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鬼情深——浅析《聊斋志异》的人鬼故事
2011-08-15徐玉娟新疆师范大学文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54
徐玉娟 (新疆师范大学文学院 新疆乌鲁木齐 830054)
蒲松龄所著《聊斋志异》,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优秀的文言短篇小说集。文章内容精彩丰富,思想意蕴深远,是蒲松龄毕生心血的结晶。此书在民间被俗称为“鬼故事”,可见鬼形象是该书的重头戏。
本文主要从作者笔下的女鬼形象出发,分析文中女鬼与人间男子的爱情故事,并将这种恋情分为两类:柏拉图式的人鬼恋和终成眷属的人鬼情。在人们的传统观念中,鬼是青面獠牙,阴险可怕,害人性命,没有任何情感的,而女鬼尤甚,诱惑青年才俊,索其姓名,作祟人间。所以人们怕鬼,往往“谈鬼色变”。然而聊斋中的女鬼却是惹人喜爱的,虽是已经脱离肉体生存在阴间的鬼魂,但却具备与人无异的人情味。她们往往在风华正茂之时死于非命,含苞待放的青春之花还未绽放,便已凋零,离开人间,来到阴森黑暗的鬼域。因此,聊斋中的女鬼总让人感到怜惜,尤其是当一场场情深意重的人鬼恋情上演时,人们不仅不怕女鬼,反予之同情,与之同泣。
一、柏拉图式的人鬼恋
在现代社会, “柏拉图式爱情”形容爱情达到一种神圣且崇高的境界,用来表示那种超越时间、空间, 不以占有对方肉体为目的的, 只存在于精神的爱情, 是人们都勇于和乐于承认的一种恋爱关系。1《聊斋志异》中的这种恋情以《宦娘》最为典型,通过生死剪割不断的情丝,赞颂纯美的爱情。
宦娘本是已经离世百年的女鬼,喜欢琴筝且倾心于温如春。但人鬼有别,所以她便想方设法为温如春撮合佳偶,以报答温如春对自己的感情。温如春擅长音乐,且偶然学得举世无双的琴艺。在一次回家途中遇雨,结识宦娘,并钟情于她,但却求婚未成。后到葛家弹琴,与葛家喜爱谈琴的女儿良工一见钟情,葛家因温如春家境贫寒而拒绝婚事。眼看温如春的爱情之花再度凋谢,奇怪的事情发生了。先是前去葛家求亲的刘公子竟带着女人的睡鞋,再是温如春家的绿菊,后是温葛二人喜爱的《惜余春》之俚词被葛父发现,并由之断定女儿与温如春私相往来,因怕丑事败露而将女儿嫁给温如春。最后有情人终成眷属。原来睡鞋、绿菊、俚词等事皆是宦娘所为,爱琴筝的少女为音乐生情,因琴筝为心上人撮合佳偶。最后宦娘说:“如有缘,再世可相聚而。”2
这是多么深沉的爱情,这种爱情以精神契合为终极目标。没有任何的物质束缚,没有任何的条件限制,只有宦娘与温如春的知音之爱,精神之恋。在《宦娘》中,我们看到的是美丽、善良、聪慧、宽容又无私助人的女子,她始终对音乐有着不懈的追求,对一切美好的事物都有着孜孜不倦地向往和追求。这样的女子怎能不让人与之爱,与之情?
