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白龙卓舞的仪式性探析

2011-08-15普布永措

群文天地 2011年17期
关键词:快板仪式舞蹈

■ 普布永措

玉树素有“歌舞之乡”的美称,在其众多的的民间歌舞中,玉树“卓”舞因其古老性、仪式性而独具风格,它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沉淀着玉树藏族社会丰富的历史记忆。其中被誉为“玉树卓舞之冠”的白龙卓舞粗狂豪放,稳健大方,既表现出强烈的自娱性、又兼有非常重要的仪式性功能。本文试图以白龙卓舞为例,对于蕴含其中的仪式性展开进一步探析。

一、白龙卓舞仪式性特征

白龙卓舞仅在通天河岸的称多县白龙村流传,表演者均为成年男子,其风格粗狂豪放,稳健大方,气势流畅。表演中动作舒展粗犷,舞姿矫健生动;注重顿挫变化的音律,长袖飞舞,步伐协调;讲究大起大落,但又不失平稳持重;充分彰显出男子高昂的气质。

白龙卓舞不同于一般的民间舞蹈形式,它是经过高僧大师们的精心改编、创作后由民间百姓表演,其主要表现内容以宗教为主,其目的是人神共娱、弘扬佛法、祈求平安。它不仅具有民间歌舞的参与性和娱乐性,更兼具宗教仪式的严肃性。在几近全民信教的藏族地区,这种仪式性很强的祭祀舞蹈则在一定意义上成为人们信仰的载体,认为跳卓舞不仅是锻炼身体、娱乐,同时也是修法、增强功德的修行,并且能够祈福消灾。白龙卓舞与其宗教祭祀仪式浑然一体,其舞蹈在形式和风格上与特定仪式的环境、情绪、目的相吻合,可对仪式参与者产生生理和心里的效应。从整体来看,白龙卓舞的音乐、舞蹈、队形、服装等各个方面也深深地烙上了仪式的印记。

(一)音乐

白龙卓舞音乐采用无乐器伴奏的纯人声清唱,整体乐感庄重、热烈,也不乏抒情与流畅。乐曲分慢板和快板两部分,卓舞慢板悠长,反复多变;快板短暂、稍纵即逝;这种悬殊的比例突出强调了慢板,从而凸显其舞蹈的庄重性。整体具有浓郁的地方风格和肃穆、凝重的宗教仪式色彩。

白龙卓舞的歌词深奥简练,辞藻优美,其内容多歌颂神山、佛法僧三宝、格萨尔王、吉祥八宝及雪狮、孔雀等,以颂扬佛法威力、祈祷吉祥如意为主题。卓舞的唱腔悠长,歌词中韩大量衬词和长腔,难以听懂、理解;旋律有大量的装饰音,节奏自由随意,给人一种无限的时空坦荡的感受。仿佛“任何具象的语言都会限制其神圣性”。这样的唱腔在藏族的祭祀活动中很为常见,营造出一种古朴、庄重,苍凉、悲悯、深奥不测的宗教仪式氛围。

(二)舞蹈

白龙卓舞一般分为序曲、慢板和快板,其舞蹈整体风格质朴、内敛,庄重肃穆。从体态来看,卓舞的体态强调上身略向前含,双肩微前扣下沉,胯部和腿部的保持外开,腰部和膝盖呈松弛状态。即便是快板,动作幅度加大,也始终保持含胸平视或俯视以传递出虔诚、庄重之意。面部表情和眼神的变化几无,讲究含蓄情绪不外放。同时,也普遍认为,不论快慢板,始终保持稳健,庄重的舞姿才最能传递卓舞的独特韵味。

舞蹈开始时舞者分为两半圈围成一个不闭合的圈左搭肩顺次站立,由卓班带领先重读对唱一段较长的无伴奏散板式的卓切作为序曲。而后,卓班迈步,其他舞者相随,渐渐拉开队形,变成圆圈,徐徐起舞进入慢板。慢板动作讲究腿部动作,换脚换腿动作要有沉稳、粘连之感,有平步行进、三步一抬、后撤前踏、后踏、四步翻身转、前撩、进退撩步、交替撩步、左右撩腿换移重心等步伐。手臂动作由手带动袖子一般做前臂单举、搭肩、上撩、双臂向下后分等,一般抬臂不超过头部,虽然也长袖翻飞,但手臂与头呈山字形,古朴自然,颇具岩画古风,回身转时双臂微展,似雄鹰展翅。整个慢板动作脚步缓慢、稳健、重心缓移、膝微颤、略含胸、臂低抬,展现出一种拙朴、内敛、庄重、肃穆的舞蹈氛围。快板舞姿突变,节奏明快而铿锵有力。最典型的动作是“双跺”——右脚跺地左脚紧跟呈丁字位脚跟蹭步,重心落右脚,身体顺势左转。腿部基本动律的“双跺”再加上袖子的“抛洒”及配合胯部的“开、拧”就形成快板的各种舞姿。流动中,以胯的拧、开、构成人体的曲线美、继而起带动上身的腰、胸、肩的作用,被强化了的胯的动律变化目的在于使藏袍的下摆和腰间垂下的穗子舞动起来,而形成卓舞快板“洒脱浑放”的独特美感。

