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凤凰涅槃、浴火重生:楚文化与湖北当代壁画艺术的创新

2011-08-15胡兰凌

群文天地 2011年22期

■胡兰凌

湖北地区的壁画创作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自新中国建立以来,湖北当代壁画艺术善于吸取并融合独特的楚地民族文化艺术面貌,并随着国家经济和文化建设的不断深化而在自我调节中发展,越来越宽广地面向社会的各个层面,在一批杰出艺术家的努力下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在艺术上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蕴含当代科学精神和技术进步的湖北当代壁画艺术正充满勃勃生机地走向复兴与发展的征途。

一、炽热深沉,楚文化的缤纷世界

从《楚辞》到《山海经》,从庄周梦蝶到“宽柔以教不报无道”的“南方之强”,南部中国由于原始氏族社会结构有更多的保留,依旧保持和发展着绚烂鲜丽的远古传统。在意识形态的各个领域,仍然弥漫在一片奇异想象和炽热情感的神话世界中。表现在文艺审美领域中,就是以屈原为代表的楚文化。屈原在其作品中描绘了一个既鲜艳又深沉,充满浪漫激情的缤纷世界。

屈原的《天问》是“仰见图画”而书就,诗中170多个问题所涉及的宇宙天地、山川神灵、古史传说等等,实际上就生动描绘了楚国先王宗庙壁画的内容。

魂兮归来!东方不可以讬些。长人千仞,惟魂是索些。十日代出,流金铄石些。

魂兮归来!南方不可以止些。雕题黑齿,得人肉以祀,以其骨为醢些。蝮蛇蓁蓁,封狐千里些。雄虺九首,往来鯈忽,吞人以益其心些。

魂兮归来!西方之害,流沙千里些。旋入雷渊,麋散而不可止些。幸而得脱,其外旷宇些。赤蚁若象,玄蜂若壸些。五榖不生,藂菅是食些。

这里用词激宕淋漓、异于风雅,形象丰富奇特,充满原始的活力、狂放不羁的意绪和无羁的想象在这里驰骋。《离骚》、《天问》、和《楚辞》的《九歌》、《九章》、《招魂》以及《九辩》、《招魂》……,正是一个马驰牛走、鸟飞鱼跃、狮奔虎啸、人神杂陈、饱满、充满着非凡活力和旺盛生命而异常热闹的万千世界,进而构建了整个浪漫的楚文化体系。历史是一条割不断的长河,楚文化的地域文化以自身的特性与内容,不仅有着巨大的亲和力和凝聚力,还为当地人民提供了重要的精神载体,体现了地方文化所特有的品质特征和人文精神。楚文化丰厚的历史积淀亦为湖北当代壁画创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化素材与丰富的创作源泉。

二、鸿蒙初现,《楚乐》的传承与创新

随着国际交往的增多,艺术思想和形式得到更多的交流,改革大潮激荡着人们的意识,推动艺术的创新。随着经济建设和城市建设的发展,宾馆楼台,博物馆等公共建筑的兴建,建筑为艺术家们提供了绘制壁画的场所。壁画创作应之而兴盛。与此同时,在湖北地区考古学上的重大发现,一大批形制优美、风格独特、铸造精致、纹饰瑰丽的楚国文物被发掘出土,也直接影响到湖北地区壁画艺术的创作,使湖北地区当代壁画艺术创作具有浓烈的楚文化特征和独有的艺术风貌。湖北本土的艺术家们开始对中断了几个世纪的壁画创作进行新的探索,艺术思想和技巧也更加成熟。于是呈现鲜明的楚文化特色与强烈的时代气息的壁画作品应运而生。一批大型壁画群以崭新面貌出现,使楚地悠久的壁画艺术重放异彩,引起国际国内的广泛赞誉。

《楚乐》也就是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诞生的。1979年,唐小禾先生及夫人程犁为武昌东湖宾馆的宴会厅创作了陶板壁画《楚乐》。这幅大型壁画以1978年随县出土的曾侯乙墓中精美绝伦的编钟、编磬、楚瑟、建鼓以及由丝、竹、木等组成的大型乐队为创作题材,演奏楚乐的舞蹈形象则是作者从舞蹈人佣、漆绘、画像砖中捕捉加以艺术创作而来。生动地再现了古代楚国歌舞交响、舞姿飞扬的优美场面。艺术家把握了楚国这个浪漫主义王国如醉如狂、豪放不羁,由神话、诗歌、音乐、舞蹈交织构筑的审美心理,在一支具有三楚雄风的庞大乐队伴奏下,以翘袖折腰、散花群舞、五彩缤纷的壮观场面的主体画面,以深邃黝黑的陶板背景,衬托出波澜起伏的歌舞旋律,在金碧辉煌的楚国乐器周围,音波袅绕,形象众多又不相互重叠,整体气势夺人。