《章阿端》可以说在某种意义上与《宦娘》有异曲同工之处,章阿端误嫁浪子,受尽折磨,含屈而终,在冥司中度过二十年无人忆念的孤苦生活, 后逢戚生而重燃爱情之火。戚生却思念亡妻,求章阿端在冥间寻找,后夫妻团聚。而章阿端却再遭鬼夫的折磨,并被害致死。可以说章阿端和宦娘一样都敢于为心爱的人付出,不求承诺,不求回报,是将精神的契合置于一切之上的壮举。
可见,蒲松龄笔下的柏拉图式的人鬼恋,是中国的“人鬼情未了”,它们已经进入了高级的精神领域,是中国古代小说中绝少的纯美的爱情。这种天使般的爱情像雪地上盛开的永不凋零的花朵,惹人怜爱;这种纯洁的爱情是无法相守、无关情欲却从不曾放弃的。
二、终成眷属的人鬼情
除了像《宦娘》《娇娜》这样崇高的知音之恋外,聊斋爱情故事中还有一种终成眷属,终得美满婚姻和幸福家庭的人鬼情。下面以《聂小倩》《小谢》《伍秋月》为例,浅析追求婚姻和幸福的女鬼及其婚恋。
众所周知的聂小倩十八岁是染疾而亡,死后被一老妖奴役,以色相和金钱害人性命。不为财色所诱的宁采臣,深为小倩钦佩。后经小倩和燕生的帮助,宁生得以逃脱,并将小倩的遗骨带回,葬于书斋旁。而后小倩的鬼魂出现在宁生家中,并真心真意地对待宁生、宁母和宁妻。宁妻病故后,宁生便续小倩为妻。于是,小倩从取人性命的女鬼变成贤惠可人的妻子,从作祟人间的女鬼变成富有人性的美丽的女子。
小谢和秋蓉,是天真活泼的顽皮少女;陶望三是无所畏惧、富有智慧和正义感的成熟男子。小谢和秋蓉遇到陶生后,并没有蛊惑他,而是与之嬉闹,让陶生“不堪其忧”,指骂二女“小鬼头”,并和陶生建立了深厚的友情。而当陶生跟黑恶势力的拼搏时,尤其是当陶生被关入冤狱时,小谢忍着“血殷凌波”3的锥心之痛给他送银两,秋容被“西廊判富强摄取”4宁死不从。可见二女已与陶生已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于是在全力救出陶生后,小谢和秋蓉一起还魂,与陶生共结连理。
伍秋月的人鬼恋是建立在宿命基础上的,伍秋月的父亲懂阴阳,认为秋月 “邃于易数”,“但言不永寿,故不许字人”5,而后秋月在花季般的年龄离开人世。而在秋月死后,她的父亲又立石写到:“女秋月,葬无冢。三十年,嫁王鼎。”6于是可怜的秋月在阴冷的地下等了三十年,方遇到她的命中情人王鼎。后来一人一鬼共同与黑暗势力作斗争,王鼎掘开秋月的坟墓,将伍秋月的尸体带回家中, 不停呼喊她的名字,用自己的体温温暖她, 三天后竟然复活。
在《聂小倩》《小谢》和《伍秋月》的故事中,小倩是鬼身直接来到人间,与宁采臣结为连理;小谢和秋蓉是借尸还魂,和陶望三组成双美一夫的的幸福家庭;秋月则是魂还己身,与王鼎成为眷属。三者虽以不同方式来到人间,与人结为夫妻,但却向人们共同阐释了一个道理:她们热爱人间生活,向往美好爱情。小倩在刚到宁采臣家时, 宁家对她有戒心,于是宁采臣让她回坟墓中, 她很痛苦地说:“异域孤魂,殊怯荒墓。”7可见,她们依恋人世生活,渴望回归人间,希望与相爱的人长相厮守。
“鬼”是中国古人的迷信说法,人死而灵魂出窍为鬼,因而鬼是人自身的另一种存在方式。所以,《聊斋志异》中各式各样的鬼形象其实就是人思想情感的折射和反映。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悲欢离合,就是社会中的芸芸众生的真实写照。蒲松龄塑造这样一大批正面的女鬼形象,也热情歌颂了很多能人佳士,贤子淑女。在他们身上,闪现着人类最美好的品性光辉。从他们身上,我们可以窥见人性中最质朴、最柔软、最打动人心的部分,也最能令读者们获得心灵上的洗礼和启迪。可以说,聊斋中所描写的这些形形色色的鬼形象是人类杰出的代表,也是作者内心情感的寄托和体现。
注释:
1.《重释柏拉图式爱情》.贾薇.华南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7月下旬刊.
2.《聊斋志异》,蒲松龄著,张友鹤辑校,上海古籍出版社,1962年7月第1版,第989页.
3.《聊斋志异》,蒲松龄著,张友鹤辑校,上海古籍出版社,1962年7月第1版,第776页.
4.同1第776页.
5.同1第668页.
6.同1第669页.
7.同1第166页.
[1]马瑞芳著.《马瑞芳讲聊斋》.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4月第1版.
[2]贾薇.《重释柏拉图式爱情》.广州.华南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7月下旬.
[3]蒲松龄著.张友鹤辑校.《聊斋志异》.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62年7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