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综合文化站群众文化活动的走向与对策
2011-08-15蔡志龙
■蔡志龙
为适应新时期宣传文化思想工作的要求,镇街应根据当地群众需求和设施、场地条件,积极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这是摆在我们每一个宣传文化思想工作者面前的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笔者认为有必要对镇街文化活动的走向及对策做一粗浅的探索。
(一)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阐述了“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这是社会主义文化在新时期的客观反映。当前,我们已进入到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建设现代农业、现代农村,需要有现代农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已成为现代农民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对造就和培养现代农民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而镇街就担负着开展农民文化活动的重任,它具有以下鲜明的特征:
1、具有活动内容的综合性。所谓群众文化内容的综合性,是指群众文化活动形式所表现的实质和意义,是群众文化活动主体因素和客观因素的统一体。群众文化活动是以文学艺术为主要形式,文学艺术作品通过艺术形象所反映的客观现实生活,也就是群众文化活动内容主要组成部分。除此以外,还包含作用于人的智力、审美、健身等各种群众文化活动所包含的现实意义。
综合性主要包含有以下内容:一是文化宣传活动。随着农村社会的进步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改善,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也随之发生变化,所表现出的各种社会形态进行一次重新的碰撞,由此而产生的思想裂痕,需通过镇街的文化宣传活动去感染、去教化,以适应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需要。二是文艺欣赏活动。随着农民群体文化结构的提升,人们对以往低层次文化艺术消费需求发生了深刻改变,所追求的是雅俗共赏的艺术,能够给人们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快节奏的现实生活中带来休闲、放松、愉悦心情的场合,以满足广大农民对文艺欣赏活动的需求。三是自娱自乐活动。群众文化活动是人们自我参与、自我娱乐、自我开发的社会性文化活动。富裕起来后的农民对于业余文化生活,已不满足于一些灌输式的文化活动,他们自我参与、自我管理、自我娱乐的欲望表现得十分强烈。四是体育健身活动。生活讲究质量,身体追求健康,已成为农村农民的一种时尚,也是现代化新农村、新农民的一种精神文化享受。
2、具有活动对象的广泛性。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农民文化活动对象已不再是年轻人的专利,而是出现了老年文化、打工文化、女性文化等多元文化对象。首先,农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老龄化程度的加快,老有所靠、老有所学、老有所乐已成为老年人追求精神文化生活的目标;其次,农村经济快速发展,使大批外来创业者纷纷涌入,他们中既有高级的创业型人才,也有一般的生产型职工,由于远离家乡,又受地域文化的限制,他们对文化需求也各不相同,他们渴望有与家乡文化相适应的活动;第三,新中国诞生以来,农村妇女的地位逐步上升,女性参与社会、政治、文化生活日趋增多,已成为新农村文化的生力军。这些老年文化、打工文化、女性文化等以不同角度反映了他们对丰富农村精神文化生活的强力欲望,给镇街的文化活动服务形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具有活动品质的兼容性。群众文化活动品质的基本特点是:具有历史的适应性和时代的可塑性;目的的功利性和效应的双向性;内容的雅俗性和形式的多样性。既要体现群众文化活动适应时代发展的内容和形式,又要在活动中反映群众自娱自乐的草根文化活动和具有艺术水准的高雅文化活动,达到普及与提高的目的。首先,农民文化需求对文化活动具有决定作用,要普及农民喜闻乐见的、易于接受的、有农民特色的文化活动,提高广大农民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这是群众文化的活力所在,也是镇街文化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其次,由于农民群体综合文化素养的差异性和群众文化的可塑性,必须为特殊群体提供高雅文化。用先进的文化引导人,用高雅的文化熏陶人,从而达到农民整体文化品质的提升。其三,在新时期,由于农民的文化素质参差不齐,同样对文化活动的需求也不一样。一方面,要普及农民易于接受的文化活动,使草根文化能生根、发芽、成长,逐步得到提高;另一方面,要做好普及基础上的提高,使高雅文化在提高中升华,达到活动品质相互包容、相互促进、相互提高的目的。
