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世纪白俄罗斯的声乐艺术团体的活动探微
2011-08-15郑州大学河南郑州450052
冯 蕾 (郑州大学 河南郑州 450052)
白俄罗斯专业声乐艺术始于中世纪,源自于教堂和寺院里的唱诗班。孕育产生于18世纪的农奴剧团和私营剧院。分析这个世纪的声乐艺术团体,对于探究白俄罗斯专业声乐艺术的形成,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涅斯维日的声乐艺术团体
18世纪的白俄罗斯,涅斯维日这一地方是各大庄园的活动中心。这里有69个职业公会,其包括音乐家行会。1724—1809年,在涅斯维日有一个由外国(意大利、德国、捷克)音乐家组成小乐团,这个乐团初期具有室内乐的特点。之后,当地的很多演员(有波兰人、白俄罗斯人、立陶宛人)也加入了这个乐团,他们大都是农奴。乐团中的乐队指挥也是农奴:1975年是小提琴手Я.Центилович,1984年是(吹圆号的)号手А.亚力山大罗维奇。该乐团中还有民族乐器队(所谓的“立陶宛音乐”),在拉济维洛夫近郊的阿尔巴庄园为戏剧伴奏。
涅斯维日的剧团最初是由一些业余爱好者组成的:除了农奴歌手、舞蹈演员之外,还有公爵家庭成员、内侍官以及涅斯维日新军团的学生。剧团演出时有乐队伴奏。1752年,这里上演了两场带有歌曲的戏剧表演:《不顾后果的盲爱》和《幸福的灾难》(Ф.У.拉济维尔的剧本)。
1753年,在涅斯维日形成了两个剧团:一个是意大利剧团,由外聘的意大利演员组成;另一个是庄园里自己的剧团,由农奴组成。后来,这两个剧团与斯卢茨克剧院1的芭蕾舞团合并,共同合作了30多年,决定了涅斯维日舞台的发展方向。1754—1761年间这里共上演了124场戏剧,主要有法国、意大利以及德国的喜歌剧和芭蕾舞剧。
1780年,为了开展涅斯维日音乐学校的工作,校方特地邀请了意大利歌唱家、作曲家Дж.阿尔贝蒂尼,并邀请了德国著名指挥、作曲家И.Холлянд到乐队作指导。1784年,在涅斯维日剧院上演了И.Холлянд的歌剧《横财不富人》和轻歌剧(有时也采用轻松喜剧的体裁)《Агатка или Приезд господина》(《国王的到来》),剧本由Ф.У.拉济维尔所写。在其他剧院演出时,有时会用别的剧名,如《好的国王是自己臣民的父亲》(《Добрый господин-отец своим подданным》)。剧名本身就可以说明,当时的国王极力试图缓和波兰共和国内2尖锐的阶级矛盾,试图在上层社会和贫民阶层之间建立一种和谐的关系。可以推测,这部剧中表演声乐部分的主要演员有А.Данезь领导的意大利剧团、音乐学校的老师和农奴演员。该剧的声乐部分是由外国歌手和白俄罗斯农奴歌手同台合唱的,这些白俄罗斯农奴歌手都在涅斯维日音乐学院受过教育。涅斯维日音乐学院培养了一代又一代优秀的声乐家,如:格尔曼、科洛瓦什、维特曼、韦尔杰尔、里格尔斯基、库利科夫斯基、伊佐尔科维奇等。参加戏剧表演的还有:涅斯维日舞台上的歌剧女主角玛丽亚•捷列扎•萨玛琳塔娜(她也很可能是涅斯维日音乐学院的学生)和来自斯洛尼姆剧院的弗莱施曼、德罗兹多夫斯基和伊万斯基姐妹(姐姐柳德维卡“拥有洪亮的嗓音、宽广的音域…”)。
1783年涅斯维日的剧院请来了Л.Пережинский领导的波兰剧团,这对于涅斯维日的剧院来说是一件大事。该剧团中的М.Лозанская成为了涅斯维日舞台上的明星,后来成为华沙人民剧院的第一女主角。В.亚辛斯基是该剧团的主要男高音,М. Пережинская、Т.马鲁诺夫斯卡娅、М.韦尔涅罗夫娜非常擅长演喜歌剧。
在该剧团的演出剧目中有滑稽歌剧表演,如:《充满嫉妒的乡村舞台》(Дж.萨尔蒂);《士兵——魔法师,或者是乡村宴会》(А.Гаэтани);《贾尼娜和贝尔纳多》(Д.切马罗萨);歌剧《空想哲学家》(帕希耶罗)。1786年,他们演出了歌剧《沃伊特奥尔巴尼移民区》,剧本是М.拉济维尔写的,音乐大概是由 И.Холлянд写的(20,c.198)。剧团曾在拉济维洛夫的世袭领地—Белая、Мира、Жовково、Алыка等地进行了巡回演出。
