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继承民族传统文化精髓与发展当代视觉艺术之间的关系

2011-08-15王晓波北京理工大学设计与艺术学院北京100081

大众文艺 2011年15期
关键词:精髓视觉艺术民族

王晓波 (北京理工大学设计与艺术学院 北京 100081)

当今,人类的科技和文化正处于飞速发展的阶段。让人眼花缭乱的科学发明,形形色色的艺术流派都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人们在新时代、新时期的思想解放和对新生事物的渴求。纵观古今,任何时期的艺术家们都不甘心拘泥于保守陈旧的思想观念,他们要用自己的行动、思维与情感来表现自己的艺术形式,甚至说是一个国家,一个时期的艺术。但是传统文化并不等于落后思想,它是经由几千年历史的洗涤,文化的沉淀,去其糟粕,取其精华而成的。尤其是在这样一个纷繁复杂的艺术领域中,越来越多的艺术家都在为自己,为自己的国家寻找标志性艺术。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无疑成为各个艺术家打破僵局的最有力武器。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将民族传统文化精髓渗入到当代视觉艺术中,为艺术的表现形式和理念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我认为随着时代的进步,继承民族传统文化精髓是不可或缺的。将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精髓通过视觉艺术形式适当的表现出来,是一种思想的跨越,发展当代视觉艺术势在必行。它们互相渗透,互相交流能将彼此更好,更全面的精华展现在世人面前。今天我们要说的继承民族传统文化精髓与发展当代视觉艺术之间的关系,实际上就是继承与发展,民族与当代,传统文化与视觉艺术之间的关系。

民族传统文化精髓涉及的方面是非常广泛的,它包括思想,文字,戏曲,民间艺术,礼节等等。体现的是一种本土而优质的东西。自古以来,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民族都有着自己为之自豪和予以继承的传统文化,它是一个国家的象征,一种文化的展示。而中国作为一个具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其民族传统文化精髓数不胜数,例如:儒家思想,京剧表演,甲骨文,中国画,神话传说等等。就像最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古埃及的法老,木乃伊传说;罗马的建筑;意大利的歌剧等等都有着自己独具魅力的传统文化。正是这种传统文化自身的久远的年代感而带来的特有的神圣感吸引了全世界人民的目光,让人类为之深深着迷。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伴随着其独特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一点一滴形成的,是民族本性的浓缩,是一种价值观念的所在,是人类发展的基础和灵魂。传统文化是民族文化延续发展的动力和桥梁,是民族文化发展的根本基础。所以继承民族文化的同时实际上就是发展。

所谓视觉艺术,包括绘画、平面设计、书法、建筑、雕塑艺术和影视作品,使用性装饰艺术等等。总而言之,它是选用一定的物质材料,通过艺术家塑造成能被大众观看欣赏的一种较为直观的艺术形象的造型艺术。罗丹的《沉思者》,莫奈的《睡莲》,詹姆斯•卡梅隆的《阿凡达》,靳埭强的平面设计等等都是视觉艺术最有力的代表。当代视觉艺术不同于传统观念中的视觉艺术,它更加注重视觉的冲击力和情感的宣泄,精神的表现尤为重要。当代视觉艺术的发生和发展是人类文化向前发展的必然结果。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人类思想的解禁都为它的形成铺平了道路。当今时代的人类,其生产生活已经被网络、游戏、动漫、3D电影、多媒体广告等占据了全部,它们彼此之间相互激荡汇流,构成了我们的生活空间,视觉艺术的日趋成熟与完善使得视觉传播成为人类主要的传播方式,正如美国学者丹尼尔•贝尔所指出的:“当代文化正在变成一种视觉文化,而不是一种印刷文化,这是千真万确的事实。”[1]

