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贵州苗族原生态舞蹈“锦鸡舞”的艺术特征

2011-08-15欧光艳黔南民族师范学院音乐系贵州都匀558000

大众文艺 2011年14期
关键词:锦鸡芦笙舞者

欧光艳(黔南民族师范学院音乐系 贵州 都匀 558000)

前言

锦鸡舞是苗族的象征,它具有浓厚的生活兴趣,强烈的工作氛围,深庄严的宗教,独特的艺术特色的民族感情。它不仅深受本族人民的喜爱,也是本族人民用于联络国内外各民族人民的情感友谊、团结合作象征的管簧乐器,是于歌、乐、舞为一体的文化艺术形态。

一、苗族“锦鸡舞”的形成

“锦鸡舞”是苗族的原生态舞蹈,因其服饰和舞姿模仿锦鸡而得名。居住在当地的苗族同胞,通常在每年的重大节日举行了隆重的吹笙跳月,敲响了鼓,跳起了“锦鸡舞”,以纪念祖先,让他们能自由、和平和快乐的记忆起美丽的锦鸡。跳锦鸡舞时,风领导男女然后舞蹈,形状排列在管,又沿着逆时针的圆圈舞。到四个步,六个步,然后转身,根据膝盖的自然摆动的舞蹈的基本特征,开始第一步左脚,左一步向左轻脚步,右脚贴近左,然后一步一步右脚,左脚右脚齐,然后一步离开,再一步左脚,右脚跟上。每跳一步,而自然颤抖着对自然开放两岸膝盖,双手的节奏,悠闲地摆动,如锦鸡翅膀,扇动翅膀时,非常漂亮。体现了人与自然友好的前景和生活条件和谐的精神,苗族人民是温和娴静的,发展是值得继承。

在漫长传播的过程中,“锦鸡舞”不断的演变着,经过作家和艺术家重新创作后,其舞蹈动作在数量上丰富了许多,使“锦鸡舞”,在民间在此基础上良好的发展更具有生命力。

二、苗族“锦鸡舞”的艺术特征

苗族“锦鸡舞”的艺术特征主要集中体现在其内容形式和服饰上,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使得舞蹈动作更丰富,更具生命力;锦鸡服饰的装点,使“锦鸡舞”形象更为生动,使舞蹈更为优美。

(一)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苗族“锦鸡舞”在苗族人民的社会生活中起着不同的作用,具有宗教、民俗和文化娱乐等多种性质,按其活动内容和性质,可分为祭祀性、习俗性、礼仪性、自娱性和表演性。

1.祭祀性

祭祀性锦鸡舞,舞者多为中、老年人,一般是在木鼓、铜鼓的伴奏下跳的。播放长达三英尺的大芦笙章羽。在过去,这样的芦笙只有在杀牛祭祀时跳的舞蹈。庄严、肃穆的气氛,表现出尊重和记得祖先,同时运行平稳、缓慢。

2.习俗性

习俗性锦鸡舞有两种。第一种多在月明风清之夜的环境下进行,通常苗族人是每年过“花山节”时才跳。这是一个聚会的青年男女选择配偶的婚礼当天,跳锦鸡舞天的“跳花”或“跳月”。苗族这种作法山寨古称,通常有“跳月”月亮场或“跳花”花场。这种形式主要是以芦笙吹歌传情,因此舞蹈动作幅度不大,舞步也并不复杂。第二种是在跳舞时,手臂、身体前倾,向前跳沿圈,动作比较简单。这个数字在舞蹈共同参与到十二,水平形成三,四米长直立方形之一。

3.礼仪性

锦鸡礼仪舞蹈,其不同的活动内容,使得有不同形式的活动和特点。主要是具有新居落成的跳跃和行动,气氛热烈欢乐的节日活动等特点。一般舞者舞蹈,在教会更以示祝贺。在葬礼仪式上,红腹锦鸡舞的作用主要是哀悼死者和安慰遇难者家属。在这种情况下,除了在入棺仪式上穿过棺材跳,其他动作冷静和克制。

4.自娱性

锦鸡舞的舞者,因为年龄、性别不限,所以参与的人数众多,通常在草坪、山坡大坝和开放空间的活动。锦鸡舞自娱从经营特点来看,可分为“踩”和“跳”两种。其中,“踩”的轻微弯曲的膝盖,并配有节奏向前行进分歧;“跳”是一动力脚落地后,不仅将下肢颤抖和蹿踢,还可作为自然景物的上半身。前一种娴雅、端庄,后一种柔和、潇洒。这种锦鸡舞有两种常见的活动形式:(1)男人吹芦笙,男人和女人先一人一圈,然后周围的女性吹芦笙舞者围在中间,在节奏加强,轻轻摆动身体团团和舞蹈。有的地方还有高达丈余的特大号芦笙和各种长短不一的芒筒(一种用大竹筒制造的低音簧管乐器)在旁伴奏;(2)项以举手铅芦笙舞的一对,大家跟着周围的演奏旋律,改变了领舞者和舞蹈动作循环。

