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城市新型节会打造群众文化品牌
——厦门市重大节会中的群众文化活动探讨
2011-08-15蔡亚约
■蔡亚约
结合城市新型节会打造群众文化品牌
——厦门市重大节会中的群众文化活动探讨
■蔡亚约
城市新型节会是指政府或社会团体组织的大型商务会展、体育赛事、论坛、艺术竞赛、民俗活动等新型节庆或会展活动。它可将城市的综合实力整合起来,形成最大的包容力和竞争力,是树立城市形象和推动城市经济发展的核心手段,多元化的节会活动正成为现代城市建设的一道风景。群众文化活动是新型节会活动的重要配套内容,起着烘托气氛,聚集人气,展示城市形象的作用,已日益成为当今社会群众文化传播的重要形式,成为新时期群众文化活动的新亮点。
一、厦门新型节会及其群众文化活动的现状分析
厦门是我国五个经济特区、十五个副省级城市之一及海峡西岸重要的中心城市。在快速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厦门各级政府抓平台建设的意识越来越强,打造新型节会品牌已成为政府经营现代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据统计,2008年7月至2009年7月的一年间,厦门共举办国际性、全国性、海峡两岸区域性的重大活动十八项,全市共举办大型节会活动约六十项。它们可分类为:一是以商务会展为主题,如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简称“九八投洽会”)、海峡两岸机械电子商品交易会暨厦门对台进出口商品交易会(简称“台交会”)、海峡两岸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等;二是以体育为主题,如厦门国际马拉松赛、海峡两岸龙舟赛等;三是以文化艺术为主题,如鼓浪屿国际钢琴艺术节、海峡两岸民间艺术节等;四是以旅游为主题,如海峡两岸旅游博览会、海洋文化旅游节(凤凰花旅游节)等;五是以民俗风情为主题,如海峡两岸元宵民俗文化节、厦门博饼文化节等;六是以宗教为主题,如海峡两岸保生慈济文化节;七是综合性及其他类,如海峡论坛、厦门国际海洋周等。
承办节会的群众文化活动,是新时期城市建设所赋予的新任务,已成为厦门各级文化行政事业单位的重要工作。其特点表现在:一是规模化。多为大型综合性活动,参加的演职人员多,观众多;二是高质化。多为规格高的活动,节目的质量要求高;三是多元化。内容、形式多样,既体现民族、民俗和民间文化特色,又体现传统与现代的结合;四是新型化。融入现代的创新思维元素,富有时代气息。
二、新型节会活动与群众文化活动的良性互动
(一)新型节会活动因群众文化活动而魅力四射
1.群众文化活动形式的多样、内涵的丰富、大众的参与等特点是节会活动赖以成功的魅力所在。新型节会要扩大影响、提升规格、持续发展,浓郁的文化氛围和根基大众化是关键的因素,其魅力在于有多少大众身临其境并感受其间的人文气氛。如每年9月8日至11日举办的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CIFIT),其开幕式广场民俗表演不仅展示了厦门的人文风情,也吸引了许多海外表演队慕名参加;还有专场文艺晚会、闭幕式焰火晚会则为盛会营造了浓厚气氛,成了海内外嘉宾及广大市民的文化大餐。“九八投洽会”也从最初的单一经贸投洽会逐渐发展成集经贸、文化、娱乐旅游为一体的品牌活动,成为中国三大经贸盛会之一。
