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道悟人生——浅析《倩女幽魂》系列

2011-08-15高志明保山学院云南保山678000

大众文艺 2011年15期
关键词:兰若妖魔女鬼

高志明 关 阳 (保山学院 云南保山 678000)

近期叶伟信新版的《倩女幽魂》被炒作的沸沸扬扬,但是不管从人物情感的层次描述还是从故事整体的人文厚重度来看,还是不得不承认徐克程小东二人的《倩女幽魂》三部更加经典,更加动人心魄。这三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香港电影鼎盛时期的鬼怪电影系列代表作,除去徐克魔幻风格的视觉冲击镜头外,更多的是对“道”这一核心概念的表述与感悟。正如每一部电影的名称,《倩女幽魂》三部曲以道为核心,激发人鬼冲突的故事矛盾发展,以道为载体,递进展现人鬼斗争的不同侧面,又以道为主线,进行对人生的终极思考。

一、妖魔道——人鬼殊途,各自求各道

1987年拍摄的《倩女幽魂之妖魔道》突破了传统鬼怪片正邪不两立以及鬼魂阴邪的模式,呈现出了一幅妖魔当道的末世风情以及一个跟人类近似的女鬼的内心世界,并且在故事中用燕赤霞这个落寞大侠的话语展现出一种蒲松龄《聊斋志异》所没有的江湖情怀和世道沧桑。

影片中,张国荣饰演的宁采臣从出场开始就慌乱、迷茫、软弱无助,是一个无法掌握自己命运的文弱书生,而王祖贤饰演的聂小倩妖娆、性感,勾魂摄魄而又被妖所挟。一个心地纯正的书生,一个委曲求全的女鬼,两者顺其自然的演绎了一段凄美哀婉的人鬼恋情。但是“只羡鸳鸯不羡仙”的诗句是他们可遇而不可求的奢望,书生小鬼都是黑暗世道中正义却软弱的象征。聂小倩生活的兰若寺是被千年树妖把持的阴森鬼蜮,而宁采臣千辛万苦找到的郭北县,是人人趋炎附势、欺凌弱小、见钱眼开、充满世俗势利,比鬼蜮更加混乱不堪的人间。

燕赤霞是个愤世嫉俗半路出家的捕头、退隐江湖豪气干云的大侠。在那个一切都以金钱衡量、以武力解决,无关人性的人间,他厌恶俗世,隐于人外,独善其身,终日以剑道、酒道来麻痹自己,只有在深夜舞剑放歌时才展露出他的真性情。燕赤霞激情万丈的舞剑,于光影之间展现出一种至情至性的豪气,但是狂放的醉歌却也带有几分苦涩与无奈。“呸呸呸呸呸胡说八道,我自求我道”“道可道非常道,……东道南道西道北道,各自求各道”是《妖魔道》人鬼殊途结局的暗示,也预示在乱世末道,人间(白天)、阴间(黑夜);正义、邪恶;软弱、强大;无情的人、善良的鬼,燕赤霞即使逃到鬼的世界里,也无法不面对人的复杂。他在影片中说“我躲在鬼地方只是为了躲开江湖上的恩怨”,“鬼跟人一样,为了利益互相利用……人的世界太复杂,难以分辨是非,跟鬼灵在一起反而黑白分明,清清楚楚。”在影片结尾青华县小倩的埋葬地,燕赤霞更是说出:“其实做人,生不逢时,比做鬼更惨!”的话。很明显,这是一种超越时代的人生感悟,如果人抛弃良知、为非作歹,跟鬼害人其实并无本质不同,而且人害人往往还披上一层伪善的外衣、找一些冠冕堂皇的借口,比鬼更可恶。如果正义不彰、邪恶当道,那么人世跟鬼蜮也没什么分别。

二、人间道——冥界是尘世的倒影

《倩女幽魂之人间道》中因为加入了徐克对社会现实的一种近乎嘲讽的态度,因此在内涵方面有所提升,令人回味,此举也弥补了影片主线方面的单调。

影片依然展现的是小镇所映射出的芜杂人间,势利冷漠的居民,更加恐怖的死亡和流匪食人。破败的街道、草席下的尸首、枯黄的落叶、黑店里的人肉,一开场就是一派萧然肃杀的乱世景象,朝政混乱,民生困苦。故事主线仍沿着宁采臣的活动延续:在助小倩转世又与燕赤霞分手后,宁采臣无辜被诬陷入狱。幸得通天博士诸葛卧龙相助,逃狱成功。后来更与鬼马道士知秋一叶因误会以至相交,并投宿于一荒废山庄。原来这山庄尽是忠义之士,在侠女傅青风、傅月池的带领下,准备营救他们被诬陷入狱的父亲傅天仇。宁采臣发觉傅青风容貌酷似旧爱小倩,以为是小倩投胎,遂留下试探,怎料竟堕进一段三角恋中。爱国志士左千户将军此时正押解傅天仇到山庄附近,他提议众人求助于护法国师,岂料这国师实为妖精化身!宁采臣与傅青风几经辛苦到兰若寺寻得燕赤霞相助,正邪之间遂展开一场生死大战。