(三)队形

从队形来看,卓舞的队形路线始终是以顺时针方向围圆圈而舞,不能逆行。这也是佛教教义的体现,藏传佛教认为读经文、寺庙、神山、神湖等顺时针地转经、磕头,能增强佛心,脱离恶趣。这种队形变化与行进路线与他们日常生活中转经筒,绕寺庙、向右旋的方向也是是一致的。久而久之,这种承载着文化观念的“有意味的形式”转化为藏族人潜在意识的审美态度。这种“围圆而舞”的形式在先民社会的舞蹈形态中术语普遍形式,在人类尚处于原始社会时就已经出现。对于民间歌舞来说,亦只有围圆的方式能够使舞蹈周而复始,无限往返,在面对面的向心而舞中,感受到仪式中集体的凝聚力量。

(四)服装

卓舞的服饰从材质到色彩,每一样装饰物都有“讲究。”并由于其承担着颂扬佛法、祭祀神灵的仪式职责,和“依”舞较为轻薄、鲜艳的服饰相比,其服饰强调面料质地的厚重,色彩的质朴,内敛,不要求华丽,以突出卓舞的神圣、庄重。藏袍质地为绛紫色藏毛呢,厚重、宽大、袖长且博,垂下可及地,襟长过膝盖。腰间束红腰带,自肩部和腋下斜交叉紫红、金黄色彩带,彩带象征五彩花朵,供奉佛法僧。藏靴为红色平地自制靴,靴面为红氆氇、黑条绒镶黑牛皮,靴底由四五层牛皮制成,镶9颗钉子,打地有声响亮。腰饰为藏式腰刀,鞘上镶红珊瑚,有尚武之意。头发结辫盘于头,缠红缨穗,项链穿三颗珠子,两边为两颗天珠中间是红珊瑚珠,耳带红狐狸毛。

除此以外,为了体现卓舞的神圣和庄严的仪式性,只能由中年男性传承,禁止女子传唱和表演。表演者还必须是村中没有劣迹的,虔诚信佛的村民,在跳有几年“依”舞的经验后方可参加跳“卓”舞。并且在跳大型的卓舞之前,一般要煨桑祭山神,同时要保持身体的洁净。这都足以看出卓舞浓郁的宗教意味,以及其中仪式性的限定,人们将跳卓舞和诵经、参佛转经等活动一样,看成是一种理想的修为活动。

二、白龙卓舞的仪式性功能

白龙卓舞与其他舞蹈一样,也是为了发挥功能而存在的,以舞献祭,祭神愉悦是其舞蹈的最终目的。它丰富多彩的舞蹈形式是祭神愉悦的重要载体,而其虔诚的民族信仰也是舞蹈艺术得以存活而又兴盛不衰的根本所在。作为其传达信仰的仪式载体,白龙卓舞借助其独特的动觉感和节奏感渲染仪式的氛围,营造出一个直感而神秘的空间。它通过象征性或表演性的方式在特定群体或文化中起着相互沟通的作用,具体地说在人与神之间,人与人之间沟通和交流,在娱神的同时也达到了娱人的目的。

白龙卓舞作为一种祭祀仪式舞蹈的另一种重要功能表现为一种凝聚力。在整个祭祀舞蹈仪式中,个体通过集体的仪式舞蹈融入集体中,人们将相互依赖、互勉互助的群体情意铸融在共同的歌舞之中,在这种整体的仪式氛围中,舞蹈的节奏和律动不仅使人成为整体,而且也用共同情感把个体的舞者联系起来。此刻的白龙卓舞显然已经成为民族文化符号,成为民族认同的标志,成为联结藏族人民与其文化的中介勿,唤起人们的集体记忆和社会记忆。当人们合着统一的节奏,踏着统一的步伐,做着统一的舞姿,感受到的不光是一种自身的活力,更多的是整体的动力和强大,作为其中的一员,有一种集体的认同感的自豪感,从而增强民族或族群的团结和凝聚力。

猜你喜欢

快板仪式舞蹈
浅谈快板的创新与发展
为快板艺术正名
仪式感
仪式感重要吗?
舞蹈课
快板艺术形式及其发展路径
校园舞蹈 多姿多彩
Talking strategies
卷首语
开营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