《楚乐》在第六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上一举获得金质奖,引起巨大的社会反响,成为湖北地区当代壁画艺术兴起的发端。这一时期,湖北富有代表性的壁画作品还有以楚地历史故事为表现内容的还有蔡迪安、伍振权等画家为汉阳晴川宾馆所作的《赤壁之战》,由徐勇民设计、湖北美术学院师范系集体制作的《关羽在荆州》等,在表现《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和故事方面体现出的楚文化艺术特色亦属湖北当代壁画创作中的佳作。

正如丹纳在其著作《艺术哲学》中说的:“任何艺术形式的发展,主观上都离不开两个条件,纵向的是继承,横向的是借鉴。”湖北的壁画艺术发展也是如此,但是又具有不同于其他门类的特征,一般艺术形式的发展都是在学习、实践一种表现方法,相当长时间之后再发生变化,而湖北地区的当代壁画创作从一开始就出现一种全新的面貌,既看到传统的文化,同时也兼具西方美术思潮的影响。

三、浴火重生,《火中凤凰》的生命礼赞

二十世纪80年代中国美术最重要和影响最为深远的现象就是现代主义艺术运动。艺术家开始追求一种独立的人格意志,其结果也就会形成各种反映艺术家个人特色的艺术风格。在1983年第一期《美术》杂志上,展开了关于抽象艺术的讨论,这次讨论是关于自我表现和形式美的进一步深化,从形态上看,所涉及的是艺术形象的变形,进而升华到具体形象的抽象化。这次讨论也开启了国内艺术思潮由具象绘画和现代抽象绘画学术的探讨。抽象并不是情绪化地表现自我,艺术表现的主体并不是简单的复制和修正视觉形象,而是在抽象化的形式中凝聚了艺术家的主观感受。这种演进的艺术造型语言与民族文化的深厚情感融为一体。

湖北的艺术家们自然也敏感的察觉到了这一艺术思潮的变化,反映出的艺术探索直接体现在作品上。在1986年,唐小禾、陈犁为荆州博物馆创作了磨漆壁画《火中凤凰》,在90平方米的墙面上,画家以表现性的形式语言绘制了七只神鸟在火中翻腾、自由翱翔,体现了对古老璀璨的楚文化精髓的传承与创新。这里可喜的看到,《火中凤凰》艺术形象虽然是源自于楚地出土的帛画《人物凤图》与《人物御龙图》中的凤凰形象,但已经历了艺术家的再创造,在传承的基础上有了全新的突破。如果说,楚乐里表现的画面还停留在直接借鉴曾侯乙出土青铜器文物的造型样式,是一种艺术的“再现”。而《火中凤凰》则体现了由传承转化为创新,由具象转化为抽象的艺术探索,显示了一种沉淀了美学意念的巨大跨越。这只有当现代精神与传统文明相互撞击时,才会获得这样深沉的灵感。表现了艺术家没有满足于一种简单程式化的重复创作,而是对当代壁画艺术的表现形式开始新的思索和挑战式的尝试。

此时,湖北当代壁画艺术已经具备丰富的表现方法,并且有很强的求新意向。从绘制方面,已经有了传统国画、油画、丙烯等类型。从绘画与工艺结合方面,已经有陶瓷壁画,磨漆壁画、木雕、彩锦、大理石、花岗岩浮雕、铸铜等。如彭述林、崔炳良、董立、雷必农、陈君凡等人在1990年为新建的湖北省图书馆外墙创作的锻铜壁画《求索》,在160平方米的墙面上,以锻铜材质刻画楚文化中凤凰的形象,同样也是几近抽象化的凤凰图形,在主体的周围铺陈着竹简,恰如一个知识的海洋,这幅壁画将古老的楚文化与现代造型特色结合起来,并与壁画所属的图书馆建筑形成有机统一。

