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创新型建设
2011-08-15阿丽叶木
■阿丽叶木
21世纪是一个高度信息化的时代,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渗透,使图书馆的传统服务方式受到了极大的冲击,传统观念和体制已不能适应读者对图书馆服务的更深层次的需求。而高校图书馆作为教学、科研的重要支撑,作为社会的信息中心,进一步开展多功能、全方位的现代化信息服务就成为其存在和发展的基本保障,更深、更广的信息需求也使得高质量的信息服务建设成为高校图书馆不可忽略的建设重点。
一、当前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面临的新特点
图书馆信息服务是指图书馆利用信息资源,以文献服务、检索服务、指导服务、参考咨询服务和用户教育服务等为主要内容,针对教学、科研、生产以及其他大众化的信息需求所开展的各种服务性活动的统称。伴随着高校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及高校图书馆网络化、信息化、数字化的进程不断推进,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面临了一些新特点:
(一)信息资源多元化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及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文献载体不再单纯是印刷型的,大量的信息以高密度无序的电子形式存储,电子数字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已经成为图书馆馆藏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环境下的信息资源比传统的检索工具更趋向多样化,可向读者提供参考资料的信息源涵盖在广阔的互联网资源内,从而极大地丰富了可供服务的信息源。磁带、录像带、软盘、CDROM光盘、应用软件、多媒体等形式给读者获取知识也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网络环境下的馆藏资源实现了“现实馆藏”和“虚拟馆藏”真正融合。
(二)服务模式专业化
高校图书馆专业信息服务,与一般信息服务相对而言,是图书馆专业馆员运用专业知识,面向具体学科或专业进行的深层次高级信息服务。深入调查学科的特征信息,充分掌握用户需求信息是做好学科建设信息服务工作的前提。基于数字信息技术的专业化信息服务模式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是网络定题信息服务模式,继承了传统的专题跟踪服务知识性与专深性相结合的服务特点,开发定题信息服务技术系统。第二种是学科导航信息服务模式,它以学科导航系统作为信息服务的平台,实现自建的学科导航与其他高校、其他信息机构、其他学科导航的链接。
(三)信息服务人本化
人本化的核心就是以人为本,崇尚自然,尊重人性,一切从人的需要出发,追求人的全面发展。图书馆的发展过程,就是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的过程,也是图书馆信息服务人本化的过程。在我国,随着图书馆现代化步伐的加快,人本化的进程也不断加快,高校图书馆纷纷推出个性化服务。所谓个性化服务就是针对不同的读者采取不同的服务策略,提供不同的服务内容。开展个性化信息服务是为了更充分地利用图书馆的专业资源,满足用户的需求,提升服务质量。
二、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建设存在的问题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社会网络化程度的不断提高,高校师生对图书馆信息的提供能力、服务深度和广度的要求也随之提高。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建设在这种新形势下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
(一)信息资源供需矛盾
信息资源是提供服务的基础。如果自身占有的信息资源非常有限,要想给读者提供满意的文献材料是不现实的,这就造成了图书馆信息资源的供需矛盾,具体表现在:首先,馆藏数字化资源有限。图书馆网上信息资源的重要源泉之一就是自身把馆藏资源数字化。目前,大部分高校图书馆实现了网上书目查询功能,但是全文数据库却很少,开发的资源不及馆藏书目。其次,网上归类资源有限。充分猎取网上所有资源进行归类,是扩大信息占有量的主要渠道。一般高校图书馆在信息资源的整合过程中,只做到把本馆的文献揭示出来,而读者在深度的查阅后,也未给后来者留下任何痕迹。第三,信息资源反馈障碍。一些读者对图书馆网络信息服务方式、内容、运作机制、信息资源建设情况了解不够,缺乏利用现代信息的知识与技能,与信息服务部门存在信息反馈障碍,制约了读者对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
(二)缺乏信息服务社会化理念
