其实他们是忽视了现实主义的写作思想,不懂得暴露旧事物就是为了能够彻底地扫除束缚中国发展的旧事物。自然这与提倡革命文学青年的年轻气盛无不相关,也与当时党内左倾思想的严重不无关系。后来的左联在某些方面基本不像一个文学团体了,因为属于左联的成员都要上街发传单,喊造反的口号。当然我们并不否认深入社会对于作家的重要性,但是一个文学团体像一个政党那样去做,已经失去了作为一个作家联盟的性质。这样的情况下,蒋光慈退出了左联,郁达夫被开除,鲁迅也时不时与左联内部的人闹矛盾。

当然我们可以从左翼作家自身的出生背景来解释左翼的有些作品内容等与其主张的错位原因,但是也不能离开处在背景位置的这个繁华而又复杂的城市因素。李永东先生在其《租界与三十年代文学》一书中条分缕析了上海的租界文化与左翼文学的关系。我们由此可知,租界化的上海具备产生左翼文艺思潮产所必需的社会阶级构成模式,然而我们却发现这样的模式并没有被左翼人士很好的嵌入文学的写作中去。具体说来出现了大概如《租界与三十年代文学》书中提到的几种错位:1)思想主体和文本风格的错位。2)调侃的话语与观念的消解。3)叙事安排上的避重就轻。这样的错位并不是完全不可取的,因为错位倒丰富了左翼的文学风格。这几乎和左翼作家开了个玩笑,他们要求文学应该写无产阶级和压迫阶级的矛盾,用阶级论的主题来主导文坛,然而他们的错位倒造成了某种程度上的多样性。这恐怕也是文学意外的收获,真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的历史安排”。

我们接下来要说到的讽刺作家张天翼,就是在上面已经描述的左翼文学背景下加入了左翼文学团体的。张天翼在年轻作家里的崭露头角,为世人所熟知,不能不归功于他能够将个性和共性巧妙地结合起来,并且着重通过自己的个性来展示左翼文学的共性。我们谈到的这种共性,并不是上面提到的左翼文学失误方面的共性,而是他对左翼文学真正的集体性主张的把握,并把这种把握转化成多姿多彩的文学创作。我们把这种文学创作的多姿多彩与其他左翼作家的“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式的文学创作相比,可以知道张天翼的左翼文学创作没有这样曲线式的过程。我们也应该指出,并不是张天翼的作品都是很完美的,身在左联和上海,难免是会沾染左翼文学的某些错位或者说是上海的风气影响下的文风等等。

张天翼早期是林纾的信徒,到大革命时由于苦闷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再到最后信仰共产主义,成为左翼文学新人。这样的思想意识的转变就好像“作了一番百米跨栏竞跑”。这期间的作品相应来说实现了三个跨越,即:带宗法制意识的伦理之情(《三天半的梦》),颓废享乐的思潮的超越(其实这里还是有张天翼的痛苦的挣扎在其中的,大革命的失败使得很多知识分子接二连三的被抛进惶惑的漩涡,面对这种挣扎,不同的人选择了不同的道路。张天翼的《从空虚到充实》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了自己的选择),第三个对“革命+恋爱”模式的超越(如《二十一个》)。

现实主义是鲁迅一直坚持的创作原则,张天翼的作品在这一点上是继承了鲁迅的风格,这与起初左翼攻击鲁迅的立场是截然相反的。现实主义要求如实观察社会,真实表现人生。最为人称道的是张天翼的讽刺小说。张天翼的讽刺是以突出和夸张人物的性格,或者通过矛盾冲突来达到讽刺的效果。《包氏父子》中老包的望子成龙的心情与小包的向上爬的不学无术的行为的矛盾,显示了老包的悲剧。这样的对小包性格的夸张刻画,使得读者能深深感到小包的悲剧和小包自己对自己的残忍。当然我们说物极必反,这样的夸张好像在一定程度上并不是件好事。我们在指出张天翼超越一般左翼作家的时候,也发现了张天翼缺陷。过分的夸张和突出技巧使得张天翼在塑造人物上有多少有点失真。在众多对张天翼这方面缺陷探讨中,王晓明先生的《过于明晰的世界》这篇文章说得最为形象和深刻。

天翼的讽刺效果是与语言特色相得益彰的。张天翼和老舍一样喜欢和下层人民打交道。他在“都市中认识不少商人,小手工业者,流浪汉,小学教师,无论地主,码头工人,仆役,学徒,兵油子,机器工人……”这样的广泛接触底层人民,使得张天翼的写作内容和题材能够广泛并且深入,而且能够准确把握他们的心理和语言以及口气。他大量运用民间语言到作品中去,赋予了作品一种明快活泼的气息。

结语

在左翼内部左倾思想严重的情况下,张天翼却能摆脱这种不良影响,为左翼文学的单调中加入了丰富,吹进了一股爽人的凉风。左联曾多次组织讨论“文学大众化问题”,然而左翼一般的作家只是实现理论的形式化阐释,具体的创作却是不能实现。张天翼从文学内容到语言层次基本上是实现了左翼的文学理论要求和主张。张天翼是左翼文学的中坚,因为左翼,他实现了大众化的理论,也因为张天翼,左翼在主张和创作方面的偏颇错位也能做到尽量的纠正。

[1]张天翼.张天翼文集 [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3(7).

猜你喜欢

张天翼左联小包
“左联”党团书记考论※
黑暗中努力
宝葫芦的秘密(二)
四十年“左联”研究情况流变新见
——以《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为例
宝葫芦的秘密(一)
宝葫芦的秘密(三)
小包生活
鲁迅人格就这样渐高渐大
花花小包
小包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