消费主义和拜物主义正掌控全球化的历史语境,文化价值取向和人文精神因此受到严重的影响。就中国当今存在的现象而言,国人推崇和迷信外国进口货物,中国的民族节日文化遭遇西方文化的强烈冲击,广大人民群众崇尚外国节日而漠视中国本土民族节日的现象日益严重。因此,我们要创新,将传统视觉艺术形象赋予崭新的理念,挖掘和弘扬中国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精髓,唤醒民众特别是年轻一代对民族传统文化的自觉意识,使新生代对本民族的传统文化价值予以肯定。中国传统艺术不同于西方传统艺术,中国的艺术均承袭“不似之似”的超脱意境。而西方传统艺术多是以表现现实生活的点滴,从而抒发自身的情感。继承民族传统文化精髓和发展当代视觉艺术是相辅相成的。因为民族传统文化作为一种独特的,具有标志性的艺术因素已经潜移默化的影响了当代视觉艺术思想,艺术家们都想通过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得到创作启示。而当代视觉艺术思想反过来又影响着传统民族审美观念,我们要以进步的、当代的眼光审视民族传统艺术中的文化精髓。当民族传统文化应用于视觉艺术中时,视觉作品的成功与否则依赖前者。所以,很好的将民族传统文化运用在视觉艺术中会造就优秀的视觉艺术作品,同时也会为后人带来启迪。著名优秀的设计大师靳埭强先生尤为擅长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融入到自己的作品中去。他强调只有对中国文化深刻的理解,才能创作出充满中国韵味的作品。例如2006年由他设计的标志“人人重庆”,两个欢天喜地的人字形叠加成一个庆字,字的颜色由代表中国喜庆的传统颜色大红色和桔黄色组成,作品寓意着重强调“以人为本”。纵观靳埭强先生的设计作品,都大量地采用中国民族传统文化因素,具有中国水墨画风格是他作品中的明显特点。民族的就是世界的,继承民族传统文化精髓和发展当代视觉艺术之间是底蕴和延伸的关系,它们彼此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相互交流,从而使之成为促使艺术向前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继承与发展是承上启下的关系,民族与当代是融合的关系,传统文化和视觉艺术同属于艺术保护的范畴。所以说继承民族传统文化精髓与发展当代视觉艺术之间的关系是很密切的。不能因为当代视觉艺术的发展而否定继承民族传统文化精髓,也不能因为要继承民族传统文化精髓的发展而阻碍当代视觉艺术的进步。一个是需要保护和发扬的,一个是需要鼓励和有待发展的。二者都是不可摒弃的。近些年来,两者对各自发展所起到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中国联通公司的标志就是采用了源于佛教八宝的“八吉祥”之一“潘长”造型,取其“源远流长,生生不息,相辅相成”的本意,延展联通公司的通信事业无以穷尽、日久开长的寓意。影视动画作品《功夫熊猫》,就是取材于中国的国宝大熊猫和中国的武术。武术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武文化”,它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中和养气之说,同时融合道家的守静致柔,释家的禅定参悟,是中国人民长期积累起来的宝贵文化遗产,是民族传统文化精髓的体现。广告中更是以各种动漫以及FLASH的形式弘扬民族传统文化。春晚舞台上中国京剧戏曲表演,传统杂技和相声小品等等,这些都是通过视觉艺术手段展现在观众面前,让全世界认识中国,体味中国。再者,由于成本低廉的影像可以批量复制,扩大影响的传播范围,人们可以不受特定的时空限制,随时可欣赏到大量的视觉艺术作品。比如肖邦的钢琴曲或者达•芬奇的艺术作品,本来都是人们平常难以接近的对象,但是借助印刷画册,网络传媒,复制品和影碟制品,其传播范围大大拓展了。可见当代视觉艺术发展和民族传统文化的之间关系是不可分割的。我认为一件作品之所以被称为艺术而不是其它什么东西,那它必然存在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艺术的发展道路崎岖又漫长,因为它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与整个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并且无论这个社会再怎么发展,民族的,传统的文化始终贯穿艺术的发展。当代视觉艺术正以日新月异的速度向前发展,所以在这个缤纷绚丽的花花世界发展当代视觉艺术,应该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把民族传统文化精髓融入进去。只有这样,才能将本民族的传统文化保留,承袭下去。

传统文化艺术给当代视觉艺术创造以方向,为当代视觉艺术的发展在思维和方法上提供了广阔、自由的发展空间。当代视觉艺术为民族传统文化的有效传播和展现给予了前所未有的帮助。我们应该以现代人的视角,剖析民族传统文化的精神所在,汲取其中的精髓,不断创造新的视觉艺术样式,以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并且,通过在发展当代视觉艺术中融合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时刻提醒人们优秀的传统文化不能忘,作为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人更不能忘本。

[1] [美]丹尼尔•贝尔.资本主义文化矛盾 北京:三联书店,1989.154,156.

猜你喜欢

精髓视觉艺术民族
不只是拼贴的视觉艺术
我们的民族
李阳 让品茶成为视觉艺术
闻一多教育思想的精髓初探
藏在静宁“三宝”里的美食精髓
手机UI界面设计中视觉艺术元素的构成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诗的艺术精髓在“意象”与“意境”
电视综艺节目宣传中视觉艺术的创新思考
多元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