湖北当代壁画艺术家们利用现代工艺技术,与现代建筑同步融合,有新颖的表现形式。在想对较短时间内取得巨大进步和不断有所突破,壁画中表现的装饰风格,引起更多的追求与探索。不再是靠概念化,机械的挪用,拼凑模仿来完成,而是高水平的艺术概括与创新。

四、天人合一,《天籁》的宇宙之声

艺术家进行的壁画创作并不仅仅是一个孤立的现象,也不只是艺术家在寻找新的表现手法时的创作行为,而是属于整体社会思想解放的一部分,是新时期文艺运动中重要的一翼。从90年代中国前卫艺术的发展形势来看,无论是架上绘画还是观念艺术,本土化、社会化和回归传统是重要特征。日渐频繁的国际学术交流使表现主义,包括立体主义等众多艺术思潮被引入到国内。在内容上表现自我、个性解放的追求,语言形态是具象的、自由的、审美的和个性化的。表现主义在本质上不仅仅是反映新的视觉关系,而更多是一种个人意志和精神层面的表达。这些当代绘画艺术的思潮也直接在壁画创作中显露出来。

1996年为湖北省博物馆编钟馆设计的十五件铸铜组合壁画《天籁》,成为唐小禾、陈犁壁画艺术全新的突破。编钟馆的设计,建筑师为了使人产生楚国高台建筑的联想,采用了高峻的锥台式四坡顶式样。其内部为两层八面体的回形空间,中间陈放着曾侯乙墓出土的的青铜编钟。序厅壁面装置《天籁》与这样的建筑空间环境对话,从尺度和形式上都在强化它升腾的动态,使整体建筑的空灵感更强,具备“周流乎天”的景观。楚文化的上可穿云,下可入地,从横驰骋,人神交融的宇宙观意识是其显在的精神特征。在造型艺术作品中,创造了大量的天宇饰纹:卷云纹、勾云纹、连云纹、云气纹、星云纹等。它们象征着的是雷、云、气、水、霞、闪电这样飘忽不定,无拘无束,飞扬流动的生命,一种大气盘旋的宇宙景观,一种天上、人间、地下的关照方式。

《天籁》的创作一方面是在楚文化的民族传统中寻找具有表现力的艺术形式,在古朴单纯的构造中凝聚了人的意志与美的表现。另一方面,从西方现代艺术的成果中吸取灵感。使作品同时具有民族性和现代的双重特质。同时运用大量的象征性手法,在视觉语言上以具象的、可描述的造型,隐含着带有象征意义的人文系统。从中我们似乎可以看到从蒙德里安、马列维奇的那种纯构成的抽象艺术样式,这些干净、整齐、由直线和曲线构成的抽象青铜管体从表面上看似冷漠、单调,实质上却包含了艺术家对当代艺术与民族文化怎样融合的勇敢探索与艰苦尝试。

同样优秀的壁画作品还有楼家本夫妇在黄鹤楼的最高层创作了巨幅重彩壁画《江天浩瀚》。这组壁画气势磅礴、豪放壮丽。比如额枋上的长卷《长江源流图》,从青藏高原冰消雪化的溪流汇聚成长江之源起,经过旖旎多姿的神女峰,到烟波浩瀚的洞庭湖,辗转万里东入海,奔腾咆哮不复回。中间最大的一幅《浪淘沙》,以石绿为基调,用金线勾勒出长江的漩涡激流以表达一泻千里的磅礴气势,作为华夏民族历尽艰辛而百折不挠的精神象征。

在时间跨入到新世纪之际,湖北当代壁画艺术的创作在艺术风格方面,形式面貌更加多种多样,与前期优秀作品比,已经不再满足于停留在简单的对楚文化的简单借鉴、挪用,而是富有开创性的与艺术家自身个性结合,呈现出一种开拓性的全新艺术面貌。楚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邈远的神话图景,始终突显着中华民族本土的音调:在一个琳琅满目、无色斑斓的形象系列中所蕴含的浪漫主义,天真狂放的古拙气势,它自始自终地影响着本土壁画艺术家们的创作活动。湖北当代壁画艺术的发展正在一批优秀的艺术家带领下,也有了更为多样化的面貌和不同层次的格局。

[1]李泽厚.美的历程[M].三联出版社,2009.

[2]易英.中国现代美术思潮[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