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办培训班是基层文化馆的活力所在
2011-08-15黄亚清江苏省射阳县文化馆江苏射阳224300
黄亚清 (江苏省射阳县文化馆 江苏 射阳 224300)
在市场经济建设如火如荼的大背景下,县级文化馆如何开展工作,如何能聚集人气,使文化工作充满生机和活力,这是新时期文化工作者必须研究的课题之一。文化馆是群众文化活动的基层单位,能否为城乡居民提供健康丰盛的精神食粮,是我们基层文化工作者面临的新挑战,也同样是新机遇。据笔者之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培训活动,是县级文化馆的活力所在,生存之源。
人们的生活,包含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两个方面,而这两个方面又是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如果说,我们的生活是一只万花筒,那么,精神上的满足和幸福,才使这只万花筒色彩斑斓、绚丽多姿。文化馆的文化活动正是为人们的精神生活生产食粮,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内容、为人们的文化生活提供场所、开辟领域。在经济体制改革的今天,文化馆的阵地活动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文化馆必须适应时代发展的步伐,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使文化馆充满生机,吸引大批的活动者,努力让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更加丰富多彩。笔者是一个县级文化馆的文艺活动辅导人员,对在新形势下文化馆的活动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尝试。近年来,我们根据人们的年龄、职业、性别、特点和爱好的不同,先后在文化馆举办了音乐、书美、摄影、舞蹈、文艺创作和科普信息等培训班,对文化馆的阵地活动进行了探索,收到了显著的效果。这些培训班为什么能越办越兴旺,吸引着众多的群众呢?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首先,各种形式的培训班是丰富人们精神生活的需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城乡居民再也不用为生活而奔波烦恼,而空缺的却是精神的寄托和情绪的表达。如果缺乏正确的引导和表达的载体,很容易让一部分人走向不该走的道路。一段时期,在城市和乡村,赌博、酗酒、嫖娼等盛行,刚刚摆脱贫困的农民,却陷入了精神的空虚走向了靡烂和颓废。如何让富裕起来的城乡居民享受丰富的精神生活,不但是我们文化工作者应尽的责任,更是社会的责任。我们江苏省射阳县文化馆从这一点出发,开办了各种类型的培训班,吸引着广大的城乡居民,走出家庭,走向社会,寻求精神的抚慰和文化的享受。笔者所在的文化馆举办了各类群众喜闻乐见的培训班。文化馆开始办舞蹈培训班时,原本以为只是向青少年开放,会让一些中老年人退避三舍,可出乎我们的预料,中老年舞蹈培训班却十分火热,参加的人特别多。不少原本门边不出的家庭妇女,都报名参加学习,而且积极性十分高涨。文化馆舞蹈培训班开办以来,培养学员数千名,他们活跃在乡村街头,成为文艺活跃分子。目前,我们县组织的老年文艺宣传队就有十多支,他们中大多是文化馆培训班上培养的学员。文化馆还根据地方特点,举办了农民画培训班,开始我们只是以培训农民画骨干为主,可是,培训班报名的不少却是中老年人。他们来学农民画,不是为了出名图利,却是为了让晚年生活充实而有意义。文化馆举办的创作培训班,吸引了大量中小学生参加,尤其是寒暑假,常常出现爆满的现象。学生们都认为比在学校结合实际,学得生动活泼,家长们也认为比学校有长进,原因在于培训班结合实际,教得生动,学生感到新鲜,易于接受。
其次,各种形式的培训班符合群众的愿望和社会发展规律。我们举办培训班之前,都经过细致的调查研究,努力从社会实际和群众的需求出发,让培训班符合群众的愿望,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只有这样,群众才能接受,领导才能支持。因此,我们对群众的文化需求进行了充分的调研和分析,确立了培训项目,把培训的重点放在群众的兴奋点和期望点上。近年来,我们先后举办了农民画培训班、文艺创作培训班、群众舞蹈培训班、书法美术培训班、音乐培训班等,每一期培训班都吸引了广大的爱好者参加,都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果。由于我们坚持举办农民画培训班,全县农民画业余作者不断涌现,农民画新作不断诞生,每年都有农民画在全国甚至国际大赛中获奖,或被国家展览馆收藏。我们县也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六垛乡还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绘画之乡”。现在全县有农民画作者逾千人,文化馆还成立了“射阳县农民画院”,引导农民进行农民画创作。我们利用寒暑假举办文艺创作培训班,中小学生都踊跃报名参加,每期都出现爆棚的现象,这是出乎我们的预期。文艺创作培训班不仅教学生们理论联系实际,更教学生们创作技巧,不少学生反映,这是他们在课堂上无法学到的知识。还有一些学生将培训班上的作品带到学校,被老师作为范文在学生中广为传读,甚至在高考中获得较高的评分。尤其是音乐培训班,培养了大批的声乐、器乐人才,每年高考,都是文化馆音乐培训的丰收年,一些学员还成为中央音乐学院的学生和教师,空政、海政等全国著名的文艺团体也不乏我们培养的学员。实践证明,文化馆的培训班只有适应形势,符合广大群众的愿望,就有很强的生命力,就能培养出受到社会欢迎的人才。这条培训之路,符合群众的期望,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
再次,各种形式的培训班,是进行思想教育的好途径。在文化馆举办的各类培训班上,我们坚持把思想教育放在首位,不失时机地对学员进行思想道德的灌输。在农民画培训班上,鼓励学员在选材上思想健康,内容向上。在近年来的农民画创作上,作者们大多以新农村、新农民为题材,以奔小康为主题,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和专家的肯定。在上海世博会上,我县农民画作者的农民画《农家乐》在世博会展出,并获得大奖。我们举办的摄影培训班,举办了多次摄影作品展,以展现社会新气象、新面貌为主题,受到地方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在培训班上,我们还注重在继承传统中创新和发展,推进传统文化的演变和提升。音乐培训班,不仅培养学员学习声乐器乐,还组织学员们到农村采风,挖掘传统文艺形式,进行传承和改编,使古老的艺术焕发青春的光彩。淮剧是江苏北部的地方戏,近年来颇受观众冷落。音乐培训班组织学员深入到百姓之中进行采风,提炼淮剧的精华,以新的表现形式演绎古老剧种,他们创作的淮歌《真想长留在射阳》,很受群众喜爱,在演出中受到群众的热烈欢迎。他们还根据地方文艺的特点,创作了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民歌《射阳河畔好风光》,几十年来,广为传唱,经久不衰,成为群众耳熟能详的地方品牌歌曲。通过培训班,我们在寓教于乐的同时,努力培养学员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新型公民。培训活动的开展,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事实表明,丰富多彩的文化培训活动,顺应了市场经济的潮流,是居民自娱自乐的好形式,更是文化馆开展活动的活力所在。近年来,我们开展的多种形式的文化培训活动,不但培养了数以千计的业余文化、文艺工作者,而且活跃了城乡居民的文化生活,得到县委、县政府领导的高度评价和群众的踊跃参与,为城乡居民新时期的文化活动趟出了一条新路。实践也证明,多形式、多渠道地开展培训活动,适应了城乡居民求知、求富、求乐的需要,有利于推进城乡文化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有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有利于培养人们的共产主义道德观和优秀的传统美德。更重要的是,通过培训活动,增强了人们对社会主义文化的认知和热情,在提高文化馆知名度的同时,增加了文化馆的经济效益,提升了文化馆的社会形象,减轻了国家和地方政府的负担。目前,我们的培训活动还在探索之中,相信通过我们基层文化工作者的共同努力,文化馆的培训活动一定会迎来一个莺歌燕舞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