4、具有活动组织的权威性。农民文化活动主要有两个方面的联系。一是以活动内容与形式组成的内部联系,以农民群众为活动主体。二是以物质保障和机构组成的外部联系,是以有关组织机构为主体,统筹活动的相关工作。如果一些大型的农民文化活动无一定的物质载体保障和无权威组织的参与,大型农民文化活动的开展简直无从谈起。当前,各级党委、政府充分认识到群众文化活动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纷纷挖掘传统文化,积极举办大型文化活动,以活动为载体,在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时,用活动教化人、凝聚人和尊重人,在活动中加强领导和指导,全力保障好活动经费,发挥政府在公共文化活动中的主导作用,保障好农民的文化权益。
诚然,镇街开展文化活动,既有着极为丰富的内涵特征,又有着较为清晰的脉络走向,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更加有利于镇街开展各种活动;更加有利于把握活动举办的社会效益;更加有利于较好地取得活动的成功。
(二)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面对当前镇街文化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如何把握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新特点,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我们萧山区党山镇在文化建设中,积极探索新农村文化活动的对策,取得了较好的成果。
1、注重常规文化活动与主题文化活动相结合。综合文化站活动一般以常规活动为主,如:“庆国庆文艺晚会”、“五四诗歌朗诵会”、“七一红歌会”等,还要结合主题文化活动,自编、自演、自导群众喜爱的寓教于乐的文艺节目。如:2009年,镇和美文化艺术总团经过近一个月的精心准备、创作与排演,将科学发展观的先进理念与党山镇践行科学发展的典型经验相结合,用科学发展的群众语言、群众身边的事例,运用文艺形式搬上舞台。创作音乐快板《精英颂》、绍兴莲花落《花甲老汉话党山》、小品《洁美在我心》、二人转《科学发展看党山》等15个节目,运用通俗易懂、朴素的文艺语言,做到整台演出富有思想性、教育性和娱乐性,使科学发展观试点的文化宣传工作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受到广大干部群众的普遍赞扬。同时,综合文化站也取得了三方面的成效:一是履行了工作职能,既开展了文化活动,又达到了科学发展的宣传目的;二是培养了文艺骨干,从创作到表演融入了文艺骨干的智慧,同时也提升了文艺骨干的水平;三是密切了镇街与基层村企的关系,提高了镇街文化工作的认知度。
2、注重本土文化活动与外来文化活动相结合。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发达地区的外来农民工日益增多,他们远离家乡和亲人来到异地打工,他们当中很多人在家乡都有业余文艺爱好,有的也是文艺骨干,因为远离本土文化,又加上地域文化差异和文艺特点不同,使他们的文化权益不能得到充分地保障。党山镇在注重本土文化活动的同时,创新适应外来农民工的文化活动。举办了“我为第二故乡献青春”文艺联欢晚会,来自河南、四川、云南、陕西、贵州、湖北、湖南籍的农民工演员纷纷上台表演,如:河南籍演员演唱了豫剧《花木兰从军》、越调《收姜维》,云南籍演员表演了《傣族舞》和《竹竿舞》等,使他们在演出之时既能愉悦心情,提升了打工者的价值,丰富了业余文化生活;又传播了家乡地方特色文化,搭建了外来文化活动的新平台;同时也拓展了文化活动对象。在农民欢乐大舞台——党山庙会举办中,专门邀请并举办了“杭州市十佳外来青年先进事迹”报告会,1300多名外来农民工聆听了报告,抒发了农民工融入第二故乡、创业第二故乡的拳拳之心,共同奏响了一曲共享文化生活品质的主旋律。
3、注重草根文化活动与高雅文化活动相结合。草根文化属于一种在一定时期内由一些特殊的群体,在生活中形成的一种特殊的文化潮流现象,它具有平民文化的特质,是一种动态的、可变的文化现象。当前,一些群众自娱自乐的文化活动十分风靡,群众参与热情十分高涨。如:广场排舞、越剧戏迷会、乡邻节等文化活动,成为群众文化中普及率较高的农民文化活动,代表着草根文化的发展趋势,唯一不足的是缺少较高的艺术性。党山镇顺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在省文化厅、省群众艺术馆、省曲艺家协会、区委宣传部等单位的大力支持下,连续承办了“浙江省首届十大城市戏曲演唱联赛”、“浙江省农民戏曲PK赛”、“浙江省农民通俗歌曲演唱大赛”等。2010年,承办了作为“首届中国国际(萧山)跨湖桥文化节”系列活动之一的“浙江省‘新农村建设题材’小戏会演”和“浙江省第三届绍兴莲花落‘金莲花奖’演唱大赛”等省级的大型活动,活动作为一种农村的高雅文化,对于提升农民文化活动的品质起到了较好的引领作用。首先是本地农民的业余文化骨干能够在家门口参与省级的大赛活动,既提高了艺术水准,也扩大了艺术视野;二是为镇街积累了组织省级大型活动的经验,培养了干部的组织协调能力,有利于文化建设;三是形成了政府主导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凸显了政府执政为民的本质;四是传播了先进文化,提供了精神食粮,满足了农民的文化需求,保障了农民的文化权益。
总之,新的历史时期,由于农业产业结构得到了转型,农村社会面貌得到了改善,农民生活质量得到了提升,镇街文化服务的外部环境和内部需求发生了质的飞跃,这就要求镇街文化工作要与时俱进,打好主动仗、迎接新挑战,为切实履行好更自觉、更主动地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而努力工作。