《倩女幽魂之人间道》顾名思义是讲述人间的故事,只是依然采用了鬼魂形式写人生的魔幻手法,影片中多个情节都颠倒错位了人间与鬼蜮的时空影像,如宁采臣念念不忘小倩,在与傅清风相处时不断出现对小倩的回忆,对第一部回顾的戏份较多;乱世里,宁采臣险被一群强盗虏获,幸好比强盗更凶的衙役赶来使得强盗们望风而逃,之后衙役又不分青红皂白的把没胡子的宁采臣当作大胡子强盗钟阿炳抓去领赏,这种末世人间与鬼蜮几乎没有什么本质的差别;在影片最后,当法丈化身如来念着普度众生的咒语,一幅宝相庄严的样子出现时,宁采臣痛斥他愚弄天下却视苍生的性命如草芥,发出了质问的呼声;而诸如忠良之后却被迫化身女鬼形象出现等情节,也在强化冥界如尘世倒影的喻语。

在国家将亡,妖魔横行的时代,燕赤霞虽然避世,但心中是非依然分明,对种种害人的邪魔妖道诛之而后快,也暗示着侠义之心是黑暗乱世中维护正义的一线曙光。

三、道道道——对人生的终极思考

《倩女幽魂之道道道》作为一部系列影片的终结之作,在前两部的基础上,提出了“临绝境、觅何道”的思考。表面上看,这一部影片和前两部联系很少,实际上,“道道道”集合了1960年李翰祥版《倩女幽魂》和1987版《倩女幽魂之妖魔道》两者之长,重新回到人鬼冲突的经典路线。

兰若寺旁的小镇子依然是尘世的标本,社会仁义道德的完全沦落,街道上充斥着无休止的暴力,佛道在罪恶面前的苍白无力都被悉数展现。当白云和十方师徒为护送金佛经走进了兰若寺,熟悉的故事情节又一一出现在我们面前。

小和尚十方是一个身着袈裟涉世不深的懵懂少年,当和尚并非他的本意,只是别无选择而已,所以对于他来说其实没有什么戒律可言。他不断的经受女鬼小卓的挑逗,几乎没有了防线,而佛法的力量使他度过了一次次的危机。

和尚与女鬼身份的重组,远比书生的羸弱搭配女鬼的贞烈更显得匠心独运。宁采臣与聂小倩是人鬼殊途之“礼教”下的对立,自然叫人扼腕,而和尚的身份就有了更丰富的蕴含,因为他本身已代表着“正义”和“佛性”。于是由小卓和十方衍生出的感情,无须外力点缀,自然烙印着“道”与“魔”的对抗,它直接反映了正邪善恶的交锋对峙,情与理的取舍冲突,戏剧矛盾也打磨得更为尖锐。

老方丈白云,形式上肩负着与邪恶势力终极对决的正义使命,但得道高僧的身份定义,却充分展示出创作者对浑浊乱世无药可医的鄙薄与愤懑。他的“出世”是看透世相的清心寡欲,但总有几分排斥纷扰红尘的冷漠和执著于安宁度日的消极。

真正寄予“道”之洒脱的却是小和尚十方,他的单纯是未经世俗文明侵染过的,故而这种原初的傻气憨直、纯洁天真才闪耀着人性的光芒。最后也正是修为低微的十方冲破蔽日黑云招来灿烂阳光,发挥出了金佛最大的威力,使得自然之力和佛法力量相结合,从而消解了妖魔,宣告了“道”的最终胜利。

虽然普遍认为《倩女幽魂》三部曲中后两部与第一部相比有差距,但是都表达出了统一的鬼怪电影的核心内容,鬼魂都只是一种表现形式,是对人生的另一种角度的描写,是对“道”的个性化展演。

猜你喜欢

兰若妖魔女鬼
七七事变祭
柴立元:降伏重金属污染“妖魔”
女鬼
“泥潭兰若” 的陶艺修行者
THE FLOATING TEMPLE
THE FLOATING TEMPLE
活着是一本西游记(外一首)
兰若,淡泊
活着是一本西游记(外一首)
捉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