涅斯维日的剧团存在了大概50年。剧团后期的戏剧配乐经常采用民间口头作品,戏剧所塑造的主角形象都是普通平民。剧院及其附属学校培养了大批白俄罗斯农奴演员和声乐家,促进了欧洲声乐派先进经验的传播,为培养专业剧院乐团人才建立了基础。涅斯维日的舞台促进了平民知识分子观众的形成,也为其他剧院(特别是斯洛尼姆剧院)、音乐学校和乐团在白俄罗斯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二、斯洛尼姆庄园的声乐艺术团体
白俄罗斯人民剧院生活的第二个中心是斯洛尼姆—伟大的立陶宛军队统帅、文艺事业的资助人和作曲家М.К.奥金斯基的庄园。
与涅斯维日一样,斯洛尼姆也有自己的乐团(1765—1793),这个乐团后来参加了歌剧表演。乐团的规模一直在不断扩大,经常有新的音乐家加入(从12位增加到53位),如:声乐家Ю.保罗、Я.斯特丹尼等。乐团的音乐家主要有德国人、捷克人和意大利人。和他们一起工作的还有波兰人和白俄罗斯人,如农奴演员Райский等。1770年,斯洛尼姆剧院也开设了培养专业民族音乐人才的附属音乐学院。可以说,鼎盛时期的斯洛尼姆乐团“毫不逊色于曼海姆(德国的城市)乐团、在乐器方面也不亚于西欧的乐团。
斯洛尼姆剧院的演出始于18世纪60年代末,1771年在这里进行了第一场演出《善变的哲学家》,该歌剧是用波兰语演出的。据波兰研究人员推测,该歌剧的音乐和剧本的作者是М.奥金斯基(该歌剧中的音乐已经失传)(37,С.363)。
关于斯洛尼姆剧院,А.纳鲁舍维奇这样写到:“斯洛尼姆剧院凭借其宏大华丽的建筑规模完全可以与华沙及欧洲其他国家首都的剧院相媲美”(20,С.200),它在白俄文化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斯洛尼姆剧院建在水面上,也就是说可以在水面上自由漂浮移动。剧院的舞台很大,甚至可以表演士兵斗争。斯洛尼姆剧院推崇巴洛克风格的歌剧——豪华的演出阵容、宽阔的表演场地、漂亮的舞台布景。剧院有配套的工作人员:理发师、木工师、机械师、烟火师及艺术舞台布景美术师团体。剧院的分支设立在谢德尔采(现今是波兰人民共和国的城市)。
斯洛尼姆剧院表演的节目大多是意大利歌剧及法、德作曲家们的作品。德国小歌剧在当时很受欢迎。1780年在斯洛尼姆剧院上演了Дж.Таески的《忒勒马科斯》,法国作曲家蒙西尼的歌剧《逃兵》,意大利作曲家П.古列尔米的《国王-牧人》。还上演了三部歌剧《爱丽舍的田野》(1788年)、《阶级状态》(1784)、《和平的力量》(可能是1771年),据研究,这三部剧有可能是М.奥金斯基作的曲。
斯洛尼姆剧院的演员中有两个人大家比较熟悉:德罗兹多夫斯基和格尔曼,除此之外,该剧院的演员还有扬斯基、利西尼切夫娜、科诺普科夫娜、金特涅尔、普连茨、马尔钦科维切夫娜、舒茨卡娅、米哈伊洛夫斯卡娅和采里涅尔等。斯洛尼姆剧院的演员大多都是农奴,他们是在当地音乐学院和剧院附属音乐学院接受的教育,Грабенбауэр是这些学校的声乐课老师。
斯洛尼姆剧院是18世纪末的典型剧院,在它最鼎盛的时期,其专业水平超过了华沙的剧院。
在俄、奥、普三国第二次瓜分波兰之后,奥金斯基的庄园空了,斯洛尼姆剧院失去了自己的文化意义。
三、格罗德诺的农奴剧院活动
1765—1785年间格罗德诺的农奴剧院活动占主导地位。市政领导、银行家А. 蒂森豪森是该剧院的组织者和资助人。与斯洛尼姆剧院和涅斯维日剧院相比,该剧院在民主程度方面稍逊一筹。因为参加戏剧表演的大多数都是聘请来的专业演员。格罗德诺剧院很快就成为了公开的商业性剧院。
该剧院成立前,在格罗德诺已有一个乐团,并有固定的人员组成(直到1758年)。该乐团在立陶宛国外非常有名。意大利农学家、旅行家И.别尔努利在旅行札记中写到:“……伟大的财务主蒂森豪森有一个由30多人组成的乐团,其中2名是意大利女高音歌手”。