现在的大多数高校图书馆依旧沿袭传统图书馆的建设模式,在运作机制和管理体制上还是很落后,缺乏动态的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图书馆馆员信息服务的积极性还没有完全调动出来,工作中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传统落后的管理保守思想,另一方面还无法解决深层次信息开发与服务产生的经费问题。许多高校图书馆的信息服务对象范围狭窄,仅仅是对本校师生开放,没有达到向全社会开放的程度,没有打破了高校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的对抗壁垒,缺乏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社会化的理念,其主要工作徘徊在低层次的阅览服务的水平上,没有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使现代高校图书馆所需要的科学的质量管理与效益管理出现脱节现象。同时,社会服务行业的激烈竞争也给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这就影响了高校图书馆为读者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三)馆员素质亟待提高
目前,我国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无论是思想观念、知识水平,还是业务能力都远不能达到一个现代图书馆馆员的高素质要求。从信息服务方面来看,图书馆专业人员数量少,服务的观念比较淡薄,整体业务素质偏低,倾听读者意见和信息反馈的能力不足,对读者需求的前沿信息缺乏全面了解,使信息提供滞后,甚至挫伤读者利用信息的积极性。我们还缺乏一批具备较高的外语水平,掌握现代化管理知识,熟练操作现代化图书设备的硬件维护人员。
三、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建设的创新举措
(一)优化馆藏资源结构
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正由传统的以印刷型资源为主向以印刷型资源、电子信息资源并重的方向转变,合理的馆藏资源结构成为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的重头工作。优化馆藏资源结构就是要加强各种载体文献资源的深度开发和利用,要根据不同读者的层次需求,制定科学的资源采购方案,保证馆藏资源比例适当、结构合理,突出信息资源的专业性、学术性。馆藏资源结构的合理化还要兼顾学校本科生和研究生课程的教学与研究信息需要、一般学科与重点学科信息需求、科研机构目前研究方向和可预见研究方向的信息需要,实现电子数字信息与馆藏印刷型文献优势互补。
(二)建立资源共享系统
网络信息时代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加强不同高校之间的馆际合作,以建立资源共享体系的方式为读者提供服务。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简称“CALIS”)就是一个面向网络环境的文献信息共享服务系统,通过这个系统可以实现不同院校公共检索、馆际互借、协调采购、文献传递、联机合作等功能。各高校图书馆可以充分利用这个公共网络平台及时地发布馆藏信息,相互提供网上文献传递、预约外借及参考咨询等服务,以实现信息资源的最优化,更好地为读者提供优质的信息服务。
(三)培养高素质馆员队伍
提高馆员业务素质是保障图书馆信息服务质量和管理服务水平基础。要实现优质的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建设,必须培养一支专业化、职业化的高素质队伍。第一,注重馆员的业务学习,定期聘请有关专家来图书馆讲学,提高馆员业务知识和服务观念。第二,建立图书馆数字化信息服务行为规范评价机制。评价不仅是有效的监督手段,实际上也起着导向和激励作用。通过制定激励政策和评价机制,可以有效地对图书馆员进行管理,有效地制止信息服务主体的行为“失范”,有助于提高图书馆员服务的质量。
(四)开展多种形式用户教育
网络环境下拥有极其丰富的信息资源和现代化的检索设备,但是部分科研人员和学生的信息检索能力不强,对各种载体形态的检索工具的使用方法不熟悉,缺乏必要的网络知识,往往只能面对丰富的网络信息望洋兴叹,不能充分利用。所以说,高校图书馆应该广泛开展对用户的培训,这是一项非常有现实意义的信息服务建设工程。这项建设工程的开展可以采取多种形式,比如公开网络电子版检索方法,开设信息检索选修课,开办怎使用搜索引擎和数据库检索工具的讲座等。
(五)加强建设特色数据库
各个高校图书馆应该根据本校的特色专业和特色研究方向,将本校特色文献数字化,建设符合自己专业特色的数据库。特色文献可以包括本校师生所编、所译、所著的学术著作,发表的学术论文,学士、硕士、博士的优秀毕业论文,以及本校主办的学术会议的文献资料,出国人员带回有价值的文献资料等等。各个高校还可以根据自己学校的专业特色,专门设立教学视频库、重点学科专题库、常用软件下载分类库等。这样不仅方便读者获取文献,以提高信息资源的利用率,而且有利于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