5.表演性

锦鸡舞蹈表演,通常在节日或运动成绩或观众的方式聚会。在一些村庄流行芦笙队的比赛中,车队在玩芦笙音乐的数量集体单位的地方,声音是美丽的,动作和步法丰富,舞蹈的时间设置耐用。这类锦鸡舞的动作以矮步、蹲踢、旋转以及腾跃等为多。这种竞技一般都不设规定动作,每个芦笙手都有施展个人技艺的机会。有些运动是改变的行动,迅速和激烈的已知的节奏,以完成一些高难度动作,赢得更多。表演性锦鸡舞的内容十分丰富,通常是以两种形式来表现,第一种以炫耀高难技巧,如“巧喝酒”“蚯蚓滚沙”“滚山珠”“芦笙拳”和“过门坎”等,第二种以模仿禽兽的习性、神态,如“牛打架”“斗鸡”等。运用这两种方式,来博取观众的喝彩或以表现出生活的谐趣引人入胜。比如“巧喝酒”是在与一个装满一杯米酒长椅集,然后周围的长凳边吹的舞者,跳舞、喝酒的腰侧。“滚山珠”是打了向前和向后滚动芦笙边边缘,或倒置,金字塔和其他活动。“芦笙拳”的一种独特形式,芦笙舞的舞蹈的伴奏和指挥者,剩下的男、女舞者在他们有时相互穿插其他不时下命令的冲压对打,有时吹到手杖上的一朵花。“蚯蚓滚沙”是膝盖后面的舞者在板下,然后拉直走向的轴线,一边玩一边跳芦笙舞。

(二)锦鸡服饰的装点

生活在深山密林中的锦鸡,全身漂亮的羽毛是百鸟无法相比的,身上的羽毛色彩为头青、颈绿、身红等。苗族姑娘以不同颜色的丝线,对锦鸡羽毛进行仿照,使各种不同刺绣图案的服装穿在舞者身上,宛如锦鸡一样美丽。其中,上衣是对襟衣领,较为贴身,腰缠两寸宽的花带,前搭一块绣花片,后搭数条五彩绚丽的长至脚踝的长花带,形象较为贴切,犹如锦鸡尾部多彩绚丽的羽毛。身穿七寸超短百褶裙,脚穿翘尖绣花鞋作六步转身时,裙摆向外翻飞,百褶裙脚边的洁白羽毛银波荡漾,脚边花带一飘一闪,使裙上和裙尾的绣花和花带得到最大空间的展示。而且女舞者个个绾发高耸,头戴打制有数只锦鸡的银花,颈戴银项圈,胸配衅腾银盘。随着芦笙曲调的快慢节拍,在舞蹈基本步伐中微颤的双膝使头上的锦鸡银饰跃跃欲飞,银角花冠一点一摇,犹如锦鸡漂亮生动的羽冠。事实上,也有早期的“锦鸡舞”被进行了再创作,作家或艺术家对其进行创作后使锦鸡的服装得到了更好的展示。

“锦鸡舞”服饰装饰锦鸡,使“锦鸡舞”的形象更生动、更美丽,优雅的舞蹈装点,使之更轻便、美观,和锦鸡的“锦鸡舞”更贴切。苗族人民,正是因为这种古老而简单的美好情怀与强烈的追求美好的事物,对生活与自然的爱和渴望爱情,才使我们现在看到了完美传输的“锦鸡舞”的服饰艺术。

结语

锦鸡舞,是一种深厚的历史传统和文化遗产,至今仍是苗族人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艺术审美价值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为了更好地使苗族“锦鸡舞”得到发展,很有必要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探讨锦鸡舞的不同侧面,尽量挖掘它的美丽,把握其艺术特色,使“锦鸡舞”这一民间舞蹈在艺术建筑和旅游事业的发展中发挥更全面的作用。

[1]阿土.苗族锦鸡舞[J].贵州民族研究,2009,(02).

[2]田玲.对苗族“锦鸡舞”的认识[J].凯里学院学报,2009,(08).

[3]韦士勇.来自天边的舞蹈:锦鸡舞[J].西部论丛,2009,(08).

[4]吴平 黄小梅.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苗族锦鸡舞[J].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2010,(09).

[5]陈卫中.贵州丹寨:锦鸡舞[J].中国民族,2009,(07).

猜你喜欢

锦鸡芦笙舞者
无臂舞者 原住民的呐喊
张咏梅锦鸡坪就义
岜沙芦笙节
轮椅上的舞者
《郁金香》《孤独的舞者》
你好,芦笙
溺水的锦鸡
集石会锦鸡吉祥
Not to be Defined舞出风格 来自舞者的衣橱灵感
芦笙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