2.群众文化活动的融合性、辐射性和带动性,是传播城市信息、推介城市形象的重要手段。新型节会活动要成为品牌,必须意存高远,以塑造文化形象、提升文化品位为最高目标,其过程是一个城市文化底蕴和整体形象的展示过程。群众文化活动更是以其独具的文化特色和大众化的特点,充分展示城市魅力,提高城市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每年一月份最后一个星期六举行的厦门国际马拉松赛,不仅设置男、女全程马拉松,承办全国马拉松锦标赛和全国大学生马拉松公开赛,还设置十公里、五公里的群众参与的、项目,每年有三万多人参加。正因为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加上丰富的文化配套活动,打造出了厦门响亮的“马拉松文化”,使之成为中国最具影响力和国际知名度的“国际田联路跑金牌赛事”,成为厦门的一张烫金“名片”。
(二)群众文化因新型节会活动而生机勃勃
1.节会活动为广大群众提供丰富的文化大餐。重大节会活动是城市建设的重头戏,也是群众文化活动的高峰期。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对节会文化活动期望值更高,参与面更广。一些品牌节会活动,几乎所有的市民都汇入洪流之中,其热闹场面最具群众性,市民在参与过程中受到了文化的熏陶,得到了艺术的享受。
2.节会活动为群众文化活动提供发展平台。节会活动是展示群众性文化的“大观园”,规模大,影响广,为群众文化提供了很好的活动载体。节会活动同时也是群众文化活动的“大熔炉”,内容品位高,交流机会多,为群众文化业务人员、艺术爱好者提高艺术素质提供很好的机会。艺术团队也在参与过程中接受辅导,投身创作,得到锻炼和升华。如2006年第四届世界合唱比赛的成功举办,使厦门合唱团的数量从过去的二百三十个发展到三百多个。2008年海峡两岸民间艺术节,共有剧场演出七场、广场演出十四场,大批的民间艺术团队参加演出,整体水平得到很大提高。
3.节会活动为群众文化活动提供经费支持。节会活动的兴起,为群众文化建设创造了全新的投入产出机制。节会中的群众文化活动资金来源,不是依赖政府财政直接投入,而是进入市场运作,遵循“投资—回报”机制,拓宽了群众文化建设经费来源渠道。以2009年首届郑成功文化节为例,活动共投入经费三百三十一点六三万元,用于群众文化活动的有四十七点七万元,其中颂典仪式表演十八点一万元,闽台民俗踩街十九点六万元,闽台民俗文化交流汇演十万元。
三、新型节会的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建设的对策研究
(一)观念转变是品牌创立的前提
1.要树立职能理念。组织重大节会的文化活动,不仅是各级政府和文化主管部门的职责,是“官办文化”,同时也是各级文化馆的基本职能之一,是“馆办文化”。文化馆应根据新形势,把承办大型群众文化活动作为重要的工作内容,承担作为政府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相应的责任。
2.要树立优势理念。有人认为,厦门节会的文化属于专业文化,应由爱乐乐团、小白鹭民间舞团、市歌仔剧团、市金莲升高甲剧团、市南乐团、市歌舞剧院等专业剧团来做。群众文化是业余文化,不能登大雅之堂。但要看到重大节会活动注重的是参与性和群众性,群众文化的作用专业文艺代替不了,活跃在节会活动中的还是民间艺术团、青年民族艺术团、弘晏庄木偶剧团等业余团队。
3.要树立有为理念。厦门市民享受公共文化的意识强,群众文化活动档次高,具有良好的群众文化基础。而且有丰富的以闽南文化为根基的民间传统艺术和以钢琴为代表的现代艺术,群众文化活动可以在重大节会中有所作为。
(二)团队培育是品牌依存的基础
艺术团队是群众文化发展的生命线,是新型节会的群众文化活动开展的源泉和动力,缺乏团队建设意识的群众文化是缺乏生命力的。因此,应把团队建设作为一件创作作品,进行个性化、风格化的塑造。厦门市文化馆打造馆办品牌团队——厦门市青年民族乐团的做法值得借鉴:该团成立于2002年,队员主要来自厦门大学、集美大学等院校师生。团队在“九八投洽会”、“台交会”等节会的欢迎酒会上承担演奏任务,还在第四届世界合唱比赛等节会上举办专场演出,并多次出国交流演出,长期开展民乐进校园活动,逐渐打造成一支与专业团队水平相媲美的业余品牌团队。厦门现有艺术表演团体四十六个,但基层艺术团队还比较少,整体水平不高,很难在大型活动中担任重要任务,还应在广大社区、学校、企业、部队等基层单位建立辅导基地,深入持久地开展团队辅导工作。