为了培养自己的演员,А.蒂森豪森组建了自己的音乐学校并制定了严格的教学体制。在专门建筑的“音乐厢房”里,学生们在教导员的严密监视下每天都要学习训练12个小时。除了专业课程,学生们还要学习写作、代数、绘画、意大利语、法语、手工、礼仪等课程。如果学生不用心听课,不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就会受到严厉的惩罚(被木条抽打)。学生的声乐和意大利语老师有:作曲家、教育家阿巴达(来自弗洛连季斯基),Кучбаини的男高音剧团及其他意大利声乐家。该音乐学院在极短的时间内从蒂森豪森的很多庄园里培养出了大批优秀歌手,其中男歌手有:安托西、亚纳克、马尔钦纳克;女歌手有马格达琳娜、Катажына Паловна ,Дорота Малевичевна, А п о л о н и я Г е л о з о б ц о в н а ,Елена Змитровичевна等。最著名的女歌手是Малгожата Ситанская,她是Л.Ситанский的姊妹。Л.Ситанский是该音乐学校的组织者和领导,在他几次出国旅行时编制了剧院的主要剧团。Ситанская最初从师于К.阿巴特学习声乐知识,最后在彼得堡从师于Допраш,并结束了学业。
格罗德诺剧院的演员组织在1 7 7 4年正式形成。Л.Ситанский与男低音歌手Я.Гиблер签订了合同,并从佛罗伦萨、罗马、那不列斯(意大利)等地邀请了12位优秀声乐家。之后,在1779年从巴黎歌剧院邀请了两位著名独唱家——Менцуоли和巴罗宁。这样促进了一些意大利的歌剧在格罗德诺剧院上演。参加这些歌剧演出的有著名的演员Г.Давиа、Дж .Кампануччи和К.Бонофини。К.Бонофини最后成为了圣彼得堡舞台上的歌剧女主角。在该剧院的演出剧目里还有А.格雷特里、А.萨基尼、П.Гульельми的歌剧。
芭蕾舞团一直是格罗德诺剧院的骄傲,当时著名的米兰芭蕾舞艺术代表、芭蕾舞剧导演和教育家Ф.Г.ЛеДу是该芭蕾舞团的领导者之一。后来,这个舞团被А.蒂森豪森送给了波兰国王斯坦尼•斯拉夫•奥古斯特四世,并成为了“国王的舞蹈团体”的核心。但А.蒂森豪森去世后,他创立的学校和剧院也逐渐消失了。
18世纪末白俄的著名剧院除了以上提到的,还有:З.Г.切尔内绍夫伯爵的农奴剧院(1787年在切切尔斯克);维捷布斯克省长А.М.戈利岑的家庭剧院(1745年);А.萨佩加的剧院(1765在Ружаны)和该剧院在Зельво和Деречина的分院;В.特什克维奇的农奴剧院(在Плещеницы,于1830年关闭)。
18世纪是白俄罗斯声乐艺术的萌芽时期,由以上各个声乐艺术团体的组成、主要演员、演出节目、活动范围等等来看。白俄罗斯专业声乐艺术在其形成的过程中,蕴含有很深的波兰情节以及深受俄罗斯声乐艺术以及意大利声乐艺术的影响。这在程度上影响了白俄罗斯专业声乐艺术的发展。
注释:
1.斯卢茨克农奴剧院(1751—1760)也是Г.Ф拉济维尔的私人剧院,下设芭蕾舞学校。
2.波兰立陶宛联邦 - 名称联邦的官方名称是波兰立陶宛王国。自17世纪起该国家在外交中被称为最高贵联邦或波兰共和国 。
[1]Аспелунд Д. Развитие певца и его голоса.-М.Л.:Музгиз.1952.-192С.
[2]Б о г д а н о в и ч М . Б е л о р у с с к о е возрождение.М. :Изд Украинской жизни,1916.-24С.
[3]Варламов А.Е. Полная школа пения.–М.:Музгиз,1953.-107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