(三)特色营造是品牌力量的源泉
品牌就是力量,品牌的力量来自其内涵与价值。新型节会的群众文化活动必须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文化取向,才能塑造出富有长久生命力的群众文化品牌。我们应根据地理位置特点和传统文化渊源“量身定做”,把活动与当地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结合起来,打造富有个性的文化活动精品,形成他无我有,他有我优的态势。厦门应结合我国首个文化生态保护区——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建设,大力打造“一区一节”,加深对传统民俗文化的内涵和精髓的挖掘。如从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的南音、答嘴鼓、拍胸舞、蜈蚣阁、宋江阵等项目中提炼出的表演精品,参加各种节会活动,去赢得海内外嘉宾喜爱。
(四)资源整合是品牌构建的路径
资源是品牌建设的载体,资源整合的深入程度决定了品牌的高度。我们要充分挖掘区域内优势文化资源,推出特色群众文化活动;要对群众文化资源进行相对集中,形成有机统一的整体,实现群众文化资源的整合与共享,构建重大节会的群众文化活动格局;要加强中外、区域、城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继承和借鉴一切优秀文化成果,增加品牌的价值含量。厦门在这方面实行“资源联动”,主要是文艺节目、艺术团队的集中共享,交流互动,联合协同,使之交融、竞争、锤炼,造成阵势,形成气候。2006年,厦门市文化馆将大鼓凉伞队、拍胸舞队、车鼓弄队、腰鼓队、舞龙舞狮队等民俗表演队整合成民间艺术团,将闽台打击乐队、曲艺表演工作坊等现代艺术表演队整合成群星艺术团,以“打包”的形式在各重大节会上表演展示,扩大了活动的规模和气势。
(五)作品创意是品牌激活的关键
有好的创意,才会有活力。参与新型节会的群体是多元的,对于群众文化产品的价值品位、审美取向的诉求也是多元化的,因此要求群众文化活动必须不断地推陈出新。长期以来,由于定位不清、急功近利等原因,活动“同质化”问题严重,横向表现在众多节会的内容千篇一律,纵向表现在同一节会各届的形式相似,缺乏新意,不能给节会带来新的生机和活力。因此,我们要鼓励文化人变革思维方式,拓展创意视野,融合多种文化诉求,推出新型群众文化活动。要鼓励大众参与实践,拓展广阔空间,深化创意深度,利用优势资源进行现代包装,创造出新的作品。厦门这方面的主要作法是:在创作上采取重点扶持、定向选择等政策性措施,并利用三年一届的厦门市群众文化艺术节培育创意作品。2006年第三届厦门市群众文化艺术节,创意作品是一大亮点,在全部参赛作品中占了百分之五十五,而获奖作品则达到了百分之六十一,许多创意作品在节会中亮相,倍受市民关注。
(六)社会运作是品牌发展的动力
新型节会活动往往采取市场运作的运行机制,这就要求其配套的群众文化活动与之相适应,实现经济与文化相互融合。群众文化活动经费来源不是政府的直接拨付,而是进入市场运作,所以我们要树立“成本与利润”的理念,把活动大力向社会推介,以赞助、联办、招标等各种方式吸引社会力量参与,使之上档升级,增强后劲,形成“投入—产出—发展”的良性循环模式,以适应现代发展。厦门现有演出经纪机构二十一家,已在节会活动的团队演出、场地布置、舞台搭建、舞美设计以订立合同契约等方式进行运作。下一步可在活动策划、运营推广等环节上实行立项招标,承办主体以文化事业单位、文化企业、民间文艺社团按合理比例参与,实现管办分离,力求在竞争中求效益、出质量。
(作者单位:厦门市文化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